搜索

20038

主题

华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复制链接] 查看:5335 | 回复:41
发表于 2024-1-1 01:16 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1-1 01:19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看完了东倒西歪楼,我们也就很快掌握了断墙所在之处。话说断墙原本也是一座大宅子,太平天国时期被焚毁,只剩下这堵墙历经风雨沧桑而不倒。或许是因为残缺美,遍布鹅卵石古道上的土楼很多,游客们却偏偏对它感兴趣,据说还有文艺青年专门选断墙拍婚纱照。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原来这栋楼叫施德楼,破落的土墙,头上长了些草,斑驳的山墙颓相毕露,一股浓郁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墙角下丝瓜棚黄色的喇叭花开得正艳,似乎在诉说着青春之美好,映衬着断墙之顽强生命力。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透过缺口,清晰可见,断墙中依然有人居住,令俺有些讶异。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清同治3年(1864)7月,天京被曾国荃攻陷,侍王李世贤率领二十万兵力挺进闽西南,这是太平军后期在长江以南地区最重要的jun事行动,也是太平军入闽规模最大的一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1864年10月14日,太平军占领漳州城,随即分兵袭击漳州下属各县,譬如诏安县城也毁于李世贤残部,漳州府下辖各县生灵涂炭。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李世贤残部围攻施德楼不克,即采用火攻,柴火烧毁了土楼木制大门,太平军杀进楼内,施德楼内活口统统被屠,这就是作孽多端的长毛。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老人家压根木有想到,断墙里头还有人居住,据说是施德楼后代,他们想修复,却木有钱,只能如此将就。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打个补丁,修建土楼的建筑材料为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外墻厚达一米至二米,冬暖夏凉,坚固异常;修建一座土楼的大师傅不是泥瓦工,而是木匠。。。


发表于 2024-1-1 00:30 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1-1 09:42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跟老婆大人分头寻找,沿着村道四处穿行,绕着稻田又兜了一圈,田野间又出现了一座圆形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不由自主抬起相机捏了一张,赫然发现老婆大人正在跟一位老太太闲聊着些神马。原来这是一座不在景区范畴的土楼,名曰“东倒西歪楼”,一个人十块大洋的干活,老婆大人费了些口舌,一个人五块大洋,于是乎,大手一挥,俺老人家屁颠屁颠杀将过去。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假如去过南靖塔下村的看客老爷想必一定知道,有一座著名的东倒西歪楼原名“裕昌楼”,位于下板村。裕昌楼建成后不久,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700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故被称为东倒西歪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但是,裕昌楼在下板村,并不在云水谣,自然这座不知名的土楼顶多算是山寨版的“东倒西歪楼”,本着走过路过不容错过的原则,五块大洋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还是进来瞧瞧吧。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所谓的东倒西歪楼无非是榫头,榫卯大小不合适,等到房屋修建好之后,才发觉榫头有问题,可惜那时候为时已晚,整个梁架就出现东倒西歪之怪相。下板村的东倒西歪楼,据说是主人没有做好伙食供应,导致木匠师傅饥肠辘辘,不知道是饿昏了头,还是故意恶作剧,导致了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而此处的东倒西歪楼故事是另一个桥段:据说当年修土楼的木匠跟土楼里的某个女人相好,然后木匠和女人瞅机会私奔了,而木料已经裁好,估摸着师傅做了手脚,后来接手的师傅没有发现,勉强把土楼工程完工。时间一久,结果就成了这个样子,东倒西歪。

好在榫卯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榫卯不脱落,不断开,楼绝对倒不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山寨版的东倒西歪楼规模不大,是一座单环形圆楼,如今住在里头的土著非常少,且楼层严重缺楼板,俺老人家踩在楼上捏照片也是战战兢兢。。。
发表于 2023-12-31 23:58 21 只看该作者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榕树下的溪水,清明澄澈,脉脉流淌,顺着溪流一路上溯,瞥见一群学生在素描,写生,土楼装饰了她们的画,她们装饰俺的镜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溪流欢快流淌着,一座闽南风格的板凳桥横贯两岸,三三两两的游客迈着轻快的步伐穿梭之上,云水谣的瞬间宁静,唯美。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跟老婆大人也未能免俗,走过吱吱扭扭的木桥,来到对岸,试图打探一番云水谣的乡韵。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溪水潺潺,如同游走的音符,行走的游客,如同山水画中的点睛,可停,可走,可顾盼,惟有木桥依旧,似静而听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短暂停留之后,我们还是调转方向,因为要去寻找断墙。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断墙算是云水谣一大看点,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曾倒下,我们兜了一圈寻觅了几个地方,并未找到,反倒在田野中瞥见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或许残缺也是一种美,但凡文艺青年,抑或是在云水谣从事艺术的人都会直言不讳告知:来云水谣就是看断墙和古道老榕。老榕树和古道俺不仅看了,也走了,反倒是断墙身居何处,令俺一筹莫展。。。

发表于 2023-12-31 22:47 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22:47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在说闽南山区土楼之前,先扯一下漳州历史上各县的建制。

漳州属县的建制,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第一次是唐代平定蛮獠,势力仅限于沿海及九龙江流域,值得一提的是龙岩县九龙江上游的交通优势已经深入到博平岭西北侧;第二次是明代中期平畲族(闽南,客家联手干趴畲族),闽南的管辖区域终于覆盖到博平岭东侧,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从元代一直到王阳明彻底平乱,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但是从整体趋势看,漳州的人口流向,扣除平海的因素,主要的方向有二,一为从沿海不断向博平岭东侧进发,二为沿着九龙江向博平岭北侧拓展。

因博平岭西北和东北侧均为闽南民系分布区,因此博平岭北侧的漳平县并未出现土楼的迹象,仅有零星的大田土堡分布,而在稍南的东北侧最高峰附近,则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华安圆形土楼,它们便是“龙溪土楼”在明清之后抵御“泉郡畲家”的自然延续。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一直到博平岭中南部的东西两侧,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土楼,《平和县志》记载,“和邑环山而处,伏莽多虞,居民非土堡无以防卫,故土堡之多不可胜记“,因平和乃割漳浦西北和南京西南地建制,因此不管是漳浦土堡还是龙溪土楼,平和县一概混称之为土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至康熙年间平和志书中所载的土堡,数量已高达一百五十八座,基本为同姓或同社诸姓合筑,体现了集体御敌的作用,而同期,原本是土堡密集分布区的漳浦县,至康熙年间,其载有土堡数量仅仅三十五座,这也印证了平和地区“山抠不时窃发”的事实。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楼在搏平岭中南部的大量分布,与当地畲族的汉化历程有关。

从唐代陈元光父子平蛮开始,原本拥有广阔生存空间的“蛮獠”被迫锁紧至闽粤赣山区之中,随着闽西南,粤东北和闽南建制的拓展,“蛮獠”及其它称谓的“畲客”生存空间再度被压缩。未能深入大山的畲瑶人,有的开始跟汉人接触,并由免赋向输半赋再到与汉人转变。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宋代开始,这些汉化的畲族不再只是“自结婚不与外人通“的稚髻洗足,以“盘,蓝,雷为姓”之群,他们甚至也发起了宋末陈吊眼起yi,元代李胜之乱,给予当时的统zhi者以强大的震撼,遑论小规模的寇乱,使得其所在区域不得不“筑堡防卫”。

到了明代,“明初设抚猺土guan,使绥靖之,略赋山税,羁縻而已”。正是土guan索取无度,才使得畲瑶在明代早中期发生大规模叛乱,宠儿促使衙门不得不调兵遣将加设永定县,平和县予以镇ya,也因此,至少在明成化以后,福建南部畲族最后的领地博平岭开始了对抗式融合,这便是土楼大量存在的沃土。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曾经在过往的游记中写过,但凡成立于明朝,县名中带有“镇,平,安,宁,永,定,和”等字样的县治,大抵跟匪患有关,此处的永定,平和,还有俺曾经去过的永安,漳平,宁洋,镇远,安顺等地都是这种模式下诞生的县。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至康熙年间,平和县域内“今则太平既久,声教日讫,和邑诸山,木拔道通,猺獞安在哉?盖传流渐远,言语相通,饮食衣服起居往来,多与人同,猺獞而化为齐民,亦相忘其所自来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综上,福建土楼的起源,从历史脉络看,主要为福建西部南渡汉人与当地“蛮獠”、“畲族”对抗性融合过程中因防御需要而不断改造中原四合院的结果;随着客家人和闽南人向博平岭建制扩展和人口输入,彼此之间在摩擦和融合过程中,各自引进了闽西府第式堡垒和闽南抵御倭寇的土堡,土楼,从而创造出适合当地地情的福建土楼并广泛传播和延续。。。

发表于 2023-12-31 20:36 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21:21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如此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土城多出现在正德至嘉靖初年,它们的出现使得百姓对抗贼寇的能力大大提升。但自从嘉靖二十三年,闽南人在日本意外获利后,闽南沿海的倭寇更是一下子达到了巅峰,之后二十年,其掠夺,烧杀之严重令人叹为观止。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为了加强抵御,单单靠耗费大量资金筑造土城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人口较少的聚落根本起不到防御的效果,于是一种更加紧凑的土围,土堡出现了。如嘉靖二十八年所建的诏安白叶堡,周围仅六十二丈,面积相较于土城来讲,大大缩小了。不过这里头又涉及到一个封建王朝最关心的“制”的问题,如果平民百姓都可以随意建造城墙,那么不就是默认大家可以占据险要各立山头,自立为王吗?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城,土堡之建自然没有那么简单,正德至嘉靖初年的筑城,一概要钱衙门申请,因此,土城,土堡之设,大多在衙门的默许下进行的,它们算是guan府运用民间力量共同完成防御寇乱的结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到了嘉靖三十五年,局势越发严峻,单纯靠民间主动申请,衙门审批的方式,完全满足不了广大群众自主抵抗外敌的热情,于是官方正式发出号召,允许百姓主动防御。

万历《漳州府志》的兵防志对漳州土城,土堡的构建历史做了总结,“漳州土堡,旧时尚少,惟巡检司城及人烟辏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四十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那么,按土城,土堡,土楼出现的先后顺序看,它们又有何种联系,和今日的土楼又有神马关系?

《新筑长屿堡碑记》中关于长屿堡的格局有详细的描述,“其堡为垣,长若千丈,高二丈有奇,厚半之,厥垛四百,厥门四辟”。显然,土堡还是保留土城的样式,只是规模更小一些。

土楼的楼阁从高到低层层分布,其构造已然同今日的福建土楼相同,显然它不是单纯的城墙,而是将城墙升级为承重墙,既可以防御,又可居住,合二为一。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同样在漳州,为何在土堡扩大筑造范围后,会出现土堡和土楼这两种不同规格的堡垒?问题就在于不同地区选择的参考模板不同。

前面已经说明,土城,土堡的构建,皆是仿沿海卫所城的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巡检司城大多分布在漳江和九龙江出海口,漳浦,诏安等漳州南部地区自然会选择当地的巡检司城作为参照物,而龙溪和海澄等漳州北部地区亦然。

补丁:解放后,龙溪县和海澄县被合并为龙海县,从海澄县划出海沧给了厦门。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此时,构造截然不同的“海沧土楼”濠门巡检司城便成了龙溪,海澄县子民的目标。

此处可以回顾明成化年间漳州地区的八座巡检司城,海澄境内仅有两座,岛尾巡检司城远在镇海角一侧(镇海卫),距离漳州府城所在九龙江中下游颇远,故而位于九龙江出口核心航道北侧的濠门巡检司自然就成了府城一带不可替代的唯一标本。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于是,漳州地区,以九龙江为界,其北及西以土楼为主,其南远至漳州南部以土堡居多。

以县为单位计,龙溪县共有土城二,土楼十八,土围六,土寨一;漳浦县土城五,土堡十五;诏安县土城三,土堡二;海澄县土城三,土堡九,土楼三。龙溪县位于九龙江之北和西,漳浦县和诏安县位于南,清一色的土堡,土楼之别,仅海澄县兼有南北两岸而二者皆有。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再细分至九龙江西溪和北溪的土楼分布,龙溪县的土楼以北溪二十五都为最多,华封土楼,埔尾土楼,上坪土楼等八座,其位置即对应今天华安土楼分布区。因此可以称此时期九龙江流域的土楼为“龙溪土楼”,也就是今天的漳州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随着倭寇的平定,闽南地区的大环境又趋于安定,以海为生的闽南沿海人重新回归传统的海洋活动中,土楼的建筑形式已经满足不了闽南人对传统伦理生活的需要,至明万历元年,“各堡近多废坠”,及至明崇祯年间,大部分以防御为目的的土楼便废弃不用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以海澄县土楼为例,原建于嘉靖年间的三座土楼,到崇祯年间增加至四座,其中钟林尾土楼,青礁土楼和登瀛土楼已经标记为“今颓”,而与之同载的土堡,也出现“稍颓”的现象。

虽然她们并未在万历大地震中倾塌,但几乎都毁于清康熙年间的迁界中,清末《三都联络局原序》则写道,“自戚继光,郑成功后,沿涯石砦,土坍,累累入望,诸父老犹能指数道之,”可见海沧曾经遍布各社的土堡,土楼更像是历史的痕迹,只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念想中,而不是实实在在用来居住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与沿海土楼,土堡纷纷废弃不同,漳州西部山区,却迎来土堡和土楼的新生,这应该归结于闽南、客家两个民系在该时期同事向博平岭一带迁徙的共同作用。

讲得直接一点,就是争夺地盘,争夺土地,也叫闽客大战,俺曾经在《三明土堡》中写过,闽南族群和客家民系从中原来到福建,广东之后,为了争夺地盘,联手跟土著(畲族)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持久战。等到畲族败退,闽南和客家又开启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土堡也好,土楼也罢,就是这种斗争下的产物。。。

发表于 2023-12-31 16:49 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9:27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土楼带给游客们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绿水青山的感染力,无它,枯燥的泥土建筑在起先带来一阵新鲜感之后,便会陷入无止境的审美疲劳,还不如翠绿的稻田来得畅快。于是乎,一干扛着长木仓短炮的游客们走出怀远楼,驻足于禾坪,纷纷打望起稻田,甚至开启捏片子模式,有文艺青年感叹道:这片小麦长势良好,和应者众。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俺老人家木有种过地,不过水稻,小麦还是分的清哈,听闻此地为麦田,只好讪讪一笑,还是到地上找牙吧!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曾经的坎下大队如今也划入云水谣。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按照过往逻辑,从闽中土堡,客家围屋,再到土楼,三者都有传承方面的延续性,所以许多人都愿意把土楼定位于客家,这也是俺先前的古建筑逻辑,然而随着行走地域增多,旅行的阅历增厚之后,似乎开启否定按钮,更愿意把土楼归纳于闽南范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沿着古guan道前行,鹅卵石小径旁陆续有写生者在此安营扎寨,画面中两位妹纸来自安徽黄山某学院。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福建土楼缘起闽南,随着漳州人向西拓展而辐射至闽西的前哨永定,并以其优秀的防御能力在客家民居的基础上反客为主成为博平岭地域之民居当担,这个过程其实充满了负责和周折。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假如看过《5217之旅》的看客老爷一定知道,闽南族群的古建筑以红砖厝为主,所谓的金包银,那是沿海地区,到了闽南山区,也有一些夯土小楼,这些才是土楼之前身。当年闽南族群先人在明代为了抵御频繁且集中发生的各类山贼,海盗,及其倭寇之侵扰之产物。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闽南族群生性喜好冒险,从五代开始大规模参与海洋活动而变得富有和冒进,这也使得明代不再开放海洋时(迁界海禁),闽南人开始偷偷下海走私(很好解析了闽南人海外关系多,偷渡,走私属于DNA烙印),从而造就和引来一大群盗贼。

从元摸开始,倭寇由北及南不断骚扰沿海地方,接着,明洪武年间,战败而遁入海洋的张士诚,方国珍也屡次犯边,这使得朱元璋对海洋产生抗拒和厌恶,一则禁民下海,二则沿海设防。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此,闽南沿海便多了无数道防守城寨,“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其中漳州在洪武二十年,依次建立浯屿水寨一处,镇海卫一处,千户所三处,巡检司十五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从巡检司城的形式看,其周长大多为一百多丈,开辟城门2-3个,此既为传统之城墙,唯有位于厦门海沧的濠门巡检司城最为特殊,只设一门,且城墙之上建有楼房,这种特殊的结构跟今天的土楼颇为相似。

姑且把这种造型称之为“土楼一号”或者“海沧土楼”,可以把它们理解成福建土楼的起源原点。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明洪武年间设置的诸多沿海卫所,到底有没有产生效果,很难评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部分guan员认为它们毫无作用,接下来的一个关键举动便是将“孤悬海外”的浯屿水寨内迁至厦门岛。这一动作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几乎所有的卫所都开始放松警惕,守军无非混日子而已。

沿海的防御也因此暴露出大量漏洞,闽南人开始疯狂的出海,或经商,或为盗,总之,明正德年以后,整个闽南海氛彻底沸腾。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漳州走向海洋除了延续闽南海洋文化的基因之外,也在于其人口的飞速增长,元朝末年,漳州的人口数为10.13万人,到了明弘治十五年(1502)则增加至26.66万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更达到32.43万人,一举成为福建省人口最多的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不多的巡检司保护能力显得捉襟见肘,当沿海出现海盗的时候,那些未能生活在巡检司范围内的老百姓遭不住,海寇山贼接连袭来,村无完舍,民无定居,往往逃匿于山中,于是有能力者建立起险堡,不能建堡者则携老扶幼躲进县城。

起初,百姓基本按照卫所模式建造城墙,只是财力所限,无法使用规整的石头,而就地取土,加上石头,混杂用土夯而成。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如明万历《漳州府志》关于诏安县土城的记载共计五处:岑头土城(在三都周围八百四十丈,高一丈四尺)、梅州土城(在四都,正德三年筑,今圯)、上湖土城(嘉靖二十四年筑)、甲洲土城(嘉靖二十五年筑)。其中岑头土城周长远超巡检司城,基本上把整个聚落都包围起来,形成一个不小的“城池”。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漳浦县也部分记载了六都巨姓吴氏乡民于正德元年向漳州府申请得筑城自保,后遭兵火毁坏,后世乡民于嘉靖五年花了四千六百两白银,费时三年重新建得周围八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六尺的云霄城;其它如十七都鲁泽远等重建赤湖城,正德三年四都筑梅州土城,正德十年筑图桥土城等。。。

发表于 2023-12-31 15:25 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5:41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旅游者,除了它的神奇外,还有它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怀远楼被称为最精美的土楼,就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怀远楼建于1909年,也就是清朝宣统元年,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是闽西南土楼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双环圆形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的楼基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墙面不加粉饰,夯实的泥土裸露着,一层层交错砌筑的痕迹依稀可辨。石头和黄土就地取材,没有比这更简单易得的建筑材料了。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中最精美的属它的楼中楼“斯是室”。以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地方,厅门上的对联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教育子孙要有远大理想,信守传家之道。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这块“助我义师”的牌匾,是在1926年何应钦赠予的。这座楼的楼民当时帮助何应钦攻打漳州立下汗马功劳,何应钦平生亲笔题写的牌匾只有3个,现在保存完好只剩这么一个,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只要跟一楼的土著子民,抑或是卖茶叶的大姐私下商量,一个人给五块大洋,照例可以上楼,这是从楼上往下俯拍的私塾,对头怀远楼为双环土楼,可以理解成“围中围”。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斯是室”(私塾)是“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模式建筑,下厅叫“诗礼庭”,之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处所,土楼人家的孩子就在这里念书。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斯是室”(私塾)两边的厢房,以前是教书先生的住房和书房。两边门窗上分别写了一副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上述对联意思是:读书是天下英雄成就事业的途径,为善是人间富贵的根源。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另一幅对联“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与孝”的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谋略莫过于读书与耕作,世间所有的善事都来自于忠诚和孝顺。这两幅对联讲的中心意思是一致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的排水系统却是最为精巧。从楼中到大门共设了3个水道,每一个水道安放三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以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并且在水道中放养了三只乌龟,乌龟在排水道中爬行可以消灭水沟的淤泥和阻塞,以保持排水道的畅通,据说这三只百年老乌龟曾经同时爬出来看木偶戏。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现在有缘人掀开水道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座楼百年来没产生发火过污水淤积,多亏了这个精妙的设计。当然,俺揭开这个地沟盖的时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瞥见乌龟先生,反倒是过来凑热闹的看客们影响了俺的画面,夭寿啦!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第二是它的防卫设施周到齐全。怀远楼的二层用竹筒做3个灌水道直通大门。如果土楼人家遇到外来侵犯,用火烧门时,就可以从这里向下灌水,把门板淋湿,将火淋灭,达到防火目的。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楼高4层13.5米,直径42米,单层34开间,4部楼梯均匀分布,可通向各层楼,而各层均为敞回廊。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看上去怀远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其实怀远楼的入住率比昨天参观的和贵楼要低不少,不少人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小住几天之后有远走他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远”有两层意思,一是胸怀远大理想,二是怀念远方亲人。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怀近楼被称为最精巧的土楼,就正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透过射击口打望,门前有小河流水,稻田飘香,背后有青黛远山,葱茏邈远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走出怀远楼,回头打望,高大的土墙上盖着巨大的黑顶,瓦顶的出檐竟有二、三米长,既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又与高大的土楼形成匀称的比例。外墙高处设有4个瞭望台,瞭望台上有多个射击口,楼内居民可在各个瞭望台上观看楼外动静或观赏景致;若遇有人“入侵”,则可从射击口“攻敌”。土楼的防御性质一览无遗。。。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12-31 13:51 16 只看该作者
北斗游记 发表于 2023-12-31 13:13 八山四水的作品都是经典

北斗兄过誉了,祝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23-12-31 13:44 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3:50 编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沿着溪岸行走,过桥,桥头就是德风楼,这是一家著名的写生基地,也就是说许多美术学院的孩子住在此地居多,电视剧《鲁冰花》和《土楼情思》剧组也曾经下榻该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德风楼始建于1932年,有当时的南靖书教乡(书洋和长教总称)乡长间国恺先生发起,带领十多户人家历经4-5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共三层70多个房间。

外形古朴,为圆形纯土木结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码头,桥头),历史上居住者以做生意,小买卖者居多,被当地子民称为“最招财的楼”,如今土楼设计风格走公社大食堂风格,勾起人们怀旧心理,吸引游客们在下榻。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在云水谣参观其间,大抵土楼门口设置了脚碓,一般属于土楼内居民公用物件,主要用来舂米。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继续土楼历史追溯。

在树立找,其实很容易在闽南的府箱子里找到土楼的身影,只是书上写土楼的少,写土堡的多,闽南人认为他们建的是堡垒,不是楼房,用途是抵抗倭寇和山贼,顺便开发居住的功能。

土堡以外,还有土城,因为规模大,建制等级高,这些土城很多在今天还能看到,但是不管哪一种,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为防御而生,这种土堡,土楼后来沿着九龙江,鹿溪,漳江等内核扩散至漳州各个属县,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华安。那里山高皇帝员,且是畲族的传统聚集地,闽南人在那里仍需日常防御,所以它们从明代开始便一直住着土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离开德风楼,循着村道准备前往怀远楼。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永定河南靖大量存在的土楼就应该是闽南土楼的自然延续,因为它们距离沿海实在太远。明代,当别人在大兴土木构建土楼的时候,它们还没有建过一座留世的土楼,原因很简单,倭寇到来的时候,永定河南靖才刚刚设立县治不久,山上的人还没有形成聚集的规模,它们还在攻城掠地,加紧对抗性融合的努力。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真正使土楼在永定河南靖一带落户,已经到了明末清初。在万历年间,漳州像开了挂一样瞬间爆发,经月港从海外引进了无数星座屋(现在日常所使用的地瓜,西红柿大体如此),也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这种经济的辐射力很快便来到博平岭之上,当地人要么烧制陶瓷,冶炼铁器,要么种植烟草和番薯(地瓜),总之,漳州的海外贸易为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提供了口粮和收入两大来源,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后来者居上。

此处俺必须打个补丁,正是在明朝年间引入地瓜种植,解决了饿肚皮问题,避免了人口大量死亡。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既然有人口增长,就需要考量人口的来源,其方向有二,来自闽西的传统客家人和来自闽南的漳州人。牵着带有根深蒂固的防御意识而来,他们的民居是客家围屋和民众土堡这样的居住型堡垒,后者则带有迁界的无奈而来,他们的民居有红砖厝也有防御性土楼。

迁界就是明朝中期推行的“迁界禁海,片帆不得入海”政ce。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客家人和闽南人一碰撞,不管是合作共赢还是互相吵闹,至少他们各自带来的防御性民居终于融合一起,客家人爱极了土楼这种可攻可守,居住空间又大的民居,故而迅速把它发扬光大,而闽南人为了自我保护也不得不住在这样的堡垒里头自守。

于是乎,福建土楼开启了新的篇章。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关于土楼,围屋,围龙屋,土堡,俺已经在过往游记中写过不少,文字中夹杂着畲族,客家,闽南,潮汕族群之间的斗争与合作,倘若通读过那些游记的看客老爷,想必对于南方诸省之间民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

未来的游记中还会写开平碉楼,东莞凤岗排屋之类的文字,诸如著名的“土客大战”云云。
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打个补丁,啥叫博平岭?

由赣入闽的第四道屏障博平岭山脉是由闽南进入闽西的第一道屏障。

博平岭山脉横跨于漳平、新罗、永定与漳州市的华安、南靖、平和三县交界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65座,天然地把闽西和闽南分隔成山地和平原两种不同的地貌。。。

发表于 2023-12-31 13:13 14 只看该作者
八山四水的作品都是经典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