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设在奉天的金融分支机构。1905年横滨正金银行在奉天城内四平街设立出张所,1909年将出张所改为支店,1921年该店从城内迁至浪速通(中山路),1925年迁入现址,由日本宗像建筑事务所设计,体现了简化的欧洲古典复兴建筑的特点。 该店开业后,主要办理奉天日本军政经费支付,征收日本商民的税租款项,代理发行正金银行券,同时还开办一般银行的存、放、汇业务。“九一八”事变后,参与了日本军部对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的接管和伪满洲中央银行的组建工作。 1944年日本关东军所需军费改由当地筹措,横滨正金银行遂成为日本政府掠夺沈阳乃至全东北财富,解决军费供应的特殊银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店关闭,1946年建国前曾为远东银行。1948年沈阳解放后成为东北银行中山路办事处,1954年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市分行中山广场分理处,1984年改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市分行中山广场支行使用至今。 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 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 |
3.3 三井物产会社旧址 又名三井洋行大楼旧址,是日本三井财团设在奉天的私营银行,建于1926年,由原日本东京建筑事物所的松田军平设计,建筑轮廓方正,整体简洁朴素,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该建筑建成初期由日本三井洋行使用,后改为日满空军大楼。解放后,这里曾先后为沈空司令部、警备区司令部使用,1962年由辽宁省电子局使用,现由葫芦岛银行等单位使用。 三井会社的创始人三井高俊是日本三重县的伊势松阪人,十七世纪中叶,三井高俊在家乡开办当铺和酿酒业。1673年,三井高俊的四子三井高利在江户开设名为“三井越后屋”的吴服店,就是今天三越百货的前身。之后,三井家族在日本京都、江户、大阪、长崎等大城市开设钱庄,从事兑换、放款等金融业务,即为现在三井住友银行的起源。 十八世纪初,开始与外国人交易,并资助封建诸侯,成为特权商人,代征贡米,在地方封建政权的支持和保护快速致富。在明治维新政权与封建幕府争斗过程中,三井家族又旗帜鲜明的站在倒幕派一边,为天皇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成为了明治政府的功臣。三井家族也成为政府扶持的首批私人财团。 1876年,三井物产会社和三井银行获准成立,物产会社是当时日本最大的贸易公司,而三井银行是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作为报答,明治政府让三井银行掌管政府资金,并获得发行货币的特权。三井物产也从政府手中廉价购得一批工矿企业,涉及煤炭、纺织、制丝等行业,这些企业在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军备战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井广泛介入日本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掌控了煤炭、棉纺织、制丝、糖业、造纸等部门的商品流通过程,通过产品的独家销售权,将国内产品推向国外。 由于日本商品很难打入欧美市场,于是相对落后的近邻中国就成为了日本的主要贸易对象。日本人称对中国市场的进入是我国商社对外发展的第一基地。三井在海外的四十多家分支机构中有一半都是设在中国。初到中国的日本商社在各个方面均向欧美洋行学习,雇佣中国人充当买办,以打开销路。但买办高昂的佣金却让日本人感到无法承受。 1897年,三井物产总经理益田孝在巡视了上海、芝罘、天津、营口等地的三井支店后,做出了废除买办的决定。在三井内部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员工穿汉服、学汉语、研究中国的商业管理和中国人的交易心理。这些举措使三井不但节省了开支,而且便于对生意的管理和控制。1908年,三井大老板三井八郎卫门男到德国访问时,德国政府还特意询问他废除买办制度后,三井如何进行商业交易。 1907年,在东北地区开设三泰油房,支店和办事处遍布东北各地,经营粮食的贩运、代销业务。1917年,三井银行开设于上海、大连,从事外汇买卖和存放款业务,大力支持所属事业的资金周转。由他控制的日清、丰田、钟渊等纺织公司在中国投资于纺织工业,仅钟渊的公大纱厂系统就在上海、青岛、天津、嘉兴等地陆续设立和兼并棉纺、毛纺、绢丝等厂多处,并在营口占据土地开设农场。三井财团的物产船舶部投资于中国的航运、码头、仓库,王子造纸公司投资于造纸工业,小野田水泥公司投资于水泥工业,东洋棉花与三井物产各支店操纵了各地的贸易及其他经济事业。三井还对北洋政府提供政治贷款,扶植反动军阀,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一战之前,三井物产在中国分店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其海外销售额的一半,三井物产独占日本进出口贸易的1/5,年销售额2.7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一大商社,与三井银行、三井矿山共同构成了三井财团的三大支柱。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三井更是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工具,英美势力渐微,日本取而代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三井洋行直接接管了各大租界内的英美洋行。抗战胜利后,三井在中国的机构和事业被国民党政府接收。 三井物产会社旧址 三井物产会社旧址 三井物产会社旧址 |
3.4 日本朝鲜银行旧址 又名朝鲜银行奉天支店,为日本对朝鲜进行殖民侵略而设立的朝鲜银行在奉天的分行,建于1920年,由日本中村与资平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一座西洋古典复兴样式的建筑,布局基本对称,正面的6根古典希腊建筑风格中的爱奥尼柱式立柱引人注目,但实质却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装饰。建筑的入口根据功能需要分为3个入口;主入口面向中山广场,主要引导办理业务的顾客入流,其它两个分别面向南京北街和中山路为内部人员办公入口和外来办事人员入口。1949年建国后该建筑曾分别由沈阳海关、沈阳市交通局使用,1958年改为由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使用,1999年改为华夏银行沈阳中山广场支使用至今。 1909年十一月十二日,日本韩国两国政府议决,将日本东京第一银行釜山支行改为韩国中央银行,1911年改为朝鲜银行,总行设在朝鲜汉城(韩国首尔)南大门通,是日本对朝鲜进行殖民侵略而设立的银行,1918年改为朝鲜中央银行。欧战前,该行在奉天、安东、大连设支店3处。欧战期间,乘隙进一步扩张,在东北共设支店、出张所18处,成为日本在东北的金融中枢,在辽宁的9个支店中以朝鲜银行奉天支店为最大。 1913年7月,日本提出了“鲜满经济一体化”政策后,同年在沈阳大什字街设立奉天支店,1917年在中山路设出张所,1920年该建筑落成后奉天支店迁到此处,主要业务是行使朝鲜中央银行支店的职能,代理日本政府国库业务,发行金本位银行券,办理在奉省的日本军政机关、事业单位公款收支、日本商民租税款项的缴纳,办理普通银行各种存贷款业务。自从接管了金票发行权和代理国库业务后,该行成为日本在东北的金融中枢,业务量显著增加。1936年12月,日伪当局依据其金融一体制的方针,将满洲银行、正隆银行、朝鲜银行及其在东北的分支机构,一律合并于满洲兴业银行及其分支行,朝鲜银行奉天支店遂即告终,其生存期共27年。 日本朝鲜银行旧址 日本朝鲜银行旧址 |
3.5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创建于1908年12月,总部设在汉城,是日本官商合资的特殊金融机构,从事殖民相关的土地业务,主要经营农林业,后业务扩大到工业,不动产,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首任总裁是日本陆军中将宇佐川一。 1917年10月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在满铁奉天附属地设立支店。1922年该楼建成后,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随即迁入。建筑立面呈三段对称式结构,系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与日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上的美感。 建筑主入口上方有4组科林斯双柱式装饰,正门前有一对日式石柱,外墙窗框为日式装饰,二层墙外有装饰阳台,水刷石与瓷砖相配合的外墙十分典雅。1931年9月1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旅顺迁到此处,日军司令本庄繁曾在这座楼里指挥日军作战。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接管。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沈阳市总工会办公地点。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 |
3.6 大和旅馆 大和旅馆是1907年至1945年日本设在中国东北境内南满铁路沿线城市由满铁经营管理的高档连锁宾馆之一,始建于1927年,1929年竣工,是当时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这里见证了日俄战争、中东铁路易手、满铁建立、九一八事变、东北政务会议、伪满洲国成立、辽沈战役、沈阳解放、毛主席赴苏访问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当天,这里成为日军指挥部,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召开策划会议筹备伪满洲国的成立,日本投降后更名为铁路宾馆,1954年后改为辽宁宾馆使用至今。 大和旅馆由日本小野木·横井共同建筑事务所的横井谦介和太田宗太郎共同设计,属于典型的欧式建筑,但简化了立面装饰,具有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内外装饰采用当时流行的直线基调,并在转角处建有八角型塔楼,外墙铺贴白色瓷砖。大堂外台阶两侧设有欧式拱券廊柱,台阶高低错落有致,西洋式灯柱、防滑纯牛皮、天然大理石等等90多年来并未改动,于点滴之处彰显出非凡的奢华。 大和旅馆 大和旅馆 大和旅馆 无论朝露初放时,晨曦的微光从东方浮现,还是暮色降临后,大街小巷华灯初上,中山路上始终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作为沈阳最富盛名的地标之一,中山广场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光阴的流逝,越发深厚沉重而又光芒四溢。 百年以来,它奠定了盛京新生的风骨,见证了共和国长子一步一步负重前行的轨迹,无数苦难与荣耀都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在多少沈阳人的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又在多少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定格伟岸的身姿。于冬日午后短暂的暖阳下漫步在中山路的街头,徘徊在那浸润了时光佳酿的情调与积淀中,感受不一样的沈阳。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