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22

主题

【西行漫记 I】-2007青藏篇

[复制链接] 查看:7587 | 回复:27
发表于 2007-7-7 19:08 21 显示全部帖子
楚玛尔河站地处藏羚羊在昆仑山东西迁徙通道的核心区,在楚玛尔河站可见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和专为藏羚羊迁徙而建的楚玛尔河大桥,大桥的78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通过。

38.jpg

44.jpg

51.jpg

发表于 2007-7-7 19:09 22 显示全部帖子
列车快到五道梁站的时候,三三两两的藏羚羊开始出现,它们在铁路两侧安详地吃着草,偶尔抬头望望眼前驶过的庞然大物,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站,路边得黄羊、藏野驴

48.jpg

49.jpg

50.jpg

53.jpg

54.jpg

发表于 2007-7-7 19:09 23 显示全部帖子
沱沱河站所在的唐古拉山镇,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中的重要站点,这里北距昆仑山口259公里,南距唐古拉山站192公里,是方圆30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居民点,也是顺长江而下的第一镇。

沱沱河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全长约346公里,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站在沱沱河车站前的观景台极目远眺,辽阔的荒原边缘是连绵不绝的雪山,无数溪流从西面奔腾汇流到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下,这一切和快速通过的列车合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现代与远古交织的动人画卷。

长江源头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富集地区,从唐古拉山口至昆仑山口,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原野上自由活动的藏羚羊、藏野驴、藏牦牛等野生动物。铁路桥北端竖立着“长江源”纪念碑,警示全社会要高度关注母亲河——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

43.jpg

发表于 2007-7-7 19:10 24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有较多争议,用来处理冻土地段施工得“热棒”。。。据通俗说:就是一根内充液氨的空心铁棒。。。转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参考:

青藏铁路沿线,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这种铁棒也是一种降温设施吗?

  吴青柏:是的,我们叫它热棒,但很多旅客误以为是雷达测速。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大气温度低于路基内部的受外界影响温度上升时,液状氨受热发生气化,气化的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靠重力作用又沉入了棒底。而热棒最独特的性能是单向传热,热量只能从地下向上端传输,反向则不能传热。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而且还不需动力。

  新浪网:青藏铁路沿线,路基护坡两端露出一排排空心塑料管,这是用来作什么的?
  吴青柏:这叫通风管,与热棒的垂直插设相反,通风管则是水平插入路基里。路基受外界影响温度会发生变化,而通风管利用对流原理及时将这些热量进行交换,从而将零点幕的位置有效地抬升多年冻土上限了上来,保证了下部界冻土的热稳定性。

引用
  正是利用18200根热棒、111公里的块石层和524座桥梁,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才跨越了546公里的多年冻土区。
  热棒是一种内装氨水的7米长钢管,气温变化时氨水可以上下流动,天气变冷时,把土壤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天气转热时又起到保持低温的作用。块石层在间隙中留有空气,相当于覆盖在冻土上的保温层。

  此前曾有一些媒体提到,热棒是青藏铁路工程中的发明创造,但青藏铁路工程专家组组长张鲁新说,事实上,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线工程曾经使用112000多根热棒,帮助这条管线到目前为止安全运行了20多年。在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技术也被应用到输电线塔、公路、铁路等工程之中。
  “我们的成功在于,综合了各种技术,解决了一些国外工程中没有遇到过的具体技术问题。”张鲁新说。

引用

氨是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氨的密度是0.771g/L,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氨很容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到-33.35℃ 或在常温下加压7×105~ 8×10 5Pa,气态氨就凝结为无色的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是要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它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降低,因此,氨常用作制冷剂。
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700体积氨。氨的水溶液叫氨水。

有人提出异议,不过好像还没有经过试验论证吧:https://blog.sina.com.cn/u/4b3add510100070a

45.jpg

46.jpg

38.jpg

发表于 2007-7-7 19:10 25 显示全部帖子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每年6级以上大风天气多达180-220天,恶劣的气候条件给青藏铁路建设施工带来极大挑战,尤其在唐古拉山以北500多公里的地段植被稀疏,是主要的风沙地段。

  专家: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首次成功实施了风沙路基的解决方案,在青藏铁路沿线主要风沙地段建造大规模的固沙网格和挡风墙以阻挡风沙的侵袭,同时在红梁河、错那湖等风口地段采取"以桥代路"措施,预留风沙通道,让风沙能够自由通行,专家称,这种针对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建设的特殊防风固沙措施,有望让青藏铁路成为一座“绿色长城”。

47.jpg

55.jpg

发表于 2007-7-7 19:11 26 显示全部帖子
青藏线的沿途,绝大部分路段都覆盖了GSM信号,主要是中国移动。。。

联通这个垃圾,唉。。。只有关机了事

...Be Continued...

【西行漫记 II】-回到拉萨的日子

40.jpg

41.jpg

39.jpg

发表于 2007-7-9 09:11 27 显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dreamer.cd 于 2007-7-8 21:45 发表 色调处理得很不错,有那种味道!

呵呵,你拍的也不错,赶明到成都再聚。
发表于 2007-7-10 15:56 28 显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艾艾 于 2007-7-8 15:03 发表 哈哈 ……幸亏我近期要走一趟西藏 幸亏我使用是的移动的全球通

中国移动的信号还是值得推荐的,可以在拉萨买个神州行卡,反正西藏地区都是单向收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