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女驴秀

回眸2010年,我的户外我的爱[四季处行—攀冰 攀岩 穿越 探洞]

[复制链接] 查看:45783 | 回复:137
发表于 2011-1-16 13:47 31 显示全部帖子
2、初识秦岭——瞬间的穿越  



秦岭,秦岭,大秦岭,中华的龙脉,华夏大地之上标志性的地域坐标,秦汉文化的发祥地,没想到我以这样的方式第一次亲近了你。虽然一直渴望的只是你冷峻的北国风光,可我依然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投入你的怀中,穿行在你俊美的躯干之上。

无论是东西长达1600公里的秦岭山脉,还是窄义的秦岭地区,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仅仅200余公里,我就如此轻易地穿越了你。仿若我曾走过路过的那些美丽的风景,遇见或又离开的那些人或事。心又遥远,仿佛转眼就千年的光阴,渐行渐远的背影已经模糊。只有霎那便要永恒的记忆,还有那灿烂的半米光阳,温暖沉醉的味道,深藏于柔然的心底,难解亦难弃。

走上穿越秦岭的210国道,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之上,清风拂面,阳光灿烂,迎春的花儿娇艳绚烂。国道时而在高耸的危岩之下盘旋,时而攀上高岭在山巅迂回。不知名的小河一直伴随左右,浅吟轻唱,悄然曲洄,跌宕也不喧哗。

记得传说中穿越秦岭的艰难,那坎坷泥泞的山道阻拦了许多前行的人们。且不说2004年底贯通的,仅15分钟即可穿越秦岭的终南山隧道,现今的210国道,柏油路面平坦光洁,护路设施齐全,看来传说要改版了。这时光,流水般转瞬便改变了世事曾经沧桑的容颜,海未枯石未烂,亘古至今。

跟着朋友们我仅花了数小时,就轻松地掠过了巍巍秦岭,还站到了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岭上,灿烂地笑。





发表于 2011-1-16 13:50 3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16 20:31 编辑

3、秦岭深处小山村

去秦岭深处还是有些不容易,离开210国道后,就走上崎岖坎坷的山区便道,前些日子的大雨和暴风雪让路况更加不妙,深深的沟壑,塌方的山石土块时常横路而立,让我们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做点搬运清理工作。

开车的朋友是西安著名的资深老驴,车技了得,在那样陡窄崎岖的山路上,依旧迅如坦途,让坐骑犹如骏马般跳跃蹦哒,欢快不已。侧望车边的山崖,蜿蜒高深,盘旋隐没,时常有“柳暗花明疑无路”意境,看他熟练的驾驶,倒没有丝毫的不安。这些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熟了,随意道来都是耳熟能详的趣闻老谈,细数家常一般,就像是他家的后花园,大约闭着眼睛也能够到达目的地。





  

我们今天的目标是秦岭深处的几个小山村,去看看春天的山村,山花如何竞放,春树如何发芽,山泉如何潺流成溪,春日的热土怎样地熏人沉醉。

秦岭的仲春,远望山峦,褐色依然是它的主色调,只是其间花树稠杂,嫩绿初绽,春意甚浓。早春的花儿已过,仲春的花儿正繁。野生的海棠、棣棠、迎春、连翘、山梅花、野郁李、贴梗海棠……等等不甚枚举,还有晚开的桃花、梨花依然争春,这个时节的秦岭真是繁花似锦,一幅盛春的芬芳画卷。












回家后朋友们问起秦岭深处的小山村,首问的就是那里的窑洞如何。当我说没见一个窑洞时,到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了。在他们的印象里,以为秦岭深处的人们都该是住在窑洞里的。

进入翠微村,映入眼帘最特别的就是三样:俊美的核桃树,利落的土坯房,高挂的红灯笼。村落内外似乎没有任何装饰,除了门前的对联,再就是一个经营农家乐门前的一首刘禹锡的诗“翠微寺”,用红色的油漆认真地写在土墙上,给人以异样的感觉。


看得出来,这个村子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很贫困,但异常的整洁,清一色的黄土稻场,所有的人家都以红灯笼做为装饰,构成一幅别样的山村风景。虽然他们的垃圾不能处理但也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存放着,剩下的这些就该是ZF的工作了吧。

这里的山峦秀丽,空气清新,远离尘嚣,因此,近年来城里的人们寻来在此郊游放松,因而诱发了农家乐的热度,没有什么生计来源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点儿农家饭的生意。虽然这农家乐的招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在土墙上写上联系电话、店名就算是完成了广告推广,但这里的正宗的野菜野味却让城里的人们流连忘返,再三前来。














这秦岭深处的小山村,安静的令人迷惑,转悠全村才遇见5个村民,几乎也没有任何现代物欲的熏染,质朴得让人有些心酸。他们还能保持多久呢?随着人潮的涌入,经济的改善,这里还会如此原生原貌么?这里的小狗还能这样安逸地看着我们,平和自在吗?


其实,现在人们眼里所谓的原生,往往是基于贫困才得保留,一旦经济发达了,谁还会愿意住着那些摇摇欲坠的木屋土房呢?谁还会穿着不知什么岁月前购买或浆洗过的衣服呢?谁不喜欢现代的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呢?


话至此,忽然想到在城市里挣扎煎熬纠结的那些人们,说什么厌恶了现代盛世繁华的生活,痛恨电话、网络的羁绊,大鱼大肉海鲜的腻味,真把他们放到这些小山村里生活一段日子,看他还纠结不?我想,【甲方乙方】里的那个富翁找苦吃的结果一定会再现到他们身上,绝对的!


发表于 2011-1-16 13:55 3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16 13:57 编辑

4、流溪——归隐梦想之竹林、山岩与瀑布





今年以来,流溪村这个名字在眼前再三出现。传说里的流溪很美,那里有罕见的喀斯特峰林景观,奇峰耸立,峰峦叠翠,绝壁危岩,溪流幽深,瀑布高悬;还有远古神话里的将军化身、龙船山、仙人撒网,十八罗汉拜观音、忠字岩等形象逼真的山岩宛如国画……

周六一早,大雨瓢泼,犹豫再三的我们还是按计划出发了。

且不说流溪村的原始生态和土家风情,因为大雨的阻隔让我来去匆匆不曾深入体验,无权发言。天公仿佛了解我的心思,我们一踏入流溪的山间小路,雨便小了很多,远山的迷雾也飘散了些许,但留朦胧美绝,浸人心脾












走在初夏的田埂上,茂盛的庄稼,飘香的橘园,葱笼的山林包围着我们,泥土的芬芳混杂着浓郁的花香,萦绕山谷内外。雨露凝结在绿色的植物上,晶莹剔透,万物滋润的时节,无限生机的山野,满眼的绿意










  

走过田野,前方悠然现出一片葱郁的竹林,粗粗细细的竹子在雨雾中轻摇。今年的新笋已有半人高低,笋衣稚嫩盈人。薄薄的竹叶微微下垂,迎着天光翠绿鲜亮。有说竹的哲人道:虚心竹子低头叶,便是爱竹人心目中竹子高洁品德的写照

竹林间,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大山深处,是去白漂瀑布的必经之路。站在竹林小径遥望,真想小路的尽头有一幢小木屋或竹屋,那才是我梦中的景象,画中的写意

一直向往的世外:绿竹小屋,山泉溪流,重峦叠嶂。曾有【笑傲江湖】里的绿竹翁,他的家便在绿竹深处,逍遥尘世。任盈盈与令狐冲在竹屋里琴瑟唱和,倾心神交,笑傲江湖,羡煞红尘









  

竹林边的草丛间,各种野花幽然绽放,黄黄白白,红红蓝蓝,纤细娇小煞是好看。这个时节的任何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娇鲜无比。初春时节写下的“纤纤小草沐春阳,盈盈小花竞春光”用在它们身上,依旧是如此恰当





我以为,流溪最经典地方便是那犁弓岩上高高悬挂的白漂瀑布,据当地人讲白漂全瀑有近百米的落差,而当地人叫瀑布为“漂”,所以它也有“百漂”之称

站在瀑布前,视线中的瀑布下段高约70米,水量丰沛,激流自犁弓岩山崖上茂密的丛林间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时而,山风掠过,瀑布又宛如丝带,在岩壁上飘浮。有人说这犁弓岩象个美少女,那瀑布便是她项上动感的轻纱,在她胸前妩媚地轻拂,梦幻一般

据说,盛夏的丰水期,这白漂瀑布的水流有现在的十余倍之巨,跌宕的轰鸣声数里外都可以听见。听说流溪还有大小几十个瀑布,如黑潭漂,辫子漂等等,这次没时间前往,待下次再来




  

流溪,具备归隐梦想的所有因素:有山环绕,有水常流;有树葱茏,有茶飘香;有人淳朴,有田肥沃;有瀑高悬,有竹长青……广告曰之:农夫山泉有点田

流溪,梦想之地,等我,归去来兮


发表于 2011-1-16 14:06 3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17 13:38 编辑

六、鎏约:
1、龙进端午—重装溪降梦幻峡谷


龙进溪,宜昌著名的高级溪降线路,有本地最美的溪降峡谷之称,是一条我想了三年却一直无缘溪降穿越的峡谷。它狭长幽深的峡谷里据说有大小瀑布18个,最高瀑80米,60米高瀑一个,30来米瀑布若干,各种大小深潭不计其数,神话般诱人。

穿越龙进溪的难度在于它的线路长且难行,瀑布落差高,地形复杂,全程穿越最低记录为16个小时。因此,穿越龙进溪一般都是2天,也就意味着必须重装穿越。本次我的装备情况如下:自备4顿路餐,帐篷睡袋露营装备,换洗衣物鞋袜,再加溪降穿越全套装备。

峡谷中部的双瀑营地为两个瀑布汇流处。该处地形仿若天坑,左右各有一条瀑布奔流而下,其一就是龙进溪80米的最高瀑,左边的瀑布约高30来米,瀑底的深潭碧波荡漾,秀美之极。碧潭边有冲积的不规则石滩,是整个峡谷中唯一的营地,最多只能扎8顶帐篷。因此溪降龙进需要严格限制人数,一般不超过16人。







端午前夜,经过一天紧张的行走和下降后,安逸地躺在双瀑营地仰望星空,繁星闪烁,漫谷的流萤妆点着迷幻的峡谷,点亮了我们内心的童话世界,神话一般的梦幻天堂。只是我没办法拍下流萤飘逸的身影,它们只能深深印入脑海,藏在心底。瀑布发出震天的轰鸣,回荡天坑,空气异常地清凉湿润,仿佛可以嗅到绿色植物的味道,沁人心脾。

端午之晨,我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悠然地躺在帐篷里看着瀑布凌空飞落,气势恢弘。想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绝对没有我的感触来得如此真切,更没有我这般的近距离与瀑布亲近,享受了它整夜的高歌轰鸣,仿佛天庭钧雷。


我头的上方是80米高瀑,它是一个美丽的二跌瀑布,瀑布从垭口奔腾而来,犹如长空飞练,亦如万斛明珠自九天洒落,飞雪溅玉;瀑布的下部是扇形弧面,绿苔茵茵,珠玉般的瀑水跌落其上,犹如开屏的孔雀之羽,眩目光彩。

我脚的方向为30来米小瀑,它从一个侧凹型的岩石口里迸射而出,宛如玉龙走潭,飞身扑向一汪碧绿的深潭,激起水花如雪。而我从帐篷里伸出头,便可以看见清澈的碧潭里,无数的小鱼穿梭翔集,快活逍遥。






  
早餐后拔营再行,开始新的一天溪降之旅。今天最精彩的行程在于一个二连瀑和一个60米的高瀑的下降。

二连瀑是由不规则的巨石阵和湍流与瀑底幽深的碧潭组成的,漂亮迷人。胆大的队友们照例又快乐地开始了他们的跳潭游戏。一时间,峡谷里回荡起背包抛落深潭的“嘭嘭”声,还有快乐的惊叫声伴随人体扑进碧潭的“噗嗵”声。这便是溪降的魅力所在,在这幽深罕至的峡谷间,与山水共舞,与天地同乐,融入大自然美丽的怀抱,挥洒快意人生。







再前行,便到达最后一个高瀑跟前。站在瀑口远眺,环抱峡谷的群山之巅阳光灿烂,照射在岩壁上的灌木间,光影斑驳。趴在瀑口,可以看见峡谷底部的遥远的碎石滩和浅浅的水潭,更加感到了瀑布的高度。

这个瀑布口地形复杂不规则,不太好下,加之高度,很是让我这样的溪降菜鸟惊心。因为昨天80米的高瀑磨断了我们携带的百米长绳,在这个瀑布前让领队们很是费了一些周折。因为担心绳子不够长,领队决定将该瀑布分成二段下,首先下到近10米处的瀑口处,再由人做锚点继续下降剩余的约50米高度的扇面瀑布。

为了拍照,我照例先下。在下第一段的时候,因为地形复杂再加上湿滑无比的岩石,仍然让小心翼翼的我摔了一个屁墩,虽然挂在绳子上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还是让我更加小心操作,不敢有半分的马虎。

越过瀑口继续下降,便是领队们说的高速公路了。在他们眼里,降那平坦的扇形瀑布实在是容易之极。可对我来说,依旧不敢有丝毫的轻视,毕竟这是近30层楼的高度。右手的绳子比昨天降80米高瀑的时候轻很多,除了在横切瀑布以避开水头的时候稍有些困难之外,下降起来的确比较轻松。











   
躺在瀑底的石滩上看队友们下降,为他们拍下一些绝不会重现的绝妙照片,真是极端的享受。昨天的双瀑营地和这瀑布底部,都是天坑一般的地形,群山环抱,无限绝美的风景。只怪我没敢带上单反,而防水的卡片相机又不能拍下这些美丽的景象,让我遗憾万分。

难忘昨天降80米高瀑时的感觉,因为是用的100米的绳子,湿水后的绳子奇重无比,靠我自身的重量无法下降,右手根本不能让绳子放松。领队叫我用双手放绳子,于是我松开了上握的左手,给右手帮忙。可用尽力气才一次能放一点点绳子,简直要累死我,也要急死我了。

回头望望瀑布下边,根本不能看见瀑底,高高在上挂着的感觉真的不好玩。在用尽全身力气下降到瀑布中段时,才发现瀑布还有一个负角断面等着我。瀑水汹涌扑面,我知道该屈膝跪到瀑面上,才能安全地悬降到瀑布下边去。

下边的领队大声叫:跪下,悬降!轰鸣的瀑布声中,领队的声音很遥远。知道被瀑水冲击的滋味难受,我尽量避开水头,选择安全的下降处跪下,平衡好身体,放松绳子的一瞬间便穿过了水流,降到了瀑布的下方。悬降高度大约有十多米,虽然避开了主水头,但瀑水打在头盔上依旧很不爽。待双脚落地时,只觉得手脚酸软,没了一丁点儿力气,终是真切体会了下高瀑需要很强体力的说法。







降下最后一个地势复杂的瀑布,游过一个纵长的碧潭后便是漫长的溯溪线路,峡谷陡窄,遮天蔽日的岩壁高耸入云。很长一段峡谷平均宽度仅有3米左右,跟天桥溪非常相似,梦幻一般的幽深秀丽,任何语言都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两天的溪谷重装穿越,远比想象的要难很多,对我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一惯不喜欢重装,也十分惧怕重装。背包虽然做过防水处理,但频繁的入水后的背包越来越沉重,腿脚越来越酸软,在溪水、石头间摸索前进愈加艰难。

可只有经历如此的艰苦跋涉,才能看见常人难以想象的美妙风景,在这些隐秘的峡谷中,有探不尽的幽深秘境,看不够的绿水碧潭,叹不尽的白瀑如练……方知我的家乡山川是如此的多娇!

6月15日一早出发直到16日下午5点到达三峡人家景区渡口,我们从千余米的黄牛岩山脊下的峡谷里穿越而出时,细雨正霏霏。至此,端午时节的龙进溪,以其真实的美丽,终于完美了三年来我要溪降穿越它的心愿
……


发表于 2011-1-16 14:08 35 显示全部帖子
2、夏日恋歌——玉露新绿翠竹觞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缀玉含珠几箭兰,新篁叶叶翠琅轩。
老夫本是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

当年板桥老夫子写下这些颂竹诗时,一定早已醉竹成瘾,爱竹成痴了吧?

一直幻想在山之隅水之滨,盖一栋小木屋,屋畔种上各式竹子,有伟岸的楠竹,柔美的凤尾竹,醉人的湘妃竹,奇特的龟背竹,黄灿灿的金竹,黑漆漆的墨竹……

春暖花开,笋竹萌发;修身心虚,低叶常茂;换季时节,竹叶飘零;微风掠过,飒飒声响,恍如天籁。

竹影下清风里,安置一个石桌数个木墩,备上一套紫砂茶具。有暇时分,着白衣,沏上一壶普洱抑或清茶,共友三两人,品竹,品茗,品人生……

竹枝摇曳,潇洒的清幽姿态,素雅的疏离之美,令人神迷。自古,竹都以虚而有节,不慕荣华的品格受到世人的推崇。而我,仅仅因它疏淡的枝叶,柔美的身姿,中空的灵秀,宁折不弯的倔强而钦慕欢喜。

来生,我想为竹,独立风中,迎风漫舞,与天地共觞歌……

发表于 2011-1-16 14:09 3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16 14:09 编辑

3、夏日恋歌——晶莹的玫瑰与新娘
玫瑰,Rose,让人联想到爱情,热烈执着的爱情。联想到泰坦尼克上的若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永恒在大西洋。

一朵玫瑰:我的心中只有你;二朵玫瑰:这个世界只有你和我;三朵玫瑰:我爱你;四朵玫瑰:至死不渝……黄玫瑰:等待属于你的爱情;红玫瑰:激情热恋;粉玫瑰:永远的爱……


记得,有人说最美的新娘是五月新娘。所以,那年的五月,有个女孩捧着玫瑰成了新娘,美丽、晶莹、剔透。

如今,那美丽的新娘何在?青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玫瑰的花香随风飘散,她曾经的爱情呢?






发表于 2011-1-16 14:10 37 显示全部帖子
4、夏日恋歌——雨露滋润的田园

初夏时节,雨润田野,迷雾轻朦,无限青葱的大地。

滨湖畔,田园如歌,阡陌如画。五月的天空,弥散着清甜的芬芳,仿若初恋的味道。

牵手陇上行,天地悠远。晶莹的笑靥,欢声回荡山林。天堂鸟儿在飞,啼声空灵,翩跹,翱翔。






      
发表于 2011-1-16 15:34 3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17 13:40 编辑

七、契约:
1、攀登,心中的梦想










第一次听说孙斌的名字,是在今年春节的双桥沟,朋友介绍那个跟我同车进沟的沉默青年,就是登山界鼎鼎大名的严冬冬,他与孙斌联手翻译的《极限登山》成为比登山圣经还经典的攀登范本,我非常惊奇。人们眼里的严冬冬是个狂热的自由登山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登山上。而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有些腼腆、有些沉默的年轻人,圆圆的脸上透着几许憨厚,几乎看不出来他会是在山上、在冰上、在岩壁上身手矫健的天骄之子。  

【THE NORTH FACE 探索之旅】成全我意外的北京之行,见到了传说中的孙斌,也是《极限登山》的另外一位译者,还有美女笛子、教练高清等,真可谓大开眼界。

结实的身板、黝黑的肌肤、孩童般灿烂的笑脸,是孙斌给我的第一印象。他跟严冬冬的外型大相径庭,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攀登者。短暂的两天培训学习后愈加感觉,他是一个追梦的人,生活在自己的精彩世界里,为自己的激情与梦想而努力着。对于这样的人,我从来就只有敬重,从心底里佩服乃至羡慕、崇拜。

说实话,最后让我决定前往北京参与这次的攀登培训营的动机,就是为了与他们这样优秀的攀登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能够学点真正的基本技术,为了我的雅江大峡谷和雀儿山的最高梦想。
  

曾经,我也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井底看天,祈望以自己的视线和能力,去向自己的梦想之地,看望那些美丽的风景。

  
从来,我更是一个有着明确认知的人,知道自身的能力,在很多方面,我可能不具备去穿越雅江大峡谷这样高难度线路的能力,在更多方面,我也不具备去攀登雀儿山这样的技术性雪山的技能。我更是从来就心怀忐忑,不知道我的极限能力会在哪一次的出行中,被证实无能招致上天的惩罚而不得全身而退。
  

可有着新生代登山家之称谓的孙斌对我们的第一次理论培训课,灌输的第一个理念,便让从没参加过任何正规培训的我茅塞顿开。他对于我这样幼稚的登山爱好者,第一堂课讲述的不是技术、装备和身体、物资条件之类的,而是“安全策略”,这个至关重要的攀登第一要领。怎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加快捷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以冷静的思考与分析来面对自己的攀登。

而“策略高于技术,技术高于装备”的理念更要贯彻在攀登过程中,安全前提的确保,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登山者。
他将这个理念灌输给我们这些初学者,也把这个理念带给我们将要继续的户外乃至登山生涯。他是一个优秀的践行者,努力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最优、最好。  








   
他的团队另外一个重要的伙伴高清,也是这次艾格峰攀登的主力队员,俊朗帅气的他严谨的操作和娴熟的技能,更是让人无限地信赖。他那些让人仰视的成绩更是心生钦慕:全国攀冰锦标赛上优异的成绩,双桥沟十数条高端攀冰线路的开辟,38小时250公里的沙漠越野赛,获得国际认证的高级教练等等。

我甚至万分地遗憾,今生可能终归无缘与他们同行,如果,有可能跟随他们去攀登,必将成为我户外人生最为难忘的经历。在我眼里,他们的搭档配合是如此的优秀与协调,如果跟随他们一行的所见、所学,我必将终身受益。  

正如春节的双桥沟,我只是初蒙的学童,对登山来说更是一个门外的偷窥者,仅仅窥见了其中无与伦比的精彩世界,也因此无能与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其实,我真的很想跟随他们的攀登脚步,去看他们的精彩攀登世界。

我写下的这些,可能会有人不屑,甚至嘲笑,他们会说世界上优秀的攀登者多如牛毛等。这很正常,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际遇不同,认知不同,当然,对事物的认识,对人的认识亦会有所不同。我本不优秀,见过的高人有限,也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说道,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极限登山》作者那样的优秀的登山者。

我要说的是,他们是我目前见过的,领教过的最优秀的人,他们让我信任乃至崇拜,以我的水平,以我的认知,以我的视界。在此,也容外行的我盲论几句,不对的地方敬请拍砖:

我以为,现今的中国缺少优秀的登山家,不仅仅是比西方人缺少某些优秀的身体素质,更是缺少一个纯粹的认知氛围。中国的户外乃至登山界,群龙无首,山头各立,流派众多。很多人总是自以为老大,傲视群雄,任何人都不在自己的眼里,谁也不是谁的谁。

没有一个系统规范的理论基础,没有一个虚心向上的学习氛围,甚至也没有一个对理论知识的普遍尊重。往往以为自己的超常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就具备了优秀攀登者的基本条件,而盲目妄进导致的悲剧已不少了。他们忽略了高素质的理论水平和必须的实践技能与优秀的身体素质,加之对大自然心存的敬畏,才是一个优秀的攀登者所必备的,而安全的策略更是这所有一切的前提。虚心地学习、认真地探索、刻苦地的训练,才是优秀的攀登者真正的成功之路。

我以为孙斌与高清具备以上良好的开端,他们还年轻,他们有希望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登山精英,也有条件成为与世界优秀登山家匹敌的中国最好的登山家。相信能够看见他们成功的那一天,看见他们攀登上自己梦想的高度

发表于 2011-1-16 15:46 3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30 15:06 编辑

八、跋越:
1、【藏南无人区】探寻世上最后的秘境天堂——穿越前缘

2001版
2007再版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梦想,起源于1998年的雅鲁藏布江的漂流活动及税晓洁2001年出版的《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还有《徒步穿越》里他写的《侠骨柔情生死墨脱》的千般艰险,墨脱之路由此被列为中国徒步探险十大线路之首,那世界最大最深的峡谷是那样神秘而诱人。

前几年,通过朋友徐晓光认识了以当年的雅漂队长、地质生态学家杨勇为带头人的科考探险团队后,我便时刻向往着那片人类最后的秘境,而穿越它的梦想更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与日俱增。

2008年7月徐晓光 杨西虎 杨勇 王方辰 税晓洁在809国际艺术村


2009年3月姚华 杨勇 徐晓光的江源考察影展

与王方辰和徐晓光的合影

与姚华和徐晓光的合影

他们是一支民间的科考探险队,一群令人敬慕的布衣志士,近年来一直为中国的找水事业奔波在祖国的高原大地和荒原冰川(他们最近的主要著作有《大江源记—三江源生死之旅》、《水问—中国西部江河巡礼》、《为中国找水》十五集科考探险纪录片等https://news.xinhuanet.com/video/2010-01/19/content_12835982.htm),不接纳我这样没有专业知识和特长的菜驴,而工作更是羁绊我参与活动的最大障碍。我只好另寻可能一起穿越大峡谷的队伍,辗转寻找中多次遭遇斩钉截铁的回答: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谢谢,我还想活命!

无奈的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机会。2008年初的一天,偶然在网上搜到花雕一行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帖子,追踪来到8264网站,花了整整2天的时间才看完了那个帖子。终于找到穿越过大峡谷的户外人了!可高兴之余又不仅暗自失望:穿越过大峡谷的人几乎是不可能再次前往吧。

找到花雕的QQ联系到了他,请教和咨询关于大峡谷的一些情况。随后的9月我走了墨脱,但它只是我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梦想的热身,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去大峡谷的核心地区,去看看白马狗熊、藏布巴东、扎曲大拐弯等绝世的秘境。


2008年9月15号在墨脱的原始森林



2008年9月13号在直白村的雅鲁藏布小拐弯


最难熬的几天过去了,第二天的生日也剩下疼痛的记忆。因为腹膜粘连剥离的创面过大,伤口疼痛难忍。还有迟迟不来的气儿让我饥渴难耐,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吊水直到半夜才能结束,5天后总算通了气,我才能吃一点点东西。在身体缓慢的恢复过程中,我嘴里不敢说,暗地里却心急如焚,住院的短短几天里我整整瘦了4公斤。

对穿越大峡谷的难度,始终没敢在家人面前提起过,我只是有意说起过今年还要去西藏,其他的不敢有丝毫的泄露,手术后就更不敢提起这个话题。伤口恢复出奇的慢,住院9天,出院后在家休息一周,伤口却一直很疼。可为了不影响9月的出行,我硬撑着开始上班。虽然工作不累,但那些日子里,单每天上下7楼的家,便是我最痛苦的煎熬,每一趟都疼得我大汗淋漓。

手术后第三天,花雕曾打来电话,询问我的准备工作及体能的锻炼情况。他听见我说话气息微弱,问是不是感冒了,我连忙含糊地应承着说是。电话里他再三地叮嘱我要加强体能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别轻视大峡谷的艰难等等。我终是没有敢提手术的事,直至进了峡谷的第二天才给告诉他。当时很紧张,担心他会发火。我想,如果他事先知道了,一定不会让我进峡谷的。

还清楚地记得,花雕在确定是否要我加入穿越队伍之前,提出过4个问题,让我考虑清楚了再回答他。几天后我答复了他,并主动表态:不能保证我的体能一定很强,但保证我一定能吃苦;不能保证我的身体一定能承受,但保证我一定很坚强,绝对不会哭鼻子!

九月很快就到了,偷偷地忙着买票、收拾装备、处理杂务,不敢让家人知道。少数几个朋友知道我的计划,都强烈地反对,认为大峡谷穿越难度太大,我术后的身体可能难以支撑,风险难料。穿越大峡谷是今生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已经准备很久,一旦错过,老天可能不会再给我机会。

为了这次的出行,我住院和休息期间全部计病假,而不是按照单位惯例冲减年休假。为了确保足够的穿越时间,我还专门在年休假之外再请了一周事假。单位领导了解我,虽然人手紧缺还是同意了我的要求。

周密地处理单位、家庭和个人的琐事,交接工作,补充装备、购买保险、处理各种账单、杂务,忙乱而紧张。再次修改了电脑里早些年就有的遗嘱,将需要处理和注意的事项逐项打印出来,和一些重要的东西装在一个文件袋里,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交给了儿子。并且告诉他中秋节去看望爷爷奶奶,记住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是爷爷的生日,要带上礼物去祝贺。算上今年,我已经连续4年没在家里度过中秋节了,想起来真有些愧对家人。

出发前一天晚上,专程去父母亲家告辞,父母没想到我现在要出门,很为我的身体担心。我说只是去西藏看看,轻描淡写地说些高原很漂亮等诸如此类的话。父母虽然很担心我在外的安全,可他们了解,甚至也算被迫地理解和接受了我的户外活动,只是再三地叮嘱,他们真是世上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了。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出发了。

那天,当我伫立在直白村的雅鲁藏布悬崖畔,久久地远眺峡谷深处,无限地向往,曾暗暗发愿:今生我终会穿越至你的腹地,到达你最神秘的大拐弯,终成夙愿。

2009年底的一天,在网上遇到正在海南环岛徒步的花雕,得知他2010年尚有再行大峡谷,穿越对岸线路的计划,非常高兴,当即就要求加入。

今年6月底,正在西藏踩线的花雕告诉我,原定明年再走大峡谷的计划提前到今年9月,而这时我已经在准备8月份去登雀儿山了,这也就意味着我只能选择其一。虽然雀儿山也是我好几年的梦想,但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便决定了放弃。道理很简单:每年都有机会去雀儿山,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穿越对我来说,可能是百年难遇的机会。

准备工作就此迅速展开:资料要查询浏览,装备要更新准备,体能要锻炼加强。时间很快,转眼便要进入8月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7月31号那天,我心底的那点恐惧再次被右下腹轻微的疼痛所惊醒。

去年八月中旬,上洋溪溪降后的第二天,我的右下腹有些疼痛,不严重,但却3天不见好转。因为紧接着的那个周末准备参加龙进溪溪降,于是去了医院,医生一查便肯定地告知是阑尾炎,建议手术。既不心甘又报有侥幸心理的我认为有可能是医生误诊,要求保守治疗。医生开了药,让我输液后再观察。


可能是平时从未打过吊针的缘故,那三天的消炎针真是很管用,右下腹不再疼痛,我也如期跟着溪降队去了龙进溪。虽然那次遇到了大暴雨最后撤退了,但医生诊断的阑尾炎也随之没了踪影。

近一年过去了,就在即将出发的关键时刻,一直没啥动静的右下腹又开始疼痛,虽然只是隐隐约约的,却足以让我忐忑不安了。8月1号一早便联系了做外科医生的朋友,朋友检查的结果非常肯定:阑尾炎。

心都凉了半截!还有40天,我就要出发!

告诉朋友9月份的穿越活动,想要保守治疗。朋友站在医生的角度非常严肃地告诉我危害性,建议马上手术。其实这么多年的户外经验及常识告诉我,如果在无人区阑尾发炎那可是要命的大事。

在得到朋友的保证:40天伤口肯定会恢复,你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后,8月2号一早我就进了手术室,朋友亲自主刀。除了生儿子进过手术室,一贯怕疼的我再次领教了手术刀的厉害。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手术,朋友举着一团血糊糊的东西告诉我:幸亏手术及时,你的腹膜粘连很严重,阑尾都变形了,别说无人区,就是那些县区的小医院,可能也做不了这样复杂的阑尾手术。几天后的病检报告出来,确诊为:腹膜周围炎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最难熬的几天过去了,第二天的生日也剩下疼痛的记忆。因为腹膜粘连剥离的创面过大,伤口疼痛难忍。还有迟迟不来的气儿让我饥渴难耐,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吊水直到半夜才能结束,5天后总算通了气,我才能吃一点点东西。在身体缓慢的恢复过程中,我嘴里不敢说,暗地里却心急如焚,住院的短短几天里我整整瘦了4公斤。

对穿越大峡谷的难度,始终没敢在家人面前提起过,我只是有意说起过今年还要去西藏,其他的不敢有丝毫的泄露,手术后就更不敢提起这个话题。伤口恢复出奇的慢,住院9天,出院后在家休息一周,伤口却一直很疼。可为了不影响9月的出行,我硬撑着开始上班。虽然工作不累,但那些日子里,单每天上下7楼的家,便是我最痛苦的煎熬,每一趟都疼得我大汗淋漓。

手术后第三天,花雕曾打来电话,询问我的准备工作及体能的锻炼情况。他听见我说话气息微弱,问是不是感冒了,我连忙含糊地应承着说是。电话里他再三地叮嘱我要加强体能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别轻视大峡谷的艰难等等。我终是没有敢提手术的事,直至进了峡谷的第二天才给告诉他。当时很紧张,担心他会发火。我想,如果他事先知道了,一定不会让我进峡谷的。

还清楚地记得,花雕在确定是否要我加入穿越队伍之前,提出过4个问题,让我考虑清楚了再回答他。几天后我答复了他,并主动表态:不能保证我的体能一定很强,但保证我一定能吃苦;不能保证我的身体一定能承受,但保证我一定很坚强,绝对不会哭鼻子!

九月很快就到了,偷偷地忙着买票、收拾装备、处理杂务,不敢让家人知道。少数几个朋友知道我的计划,都强烈地反对,认为大峡谷穿越难度太大,我术后的身体可能难以支撑,风险难料。穿越大峡谷是今生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已经准备很久,一旦错过,老天可能不会再给我机会。

为了这次的出行,我住院和休息期间全部计病假,而不是按照单位惯例冲减年休假。为了确保足够的穿越时间,我还专门在年休假之外再请了一周事假。单位领导了解我,虽然人手紧缺还是同意了我的要求。

周密地处理单位、家庭和个人的琐事,交接工作,补充装备、购买保险、处理各种账单、杂务,忙乱而紧张。再次修改了电脑里早些年就有的遗嘱,将需要处理和注意的事项逐项打印出来,和一些重要的东西装在一个文件袋里,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交给了儿子。并且告诉他中秋节去看望爷爷奶奶,记住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是爷爷的生日,要带上礼物去祝贺。算上今年,我已经连续4年没在家里度过中秋节了,想起来真有些愧对家人。

出发前一天晚上,专程去父母亲家告辞,父母没想到我现在要出门,很为我的身体担心。我说只是去西藏看看,轻描淡写地说些高原很漂亮等诸如此类的话。父母虽然很担心我在外的安全,可他们了解,甚至也算被迫地理解和接受了我的户外活动,只是再三地叮嘱,他们真是世上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了。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出发了。



发表于 2011-1-16 15:53 4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柳如烟 于 2011-1-16 16:34 编辑

九、久约:
1【藏南无人区】探寻世上最后的秘境天堂——成功首穿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岸加拉白垒线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2010年9月16日11时50分,我们一行(队员4人,向导与背夫12人)离开雅鲁藏布西岸的达林村,踏上穿越之旅。历时14天,于2010年9月29日15时45分自排龙乡顺利结束该次探路活动,成功穿越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岸加拉白垒一线。

本次穿越的发起人及队长:花雕,队员:逸人、洛越、如烟。

向导、背夫及队长:西饶;派村、吞白村、索松村、达林村、尼丁村、门中村、扎曲村等村村民11人。

本次穿越线路:派乡--赤白村--加拉巴东--加拉冬各--大智曲珍--力古冬果冰川--章根拉山口--喜噶隆巴冰川--奶通--列曲隆巴--门中村--扎曲村--排龙。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