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7135

主题

户外经理人

2011中国户外高峰论坛 侍海峰谈登山商业运作

[复制链接] 查看:5967 | 回复:46
发表于 2011-11-2 13:5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原文地址  https://www.8264.com/viewnews-71188-page-1.html


      2011中国户外高峰论坛期间,新疆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秘书长、新疆乔戈里高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侍海峰先生出席登山家版块研讨。与会期间,侍海峰先生观点鲜明,倡导登山活动,推崇商业运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就侍海峰先生的论坛发言与小编采访所得成文。


侍海峰

      谈登山的渴望

  说起山难,想起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最早的一任主席董务新,大家都知道2001年去夏特古道探险的时候,他不幸遇难了。去年,我们协会的副主席杨戈,还有一个老会员也遇难了,再加上曾经在我们公司工作过的,在我身边走掉的最亲近的人就已经有五六个了。山难的发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去登山之前,谁也考虑不到发生这些事情,谁也不想发生这些事情。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对自然的渴望,尤其是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压抑,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家在铁路上,每天可以见到大量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当时觉得他们特别有钱,可以在中国到处跑;而我们中国人,肯定有的人连自己的城市都没有出去过,连自己的县都没有出去过,甚至连自己的乡都没有出去过,更不要讲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只有在电影上看到,后来在电视上看到,所以我们现在热爱大自然,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心理,因为我们被压抑的时间太久了。


        谈登山组织者的压力

  在出现那么多的山难以后,为什么还要去登山呢?因为确确实实在山里面有我们想看到的,有我们想得到的,有我们想追求的,还有就是挑战自我极限的想法。现在我们经常会批评登山没有组织,可实际上有关部门为登山做过哪些可以做的事情。我在新疆待了十年,有关部门垃圾费也收了、环保费也收了,没有看到任何人进行管理,连登山垃圾都不回收,更不用讲其他方面了;往往是出事以后,媒体进行了大幅报导,大家却都在质问是谁组织的。

  总要有一个人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可现在召集的人有点像平时救助老人的人,谁要拉一把都有可能引火烧身。组织方不管出于什么心态,只要有一点分歧,后果都非常严重。媒体与政府应该往好的方向去引导,2009年珠峰山难,当时有一个人遇难,中央电视台1+1的主持人打电话跟我们连线谈这个事,后来我们通过电视看到了。他说的更多的是质问这个人有没有资格,而没有问这个人为什么要去登世界最高峰,他有什么追求和理想,虽然他只是登过黄山,难道登黄山的人就不能登珠峰吗?我们在珠峰上看到有很多60多岁的老太太还在登,你问她去过什么地方,她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但人家依然登珠峰,所以说我们缺乏的是精神,而不是只去问为什么死了,谁干的?


      谈商业运作对登山的推动

  这些年,我一直思考一些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把登山分为职业登山和民间登山,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彻底弄明白它们之间有什么明显区别,它们之间的界限在什么地方。民间登山同样需要专业的技术与装备,而专业登山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也需要对出资者有所回报。目前看,只有从发起的角度,有国家行为与民间俱乐部行为的分别。

  我们逐渐认识到登山风险非常大,后来我们在金飞豹的建议和鼓励下,就创办了一个公司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我们整个这个户外圈子里,经常会讲到民间登山,还有职业登山,可大家往往不愿意提商业运作,其实我认为登山真的是离不开商业运作。金飞豹之所以能完成这么大的成就,能代表民族,代表中国人去做这么伟大的事情,也是因为他的商业运作模式非常好。我认为,一次成功的登山活动,必然伴随成功的商业运作;而成功的商业运作,才能推动登山活动的发展。

  2006年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的时候,我们很苦恼,登到一半的时候被人撵下来了,说钱不够只能上到这。当时开玩笑说能不能先登上半部分,反正交了一半,下半部分我们留着后面再登。回来以后我们特别沮丧,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自己掏钱去登山,那绝不是个小数字。后来在金飞豹的帮助引导下,我们公司走到了今天。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我们公司主要是做海拔七千米以上登山活动,我们的队员基本上都是从七千米上磨练出来的。

  2007年我们公司的珠峰登山活动就完全复制了2006年金飞豹的商业登山模式,当时的策划方案起好一个名称,就去找赞助,结果新疆啤酒给了我们大力支持,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由我们代表新疆人首次攀登珠峰。


      登山需要谨慎的态度

  对于登山,我的理念是什么呢?我们喜欢大自然,挑战大自然,我认为真的是要稳妥一点,这些年我们失去了很多朋友,现在回想真是非常后悔。其中有一些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当时确实没有做到位,如果当时我们稍微注意一点认真一点,也许局面不是这个样子。我们每一步前进,说到底都是用生命的代价来完成的,以后更要慎而又慎。尤其是做商业运作。

  2008年一次活动,队员们登顶以后准备回家,大家都很开心。第二天早晨叫醒起床出发时候,发现北京一个女队员已经离开人世。如果当时半夜叫醒一次,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推测她是因为极度劳累引发心脏病,或许劳累导致睡梦中窒息,而半夜叫醒一次的话,结局就可能会好一些。我们付出血的代价和生命的代价,换取了很多登山的宝贵经验,大家一定要把这些经验牢记在心,因为你去登山,所肩负的责任不只是你个人,实际上还有你的生命,你对社会的责任,你对家庭的责任。
1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2 14:00 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 14:00 3 只看该作者
沙发~~先
发表于 2011-11-2 14:01 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1-11-2 14:05 5 只看该作者
专业登山和民间登山区别到底在哪里?
反正现在都是商业化团队居多。
有组织,有纪律团结一致,有收获是最好的。
发表于 2011-11-2 14:11 6 只看该作者
北屿
发帖:20523 帖 在线:9309 小时 注册:2009-3-11
发表于 2011-11-2 14:20 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2 14:25 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1-11-2 14:31 9 只看该作者
支持.....顶
发表于 2011-11-2 14:41 10 只看该作者
我上次组织了一次云南全自助游,不过整个过程很顺利也很愉快(不收任何费用,全程各自AA)。下次想三月去林芝,朋友说叫我组织,事实上我不敢组织,又是雪又是高原,怕有什么事情要负责。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