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五龙宫坐西朝东,背依灵应峰,上接五龙峰,环绕清幽,状态原始,历史上补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应之地"。我国古代著名道教人物尹喜、尹轨、马明生、陈抟等,都在这里修道有成。 武当道教认为五龙宫这块地域是"神龙洞府",是群仙神龙居住之地。所以,过去这儿曾立有一块碑,上面刻着"洞天在近,过往低声"。以此告诫人们,这儿一面接着天庭,一面连着神府,在此过往要静肃低声,以免惊扰神灵。 据《太和山志》记载,公元七世纪初的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太守姚简上五龙祈雨。姚简在这 里遇到五位儒生,自称五龙君,向其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解除了天下旱灾。于是,太宗下旨,建造五龙祠,从此拉开了武当山古代建筑的序幕。 北宋时,五龙宫就有较大规模的建筑,"殿宇齐备",宋真宗赐额"五龙灵应之观"。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 元朝,武当道人汪真常同鲁大宥率徒众,于至元乙亥,即公元1275年修复五龙,忽必烈下旨赐额"五龙灵应宫"。至正元年即公元1341年,五龙宫提点道士李明良同邵明庚一起募建五龙大殿,次年四月,元顺帝遣臣在五龙宫建金篆大醮。 42年后,武当清微派开山宗师叶希真受命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他利用朝觐天子的机会进献"秘祠,使天子大兴 其道",不仅对五龙宫所毁建筑修复如初,并新建了明真、蓬莱、步云楼等建筑,使当时的五龙宫"殿宇巍峨,仪象森列",整个建筑群"壮丽严峻",成为武当道教的中心。但在元末,这些建筑再度毁于兵火。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在五龙进行了大规模建筑,赐额为"兴圣五龙宫"。到了明嘉靖年间,五龙宫各类殿宇道房达850间,古人盛赞五龙宫是"层层历落怪松,拥殿千朵芙蓉",由此可见当时建筑之宏伟壮丽。 五龙宫附近的道教遗存非常多,华阳岩、尹仙岩、灵应岩、凌虚岩、老姆岩、自然庵等,都是值得游览观光的地方。那里不仅风景优美,也是武当道教发展史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