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72

主题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复制链接] 查看:10882 | 回复:39
发表于 2012-3-24 10:0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五味 于 2012-3-24 10:10 编辑

茫茫沙漠,8名探险者徒步行走218.5公里

路途中他们遭遇9级沙尘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穿越罗布泊

本报记者连线探险者李长江“最难的时候每人只有半瓶水”


吉林驴友讲述罗布泊惊魂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探险者穿越罗布泊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探险队员在途中休息

  
新闻背景>>

  
3月6日,黑龙江大庆探险队一行8人出发前往罗布泊进行“无后援穿越罗布泊”活动。其中6名队员是黑龙江大庆人,1人是新疆一探险队的女领队,还有1人是慕名前来的吉林省“驴友”。13日,探险队遭遇沙尘暴,迷失方向。15日14时30分,看到自救无望,探险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呼叫救援。17日中午,救援队终于在距离楼兰文保站20公里左右的地方找到了断水两天的探险队员,给他们送去物资,并由公安干警护送返回。

李长江,敦化市人,今年26岁,3月5日来到了黑龙江大庆市,同另外7位好朋友决定一起踏上“无后援穿越罗布泊”的探险之路,这是他第一次进行野外探险。

当网上出现第一篇关于黑龙江大庆8人探险队在罗布泊迷路的消息后,很多吉林省的“驴友”都为这位老乡捏了一把汗。而当看到8人都平安无恙时,大家揪着的心才平静下来。昨日,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了李长江。

  
决定探险>>
决定参加驴友探险

  
作为探险队里唯一的吉林人,李长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野外探险活动。因为一直喜欢户外运动,李长江在敦化市经营了一家户外运动店。平日里,只要他有时间就会和爱人一起去登山,劳力克湖住雪洞、冬季登顶老白山……

3月初,李长江和黑龙江大庆的驴友们聊天时,得知了大家要去罗布泊探险的事情,“听了以后我很感兴趣,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决定参加这次探险。”李长江说,“而这次要进行的是‘无后援穿越罗布泊’,就是在我们徒步时,后方不会有救援队跟着。”

/罗布泊冒险征程/
3月8日,一行8人到达了新疆

  
李长江回忆说,3月5日,他带着所有的装备,到了大庆同其他7位驴友会合。他们8个人里,有两位是女驴友,年龄最大的是领队“天涯客”,今年52岁,年龄最小的就是李长江。

3月8日,一行8人到达了新疆。 3月10日早晨,他们从太阳墓开始了这次罗布泊探险之旅。按照计划,从太阳墓到楼兰烽火台再到楼兰古城管理站,利用4-5天的时间,一定可以完成,按照计算,24瓶水到达补给站是绰绰有余的。

  
3月13日,他们遭遇9级沙尘暴

可是3月13日那天,他们却遇到了9级沙尘暴。“沙尘暴非常大,能见度不超过50米。”李长江回忆说,那天李长江和队友们只行进了15公里。

  
原定15日晚上到达楼兰古城管理站计划也因此进行了修改。于是,领队“天涯客”把接应点修改为了楼兰烽火台。沙尘暴已经把所有的路面都封闭了,队员们在他们认为正确的那条路上又前进了7.5公里后,领队决定原地不动。

李长江说,当领队决定原地扎营不动时,大家手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晚上睡觉前,我们的水不超过5瓶。”

3月15日,每个人只剩下半瓶水

3月15日,领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领李长江和另外一名队员夜徒罗布泊,为其他队员取水。“夜徒罗布泊是从来都没人尝试过的,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只能这样自救,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在3月17日10点报警,这是我们最后的期限。”

3月15日晚上11点,大家将所有的水平均分配,原地不动的队员每人半瓶水,他们三个装好一瓶半水后,大家都睡下了。

3月16日凌晨3点,李长江和另外两人一起出发,“我虽然很瘦,但我的体力不错,而且在沙漠中比较耐旱。”

3月17日凌晨,成功穿越罗布泊

3月17日,下午1点48分,三人经过了两天一夜,在没有食物充饥的情况下,行走了30多公里,终于到达了楼兰古城管理站,“那种喜悦是无法表达的,这代表着我们成功穿越了。”

在当地管理站人员的协调下,李长江和另外一名队员在管理站等待,领队和倪雄还有一名管理站工作人员开车到达了距扎营地10公里处。而剩下的10公里,领队带着15瓶水、8个苹果和5瓶可乐徒步前进,晚上11点到达了队员们露营的地方。

3月17日凌晨,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徒步,队员们上了车。

  
3月18日下午, 各自踏上返乡路

昨日,当记者拨通李长江的电话时,他正同这次探险的领队“天涯客”在哈密到兰州的火车上。李长江说,他们8个人都平安无事,现在都在各自返回家乡的途中。“我很有成就感,也得到了不少的历练,经历了这一辈子都很难有的经历。”李长江满足地说。

李长江说,3月18日下午,他们到达了罗布泊镇,3月19日10点出发,下午4点多到达了哈密,昨日9点多,从哈密出发坐火车到兰州,昨日中午到达兰州后,又将坐傍晚5点多的火车到北京,今日即将到达北京,随后他便会到长春

  
/时刻关注的人们/
家人>>
看到新闻 妻子哭了一夜

  
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李长江一行人迷路的新闻后,还在敦化市家中的妻子胡天爽坐立不安。“全家人都特别担心,我们失去了联系。”因为不知道丈夫的情况,胡天爽哭了整整一夜。

昨日,记者拨通了胡天爽的电话,电话中胡天爽很高兴,“后来有报道说,有三个人先出来了,其中就有他(李长江),我们全家才放心了,真的挺惊险的。我们现在都等着他回家呢。”

吉林驴友>>
驴友们佩服李长江的勇气

长春驴友“老王”探险和徒步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也进行过极限穿越,也是李长江经常联系的网友。“老王”说,在许多吉林驴友的眼里,李长江是一个英雄,因为在驴友们的心里这次的穿越是成功的,“我们联系过,他跟我讲过一些当时的情况,我跟很多驴友说完,大家都非常佩服长江的勇气。”

  
/资深驴友谈探险/
李长江>>
非常感谢当地政府的协助

  
李长江说,他们此次穿越路线设计之初并没有进入文物保护遗址的计划,因而行前没有到新疆文物部门备案。而对于外界关注的此次探险涉及非法进入的情况,队员们都表示愿意接受有关部门的处理。

“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条款,所以犯了私闯之错,这个我们是承认的。”李长江说,当地政府对他们进行了一些帮助,他们非常感谢当地政府的协助。

  
探险队领队>>
这是一次残酷的穿越

  
“天涯客”拥有国家认可的探险领队证书,作为一名资深的探险爱好者,来自黑龙江大庆的“天涯客”说,探险最重要的就是出发前周密的部署和装备。“这一次的穿越行程达218.5公里。”“天涯客”说,在探险中大家的装备是很重要的,一整套装备要几万元。

“天涯客”说,“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总的来说这一次的穿越应该是成功的。”“天涯客”说,穿越罗布泊活动已经策划了三年,穿越之前购买了卫星电话,高端的GPS。“我们也进行了其他安排,救援人员在罗布泊镇等待着我们。”

  
(记者 鲍燕 陶彬/报道 李长江本人供图)

原文:城市晚报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24 10:04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花∷ 于 2015-3-8 06:45 编辑

在最艰难的情况下,野外探险队的三名成员决定夜徒罗布泊
水所剩无几,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尿液止渴
  
李长江中途中暑,是队员帮他背包“那时真的太感动了”
  
团结、毅力、坚持、信心,让他们坚定前方的目标
叼着湿巾 我们走出罗布泊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团队合影留念 李长江供图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李长江到达长春 钱文波/摄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成功穿越罗布泊 李长江供图
《吉林驴友讲述罗布泊惊魂》接续>>
在李长江这次罗布泊探险中,最让他感慨的就是那段与“天涯客”和“沙舟”三人夜徒罗布泊的经历。
3月21日晚上10点,记者陪同李长江走出火车站,虽然还没有回到敦化见到父母,但是踏上了家乡的土地,他心里很踏实。从火车站到宾馆的路上,李长江迫不及待地与朋友们分享了,在极端条件下夜徒罗布泊的惊险、无助与残酷……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经历>>
三个人决定夜徒罗布泊
在水源所剩无几、没有见到补给车的情况下,领队“天涯客”决定夜徒罗布泊。成员中,除了大庆的队员“沙舟”,还有一个就是李长江。
3月15日凌晨3点多,经过了4个小时的休息,三个人踏上了征程。“当地人白天走在罗布泊里面都很害怕,更别说晚上了,当我们三个到达管理站时,所有人都惊讶了。”
距目的地30多公里
把水给队友,他喝了一瓶自己的尿
如果说李长江他们这次罗布泊探险有瑕疵的话,那么就应该是对当地的条款没有进行详细查看。李长江说,后来他们才知道,补给车不能开到烽火台。
“那个时候,我还有一瓶水没有打开。”李长江做了一个残酷的决定,拿起一个空水瓶,开始存尿,他把水分给队友。“因为我的尿别人不能喝,但是我的水别人却可以喝。”
夜里,大家将水分好后,各自睡去。3月15日凌晨3点多,三个人准备踏上夜徒罗布泊的征程,李长江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将一枚泡腾片混入尿中,然后一饮而尽。“虽然说起来可能恶心,但我很庆幸我当时做这样的决定,因为如果不是这瓶尿,不光是我,所有的队友可能都有危险。”
距目的地10多公里
所有水源都用尽,吃芦荟胶和泡腾片

三个人看着导航奋力走着,在一望无尽的罗布泊中艰难前行。“夜晚的罗布泊真的很吓人,我们当时累得已经没有了知觉,就是一个劲地往前走。后来我们才发现,导航上显示,我们走的是直线距离,一点冤枉路都没走。”李长江说。
走到距离管理站还有10多公里时,三个人的水已经用尽了,而领队“天涯客”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说到此处李长江的眉头紧皱着,“那时一坐下就不愿意起来了,就连领队都说不想走了。”
后来大家还是爬起来继续走。李长江说,没有水源,他们只能将包里准备的芦荟胶往嗓子眼里挤,凉凉的会感觉好受些。芦荟胶用完了,他们就将泡腾片放在嘴里含着。
距目的地3.9公里
中暑无力,队友帮忙背20斤重包
刚进入罗布泊时,探险队每个人的负重是66-70斤,当三个人离开营地时,每个人的背包大概是20斤。在探险中,有过很多感动的事情,其中最感动的就是队友“沙舟”帮他背包。
“沙舟”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当走到距离目的地还有3.9公里时,李长江出现了头晕、恶心、无力的症状。“我看了一眼导航,还有3.9公里,我当时走路摇摇晃晃的,是中暑了。”
看到李长江中暑,“沙舟”将李长江的包背到了自己的身上,“我们是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的,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的,但那时真的太感动了。”
距目的地1公里多
含着湿巾解渴,拿出时带着血
泡腾片用完了,但还有一公里多才能到达管理站。这时,李长江从背包中拿出三张湿巾,分给领队和“沙舟”。“我们唯一的水就是这三张湿巾了,含在嘴里,每走一段路我们就吸一下。”
仍旧是在茫茫的沙漠中行走,又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看到了远方管理站的旗子。“但望山跑死马,我们那时看到旗了,就好像看到了希望,我们一下子都瘫软在地上了,我们欢呼‘到啦!到啦!’后来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又爬起来继续走了。”当躺在黄沙中,李长江的脑子一片空白。
在还有100多米的时候,等在管理站的倪雄终于看到他们,带着水和食物向前迎着他们。李长江说,当他们将口中的湿巾拿出来时,湿巾是鲜红色的,上面染满了血,“泡腾片已经把嘴都弄坏了,我们也感到嘴里有血的味道,但那也是可以解渴的。”
收获>>
感受生命的可贵
3月21日夜晚,李长江回到长春。通过这次的探险经历,李长江的名字也留在了很多人的心里,因为他是在极端条件下成功穿越罗布泊的三个人之一,对于这样的结果,李长江很高兴,也有了那么点成就感。但收获更大的是,在这场艰难的探险中,他知道了水的可贵,更知道了生命的可贵。
昨日下午,李长江和妻子回到了敦化。
敦化市登山队>>
为李长江举办庆功宴
敦化市登山协会主席蒋洪花说,当看到李长江将队旗在罗布泊打开的照片时,她和队友们心里都很激动。“我们都非常支持他,因为不是盲目地去冒险。”蒋洪花笑着说,李长江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从体能上和前期准备上李长江都做了周详的计划,“我们都很为他高兴。他是我们敦化市唯一一个成功穿越罗布泊的,我们为他筹办了一个聚会,庆祝他穿越罗布泊成功。”
大庆网记者>>
探索精神是一种财富
在整个“无后援穿越罗布泊”的探险活动中,探险队在罗布泊外唯一的联系人就是黑龙江大庆网的记者曹长发。3月21日晚,记者电话联系了曹长发。
曹长发说,5名大庆的探险队员已经到达西安,决定在西安玩几天再回大庆。而领队“天涯客”鲁树轩则在昨日早晨6点多回到大庆。“我们每天晚上八九点钟都会通一个电话,通话最长一次10分钟,最短一次不到1分钟。”在曹长发的心里,这次的探险活动是成功的。面对网友的质疑声,曹长发说,从古到今,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才有了现在地球,人类不能停止探索大自然的脚步,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虽然大家没有经济利益,但是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记者 鲍燕/报道)
原文网址:城市晚报

发表于 2012-3-24 10:18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味 于 2012-3-24 10:20 编辑

吉林驴友讲述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惊魂

新闻提示:3月10日到17日,6男2女8人组成的“天涯部落”探险队成功自西向东横穿“死亡之海”罗布泊,全程直线距离187千米。他们遇到过严寒酷暑、沙尘暴,走过雅丹地貌。由于途中遭遇缺水问题,3人组成分队寻找事先联系的补给车寻水。有媒体报道他们断水被困,他们称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一个民间探险队,6男2女,年龄最大的53岁。他们历时8天,遭遇过沙尘暴,面临过缺水问题,最终从西向东横穿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有媒体说我们断水被困,得到政府救援出来的。这不是事实。我们并没有断水,也没有被困,是凭自己实力横穿的罗布泊。”探险队队长鲁树轩说。这支队伍中,有一人是吉林省敦化市人。他叫李长江,26岁。

准备:每天背20瓶水徒步25公里  

20日10时许,记者联系到李长江时,他正在从新疆哈密开往甘肃兰州的火车上喝水。“我现在是深深地体会到水的宝贵了。”李长江说。据了解,李长江预计明天晚上可以回到敦化。

李长江在敦化开有一个户外用品店,也是户外发烧友。去年5月,他认识了“师傅”鲁树轩。“我们都叫他鲁队长。因为他经验丰富,一般都担任队长角色。”去年10月,鲁树轩曾带领10名驴友徒步从北向南穿越过罗布泊,直线距离125.46公里。

“去年12月,我们就策划从西向东穿越罗布泊的活动。”李长江说,他从今年1月1日起,每天都背20瓶水,徒步行走25公里,锻炼负重徒步行走能力。

途中:遭遇沙尘暴想想都后怕

3月5日,李长江从敦化出发,来到黑龙江省大庆市与鲁树轩等7人会合。

3月9日,探险队8名队员到了库尔勒,前往预定出发地点小河墓地。“可是,地理条件太恶劣。当天我们雇用的越野车冲击了3次,都没能到达小河墓地。”李长江说,探险队只好启用了第二套方案,雇用大马力拖拉机到达太阳墓。3月10日,从太阳墓出发,“天涯部落”开始徒步之旅。他们带了海事卫星电话、GPS、对讲机等设备。

“经过楼兰西烽火台、楼兰古城、余纯顺墓地、罗布泊湖心,到3月17日,抵达罗布泊镇,全程直线距离187公里,历时8天。我们成功了。”李长江在电话中略带兴奋地说。

途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沙尘暴。李长江介绍,“触目所及全是黄沙,能见度不到50米。虽然我们戴着防尘面罩、防沙眼镜,可是无法阻止风沙侵入。嘴里、眼睛里,都是沙尘,很难受。后来听说是八九级的沙尘暴,我现在想想都有些恐惧。”

沙尘暴拖慢了脚步。“我们本来计划每天行走25公里至27公里。可是13日,沙尘暴从凌晨2时开始,一直持续到19时。而且是逆风行走,当天我们只走了15公里。”鲁树轩说,为保障呼吸,队员们用水浸湿毛巾掩住口鼻,造成饮用水后来出现短缺。

3月15日晚,他们平均每人只有不到1瓶水了。在罗布泊,没有水就意味着危险。而他们当时距离终点罗布泊镇还有70公里直线距离。鲁树轩建议扎营。

“扎营后,我们出发前就让罗布泊镇的倪雄(当地居民)准备好给养车了。我们决定用海事卫星电话告诉他地点后,派人去找他。”鲁树轩的建议得到了大家支持。

“鲁队长,我,还有来自大庆的‘沙舟’3人带一瓶半水连夜徒步寻找给养车。”李长江介绍,另外5人在楼兰烽火台扎营等待。为减少用水,3人夜间徒步。“罗布泊晚上走更危险,但能够减少水分流失。”

3月16日14时,经过11个小时、行程42公里后,三人到达楼兰文物保护站,找到了倪雄的补给车。李长江和“沙舟”留守在文物保护站,鲁队长带领补给车往楼兰烽火台的临时营地,与营地的5名队员会合。补充体力及水后,两名队员乘车开往文物保护站,与李长江和“沙舟”会合,4人驾车回返,与徒步行进的4人会合,8人最终于17日22时乘车抵达罗布泊镇。

双方说

探险队:遇到沙尘暴迷失方向?不可能

“从3月10日到17日,这8天里,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最终成功穿越罗布泊,心情非常激动。”李长江说。8人中,除李长江来自吉林敦化,“红袖添乱”来自新疆外,其他6人均为黑龙江省大庆人。8人中,鲁树轩最年长,53岁。李长江最年轻,26岁。

“但有报道说,我们遇到沙尘暴迷失方向。这是不可能的。作为专业玩家,不可能出现这么低级的问题。连沙尘暴都克服不了,怎么敢穿越罗布泊?”鲁树轩说,“还有媒体以讹传讹,说我们被困了。这是不对的。还有的说我们打海事卫星电话向政府求救,这也不对。我们没打过这样的电话。我们是正常补给,是我们预先安排好的。”

对此,新疆若羌县罗布泊镇居民倪雄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介绍:“去年,鲁队长他们穿越罗布泊时我们就认识了。今年3月10日,鲁队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准备补给车。3月15日,我按照约定到达指定地点后,鲁队长他们并没有到。我等了一天,才接到鲁队长的电话,让我去楼兰文物保护站。中午才看到鲁队长他们3个人。返回时,距离罗布泊镇六七公里的时候,我的车没有油了。我打电话给家里,让家人给送油。可是,我们镇只有派出所有车,所以我家人就给派出所打电话求助了。派出所送来了油,我回到镇里,车里有俩队员。由于3月18日没有火车,他们19日出发的,各自走了。”

若羌县文保局:他们迷路了,我们救他们了

有报道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文物局局长焦迎新接受采访时表示,“罗布泊镇与楼兰文保站紧急研究了救援方案,救援人员携带补给物资于15日晚赶到文保站,但由于探险队无法确定自身准确位置,且电话联络中断,导致救援无法展开。文保站守护人员将最高的照射灯彻夜开着,指引探险队不至于迷路。为了将探险队员尽快救出,救援队伍里又加入了熟悉罗布泊地形地貌的当地群众,并且在楼兰文物保护站附近划定范围展开搜寻,17号中午,终于在距离楼兰文保站20公里左右的地方找到了断水两天的探险队员,给他们送去给养物资,并由公安民警护送返回。”

对此种说法,鲁树轩说:“我们不是被困,我们的补给是自己事先联系的。我们也没有断过水。我们是成功穿越,不是被救援出来的。”

而焦迎新对本报记者说:“他们想这样说就这样说吧。我们也无话可说。不领我们救援的情,我也不想说啥了。他们迷路了,我们救他们了,我们仁至义尽了。其他的,凭良心说吧。”焦迎新还建议记者向若羌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冯京详细了解。

冯京说:“之前,我们局长焦迎新在吐鲁番开会呢,得到消息后就立即赶回来,制定救援方案,安排楼兰文保站将照射灯开着的。我们是18号到罗布泊镇的。”

妻子说

不能让他再这么冒险了

李长江的妻子胡天爽说,自己本来不太喜欢运动,因为老公喜欢,参加了登山协会,每个周末都有一天去登山。时间长了,自己也受到影响,经常和老公参加活动,前不久他们还一起爬敦化老黑山。

这次李长江去罗布泊,她开始时不同意,因为知道那里危险,但老公说服了她,“我是妻子,我背后得支持他啊!”胡天爽说。最开始得知老公失去联系时,她急得哭了,后来终于联系上了,老公说没事了,并且得知终于穿过了罗布泊,她非常高兴,特别骄傲。

“不过,以后再有这事我得想想,太危险了,我得看在哪儿,不能让他再这么冒险了。”胡天爽说。

记者和胡天爽聊天时,发现她的QQ签名是“老公终于穿越成功,你是我的骄傲”。

敦化市登山协会主席蒋红花告诉记者,李长江是协会的骨干分子,户外装备知识扎实,每次登山开路时走在前面开路,收队时走在后面,照顾别人。蒋红花说,出发前他们做好了周密准备。现代社会,穿越罗布泊难度已经减少了许多,但仍需要精心准备。

链接

罗布泊与雅丹地貌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东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米。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原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因为多有探险者丧命于此,被世人称为“死亡之海”。

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新文化报 记者 李洋 杨威


原文网址:https://news.xwh.cn/news/system/2012/03/20/010242510.shtml

发表于 2012-3-24 11:47 4 只看该作者
支持勇敢的毛驴
发表于 2012-3-24 13:16 5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发表于 2012-3-24 15:28 6 只看该作者
吉林驴友成功穿越罗布泊
发表于 2012-3-24 17:06 7 只看该作者
支持勇敢的毛驴
发表于 2012-3-24 18:16 8 只看该作者
墙裂支持吉林驴友!
发表于 2012-3-24 19:11 9 只看该作者
惊魂动魄,民间探险队,6男2女,佩服你们的胆量,也力挺你们坚韧的意志!
发表于 2012-3-24 20:37 10 只看该作者
支持,加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