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初阳 于 2012-6-18 23:44 编辑 一、总体行程:厦门--------金门-----------澎湖列岛----------金门----------厦门 二、线路计划:大金门-----小金门------澎湖县------马公市-------吉贝岛-------外婆的澎湖湾-------七美乡岛 --------望安乡岛---------东吉屿岛---------西吉屿岛---------白沙乡岛---------西屿乡岛--------龙井屿岛 三、基本设想:本次活动以环岛徒步为主,观光旅游为辅,偏向于小规模的探路性质,费用AA制。 四、活动时间:2012年7月6日--------7月20日 五、特别说明:首次活动报名仅限福建地区驴友(需办金门通行证及个人自由行旅游签证) 六、后续计划:拟定11月份组织首次徒步环行台湾本岛(具体事宜正在联系中,另外发帖) 七、环岛线路咨询: 花雕 138010660@qq.com 徒步环台湾交流QQ群: 45297504 八、金门手续咨询: 初阳 78379773@qq.com 九、活动经办:厦门驴之途户外俱乐部(联系人:初阳) 十、相关文字和图片链接: 1、相册https://u.8264.com/home-space-uid-13172-do-album-id-163310.html 2、独自行走澎湖https://www.mafengwo.cn/i/854680.html 3、外婆的澎湖灣https://www.mafengwo.cn/i/673714.html |
本帖最后由 花雕 于 2012-6-17 12:26 编辑 澎湖列岛介绍 寂寞星球出版社推荐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岛屿时将澎湖群岛列名其中
地理特征 澎湖岛、白沙岛与西屿间的马公港为天然良港。因受黑潮(日本暖流)影响,气候温和,年均温在16~28℃(61~82℉)之间。多大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夏半年盛行西南风。年降雨量1,033公釐(41吋),集中於6~9月份。农业以旱作为主,居民多从事渔业。 中国福建、浙江两省渔民很早在此定居。南宋乾道七年(1171)正式将澎湖画入版图,并在岛上屯戍军队。16世纪时葡萄牙人称此岛为“Pescadores”(渔人岛)。1622~1624年荷兰人占领此岛,1884~1885年被法国人占领,1894~1895年中日战争后与台湾一并被割与日本。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归还中国。该群岛扼台湾海峡交通要津,号称“台湾海峡之键”。 澎湖之名系以澎湖最大的本岛与中屯、白沙、西屿三岛相衔似湖,外侧海水汹涌澎湃,湖内波平浪静。澄清如潮,故而得名。 澎湖设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东与云林、嘉义、台南三县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对。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其他63个岛屿组成。统称澎湖列岛。 全县面积约127平方公里,下辖马公市及湖面、白沙、西屿、望安、七美五个乡,县治设在马公市。全县人口约9万人,居民为汉族,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澎湖列岛地理位置优越,东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相对,最短距离约24海里,西面与祖国大陆福建省厦门市隔海相望,最短距离约75海里。过去横渡台湾海峡,往来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船只,常常进入澎湖岛上的马公港停泊。从这里出发,往北可抵达马祖列岛、大陈岛和舟山群岛,往南可去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并可通往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国。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被称为“东南锁匙”。 起源历史 澎湖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近年来,台湾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岛上发掘出硬质砂岩石斧等古人遗物,经考证为秦汉 以前渡海前来的移民所遗留下来的,属于祖国大陆上的文化,而这个时期大陆文化在台湾本岛上还没有发现。它说明祖国大陆文化的传播,是先到澎湖,再由澎湖到台湾。在文化的传播上,澎湖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澎湖列岛逐渐成为台湾海峡两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湾,是台湾海峡中各种船只活动的集汇点。 澎湖于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当时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元代移民渐多,至元十六年(1279),元代统治者在澎湖设巡检司,隶属福建省泉州府,其开发时间比台湾本岛早380余年。明朝时曾两度失于荷兰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澎湖设安抚司。清代先后设巡检、通判。日据时期设澎湖岛厅。台湾光复后,民国政府1946年设澎湖县。 地貌农业 底基 澎湖列岛的底基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经过多次海陆升降、海蚀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位于望安乡的大猫屿海拔达79米,为境内最高处。在64个岛屿中,以澎湖本岛面积最大,为64.24平方公里,其次是白沙、西屿二岛。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还有虎井、吉贝、望安等8个,其余53个岛屿的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个岛屿无人居住。 澎湖列岛气候 澎湖列岛与台湾本岛一衣带水,但气候差异很大。全县年平均气温为27.7℃。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比台北市还低;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气温比台北市还高1℃。澎湖夏凉冬暖,惟雨量稀少,风力强大,全年平均风速超过6级的大风日多达144天,其中,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大风日每月超过20天。每年除6-8月为南风外,其他月份多为东北季风,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0米以上,相当于中度台风。全县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是台 湾省雨量最少的地方,且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干旱期长达180天左右。 农业 澎湖列岛的水产资源 澎湖列岛地势平坦,无河川山岳,土壤层浅薄,均为红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风强劲,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仅能种植 甘薯、花生等。80年代中期,在这里试种成功西瓜、哈密瓜、丝瓜,号称澎湖“三瓜”,其中,哈密瓜还销往台湾本岛。但全县所需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大部分依赖台湾本岛供应。 踏上澎湖的原野,一眼就能见到特殊的农田景象,在一片片田野的周围,有许多用珊瑚礁石砌成的防风墙。珊瑚礁表面凹凸不平,遇水微溶,然后再胶结起来。用它砌成的墙,经过长年风吹雨打以后,不仅不会坍塌,反而更紧密地胶结在一起,十分牢固。 澎湖海滨一带的老房子,多用珊瑚礁石砌筑而成。迄今为止,这种墙壁仍是在澎湖建筑景观的一大特色,有人称此为“蜂巢墙”。 在澎湖岛的风柜尾半岛上,有许多天然奇景,从县城马公市乘车,约20分钟即可抵达。风柜尾半岛位于马公港对面,与马公半岛合抱而成马公湾。半岛西北端便是风柜尾,为澎湖本岛最西的村落。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这里的风浪特别大,白花花的水沫漫天飞溅,大有一浪“激起千堆雪”的气魄。站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澎湖风”的厉害。在风柜尾半岛北部最外侧有个风柜洞,直径约达4米左右,每当巨浪涌入洞中,就会听到从巨洞深处传来如同惊雷般的海涛回响声,人们称其为“风柜听涛”。风柜洞的形成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是从太平洋和南海来的暖流经过的地方。每年夏秋之交,猛烈的台风袭击澎湖时,风柜尾半岛外侧正处在风口上,海蚀作用格外强烈,玄武岩构成的海岸柱状节理发育,助长了海浪沿节理侵蚀的威力,终于掏空了岩壁,形成了风柜洞。 白沙岛通梁大榕树 从风柜洞沿环岛公路东北行,过海桥之后,即可到达白沙岛。该岛上有著名的“通梁大榕树”,树龄已有300余年,原来的树干已经枯朽,树枝下沉入土,竟在周围长出20多条支干,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其覆盖面积广达660多平方米。它犹如撑开的一把巨伞,形成天然凉亭,“凉亭”下设有石桌石椅,坐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可与乘凉的老人了解古榕的历史。 相传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有一艘福建商船经过澎湖,不幸在白沙乡通梁村遇大风沉没,只剩下一个内值两株小榕树的盆钵,随潮流漂到通梁村海边,为乡人拾获,将其移植到保安宫前面,灌溉培植,想不到竟在植被稀少的澎湖岛上活到了今天,成为不仅是澎湖,也是台湾全省屈指可数的大榕树。 从白沙岛去渔翁岛,要经过一座长2160米的大桥,犹如一道长虹,凌空飞越,这就是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桥。桥面宽4.6米,每隔300米有一处回车道,桥墩共76个,据说是远东地区最长的跨海水泥钢管大桥。
渔翁岛 渔翁岛是澎湖列岛中的第二大岛,面积为16平方公里。因位于澎湖以西,故又称西屿。每当夕阳西下,美丽的西屿与绚丽的彩霞和湛蓝的大海互相辉映,景色令人陶醉。“西屿落霞”是澎湖著名的景致,但是观此景的最佳处并不在西屿,而在马公市的观音亭到澎湖水产学校一带的新月形海湾。每年夏秋两季傍晚,这里的海滩上总是游人如潮。 西屿灯塔 灯塔 为航海家所熟知的“西屿灯塔”,高高地耸立在渔翁岛外?村的西南角上。过去航行于台湾、厦门之间的船只,常以渔翁岛作为寻航的目标。1769年,在屹仔尾附近建了一个古式航标,到1828年改建成灯塔,夜间在塔顶点火,名为西屿灯塔,它是台湾省第一座灯塔。清光绪元年(1875),改为新式装备,塔上装了500烛光四等不动白色灯,光线可射出15海里,既为在台湾海峡航行的船只提供了方便,也为古朴的渔翁岛增添了异彩。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澎湖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回游和底栖鱼类近300种,还有龙虾、贝类、珊瑚、藻类等。全 澎湖列岛 县拥有动力渔船2800余艘,渔民近万户,占全县人口的一半以上,每年鱼获量约5万吨左右,其中80%以上销往台湾本岛和香港、日本等地,是全县的经济支柱。其次还有浅海养殖,以牡蛎、斑节虾和虱目鱼为主。全县的工业几乎都与渔业有关,主要有鱼类加工厂、冷冻厂、渔船修造厂、渔具生产厂等,约占全县工厂数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以珊瑚、文石、贝壳等为原料的工艺品加工厂,全县大小工厂约200余家,另有商业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性公司、企业500余家。 旅游业 旅游资源 澎湖县因开发早,古迹甚多,加上特殊的地理景观,使澎湖县观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县农业和工商业难以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80年代初以后,该县开始注重发展观光旅游业。“澎湖渔火”自清代起即为台湾“八景”之一,澎湖天后宫、西屿炮台、西屿东谷均为台湾省一级古迹。其他还有观音亭、顺承门、孔庙、施公祠。七美人冢等,以及澎湖跨海大桥、海水浴场,成功水库、西屿灯塔。果叶日出、通梁古榕等。近些年到澎湖的游客每年都在100万人次以上,1995年,澎湖被正式划为“特定风景区”,设有澎湖旅游服务中心,观光旅游业已成为澎湖县最重要的产业。 对外交通 澎湖县对外交通主要靠海运和航空,马公港有至台湾本岛高雄港、基隆港的客货运输航线。马公机场有至台北、台南、嘉义、高雄等机场的定期和不定期航班,每年旅游旺季的6-8月间机票难求,平时又有寥寥无人的情况。1970年建成的联结澎湖本岛与白沙、西屿的跨海大桥,使三岛连为一体,有公路相通,其他各岛屿间主要靠船只行驶。遇有大风、台风时,岛内外交通则几乎都陷于停顿。 著名的渔港 澎湖是一个著名的渔港。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热闹的拍卖摊上,主人推销的是一筐筐鲜鱼;平坦的沙滩上,晾晒的是大片大片的鱼干;岸边渔家妇女正忙着晒补渔网;海湾里泊岸的渔船一艘 靠着一艘,数不胜数……这一切都表明,渔业是这里的主要生产项目。据统计,这里以渔业为主要生计的人约有3万人,所以一向有“渔夫岛”之称。 海鲜特色 澎湖以盛产鲳鱼、鲣鱼闻名,此外还有马鲛鱼、鲨鱼以及乌贼和龙虾等。在近海捕捞的渔货,多运至高雄和台南出售;而沿海捕捞的渔货,除供当地销售外,均加工腌成鱼干,销往台湾省各地。 每年初秋时分,是去澎湖吃海鲜的最好季节。这里的龙虾很有名,它们习惯栖身于深海岩石缝隙之中,不易捕捉,然而味道鲜美。此外,大明虾、九孔、海臭虫等,也甚为名贵。所谓“九孔”是当地人的叫法,指的是鲍鱼。这种鱼有点像飞机,身上有两排酷似机窗的圆孔,实际上不止九个,只是叫“九孔”好听而已。如果想尝尝肥鱼,则以龙占鱼、土托鱼为上品,也可吃生鱼片、鱼丸和螃蟹等。在澎湖的特产商店里,还可以买到虾仁干和各种鱼干、紫菜和海苔酥等。 澎湖盛产石花菜和海人草。石花菜产量很高,是制造冻粉(台湾俗称“洋菜”)的原料,每年2、3月开始采集,4―6月采收最忙。当地居民在粮食不足时,也用石花菜作为代食品。海人草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海藻,是制造“鹧鸪菜”的原料,自古为小儿驱蛔良药。在澎湖的马公港及附近海域有广泛分布。 天然近海渔场 澎湖一带的海产资源之所以丰富,是因为有曲折的海岸线。其单位陆地面积所拥有的海岸线长度约为台湾本岛的120倍。沿海多天然港湾和天然鱼礁,而近海海域的水深多在50―100米以内,海底倾斜平缓,海水温度较高,适宜底栖鱼类繁殖栖息;加上海流条件好,是黑潮(支流)暖流、南海季风暖流、中国沿岸寒流的交汇处,为寒水性和暖水性浮游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水温习性鱼类对饵料的需要,因此能够吸引鱼类回游,是一个良好的天然近海渔场。 盛产珊瑚 澎湖还盛产珊瑚。台湾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珊瑚产地,而台湾珊瑚又以澎湖所产最多、最好,包括白、红和桃红等颜色。 珊瑚是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骨骸构成的。珊瑚虫个体成筒状,中央有孔,四周环生触手,攀附在礁石上,分泌出钙质。珊瑚虫不断繁殖,积压在内层的珊瑚虫因无法获得藻类维持生命而逐渐死去,变成珊瑚树骨架,而活珊瑚虫仍然不停再生,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美丽的珊瑚树。各式各样的珊瑚,把海底装点成五彩缤纷的迷宫。 澎湖的珊瑚质地优良,光润坚硬,色彩绚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装饰品,其中以桃色珊瑚最为名贵。这种珊瑚颜色粉红、淡柔莹洁、枝体均匀,在自然光下,色泽高雅迷人。整株完整无缺而外型漂亮的珊瑚,人们多保持其原状作摆设用,富于天然美。 在澎湖岛上有许多珊瑚加工厂,极盛时期达50余家,现在仍有30余家。这些工厂依珊瑚的形状、大小、颜色,雕刻为花、鸟、草、虫、兽和人物等工艺品,也有的制成戒指、耳环、胸花、项链、圆珠、袖扣及领带夹等。 自1923年在澎湖岛附近开辟珊瑚场后,澎湖的珊瑚采集业发展迅速。其后,在澎湖群岛西南的台湾浅滩一带又有新珊瑚场发现。迄今为止,澎湖所产珊瑚远销世界各地,是台湾省特产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外销品。在1979年以前,台湾省的珊瑚产量约占世界珊瑚产量的80%,曾赢得“珊瑚王国”的赞誉。但是,经过长期过度开采,80年代末期以后,产量已锐减。 澎湖远离台湾本岛,在地理上、经济上都有别于台湾本岛各市、县,是一个单独的经济区,也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经济区。县内经济一向以渔业为主。澎湖县海域广阔,港湾众多,大小渔港、渔澳有几十个,其中,马公港是全省一等渔港之一。 马公市 简介 马公市地处澎湖本岛的西部,是澎湖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约34平方公里,人口约5.6万人,居民为汉族,世居人口为福建泉州人。 马公市原名“妈宫”,系因明朝军队驱逐倭寇时,驻军在此兴建“妈祖宫”,故而得名。日据时期,于1920年改称马公。台湾光复后,于1946年设马公市,1982年升格为县辖市。 马公市最早的市街以妈祖宫为中心,清康熙年间曾修筑一小城,中法战争时被毁,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周长789.2丈,高1.5丈,辟四门,东南临海,西接金龟头,北浚护壕。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9米,境内的纱帽山海拔45米,为境内最高点。马公市形状似一马蹄形,海岸曲折多湾,沿岸有广大的珊瑚礁及沙砾堆积。 马公市远离台湾本岛,但作为县治,在公务机构方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市、县机关外,台湾省属机构在马公市大都有驻在单位。此外,台湾陆海空军在马公市也有驻扎单位,马公港是台湾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 经济来源 马公市经济历来以渔业为主,周围海域水深10-30米,是得天独厚的优良渔场,全市居民有一半以上从事渔业及养殖业生产。全市有6个渔港,其中马公一港、二港为台湾一等渔港,可停泊渔船300余艘。案山、乌嵌、桶盘、虎井为三等渔港,其渔港数量之多居全省第一位,是台湾四大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每年鱼获量约占全省的1/5。马公市的工业也以鱼类加工和为渔业服务的工业为主。全市有鱼类加工厂、冷冻厂、修造船厂等百余家。 岛屿构成澎湖群岛由90个大小岛屿所组成,以下列出主要有人居住的岛屿 澎湖本岛(马公市、湖西乡)
古迹庙宇澎湖天后宫 公园 山水星空公园 公共设施 澎湖开拓馆 地景景观澎湖石沪
(详见维基百科澎湖列岛条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E%8E%E6%B9%96%E5%88%97%E5%B2%9B) |
本帖最后由 花雕 于 2012-6-17 12:29 编辑 金门岛介绍 历史 汉人移民对金门的开发依据可考的史料始于晋代。根据清代《金门志》的记载,晋代共有苏、陈、吴、蔡、吕、颜六姓家族因躲避战祸移居金门。 贞元十九年(803年),唐代朝廷在泉州设置五个牧马场,浯洲为其中之一,陈渊任牧马监,此为金门岛上设置行政机构之始。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十二姓随陈渊入岛开垦,陈渊因此而被尊为“开浯恩主”。 金门(旧称浯洲)因产盐,历经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及元明清等朝开发后,造就金门东半岛上之金沙湾周围盐埕林立,元朝统治时(1343年-1368年),中央为求实质统治,遂于浯洲凤翔里十七都后学村(今沙美),设置浯洲盐场司(官职从七品官,在今金沙国中至东埔及荣光新村一带)及浯洲书院(今沙美菜市场),沙美因处金沙湾与汶水溪及金沙溪交汇处,在元代,系为金门地区最高行政机关浯洲盐场司与浯洲书院之旧址(元朝浯洲盐场司马阙司令兴建)。过往的金沙地区更是金门地区居住人口与风狮爷最为稠密的地方(金门全岛共64尊风狮爷,金沙镇则高达39尊、沙美有3尊)。元朝统治时,中国沿海各地与国外交流密集,故当时的沙美(后学村),因位处金沙湾、浯洲盐场司、浯洲书院(明代为金山书院)、官镇埕、永安埕、浦头埕、沙美埕等盐埕边缘,除了岛民、盐工与书生众多及船运便利之外,区域内更是政商云集。后学街(今沙美老街),在此诸多有利之条件下,遂循着人类发展的脉络与历史轨迹,便自然而然的形成商业与贸易市集,从元朝统治以来,一直是金门东半岛的政经中心与文化重镇,迨自中华民国肇建初朝,依然是金门地区的经济中心,民国时期的金沙湾金沙港,更是金门地区与中国大陆莲河通航金星轮的港埠。更是国民政府(国军)登陆金门的地方,一度还是金东守备师及青年军战车连的驻扎地。金门以一小岛,却出过四十三名进士,其中文进士四十人,武进士三人,实属不易。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沿海,共设五卫十二所。金门守御千户所为十二所之一,明兵部称呼金门是“中左所”,下辖峰上、官澳、田浦、陈坑四个巡检司,后又增设烈屿巡检司。因金门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得名金门。 南明时期,金门由郑成功政权实际控制。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军攻占金门后,曾采取迁界措施,强制居民迁至海岸线30华里外,岛上人烟无存。永历二十八年(1674年)至三十三年(1679年),郑氏复占金门,并以此作为对中国内陆进行军事行动的前进基地。永历三十四年(1680年)清军二度攻占金门后,沿袭旧制隶属于福建省同安县(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后实施复界,因迁界离开的居民陆续返回原籍。 民国三年(1914年),清代地方区划制度废除,厦门自同安县独立分置思明县(今厦门市),金门划归思明县管辖。民国四年(1915年)独立设金门县,管辖大、小金门,大、小嶝岛及周边岛屿;分为六都、十保、一百六十六乡。[1]1933年闽变发生后一度由中华共和国所据,划为泉海省。 1935年改为四区三十二联保,1936年重新整编为三区十二联保。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占领金门,金门县政府暂时搬到大嶝乡上租借民房办公,直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金门设二镇四乡,1946年变更为二镇二乡。 1949年初改为金城、沙美、列屿、大嶝四区区公所,10月全境由军方全面接管,11月古宁头战役结束后,撤销金门县政府,划分为金东、金西、烈屿三区,各设民政处管辖地方行政,下辖城厢区、金城区、金盘区、沧湖区、碧湖区、金沙区、烈屿区、古宁区、琼浦区等九个区公所。 1950年3月,三区民政处合并为“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 1951年7月改为五区,分设金城、金宁、金湖、金沙、列屿。 12月增设金山乡,改为六区。 直到1953年2月结束军管制度,恢复金门县政府建制,各区改为乡镇,成立三镇三乡。 1954年6月莆田县乌丘地区设乡,指定暂由金门县代管。 此时金门县共辖有金城镇、金沙镇、金宁乡、金湖乡、金山乡、烈屿乡、乌丘乡等二镇五乡。 1959年增设金琼乡,并改金湖为镇,1965年9月撤置金山乡及金琼乡。 中华民国金门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古宁头战役后,暂停县治改设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直到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国民政府结束军管制度,恢复县治,成立县政府。 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称“声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于金门爆发八二三炮战。直到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中国大陆发表《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战才正式划上句号。 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10月18日,成立“金门国家公园”,成为中华民国第六座国家公园,是首座位于离岛的国家公园,也是首座以维护历史文化资产、战役纪念为主,并兼具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民国九十三年(2004年)2月3日,启动金门-厦门航海线,开始“小三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门县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金门县的大嶝岛、小嶝岛及角屿,成立大嶝区,由南安县代管,任命陈奕东为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门县县长。 1950年4月,中共金门县工作委员会撤销,金门县所属大嶝区划归南安县管辖,金门县改隶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9月,改隶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5年,金门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南安县副县长梁新民担任县长,县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南安县政府大院内,一度出现了两个金门县政府。 因金门一直没有被“解放”,197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大嶝区划归同安县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门县县长梁新民,终其一生也未踏入过金门本岛。 1971年7月,金门县属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隶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6年1月至今,归属泉州市人民政府。 地理 自然地理金门地处东经118度32分,北纬24度44分,位于九龙江口外,与厦门湾口遥望,距离大陆的领土角屿仅1.8公里,离台湾本岛有210公里。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胆、二胆、狮屿、猛虎屿、草屿、后屿、东碇岛、复兴屿等十二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51.656平方公里。 金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虽与台中市相当,但一年四季气温都比台湾本岛低不少.是中华民国除了连江县外最冷的县市.全年降雨量多在四至九月,年平均降雨量为1,049.4公厘。金门岛内最古老的地层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红壤土为代表,自然条件不佳,农业发展受限。 人文地理 人口本地居民为闽南人,另有大量中华民国驻军。全盛期金门驻军约12万人,现时不足1万[2]。 由于金门县社会福利较好、以及政府提供离岛补助,吸引不少台湾本岛居民人迁移户口享受资源。据2010年统计,金门县户籍人口97,387、常住人口仅有57,214(58.75%)。 语言 金门通行闽南语,属同安腔。金门闽南语与台湾闽南语皆有明显漳、泉混合口音的现象,两语在一般对话中无碍。但因历史因素,有少数字汇差异,读音、声调也有细微不同。 但台、金字汇差异不少,台湾本岛及澎湖群岛因受日治时期,接受了许多日语或日本式发音的词汇。如台湾闽南语称摩托车为“ōtobai”(オートバイ)(Autobike),而金门闽南语则照国语的字面发音,读作“mô'-thok-chhia”。 行政 行政区划现今金门县管辖有金城镇、金湖镇、金沙镇、金宁乡、烈屿乡、乌丘乡等三镇三乡。 交通 水路金门有料罗与水头两商港,水头商港同时为小三通指定港口,与厦门东渡码头及厦门五通码头间有定期航线,亦为烈屿乡(小金门)与金门本岛间定期航线对口。2006年6月8日另辟与泉州石井港的航线,成为第三条小三通航线,小三通夜航于2012年4月开始,水头至东渡码头每天一个航班,第四条小三通航线,水头至厦门大嶝岛规划中,2012年年底通航. 小金门的九宫码头及大金门的水头码头之间每天从早到晚每半小时各有两艘渡轮来回,每次搭乘需付全票60元新台币,半票30元新台币,船只可载运机车或脚踏车等小型车辆,每次载运机车需付50元新台币或脚踏车等小型车辆20元新台币(拥有户籍之县民,金门县政府有补助)。金门地区的居民于搭乘地区公共车船时,可持金门县公共车船管理处发行的金门交通卡,在上下车船时于电子感应器前感应刷卡,即可免费搭乘。搭乘地区公共运输船需另付保险费用。其交通费用由金门县议会拨款补助。 乌丘乡原属莆田县,与本岛间并无直接航班,仅有台中港有航次连络。 航空对外交通空运为主,尚义机场为本县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目前有往台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澎湖各航线。 金门机场 早期金门的对外航空交通只有搭乘当时军用运输机。直到1987年9月远东航空公司开始飞航金门至台北航线,开启台金民航航线。后来陆续有复兴航空、马公航空(被长荣航空收购后改名为立荣航空)、华信航空、远东航空等航空公司经营台金航线。 公路 金门并无铁道。岛内倚赖公路,岛际则为水路。其中最主要一条为贯穿金门本岛中部的中央公路(又名伯玉路),另有环岛北路、环岛西路、环岛南路、环岛东路...等主要公路。 在军队的管理之下,金门之道路密度为台澎金马地区各县市之冠。 金门大桥 联络大小金门岛的金门大桥于2011年1月9日动工,预计于2016年完工。 文化观光 特产 金门高粱酒 贡糖 炮弹 风狮爷 金门面线 金门菜刀 金门一条根 牛肉干 广东粥 油条 炒方便面 沙美闽式烧饼 沙美高粱蛋卷 沙美长合饼店一口酥 沙美中兴肉包 古迹主条目: 金门县文化资产列表 第一级古迹 邱良功母节孝坊 第二级古迹 朱子祠(浯江书院内) 文台宝塔 琼林蔡氏祠堂 虚江啸卧碣群 水头黄氏酉堂别业 陈健墓 陈祯墓 第三级古迹: 丰莲山牧马侯祠 汉影云根碣 魁星楼 琼林一门三节坊 西山前李宅 卢若腾故宅及墓园 古龙头水尾塔 海印寺、石门关 邱良功墓园 古龙头振威第 陈祯恩荣坊 清金门镇总兵署 蔡攀龙墓 县定古迹 文应举墓 将军第 西山前李氏家庙 东溪郑氏家庙 陈显墓 黄伟墓 黄汴墓 浦边周宅 观德桥 杨华故居 烈屿吴秀才厝 慈德宫 无形文化资产 浯岛城隍祭 金门蜈蚣座 宗祠奠安庆典 沙美万安堂道教季 沙美后浦头慈德宫庆典 沙美中元普渡 大洋里五乡太子绕境庆典 观光 保生大地庙 琼林保护庙,原名坪林宫。 金门国家公园 中山纪念林 金门酒厂 风狮爷 莒光楼 模范街 马山观测所 古宁头战史馆 建功屿 金门城遗迹 金城民防坑道 延平郡王祠 宏玻陶瓷厂 金门碑林 金门模范街 灵济古寺 邱良功母节孝坊 清金门镇总兵署 浯江书院 后浦洋楼群 金城老街区 北镇庙 奎阁 金门城隍庙 古冈湖风景区 翟山坑道 珠山聚落 顶界十八间 水头黄氏酉堂别业 中界洋楼群 金水国小 金水寺 黄天露宅 侨乡文化展示馆 蔡开盛宅 慈湖 双鲤古地 后湖海滨公园 乳山故垒 琼林地下坑道 邱良功墓园 尚义环保公园 保护庙 蔡守愚专祀 蔡氏家庙 怡古堂书房 一门三节坊 农试所休闲农场 畜产试验所 护国寺 八二三战史馆 俞大维先生纪念馆 太湖榕园 中正公园 陈桢墓 陈桢恩荣坊 西山前李宅 西园盐场 五虎山步道 东林海滨公 李将军庙 八二三炮战纪念碑 烈女庙 八达楼子 湖井头战史馆 小金门战地碉堡 猫公石滨海游憩区 太武山元代筑寨石碑 太武山古道 汶浦水岸/后浦头与荣湖及后水头之间 荣湖 金沙水库 金沙溪 金沙港生态区 金门文化园区 沙美老街 沙美聚落 沙美万安堂 沙美大士宫 沙美旧镇公所 沙美地下坑道 沙美后浦头聚落 沙美小浦头聚落 沙美东埔聚落 民俗文化村 田浦古城 阳翟贞节牌坊 中兰贞节牌坊 博物馆 位于金门县境内,被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列入2004年9月版《台湾博物馆名录》的博物馆有:八二三战史馆、金门陶瓷博物馆、俞大维先生纪念馆、古宁头战史馆、金门国家公园、莒光楼、金门县水族教育展示馆。 (详见维基百科金门条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9%97%A8) |
本帖最后由 花雕 于 2012-6-17 10:52 编辑 福建居民赴金马澎自由行启动 8月1日起金门将开放全台唯一坑道式炮阵地“狮山炮阵地”,欢迎大陆游客参观八二三炮战时,给中共致命一击并一炮而红的八吋榴炮等火炮。(互联网) (台北综合讯)福建居民赴台湾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自由行)正式启动后,385名首发游客昨天分别从福州市马尾港、厦门市东渡码头、泉州市石井码头乘坐“小三通”客轮,赴马祖、金门旅游。 据中新社报道,昨天从福州马尾港出发的游客大部分是来自福建各大中小学校老师、学生和旅游、航空、商贸等企事业单位在职及退休人员,主要以亲友、同事为单位结伴出游,以中、青年居多,行程大多为两至三天。首发游客年龄最大81岁,年龄最小的未满四岁。 昨天首发的小三通自由行游客都前往金门或马祖,目前赴澎湖自由行仍需从金门中转,由于班机关系,首批赴澎湖自由行游客延迟至8月初出发。 目前小三通自由行游客赴金马澎离岛旅游,仍不得中转赴台湾本岛;在金马澎地区停留时间,自入境次日起不超过15天。 厦门大嶝岛与金门最近距离仅1800米。两岸紧张对峙之时,金门战地气氛浓厚,到处是标语和军事设施。但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金门作为前线和战地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为了推动当地的旅游业经济,金门政府修缮了不少老屋,并以低廉的租金租给有意开设民宿的业者,因此小小的金门就有超过50家由古屋改造而成的民宿。 金门县政府为争取自由行陆客,8月1日起开放全台唯一坑道式炮阵地“狮山炮阵地”,欢迎大陆游客参观八二三炮战时,给中共致命一击并一炮而红的八吋榴炮等火炮。 县府在接管狮山炮阵地后斥资整建,在大门口岗哨制作两尊塑钢材质的卫兵,名牌一叫“郝伯春”(郝柏村)、一叫‘马安南’(马安澜),都是当年在金门驻守的知名将领;并委托金门大学规划“炮操”,预定8月下旬开放。 县府交通旅游局还推出优惠活动,凡是小三通自由行第一个月内入境的陆客,只要在水头码头或尚义机场凭大陆通行证及入台证,即可领取一本优惠手册,在金门住宿一晚,就有机会集住宿章戳及景点章戳,兑换金门高粱酒一瓶,并享有食衣住行价值超过新台币1000元(约40新元)的折扣优惠。 |
本帖最后由 初阳 于 2012-6-17 15:04 编辑 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旅游 游客无须提供财力证明,即可通过福建指定经营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经金马澎地区有接待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旅游资格的旅行社,向台湾相关部门申请、代办手续。在金马澎地区停留时间,自入境次日起不超过15天。 开放区域包括福建省的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平潭综合试验区。 游客赴金马澎地区个人旅游,不得中转赴台湾本岛。旅行安排可委托福建指定经营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代办代订票、船票、住宿或行程等,也可自行办理。 游客无须提供财力证明,即可通过福建指定经营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经金马澎地区有接待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旅游资格的旅行社,向台湾相关部门申请、代办手续。在金马澎地区停留时间,自入境次日起不超过15天。 第一步:本人先持身份证、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出入境管理局或派出所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个人旅游签(G签) 第二步:通行证和签注办好之后准备以下资料给我们办理入金证: 1、通行证照片页复印件+签证页复印件 2、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全家人户口本复印件 3、2寸白底彩照3张 4、简要行程表,填写预定赴金马澎起讫年月日及其所搭乘的船班时间 5、申请人需提供所从事职业,以及在金马澎期间所住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 6、紧急联系人电话、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及全家人户口复印件(需在同一户口本内亲属担任) 第三步:入金证领取和交代注意事项 第四部:出行 宿:自由行 (早 ※ 午 ※ 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