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564

主题

户外知识25-户外饮水知识

[复制链接] 查看:2701 | 回复:9
发表于 2008-7-4 12:3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一、人体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在运动中由于出汗蒸发,人体的需水量比平常多,因而及时的补充水分是必要的。在旅行中饮水同样要掌握一个度,如出现一般性口渴时,应适当的忍耐一下,不要一渴就喝,每次喝水最多一两口就足够了,不要猛喝,过量的水只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因而,科学的饮水应当是限量到人体基本需求即可。水源可以是自带的饮水,如白开水、茶水、运动饮料等,途中一般不要喝啤酒、含糖份过多的饮品。暑天可以自己预备一些消暑饮料,如酸梅汤、橄榄汤、酸角汤等,它们即可以解渴,同时又达到消暑作用,但这些饮料的浓度要低一些。
  二、
饮用天然水源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察明水质状况,死水(无进出口的湖泊、水塘、水库)应当特别注意,如果水域面积大,有水生的动植物生长活动,只要水质清,无污染,就可以饮用。流水并非都可以饮用,有些河流、溪流由于遭受上游的工业或生活污染,水质已经变差,尤其是一些大河。如果无净化措施就不要直接饮用。同时,有少数的密林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溪流,表面看上去是清澈的,但它们可能包含有一些动植物腐烂生成的有机质及细菌、病毒等。此外,有些泉流同样可能包含一些不适合人体吸收的矿物质及化学成分。当然,大多数的泉流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在饮用前可以通过眼观(纯净)、鼻嗅(无味)、口尝(无异味),即可饮用。饮用前先把双手相互磨擦发热,再掬捧喝,据说这样可以通过手中的静电杀死细菌(这是一些村民的饮水经验)。另外,向村民讨水或者请教村民水源的情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村民饮用的水一般不会有问题,同时他们对当地的情况也最了解,一定不要忘记向农民朋友讨教。
三、断水的应付:这里指的断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任何水源可以饮用,一是无干净卫生的饮用水。第一种情况在一般的户外旅行中是不多见的;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多见,如自己携带的饮用水用尽,而附近的水有泥沙或污染,就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下面一并介绍
1)地汽接水法:在地上或沙地上挖一个约20公分深的碗状坑,在坑底放一个接水的碗或其他容器,在地面上覆盖一块塑料布(最好是透明的),将塑料布的周围用砂土压上,最后在碗上方的塑料布上轻放一块小石头,这种地汽接水法就完成了当地下的水经蒸发后在塑料布上凝结成水后即会滴入下面的碗中。这种方法接来的水是绝对的卫生,只是比较慢。如果有吸管可以一起埋在坑中的碗里,边接边饮用。
2)渗水净化法:用于净化有泥沙或轻度污染的水源。在溪流、河流或水塘边20公分左右外的地方挖一个坑,坑的深度必须比水源的水平面低的多,坑的大小当然的越大越好,这样就可以等候自然水源经过砂土的渗透到坑中,即可饮用。
3)人工净化法:找一些木炭、细纱、树叶分层装在一个容器或塑料袋,即是一个人工净水器,一头倒入浑水,在下开口出接洁净水。或者用净化水吸管、净化药片等方法可以饮水净化问题。
4)蒸馏法:如果时间多,柴禾多,可以使用蒸馏法取得纯净水,用一大锅盛上三分之一的浑水、海水、咸水,在锅中抬放置一个口缸,将锅盖倒扣(也可用炒锅正放)上并在外倒上水,用火烧即可得到蒸馏水,此法适合于无化学污染的水质提取和净化。
5)自然化冰法:取一冰块斜放朝向阳光,将最下端放一碗用于接水,这时在冰面上撒上一些黑色的泥土碎沙石等,这样靠黑色物质的吸热性(阳光)而自然的化冰,并滴入碗中。
6)危机处置:在特别危机的缺水状况下,一些植物的汁液,动物的血液,乃至自己的尿液等同样可以拯救生命。大家应当知道人在缺水三天以上即会有生命危险。



[ 本帖最后由 雪岭岩羊 于 2008-7-5 11:54 编辑 ]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7-4 14:01 2 只看该作者
户外需要学习

的东西好多好多!
发表于 2008-7-4 15:30 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雪岭岩羊 于 2008-7-4 14:01 发表 户外需要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
谢谢版主啊!我要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08-7-4 20:53 4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学习中,谢谢长老!!!
发表于 2008-7-5 14:27 5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啦!
发表于 2009-7-31 14:32 6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发表于 2009-7-31 14:40 7 只看该作者
辛苦收集
发表于 2009-7-31 16:00 8 只看该作者
辛苦收集丈量山河 发表于 2009-7-31 14:40
:handshake :handshake
发表于 2009-8-1 11:26 9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这个方法“地汽接水法”有意思,应该是温差大的夜晚管用吧?
发表于 2009-8-2 15:50 10 只看该作者
值得收藏!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