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7-16 13:19 编辑 自从去年年底接触到户外领域以来,真正玩一趟徒步就成了我近期计划,毕竟,看着家里收罗的一堆户外衣物,却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不免有明珠暗投之嫌。而且自从二月份开了淘宝小店以后,就更急于摘掉伪户外这个帽子,平时装备如数家珍,各项数据头头是道,但自己却一次都没有实践过,未免流于纸上谈兵,缺乏说服力。 这次墨脱行也是自己从去年年底就有的想法,2012年下半年嘎龙拉隧道就将竣工,波密到墨脱的公路就将畅通无阻,虽说是反方向和徒步线路没什么关系,但是感觉总是要差一些~时不我待,墨脱行对于完美主义的我就成了势在必行的急迫计划。 原本计划5月份成行,并且想在出发前先走一趟家附近的徽杭古道先适应一下徒步,毕竟之前完全没有经验,还是有点担心,但是红五月公司里突然安排了一堆紧急工作,只有一路忙碌,在连续通宵达旦加班半个月以后,我终于在6月2日深夜12点完成所有工作,疲惫地回到家中,通宵打包好行囊,直接登上了次日早晨7点半起飞的航班。 但这航班并不是飞去拉萨的,为了节约机票钱,我选择了在西安中转并逗留一天半,6月5日再转机飞拉萨,于是开始墨脱旅程前,我先逛了逛这座汉唐古城,瞻仰兵马俑,在熙攘的回民街上吃遍了美味,为徒步积蓄能量~贾三灌汤包子,红红酸菜炒米,肉夹馍,泡馍,凉皮……不得不承认,西安人真是面食的天才~
![]() ![]() 5日下午1点,我降落在贡嘎机场,回到了这片让我魂牵梦绕的世界屋脊。但是时间无多,我必须争分夺秒,三个同行的伙伴已经在拉萨等我很久。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9 08:43 编辑 这里要倒回几句,一个多月前,我正苦恼找不到墨脱同行的队伍,于是在各种网站发了征旅伴消息,没过多久,在游多多收到了第一条回音,认识了湖州女孩,杨杨。刚好她也在杭州,我们就约好在咖啡馆碰头制定计划。结果一见面立马晕了,这位健康乐观的女孩子,在她眼中天下貌似完全没有难事,跟我一样,之前没有任何徒步经验,但比我更极品的是她从来没有去过高原,并且完全不知道户外装备为何物,“墨脱嘛,只要去了,一定能走下来的!”为了表彰她这种高度乐观的精神,我当晚回家就紧急从美国替她采购了6000块的装备,Z35R,C3,asolo的鞋,始祖鸟的抓绒,鸭嘴兽的水袋,BD的碳杖……从头到脚从帽子到袜子全副武装起来。经过冒险家小屋掌柜亲自操刀,一个活脱脱的伪军又诞生了。 然后又过了半个多月,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在豆瓣上看到我留言想同行的朋友,福建的蛋蛋,他已经在拉萨了,于是我和他相约六月初见。 6月5号下午一点钟,我在拉萨机场降落,因为杨杨时间比较充裕,就比我提前一个礼拜去了拉萨,蛋蛋则早就在拉萨等我,此时他们都已经等我等得不耐烦了~于是我赶紧冲到客栈扔下包,先赶去罗布林卡逛了一圈(上次来拉萨就剩这没玩过了),然后在北京路的西藏牛排餐厅订了晚餐,和战友们聚首。
![]() 等战友们赶到,我才见到蛋蛋的真面目,皮肤黝黑、结实精干的小伙,原来是网游美工设计,现在辞职周游全国,从福建一路搭顺风车40多天来到拉萨,饱经风霜雪雨,绝对的强人一个,虽然没有玩过正式的徒步,但一路上步行跋涉已是家常便饭,早就胜过那些所谓徒步经验了。并且他又在拉萨的客栈捡了一个同伴,来自北京的女孩小佐,同样没有户外经验,但是对墨脱行程有全面的了解,也带了全套的户外装备,功课做的比我还细很多,笔记本上满是行程要点,还画了地图,这份细心很让我佩服。 如此一来,我们这支4人的零经验超级菜驴队就集结完毕了。相约明天一早西郊客运站集合,开启咱们的墨脱之旅!
餐厅的糌粑~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7 22:10 编辑 DAY1 拉萨-派镇 次日八点,我们四人在拉萨西郊客运站坐上了去八一的班车,8人座商务车,160元/人,虽然贵些,但是相对120元的大巴要快不少。 然后就是一路枯燥的行程,足足七个小时,骨盆都快坐坏死了,才在3点多抵达八一镇。八一是个挺整洁现代的小镇,都是一色的新房子。在八一我们和提前约好的派镇驾驶员联系,等了半个小时后他的越野车姗姗赶到~约定的价格是600元包逃票。名字在这里就不透露了。
![]()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9 20:10 编辑 我们在6点钟左右来到派镇镇外,我正费解要怎么逃票,只见一辆大卡车驶了过来,原来这就是我们的逃票工具。我和杨杨,小佐都爬进了卡车拖斗里,蛋蛋则不用,驾驶员大叔说他黑黝黝的太像藏族,可以装成工地小工直接坐越野车进去^^
路边看热闹的小盘友
头等舱。。。 6点半,我们抵达派镇兄弟客栈,我之前和老板何姐预约了房间,到了以后才知道现在淡季整个客栈都没有客人,只有我们4个。价格是50元1床位,包晚餐和早餐。坏消息是前两天派镇发大水,把镇里唯一的井冲坏了,所以不能洗澡,幸好我有先见之明,今天早上出发前在平措先洗了个澡~ 住下以后我们了解了向导的价格,才发现费用已经涨到1500元了,现在淡季也要1300,同时兼任背夫,可代背20公斤以内的行李,三天到带到背崩结束。我们四个人就合计究竟要不要请,我觉得太贵没什么必要,小佐觉得请向导安全系数比较高,杨杨则担心第一天爬山背不动包,蛋蛋无所谓一切都听我们安排。纠结了半天,最后比较倾向于花250元请背夫帮杨杨把包背到多雄拉山垭口的方案。 老板娘何姐看我们这么纠结,告诉我们派镇今天还到了一支7人队伍,也在请向导,建议我们和他们同行平摊向导费,她可以帮我们联系对方。我们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欣然同意。 过了一会,我们正吃着晚饭,客栈里杀进来一队人高马大的人马,6男1女,都是老驴打扮,原来他们是从成都过来的川藏骑行队,这次准备骑去珠峰转战尼泊尔,单车都停在拉萨,中途过来先完成墨脱徒步。我们两队人商量了一下,都同意一起走,平摊向导费,但是等说到我们4个人都是户外小白,我还是昨天刚下的飞机,对方就嘀咕开了,“会不会拖后腿啊”,“到时候未必有精力照顾他们……”在谈到明天出发时间时我们又出现了分歧,对方坚持要4点出发,因为从他们“专业”的角度觉得必须保证上山时间,以免中午山顶气候变化,但是我们觉得5点半出发时间也很足够,保证充足的休息才是最主要的,并且过早出发摸黑爬山,徒增难度,之前何姐也建议过我们6点出发,可惜对方完全不屑于我们这群小白的意见,没听我们说两句就集体起身离开了,只剩下一个剃板寸的瘦高个留下来苦口婆心地说服我们,两天以后,我知道了这位仁兄叫做嘻哈。 但此时此刻我心里还是有点窝火的,就算老驴也不能这样瞧不起人,于是起身握手,两队分道扬镳。接下去我们几个人迅速决定了要请向导,提升徒步速度。何姐帮我们联系了一位很优秀的向导:扎西,并且给了优惠价1200,蛋蛋经济状况紧张,我和杨杨、小佐分摊了向导费,都暗自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超过那支7人队!
睡前用手机给兄弟客栈的房间留了个影~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5 00:31 编辑 DAY2派镇-松林口-拉格 第二天一早,可能还没适应高原的环境,我4点钟就醒来睡不着了,挨到5点,整理好装备下楼,何姐已经准备了香喷喷的早饭。本来原定5点半出发,但是有两个门巴人要搭车,影响了发车,6点钟才出发,不过好处是车子由大卡车变成了越野车~ 从派镇到松林口的路程大约50分钟,开出一半手机就没了信号,车子一路爬升,等到了海拔3800的松林口,天已经亮了。 下车,扫视整个松林口,名字果然很贴切,一座小小的松林,就是雄浑的多雄拉的入口。山风很大,吹得我们眯起了眼,抬头就是洁白的冰峰,心底的兴奋难以压抑,舌根都仿佛涌起一阵虚幻的甜味。 出发前再整理了下装备,帽子+魔术头巾+手套,上身排汗内衣+超轻羽绒+超轻冲锋衣,下身羊毛保暖裤+快干裤,脚上套上雪套和简易冰爪,这次动身前我称过装备,背包是6.4公斤,单反+胸包2.1公斤,今天水袋装了1L水,总背负9.5公斤,以前从来没有背着重背包爬过山,今天到底行不行,一会就见真章~ 等我准备工作搞定,其他几位都已经拍了无数张POSE了。扎西则背上杨杨的背包,让她轻装上阵,小佐的包较轻,坚持要自己背,7点整,我们迈开大步,墨脱徒步正式展开!
![]()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7 11:41 编辑 一开始时很陡的山路,满是荆棘和灌木,我还担心自己的超轻冲锋会被乱弹的荆棘撕破,走出松林看了看也还完好,接下去就开始了雪山徒步了。6月初雪山已经没有软雪,都结成了冰层,走起来相对会省力些,但是增加了滑倒的危险。
![]() 但是此时蛋蛋碰上了麻烦,我回头一看,这小子竟然穿了双高帮皮鞋来爬雪山!就算你有通天的能耐,也不能带根树枝来华山论剑啊,我们三个人正稳扎稳打,蛋蛋却是走两步下滑一步,焦头烂额,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有扔给他一根登山杖(这小子的登山杖是一根圆木棒),让他刺入雪地借力。幸好这办法行得通,借着双臂的力量,蛋蛋也逐渐能稳步跟上队伍了。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9 20:11 编辑 雪山上并没有所谓的路,只要朝着垭口方向爬就可以,但道路的选择要根据坡度变化来,避免坡度过大的冰面,否则万一滑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猛追半个小时后我赶上了前面的队伍,乐滋滋的跟他们打了招呼,但是回头一看,蛋蛋还算离我不远,两个女生和照顾她们的扎西已根本看不到人影了,无奈只好找了块能避风的巨岩,等待他们。 大约等了半个小时,女生们也跟上来了,川藏队伍又远远走到了前面,已经翻过垭口不见了人影。我们队伍整顿了一下,也发起了对垭口的冲击。 垭口的坡度更陡峭,路线选择要更小心,不过我们走的都还顺利,松林口出发两个半小时后,我们菜驴队集体登上了垭口~
|
本帖最后由 青铜色的诗 于 2012-6-24 17:33 编辑 垭口的气候比松林口恶劣许多,阴云密布,寒风呼啸而过,我的宽檐帽根本戴不住,被吹的满天乱飞,幸好有帽绳挂住,用表测了一下,此时的山顶温度是4摄氏度。昨天晚上何姐就提醒我们,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要艰险许多,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这话的含义。下山的坡度要远远陡于上山,真想不通那些反穿墨脱的人是怎样爬上来的。陡峭的冰面下是一个较宽广的平台,川藏队已经走到了下面,成为蚂蚁般的人影,我们正在为难如何爬下去,扎西默默把我们带到一处斜坡边缘,对我们狡诘一笑,说:“滑。”我楞了楞,问:“滑?”扎西笑得更灿烂了,用力点点头:“滑。”我们突然都明白了,一起兴奋地高呼:“滑!”然后争先恐后地冲上前去……
![]() 下滑瞬间 你一定没玩过这么好玩的巨型滑梯,以冰峰为滑道,以群山为背景,以刺耳寒风为伴奏,转瞬的高空坠落后摔进洁白的雪地,七荤八素地站起来,一回头垭口已高不可及。
落在了第一个平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