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64

主题

长春

吉林的版面,就整点吉林的《吉林冰湖沟,海洋的圆心》

[复制链接] 查看:5733 | 回复:24
发表于 2012-6-28 22:5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无花∷ 于 2015-3-8 06:51 编辑

   在东北的山区有好多叫冰湖沟的沟壑,其名来源于每年立春后随着日照时间的加长,白天的温度升高,冰雪开始融化,淌进低矮的河床上,日落后,特别是到了夜晚冰面上的浮水结冻,时间长了河床的冰面越来越高,有的地方要积冰到山坡或路上,山区的百姓称之为“起冰湖了”。冰湖是一个短时间的,季节性的“冰川”。每年这个时候,东北的山区有“起冰湖”的地方确实不少,但冰湖沟更典型,更有代表性。在比降大的地方,是冰、雪和水共存的世界,时时变化的冰瀑、冰乳、冰笋随处可见,说它是一个自然的冰、雪、水和石构筑的艺术殿堂并不过分。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看到最早出现“冰湖沟”地名是在70多年前的一部《永吉县乡土资料》(天岗是1940年代由永吉划归蛟河的)中有“牤牛河发源于老爷岭西冰壶(湖)沟”的描述。冰湖沟是目前整个老爷岭生态环境最好的林区。从窝集口向东,到七道河后向南后数里就到了冰湖沟,冰湖沟是天桥岗、生菜顶子、海青岭之间的一块马蹄形的山坳,从朝阳屯算起,方圆近一百平方千米,它地处老爷岭的大山深处。冰湖沟是天然的氧吧和森林浴场,至今冰湖沟靠近海青岭山脊西北坡的跳石塘上还有数百公顷的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
牤牛河谷——河流与森林的交响乐
去冰湖沟的路总要和牤牛河结伴而行。牤牛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牤牛河是松花江的一个支流,源于冰湖沟的最南端的生菜顶子北坡海拔836米处,有红星河、大伙棚沟河两大支流在天岗镇相汇。流经吉林市龙潭区的棋盘,在八家子九江铁路桥南入松花江,河流长度为57.3千米,流域面积为872平方千米,平均每秒流量6.6立方米。牤牛河上游的干支流流淌在老爷岭的群山峻岭之间,水质优良,森林茂密,它的中下游是著名的优质水稻产区。牤牛河的满语“伊罕阿林河”,“伊罕”意为牛,“阿林”即山,可以理解为“像牤牛下山一样的河流”。另说“牤牛”为满语“毛令”音转,含义为形容水流湍急。进入冰湖沟后基本上不离开牤牛河水了,过了七道河后河流的比降加大,河水湍急,清澈的河水击打在巨大的礁石上卷起雪白的浪花,轰鸣的流水声是牤牛河上游的主色调和主旋律。每逢7、8月份雨季到来的时候,时常看到便桥被牤牛下山一样的河水冲毁,河水甚至蔓延到路上,冰湖沟山谷中无数小溪、山泉都在争先恐后的向牤牛河中汇集,仿佛就是要急忙告诉人们“不积跬步,无已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河”的伟大哲理。冰湖沟的牤牛河谷在树和石之间有飞瀑,有急流,有山泉,有小溪,也有宁静的湖湾,它是由微风迎面送来的清馨空气、流水声声、鸟鸟语花香共同组成的一首优美的河流与森林的交响乐。
冰湖沟——森林海洋的圆心
既然黑土地上的先民把老爷岭叫做森林的海洋,那么何处又是海洋的圆心呢?今天铁路、公路和建设中的高速公路都穿越老爷岭,昔日的关东大山被分割成若干块,只有确定一个标准,走进一块块绿海,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才能够找到答案。纳穆窝集,森林海洋的圆心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一、要地处大山深处,在几何上最靠近,或者就是老爷岭的中心地带;二、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原始的程度最高;三、远离村落、道路、旅游等设施;四、拥有可以作为地理标志的以森林和水为主体的风景景观。最接近这些条件的有三处,老爷岭主峰,康大腊和冰湖沟。老爷岭公园特点过于明显,虽然海拔最高,但位置偏东,植被原始程度不占优势;康大腊地处森林海洋东南的松花湖畔,显然偏离了老爷岭的几何中心位置;平衡四项条件,纳穆窝集,森林海洋的圆心之冠非冰湖沟莫属了。
原始森林——中国城市原始森林博物馆
冰湖沟不是一个山沟,而是像树枝一样能分出许多沟岔。能叫上名的还有朝阳沟、墙缝沟、西双丫、鹿角沟等,叫不上名的长达十余里的沟壑有七、八个。翻过山脊还有伙棚沟、八仙沟、大杨沟等等。沟壑的尽头都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冰湖沟距离吉林市区只有40千米,被称为中国距离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有长春——吉林——珲春的高速公路,珲乌302国道,榆江公路和长图铁路等在附近经过,堪称中国城市原始森林博物馆。冰湖沟中每一道山谷都是流水潺潺,石头上长满苔藓,在不足100平方米的石头上,长着几个树种是常见的。这里有过百年的老树,也有刚刚发芽的红松苗。冰湖沟的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呈现出许多美景,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又出现不同的景色这种风景的数学组合几乎是无数的,把冰湖沟誉为森林风景资源库一点都不过分。 
朝阳屯的最后一块大豆地就是农田和森林的明晰界限,由此向上的房屋只是养殖林蛙和护林人的住宿,没有耕地和农舍,完全是森林和流水的世界。这条线以南的林相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本上是天然林,树龄高,成树多,针叶林多,树种多样性非常明显。这样的森林,不要说城市,就是在许多山区也看到了。从检查站向南行3公里有一指示牌,写有原始森林,由此过河,向东南行3公里就到了原始森林。这里的林地没有采伐过的迹象,据时任天岗林场的魏场长讲,过去人们并不像今天这样有森林保护意识,只是这片林地都是“跳石塘”作业成本高,老爷岭漫山遍野都是森林,采伐自然要选路途近,集材方便的地方采。就这样,从民国、伪满到新中国成立后都没有采伐到这里。客观的原因,保留了这片老爷岭中唯一的原始森林,没想到现在它的观赏、旅游和保护的价值要高于采伐带来的木材价值。
这棵树是黄柏树,俗称黄波罗树,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该树为阔叶乔木,树干挺拔,材质居硬木与软木之间,树皮呈龟裂形状,厚有弹性。树皮就是著名中药材“黄柏”,它是各类中药丸剂中必需的一味药剂,该中药性甘苦,具有较强的消炎功效。近年来,由于中药领域的不断开发研制,“黄柏”已广泛使用于中药针剂。因此中药“黄柏”已越来越成为药厂急需的中药材。由于该木材材质软硬适中,木纹优美,是高档家具及室内装修的首选木材,抗腐蚀性强,是黄柏树的重要特性。海洋养殖业最渴望使用的木制材质就是黄柏树木材,在养殖业中主要用于造船,细树杆可用于海洋海带养殖业。像这么粗的黄波罗在东北林区已经不多见了。
说句老实话,我们都不是学林业的,又不在林区工作,除了常见的树种外,好多都不认识,一天的时间要我们记住二、三十种树确实有些为难了。
有人提出山里的树为什么都长在土壤层薄石头上,而不是长在土壤层厚的地上呢?反复观察、比较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树的种子不只是落在石头上,它有更高的几率落在地上,可是地上的坡度大,下雨时水流特别快,种子是被雨水冲走了,即使长出树苗也很难成活。树需要阳光,森林里密度大,为了生存,树就要往高长,矮了就很难存活,这也是竞争。为了阳光,树要垂直长,可石头上几乎没有土壤,树就要横向长出发达的根系来,树根不仅要向土壤里索取水分,还有起到平衡的作用,凡是树木倾斜相反方向的根系一定粗大和发达,好多树都是这样,一旦锯断裸露在石头上的树根,虽然树木不会马上死掉,但会像斜拉桥失去钢索一样,立即会倒下。的确植物一生都无法离开它的出生地,无法改变生存环境,要想活命就必须适应它所在的环境,必须因环境而塑造树形,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

到过冰湖沟的人都有这样共同的体会:一、即便是炎热的夏天走进森林,也会感到凉爽,六月山谷的阴坡石缝中冰块还没完全融化;二、同其他风景区不同的是不用携带饮用水,冰湖沟每个沟壑里都有山泉水,就是七、八月份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上都会结满水汽;三、在冰湖沟里听到的是风、流水和鸟叫的声音,听不到任何噪音;四、冰湖沟里空气的负氧离子要比山外高,呼吸成为一种享受。有人甚至说既然有罐装水,为什么没有罐装空气呐呢?要是把冰湖沟的空气液化后罐装,说不定在大城市里能卖上好价钱。
冰湖深壑——希什金的油画《彼得霍夫森林》
约3公里后,我们来到一个环境优美、整洁的蛙场,高大的松树林倒映在孵化池的水面上,一位朋友称这里是“挪威森林”。的确这个称谓很准确,这里高大的松林倒影映在静静的水中,真像北欧美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风光。走进主人的房间,我们看到墙上挂着他收集的蝴蝶标本,用枯树制成的茶桌等等,成熟的根雕作品显示出主人的艺术修养还是不低的。回到路上继续前行,在路转弯处的左侧,我们看到一块立着的花岗岩上刻着“冰湖小溪”。离开上山的公路,沿着河谷走,我们看到山崖上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瀑布是引来上游河水形成的,虽说是半人工的,但也为山谷增添了一道风景,不少人在瀑布下拍照。继续上行,就是牤牛河比降最大的河段,从光滑的巨石上,我们不难想象出雨季时的水量和流水的轰鸣声。雨后的早晨,一位大学美术老师来到这里,久久凝视着晨雾中的巨石、流水、高大的鱼鳞松和山杨,透过空气的神秘和质感,他终于明白俄国著名画家希什金是怎样画出来《彼得霍夫森林》了。他只说:“看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我教20多年油画了,今天终于明白了,不虚此行啊!”河谷中有一棵高大的山杨,树径有2米多,得4、5个成年人才能搂住。高比降的河谷大约有500米,500米后,有一棵巨大的山杨倒木,如果锯成段,标准的卡车也得3车能装下。过了倒木,地势变得突然平坦,几乎没有坡度。路的右侧有一陡峭的山峰,当地百姓称之为关门砬子。绝壁上有几株松树,早春时,上山的杜鹃花十分耀眼,杜鹃花也叫迎山红、尖叶杜鹃非常耀眼,朝鲜语称为金达莱,山还没绿时,它最早盛开。医书上讲:杜鹃花叶可入中药,具有解表,化痰,止咳,平喘,治感冒,头痛,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症状。美丽的杜鹃花,很有观赏价值,花叶可提取芳香油。我们干脆称这里是“希什金的油画”吧,或者就叫“彼得霍夫森林”。一位通行的女孩有意见了,冰湖沟就是冰湖沟,干吗起一个俄罗斯的名字,没学过美术史的人谁能懂啊。无需争论了,在我们心中这就是希什金的油画。冰湖沟,干吗要在大山深处啊?它应该在国家美术馆的展厅里!
高山平湖——森林海洋之眼
这是一块平坦的土地,如果不看河水流淌的方向,很难看出地势高低的变化。路的两侧生长着像竹子一样的杨树林,这些树看起来非常眼熟,它和城里道路两旁绿化的杨树没什么两样,一位林场工人告诉我们:这块地原来是林场的楞场,是堆积原木的地方,楞场要伐掉所有树木,从山上采伐的原木要在这里集材,林业生产是有严格周期性的,一个采伐周期就要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这楞场长出来的青杨就是城里运木材的汽车带来的杨树种子形成的,用时髦的话讲,它们都是外来树种。外来树种能否在大森林中生长下去,特别是能否繁衍下去,对原本的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还只是一个未知数,这一切都需时间的检验。有一点不可否认,任何外来物种都在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穿过这片竹海一样的杨树林,我们会看到一个人工堤坝,这就是冰湖沟中的精华,有人称之为“高山平湖”。水库面积不是很大,水域有4公顷,与我们见过的水库有所不同的是它修筑在高山密林之中,人工水利实施都是有其功效的,要么灌溉,要么发电,冰湖沟里没有农田,无需灌溉,水库又不见安装水轮机。看来,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利用环境,营造更美的自然景观,为了旅游,控制下游河流和瀑布的水量。每逢金秋,冰湖沟的堤坝上总要汇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和操着不同相机的“摄影人”,有专业的,也有发烧友。来源于冰湖沟景观的摄影作品在影展、图书和网上都能看到。一个仅仅4公顷水域为什么会如此入画呢?有人给出这样的答案:一、湖水在群山环抱之中,很少有大的波浪,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森林都会倒映在湖水中,就曾经有作者自己过拿过照片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树木,哪个是水中的倒影的笑话;二、拍摄水景,水域周边的环境往往比水的本身还重要,冰湖沟水域的四周是大面积的天然林,树种繁多,色彩丰富,这是许多小水库所没有的;三、四周都是高山,日出晚,日落早,摄影人很容易抓到太阳在山岗上,阳光斜射在湖面上的最佳时机,四、晨雾中的冰湖沟神秘,白天的冰湖沟热烈,夕阳中的冰湖沟透彻。这里的高山平湖犹如森林海洋之眼,是难得的摄影场地。
好多人到了水库,错误的认为这就是冰湖了,其实观赏冰湖的季节是每年的二、三月。冰流、冰柱、冰河、冰瀑,千姿百态构成季节性的冰川,一幅幅冰霜玉洁的森林山水画卷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凝固的壶口瀑布,也能看到芦笛岩洞中的钟乳石,冰雪世界的“钟乳石”虽然生命不长,但极赋予变化,晶莹剔透“冰之韵”是冬季摄影,尤其是微距摄影的好素材。
生菜顶子——侏罗纪时代
冰湖沟位于大山深处,但它不是折点,是森林海洋的圆点中心。好多人到了冰湖沟就打道回府了,这是莫大的遗憾。走进墙缝沟、鹿角沟、大杨沟、八仙沟和生菜顶子等才会终身难忘。那里更原始、古朴和自然,那是一个远离电缆、因特网、手机信号和汽车尾气的世界,如果不看看我们自己手中的佳能尼康相机、反转片和登山鞋,真无从知晓我们所处的年代,这里远离了以钢筋混凝土、汽车和无线通讯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从被称为挪威森林的蛙场向西,沿着东流的墙缝沟河逆流而上,过分水岭,太平山河向西流,沿河有林场集材和防火的道路,7公里可到村庄,10公里后到302国道。墙缝沟虽然窄,可一旦找到视野好的地方总是能看到北侧的天桥岗,这条路上还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让人难忘。从冰湖沟的高山平湖东行7公里,即可到302国道上的海青林场。从冰湖沟翻越,上山段道路不明显,需向导和人指点,否则迷失方向的几率非常高。熟悉冰湖沟,并带着详细地图的几个人走了一上午,不但没有翻越,又回到原地都没什么可笑的。这里的山坡和缓,没有明显的山岗、河流等地理坐标,树和树之间看不到差别,在任何一处偏离方向,一小时后就会相差数里。山脊上海拔超过1000米,树木稀少,视野开阔,老爷岭、庆岭饭店、松花湖尽收眼底,偶尔几头老牛悠闲的在山上吃草。过了山岗道路就比较明显了,出了大树,这里的蕨类植物很多,一位朋友说:“谢天谢地,要不是刚才那几头牛,我真以为闯入了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了。”有人很赞赏:“如果像倒放电影胶片一样,时间开始逆转了,或许那种爬行动物会还原恐龙,我们也随着步入了恐龙的时代”。如果不能面面俱到,最理想还是选择从冰湖沟水库沿忙牛河逆流而上,沿途除可见到一个蛙场外就是溪水潺潺和古树参天了。5公里的林间小路,海拔提高300多米,走起来不是很累。一道山梁挡住去路,山梁上树木稀少,几棵五角枫、柠筋子树叶正红,由于视角开阔,这些树可以从任意角度拍摄,不难拍出好片子,地处大山深处,就是职业摄影人到这里的也不多。左侧的山坡上一组大石头,自然吸引你等上去看看。下了的大石头,继续向南,不见了大树,漫山遍野的石头和高尔夫球场一样的草坪,真难以想象,纳穆窝集这森林海洋中有多少个山地高尔夫球场。有人说这是“世外桃源”,结果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这不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那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是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还是我们中一位职业编剧的“地老天荒”得到大家的认同。的确纳穆窝集森林海洋的圆心是一个地老天荒的陆岛。

在一个认为是最高处的地方测得海拔高度是1083米,比地图上标的生菜顶子1048.8米要高,莫非生菜顶子不是冰湖沟南端的最高峰?这里的位置是N43度47分41.73秒,E127度01分26.47秒。正当因为找不到生菜顶子而发愁时,一位放牛人告诉我们顺着这个山坳,向西走就是鹿角沟,沟里有个蛙场,然后向西南下去是八仙沟,沿着八仙沟顺河而下就是天南了。其实寻找生菜顶子只是为了空间定位,如果找到翻山的路,就没有必要顾及什么生菜顶子了。放牛的共三个人,他们共放132头牛,牛是村里10多家的,从夏到秋,放一头是150元。看得出在山上放牛并不轻松,他们另外两人,就是找牛去了。我们也看出问题,牛的食量很大,过度放牧不仅草被吃掉,牛还啃食小树苗,牛对森林生态破坏是十分严重的。鹿角沟的河水是流向太平山的,是伙棚沟河的支流。鹿角沟的蛙场是一个汽车、马车、摩托车和自行车都进不来地方,蛙场所需的蔬菜、粮食要么用马背,要么就是人背。这是一个没有噪音、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几个养蛙人坐在热炕头上,围着八仙桌喝着小酒,看起来还是满惬意的。虽然素不相识,蛙场的主人很热情,一再留我们吃饭,并希望一同喝两杯,走不动就在这儿住下。他们拿出几十里外背来的西红柿、黄瓜让打听路的陌生人吃,真让人感动,看来古朴、纯正的热情只有在大山里能找到。告别了鹿角沟,按照养蛙人的指的路,我们走过山谷,翻过山岗向西南下山,小溪变成了河水,地图上显示,这条河叫新开河,流经天南后注入松花湖。下了一段陡坡,河水在古树的簇拥下,在狭窄的山谷中流淌,在巨石中穿梭。出了调整焦距,按动快门,我们找不到什么词汇来形容这里的景致,这就是八仙沟。一位朋友不准确地把这里称为“天南大峡谷”。

翻越了冰湖沟,走出了八仙沟。夕阳的余晖中,汽车沿着蜿蜒的松花湖湖滨公路行驶着。我们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1698年康熙帝纳穆窝集驰马纳狩猎在哪?“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雨雪飘萧难到地,啼鸟野草自春秋”描绘的又是何处?五天中抽出一天的时间,离开吉林城,走当时通往宁古塔的驿道进纳穆窝集,不是今天的302国道方向,只能进窝集口,可这里地势平坦,即使当时也不会是森林茂密,否则就不能叫窝集口了,窝集口不是理想的猎场,进窝集口是始点,不是终点。凭康熙的性格,上了天桥岗,诗自然不是《阅窝集》的内容了。时间又不允许翻越纳穆窝集到海兰窝集和塞齐窝集。答案有了:“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 最大可能就是描绘的是冰湖沟,就是这森林海洋的圆心,三百年前的冰湖沟一定是最理想的狩猎场。

古时的纳穆窝集本不想今天人们想象的那样,人迹罕至和为人所忘。纳穆窝集是通往宁古塔、海参崴和日本海广大地区的古代驿道必经之路,冰湖沟的入口处七道河至今还能看到一千多年前渤海时代庙宇的遗址,20世纪70年代,这里还出土过元代刻有八思巴朱文篆书的“海西辽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照磨印”。可见冰湖沟,纳穆窝集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很深的。

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8 23:54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花∷ 于 2015-3-8 06:51 编辑

嘻嘻  沙发....

发表于 2012-6-29 07:47 3 只看该作者
我板凳~~~~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2-6-29 08:00 4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发表于 2012-6-29 09:12 5 只看该作者
是你写的?
发表于 2012-6-29 10:35 6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发表于 2012-6-29 11:48 7 只看该作者
写这么多,辛苦了                  
发表于 2012-6-29 12:44 8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发表于 2012-6-29 16:00 9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找了这么多资料
发表于 2012-6-29 18:00 10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