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kyline 于 2012-10-28 20:17 编辑 最近经常有人在QQ上和站内问道很多关于装备的问题,我发现由于近些年户外顶级品牌的进入极大地丰富了户外爱好者的视野,很多人谈及的某品牌的新款式我都有些渐渐的跟不上趟了,毕竟不是专业做这个的。每个品牌现在基本都在细分自己的定位链,不同的海拔,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玩法。让人有些应接不暇,而正是目前的这种状况却慢慢延伸出了很多更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用于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而我们很多的驴友在选择这些方面的时候侧重点会有问题,不少人更加关心的是品牌以及附加值,而功能性却考虑不够,这对于从事高风险的户外运动来说是容易出问题得。所以今天写这个帖子旨在讨论一下,什么装备是户外的基本装备,而那些装备又属于在于基本装备之上有所偏向性选择的功能装备?同时这些装备的区别以及使用的规范,和利弊。 由于个人才学疏浅,所以只能是抛个砖,目的是引发一些正向的装备功能性讨论,而不是在品牌范围内的比拼。毕竟在现在品牌非常蓬勃的今天,差距更多是设计理念和个人喜好,而真正我们更加应该注重的是其使用的范围以及合理的应用空间。 第一篇:成也软壳、败也软壳! 说到软壳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壳(shell),它不是石油、也不是润滑油。而是我们户外的最外保护层,很多年前没有这个概念直到本世纪初05-06年左右(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户外攀冰以及一些冰雪项目的蓬勃发展,才开发出来了一种更加具有延展性的户外外层服装,其相较于传统的shell,更加的柔软,有延展性,更加的贴身与舒适。并且在基本的冰雪运动中可以有很好的抗风以及防泼水的能力,由于整体和传统服装区别明显而且功能性突出,已经不属于传统shell的改良品种,所以户外厂家由传统服装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款式,这就是我们目前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的(soft-shell),而对应传统的服装,我们给予了相应的称谓为(hard-shell),而当年最为突出的是MHW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攀冰和户外款服装,被大肆的用于冰雪运动,而红极一时。几何式的裁剪以及明显的功能区分,更加适合运动穿着,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同时透气性能大大提高。貌似更加符合我们城市里的穿衣习惯。所以,软壳一经上市大获成功。目前已经成为很多的户外爱好者囊中可少的一项户外装备。或者说由于其本身与我们肌肤特质的相似性(柔软、有延展性、无噪音……)标榜户外的爱好者们,已经逐步在城市中将以前的hard-shell束之高阁了。 难道hard-shell真的已经无用了么?答案是一个大大的NO! hard-shell作为户外运动最基本的表层装备已经使用了近一个多世纪,从最初的压胶到后期的gore'公司的产品加入,再到某些专利到期后的百家争鸣,延伸到现在我最近拿到的一款phenix冲锋衣的多种材料的拼接。其实hardshell一直都是在进步的,进步的更加透气、更加柔软、更加有针对性。而且短期基本不可能推出历史的舞台。虽然softshell的到来使得hardshell在一定领域的户外运动中被边缘化了,但是将作为一种保障长期存在。 就像我在一篇帖子里回答的一样,soft-shell 好么?好,否则不会普及的那么快,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的是,前提条件是如果你会用,并且用的好。严格按照说明或者是品牌传递给你的用途去使用,你会乐在其中。比如攀冰,在一些需要举手、抬腿的时候softshell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两个要求的时候还能提供额外的热量和基本的防水。再比如一天、两天的户外穿越,softshell会让你更加的舒适自在,尤其是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再或者雪线以上的攀登,softshell给予的是优良的防护同时提供更高效的透气效率以及张力让我们每一次的力量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和尼龙布的抗争上。 可是softshell在另外一些环境下是什么摸样呢?大雨滂沱,你好容易搭建起了庇护所,全身上下湿漉漉的,和你一起走的人将身上穿的三层hardshell以及绒衣脱下来拧干,将头巾把三层hardshell的里层水分吸干,继续穿起来,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保暖环境。而此时的你的softshell由于带着绒,增加了无端的重量不说,反而发现怎么拧都拧不干,你也把里层的绒衣脱下来,拧干了,但是外层的softshell到底是穿上呢还是脱掉呢?脱掉不防风、而且温度在太阳下山后降得很厉害,穿上,很快刚刚拧干半潮的绒衣又变得潮湿,你会感到自己的热量被一点一点地消耗。明天还有40公里的山路才能出山而雨却没有一丝一毫停止的迹象、睡袋也湿了…… 天气预报不准是个世界性难题,由cctv可得。:)。所以说你如果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选择了一件极限值较低的功能性装备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上面的同学如果睡袋再是湿的那就只能自求燃气多带了一些,否则今天晚上他日子都会很难过。从户外运动开始我们就了解到了,户外的基本装备服装是3层,1、内衣,要求排汗、速干。2、保暖性服装,要求保暖,尤其是潮湿条件下也具备同等的要求。3、外壳,要求放风防雨同时还得具备透气功能。同时要求湿了不能有多余的重量,同时要有办法使其快速干燥或者脱离潮湿。而显而易见目前还没有那个softshell愿意在这里抢夺hardshell的生意。而内植绒的softshell却是吸水的一大利器。各位仔细看看说明书即便是内部带压胶的softshell更多所建议使用的环境也是攀冰、以及雪地。而不是我们的基本中低海拔的户外穿越线路。尤其是从低海拔--高海拔--低海拔的这种线路,你选择softshell我认为你是在玩命。所以切记各位软壳是一件功能性装备,但它不属于基础装备!如果是新驴或者是才介入户外运动的朋友我给你的建议是先去买基础装备,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功能性装备。 第二篇:消失的羽绒…… 羽绒是个好东西,不仅包装体积小,而且蓬松度高的羽绒可以非常的保暖。这一点大家已经作为常识公认了。看十年以来羽绒制品的发展基本上集中在了2个方面。1、防止钻绒。2、一定程度上的防水与透气。但是目前羽绒的普及却让我有时看到了一些户外登山者的使用而感到担心。过分的羽绒制品使用会给驴子们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还是那个字“水”。使用羽绒制品的驴子记住羽绒最大的敌人就是“水”。保暖,这个东西是个相对而言的,影响其有2个指标,一般我们叫做“风寒”值,就是1、风速。2、气温。而解决这两个问题,基本就靠隔绝空气、隔绝空气和隔绝空气。所以我们会看到羽绒制品有蓬松度“filldown”。这一说,蓬松度越高单位面积下羽绒的体积越小,从而形成的绒和绒之间的空气气囊也就多。从而由一个一个的小“气囊”而隔绝空气。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能理解,“羽绒”遇水是如何消失得了。你可以用你的羽绒服抽一点羽绒出来,放在水里试一下。基本上只要遇水,羽绒就会从蓬松状立马转变为一个整体,而没有任何的保暖效果可言。所以,越是蓬松度高的羽绒制品,遇水后越不保暖。或者干脆说羽绒制品遇水后都会失去保暖性。所以如果你在穿越的途中,千万记得把羽绒睡袋用防水袋包裹好。否则,大太阳底下4-6个小时都很难晒干。所以长途穿越尤其不是温度很低的情况下,选择羽绒睡袋,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这是羽绒制品的局限性。替代产品比如多空棉或者是羊绒都具有同等的特性,好处是这些是纤维制品,湿了只要拧干就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不会像羽绒那么惨。 尤其是穿越的时候把羽绒做内胆的朋友,你可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你不是在巨大的温差下使用。光汗水就足够把保暖层的羽绒制品弄得像2张豆腐皮了。此时你的保暖层何在?所以羽绒好,但是局限性也明显。羽绒制品在不是极寒的情况下,不要神话他的使用范围。一般的穿越而言羽绒属于功能性产品不属于基本装备。 第三篇:神话般的GORE-TEX 当美国GORE公司宣布他们生产了一种工业面料,此面料可以控制尼龙的孔径维持在标准值大小,同时可以控制这种孔径达到比气体分子大比水分子小的境界,从此一个神话就诞生了。从一双鞋,到件衣服,从探路者到把BURBERRY的大衣。从一双手套到英美狙击手的披风……gore-tex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了全球,同时gore公司的市值也急速攀升。而gore公司对于自己面料的控制又极度的细微。一时间高科技产品难以望其项背,而替代品也因为分子结构不稳定、透气率不良等诸多问题,纷纷被gore公司砍于马下。然而groe-tex真的就是需要户外无处不在么?我们看几个实例。 1、你在过河的时候不小心失足下水了。ok,要是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鞋底是大块橡胶制品不能用火烤的,一烤橡胶会收缩。鞋底会向上弓起穿不成,路都走不了。这个时候户外必杀之二,卫生巾就起到了作用。可是因为那层该死的“膜”,你会发现想搞干一双鞋,用的量不亚于女孩子她姨妈来一次的总和。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gore-tex在鞋里全部是袜套的形式存在的。而和袜子接触的地方是一层耐磨层,袜套外面有的是皮,有的还有一层。你见过三穿夹克湿了的有单层的好干么?而且gore-tex 防水透气是没有选择性的,对外如此,对内依然如此。水是肯定出不去的,再此只能慢慢的一点点的靠虹吸效应吸出来,那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而如果你选择了一双不是gore-tex的穿越鞋,外排加内吸,一晚上,一片夜用加厚。把鞋垫抽出,必然是干了的。所以我们由此看同样的环境下,真正gore-tex 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而且gore-tex的使用对于环境温差有很大的要求。 2、丛林里,别人穿着个尼龙夹克。而你穿着GORE-TEX冲锋衣。一下午下来人家舒舒服服的,而你绒衣全湿透了。“奶奶滴”,怎么和穿雨衣一个感觉?理论上花这钱应该感情还不如一件Nike? 这种感觉在早期的登山者不乏少数,一味的装备论,一味的品牌第一,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极限性。gore-tex是有防水透气的能力,但是不是说任何时候都具备风水透气的功能,这个功能要在内为温差大的时候才有所体现,因为主要是靠体温和外界温度所造成的温差来排出我们的汗液。所以当衣外的温差没有20度的情况下很难感觉到gore-tex的优越性,温差越大才会越有感觉。所以gore-tex,在祖国大部分徒步和3000米以下海拔气候条件下其能发挥的能力绝对有限。所以老驴不一定要有gore-tex冲锋衣。有时候一个宽大的雨披效果都要比那让美帝收着专利费的gore-tex来的更加实在。更别说新人唯gore-tex 论了。 今天比较忙,目前想到这些是很多新驴考虑不到的地方,欢迎各位一起探讨。能给予需要购买装备的一些正确的指引,而不是一味的比拼品牌和功能。反而忽略了最应该有的基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