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27

主题

其它

时隔近一年,再谈冬季重装徒步扎营体会

[复制链接] 查看:16275 | 回复:43
发表于 2013-1-5 17:1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ericgod 于 2013-1-5 17:18 编辑

这个冬天真是冷。2012元旦在小五台扎营的时候,露营袋加LMR800克鹅绒睡袋+200克羽绒服+200克羽绒裤+150克羽绒脚套在百花鞍睡得非常舒服。在2012年中继续了轻量化的过程。把大金字塔换成了3*3天幕。这个冬天相继在海陀、阳台山、摩天岭和云蒙山扎营。一次比一次冷。1月1,2号两天分别在后山铺上面的平地和天仙瀑下面五间房扎营是达到冷的极致。基本上可以说是取暖基本靠抖。下面对冬季重装徒步扎营写一些自己的体会。
帐篷:用天幕扎营是受到各位轻量化大师们的影响,采用过A塔,钻石塔两种方式扎。个人体会是钻石塔的空间大,适合2人左右露营。A塔空间较小,适合单人露营。如果是大风环境还是钻石塔搭建比较迅速,只需要先扎3个地丁就能躲进去先。冬季扎营一定要用雪埋边并且尽量靠近地面,才能尽量维持帐内温度。如果让我选择,我在冬季还是会选择封闭空间的一体式单层隧道帐,温度提升更快,也不用担心漏风。至于纱网内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累赘。如果能在中间位置挂一个汽灯那就是五星级待遇了。
地钉:维持了去年水泥钉的方案,为了带走钉子还专门买了羊角锤。因为在阳台山扎营时同伴带的木柄生铁羊角锤完全不给力,在撬地丁时羊角直接断裂了。为了之后的出行,特地购买了品牌的锻钢羊角锤。8oz的款,能找到的最小型号的锤子。还是钢柄。。。最终锤子达到350克。在后山铺-天仙瀑的徒步过程中遗失。。。以后还是带多几个钉子好了。在回来思考的时候觉得冬季在冻土上使用的地钉最好还是有螺纹可以拧的。淘宝上的各种钛地钉也有所研究,其实所谓的UL款冬季用钛地钉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能在尖头部分像冰锥一样刻上螺纹,并且在平头能够进行杠杆借力拧动的话是比较完美的。我试试能不能在淘宝上找到六角的螺纹水泥钉吧。避免了到处找石头或者带锤子砸地钉的郁闷,有时候还容易砸到手。。拔的时候又非常困难。水泥钉可能就直接抛弃了,钛钉怎么也要使劲拔走。如果能拧走就会轻松很多。
睡袋:还是用的LMR的800克鹅绒睡袋。为了能够应付今年的酷寒,我准备了露营袋,救生毯,羽绒服,羽绒裤,羽绒脚套,暖宝宝等一系列辅助手段。在4次露营中分别结合使用。发现以下问题。露营袋搭配睡袋使用的时候在睡袋和露营袋中间有大量的冰,应该是身体和呼吸排汽造成的。多日使用会降低睡袋的保暖效果。在五间房扎营是生篝火烤睡袋时发现胸部有大量水汽产生。救生毯搭配睡袋使用时开始身体升温较快,前半夜很舒适。但是半夜被冻醒。。原因是救生毯内积累的水汽凝结,导致内衣上被浸湿,急剧降温。。而且全身潮湿,舒适感很差,救生毯的热反射效果接近于0。回来后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得出的解决方案是穿着防水透气的冲锋衣裤睡,这样液态水不会造成身体的困扰,能够保证的内衣部分的干燥。可以有效的提升睡眠质量。暖宝宝今年也有使用,可能是买的质量不好,完全达不到12小时的热效应。而且建议一次使用4块比较好,两个脚板和两个膝盖部位都需要加温才行。去年讨论时我自己是穿着羽绒服羽绒裤睡,有人建议是脱了塞睡袋或者盖身上。个人建议是在不使用救生毯的环境下穿着羽绒裤,羽绒脚套并使用4片高质量暖宝宝。反穿羽绒服,让拉链在背部打开,手套到袖子里面。这样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保温效果,同时可以使用热水壶等手段提高睡袋内的温度。头上戴着抓绒帽,打劫帽保持在睡袋外面,同时把睡袋口拉紧到脖子那么大,最大程度的保证身体的热量不会泄露。在使用救生毯的环境下穿着内衣加冲锋衣裤,将容易压缩的羽绒服,棉服等盖在救生毯上,将抓绒等不易压缩的衣服垫在救生毯下方,不使用暖宝宝等热源防止身体过热。露营袋还是要使用,虽然会造成冷凝,但是个人理解凝在露营袋和睡袋之间要好过凝在睡袋外皮内侧,也更容易处理。
防潮垫:已经更新成需要吹气的太平洋户外的充气垫。R值在2.8-4.4之间。搭配小半截蛋槽垫屁股,一个小泡沫屁垫垫在肩膀。由于吹气的时候是吹的热气进去,睡到半夜热气冷却,原本吹满的充气垫会瘪一点点。而且我的是直管无填充的。感觉有些背凉屁股凉。同去同伴的号称充了P棉的垫子质量不稳定,有一个很好,不会瘪,另一个就瘪了。还是看人品才行。建议使用充气垫的TX还是要携带半长的泡沫垫,并且是放置在充气垫之上使用。充气垫表皮的热传导比泡沫垫要大。充气垫在下还可以消除一些地不平的影响。背包也可以垫到下半身充气垫与睡袋之间以提高热阻。
电子设备:不管是相机,手机,移动电源,备用电池,一律要贴身存放。。。我的LG手机被冻到电量不变化还能正常gps定位,真是奇葩。个人建议冬季出行还是携带卡片机,带单反会舍不得拿出来拍照。而且手机和相机最好是放置在透明的防水袋里面挂脖子上。行进的时候放在中间层里面。要用的时候拉开拉链直接使用,然后再放回去。用防水袋的好处就是身体的水蒸气不会对相机和手机产生影响。不然拿出来用的时候给冷风一激有可能就受潮结霜了。
帽子手套雪镜:冬天有风的天气帽子,手套,雪镜或者防风镜是必备的。那种OR的打劫帽应该是作为脸的第一道防线,眼睛外面罩上滑雪镜,压住打劫帽的眼睛开口部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改进那种3个开口的打劫帽,两个眼睛的开口部位装上偏光镜片。嘴部开口的部分装上欧逸提到的那种猪嘴。同时眼睛的部位能够抽绳收紧,保证全部贴合。然后再在打劫帽外面罩上防风抓绒帽。面部可以再加普通的魔术头巾增强防风效果。手套最好有一双并指的防水羽绒大手套,搭配薄抓绒小手套。尽量保证手不裸露在空气中,又能做一些例如用打火机之类的精密动作。
炉头套锅:实践证明火枫高山罐标称的-18已经顶不住北京的严寒了。在使用中必须使用热水加热才能够正常燃烧。新入的300T在搭配XK6集热锅使用时还是很给力的。在正常出气的情况下烧开水比不带环的锅要快很多。当然最佳建议是在冬季出行的时候使用分体炉头,例如117T。起码能够把气罐倒置,加热也比较方便。用热水加热气罐的危险性就在于很容易把气罐冻在地上。。。充气打火机一定要使用火石的,而且也需要贴身存放。不然也是打不着的。因此建议是冬季扎营时使用分体炉头,带集热环的锅和带挡风板,火石打火机或者火柴。
鞋子袜子:神马重装鞋也不行。脚放进去跟放进冰窟窿一样。不管是gtx还是EVENT的走一天都会在鞋子里面积汗导致过夜后鞋子温度极低。开始穿的SmartWoolMund的两双羊毛袜都顶不住酷寒。只有走动半小时以上才能感觉到自己的脚趾头还存在。在天仙瀑出山的时候一个临时的选择给我一些惊喜。DexShell的防水袜,那种里面带膜的羊毛袜能够很快的升温。大概走了几分钟就发现脚热起来了。看来啥都要带点膜才给力。不知道用上保温鞋垫会是什么效果。特别是口水最近看的气凝胶鞋垫。可惜淘宝都找不着。阿里巴巴上都是卖大片的原材料。。。
衣服裤子:没啥好说的。有雪硬壳,没雪软壳。中间层抓绒,内衣merino羊毛。停下来就上羽绒服。刚起床收拾好出发的时候我是穿着羽绒服羽绒裤走的。走大概半小时全身热起来了就可以脱掉羽绒了。在后山铺-天仙瀑的路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穿着羽绒服走的。在五间房烤衣服的时候发现羽绒服上有大量的水汽。。看来以后还是不要穿着羽绒服走了。
又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如果新人冬季出行还是看看比较好。反正冬季不轻装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5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笼子里的人
  • kaiyue1989
  • dengfubo2001
  • 宏博
  • 羽、迷离
1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5 17:18 2 只看该作者
路过帮顶
发表于 2013-1-5 17:18 3 只看该作者
ericgod 发表于 2013-1-5 17:17 这个冬天真是冷。2012元旦在小五台扎营的时候,露营袋加LMR800克鹅绒睡袋+200克羽绒服+200克羽绒裤+150克羽 ... ...

顶贴支持、、、
发表于 2013-1-5 17:29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宏博 于 2013-1-5 19:08 编辑

好详细。
发表于 2013-1-5 17:36 5 只看该作者
行进的时候注意速度,上升就走慢点,尽量不让身体出汗。
睡得时候也不能穿太多,汗湿了也麻烦。

露营袋用的是懒猫那个epic面料的?靠近脸部的位置还是拉开点,晚上呼出的水汽相当多。

其实小金字塔+柴炉挺好的
发表于 2013-1-5 17:48 6 只看该作者
可以点评的地方颇多。反而不想说啥了。哈哈哈

发表于 2013-1-5 18:03 7 只看该作者
冬季不轻装,确实如此
北屿
发帖:20523 帖 在线:9309 小时 注册:2009-3-11
发表于 2013-1-5 18:10 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5 18:13 9 只看该作者
冬季不轻装,确实如此
发表于 2013-1-5 18:34 10 只看该作者
ericgod 发表于 2013-1-5 17:17 这个冬天真是冷。2012元旦在小五台扎营的时候,露营袋加LMR800克鹅绒睡袋+200克羽绒服+200克羽绒裤+150克羽 ... ...

论坛上就应该多出些这样的帖子,对新人帮助最大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