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425

主题

广州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复制链接] 查看:7062 | 回复:37
发表于 2013-4-8 21:4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清明节回韶关扫墓,可是单位只是放假一天。
为了避开4日的车流高峰期,只好提前出发。
去时线路--
--广州番禺-华快-G4-韶赣高速路-韶关市区。行程250公里,晚上10点出发,塞车睡觉4个小时,早上5点到家,时间7个小时。加油140元。

回来线路--
G4去乳源-G323-S258-S347-英佛公路--G4-华快。行程380公里,下午3点出发,英德吃饭一小时,晚上11点到家,时间8小时。加油200元。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走长途先加满油,里程清零。3日晚上10点出发。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在太和收费站前面,遇到塞车,是追尾事故。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4-8 21:51 2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G太和收费站前面的车龙。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11,20分钟,在太和收费站前面排队。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在番禺大桥领的收费站入口票

发表于 2013-4-8 21:58 3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过收费站后的时间已经快12点啦。
后来,在鳌头路段和靠椅山隧道前面遇到塞车,也是追尾事故。
快两点的时候,太困了,就进去横石水服务区休息了一下。
到韶关家里已经5点了。   
发表于 2013-4-8 22:02 4 只看该作者
《禹项》九州中,韶关属于扬州这域,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秦统一后,设南海郡,治广州,韶关属南海之地。汉初,南海尉赵佗拥兵自立为王,称南越国,
在韶关地区的各关隘构筑赵佗城。 汉武帝平南越后在今韶关地置曲江县(今韶关市区), 这是韶关立郡之始。
直至南朝梁承圣年间,在郡治置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原始兴郡废,并改东衡州为韶州,皆因州北有“韶石”而命名(韶,即尽善尽美之音乐)。
直到清末,虽曾有短时更动 ,但韶州之名得以因袭。由于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于河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为“遇仙桥关”,
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将南雄“太平关”移至韶州河东, 并在北门外增设“旱关”, 被称为“三关”,故韶州又称韶关。
后又因韶州乃是南北交通关口,城内东西南三面均设水陆税关,所以又被商贾称之为“韶关”,以后“韶关”就慢慢取代了“韶州”的名字了。
明清两代设韶关府,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韶关为曲江县太平、武城两镇。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第二天,上午扫完墓后,在韶关市区转了一下。这个就是韶关的标志建筑--风采楼。
风采楼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被誉为韶关的标记。
在韶关市区,有一座楼,名为风采楼,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动朝端”之誉,又名丰采楼。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风采楼高约22米,楼体重檐碧瓦,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
据悉,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该楼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于1934年以水泥钢盘结构重建,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楼底可通行各种车辆,北门建有铁栅小门,循回环形楼梯而上便是一层主楼,东西巩园上有“风采楼”三个大字,风采楼内有一块玉石碑,署有《风采楼前后记》。“风采”两字取自宋襄称赞余靖的诗:“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之名。风采楼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气势轩昂。
该楼现为韶关市博物馆,楼上有余靖的生平介绍。2003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韶关风采楼》邮资信封,上有韶关市标志性建筑“风采楼”的图案。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是唯一的古建筑物,在现代大厦下的映衬下,风采楼更显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感。如今风采楼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但这种风采却经久不衰。它是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在风采楼的附近就是新建的渔人码头--百年东街,现在已经在招商了,估计快开业了吧。
熟悉韶关的市民和游客都知道,韶关市浈江区东堤路一带,风采楼、大成殿、太傅庙、广式建筑群广富新街、濂溪书院、广州会馆旧址等一大批明清至民国的古建筑建成一片,是位于湘粤关口的韶关的标志性地域之一。

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风格各异的古建筑留存,是因为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粤湘赣三省交界处最繁华的商贸场所,尤其是东堤路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老板街”。再加上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为避战火曾北迁韶关,因此该地一度成为广东最著名的交通休闲集散地之一。
以前在韶关读书的时候,天天骑单车都会经过这里,都是很有广府特色的骑楼建筑。也曾经在江边的沙滩上面捡到铜钱。
据年长的市民回忆,粤汉铁路开通之前,北江水系是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韶关东堤沿浈江上游,北跨珠玑巷、梅关,入赣江、长江水系,再过京杭大运河,可沟通中原;沿浈江下游,南连北江、珠江,直抵珠三角腹地。清末民国年间,这里的江面上千帆竞发,沿岸商贸活动十分繁忙,因此临江的东堤路一带便出现了大量的“吊脚楼”。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可以直接驶入吊脚楼下,而楼下装有一扇活动门,可以很方便地将船上的货物吊到楼上再转运至陆地其他地方。

但伴随着数百年风雨侵蚀,东堤北路上的这些古旧吊脚楼和其他建筑因结构不够稳固,许多已经成为危房,根本性的修缮迫在眉睫。为此韶关决定对东堤北路进行一次既继承文化遗产又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大改造。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名称:东堤中路70号天主堂--我的第一次平安夜子夜弥撒就是在这里做的。
天主教传入韶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末年,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从欧洲来到中国传教,先是去了澳门,然后去了肇庆,有官员贪图教堂,把利玛窦赶出来,利玛窦只好来到韶关。
    利玛窦就在今天韶关市的和平街建起了一座仙花寺,仙花寺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教堂。这应该是韶关历史上的第一座教堂,它的位置大概在和平街圣堂巷的那个地方,和平街的两侧有很多小巷子,其中一条巷子叫“圣堂巷”,明朝韶关的教堂大概就建在那里。因为教堂非常喜欢摆放玫瑰花,所以和平街在明朝的时候又叫做“罗撒巷”,罗撒就是拉丁文中“玫瑰”的意思,也就是说和平街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应该叫“玫瑰巷”,这个名字其实也挺好听的。
    1918年,意大利鲍思高慈幼会的会士来到韶关传教,他们来到韶关后建起了励群工艺学校(相当于今天的技校),励群工艺学校就是今天的韶关市一中学。
韶关市区目前有三个教堂,分别是风度广场对面的基督教韶关堂、新华北路的韶关市基督教东堤堂和东堤中路的韶关市天主堂。
复活节(主复活日)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复活节的计算略有差异,根据罗马教会传统,在春分(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正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复活节的日期大致在公历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那一天,是经由三个历法(分别是西历、中国阴历、星期)合并出来的,怪不得它会如此飘忽不定了。有些年份三个教派的复活节是重合的,而有些年份又不同,进而它们耶稣受难日的日期也有所差异,今年天主教、新教的复活节是2013年3月31日,东正教是2013年5月5日。
复活节简介
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了复活节。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据圣经记载,上帝的儿子耶稣降生在马槽里,当他三十岁的时候,挑选十二个学生,开始传道工作。三年半中,他医病、传道、赶鬼,帮助各样有需要的人,将天国的道理说给人听。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时候到了,耶稣基督被门徒犹大出卖,被捉拿、审问,被罗马兵丁钉死在十字架上,临死前曾预言三日后必复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稣复活了!按圣经的解释,耶稣基督乃道成肉身的圣子,来世上为要赎世人的罪,成为世人的代罪羔羊,这也是为什么复活节如此重要了。
复活节的由来
《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复活节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超过圣诞节,宗教起源与节期在以色列。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历史学家根据《圣经》和先进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中讲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是不确定的。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关于耶稣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义,是为了赎世人的罪;耶稣基督的身体复活,是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复活节具有极度重要伟大的意义,     


发表于 2013-4-8 22:04 5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清代至民国时期,粤北由于地理优势,北临湖南、江西,南通广府珠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利。韶州又为粤北门户,军事要塞,故称“唇齿江湘、咽喉交广”之关隘。自古韶关就成为湘、赣以及南、番、顺珠三角地区来往客商商贸交流、商品汇聚的集散地。当时设在韶州的商会会所相当多,著名的有广州会馆、墨江会馆、惠潮佳会馆、英翁会馆、楚南会馆、豫章会馆、福建会馆等。广州会馆又称广府会馆,是当时在韶州城内规模最大的会馆。
广州会馆位于旧民生路(今东堤北路),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广州会馆据说始建于明末,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改建,清光绪末年改为广府会馆。民国二十七年10月(1938年)广州沦陷,当时国民政府迁韶关,广州乃至珠三角大批难民逃往韶关,韶关人口急剧增加到20多万,广府会馆成为当时广府人在韶的联络处。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广州会馆有两个侧门,一个位于峰前街第四中学,另一侧位于广富新街尾。其原址大部分为今第四中学校园,少部分为今东堤北路街坊民居。至今在东堤北路仍可以见到高大坚固、古老恢弘的广州会馆稳健壮观的岩石大门。
发表于 2013-4-8 22:05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鱼池 于 2013-4-8 22:07 编辑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甬道依旧楹联清晰
门额上有石匾,刻有大篆体“永和”二字,意在广府旅韶商人生意兴隆、精诚团结、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之意
广州会馆的岩石大门,坐西朝东,古色古香,端庄大方,至今仍原封未动稳固地竖立在东堤北路。这座古老的门面,坚固宏伟,门庭、门柱全部为福建所产岩石青岩石整块雕制,半拱形浮雕装饰门额,富有清代特色,别具风格。
“广州会馆”四个石刻大字匾额,为“清咸丰十年孟秋,骆秉章书”,并加刻有印章2方。门庭两旁还阴刻有一副古老的行楷书楹联,上有古狮头衔联图案浮雕装饰。
楹联内容为:梓里浛深情同来看石,穗垣瞻雅集近结虞城
“穗”指广州及珠三角,“虞城”指韶州,因古代相传虞舜帝南巡奏韶乐于此,故称韶州为虞城。首联“看石”指城北著名的韶石山。撰写楹联的名人骆秉章既是书法家又是军事家。骆秉章,原名俊,广东花县人,在祖父一辈清人所绘骆秉章坐姿像迁来佛山,家住禅城东华里,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书法有很高的造诣,佛山市博物馆藏有他的《楷书联》。
进入广州会馆二门,是一甬道,门额上有石匾,刻有大篆体“永和”二字,意在广府旅韶商人生意兴隆,精诚团结,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之意。甬道至二门约有五十米长,全用长条青石砌路面,如今已经被来往的脚步磨踏得青光发亮,可见年代久远。三进院早已被街道工厂改建,今已不存。古代时广州会馆院内有议事大厅、会客厅、办公房、客房、戏台、花园等古建筑。如今在第四中学校园内还依稀可以看到当时花园、戏台、祠堂等遗址。
广府会馆附近还有广富新接、广育小学等,在民生路和城内还拥有大批商铺和仓库房产,为当时韶州城内众多会馆中规模最大的旅韶同乡会馆。当时南来北往的广府名人、富商生意人常在此聚会议事。如今广州会馆遗存较好的就是会馆的门楹,因其用坚固的岩石而建,百余年来未遭人为破坏。另外保存较好的“广富新街”仍可以见当时广府商人客居韶城的广州西关大屋式风格的宅第风貌。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发表于 2013-4-8 22:08 7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在北伐纪念馆旁边新建的韶关基督教东堤堂
以马内利它是从原文Immanuel这个字翻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GOD with us,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神与人同在,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基督教讲:神与人同在,神来寻找人,而不是人去寻找神,这是基督教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基督教所讲的「以马内利」指的是谁呢?在圣经中「以马内利」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专门用来指一个人的名字。从《新约》马太福音第1章18-25节可以知道,以马内利这个名字是天使取的,天使说;要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做耶稣,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所以,我们讲「以马内利」讲得就是这个名字叫做耶稣的人。
  
发表于 2013-4-8 22:12 8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午后3点,上G4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去乳源,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路上面车流不大
发表于 2013-4-8 22:14 9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转国道232去大布镇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路牌留影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乳源小镇
发表于 2013-4-8 22:17 10 只看该作者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乳源是一个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是地方有很多小水电站。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在国道323和省道258的交汇处
清明游记--车行24小时游广东韶关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