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66

主题

探洞--地心游记:灰机在洞里灰,骷髅,奇石

[复制链接] 查看:13875 | 回复:55
发表于 2008-12-9 16:4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户外探洞,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黑暗和丧失方向感是绝大多数人从未体验过的,黑暗、幽闭给人的紧张和恐惧远远大于人对洞穴本来奇形怪状风光的认识。人要怎样克服自身对未认知世界的恐惧、现有感官在黑暗未知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安?探洞正是这样一种挑战。探洞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步会看见什么,会发现什么,能满足你无限的想象,不断探索的欲望。
  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诱惑力,深深的吸引着.12月5日晚,随阿乐.一片冰心,一同踏上宜昌的火车.随户外资深专家老C一同进入洞底世界.
发表于 2008-12-9 16:40 2 只看该作者
本次活动中,一共探了3个洞.其中一个洞中还发现了一具白骨.听老乡说可能是解放前的一个恶霸.
第一个洞:五峰大洞,位于千丈岩下。

[ 本帖最后由 100MM 于 2008-12-9 13:26 编辑 ]
附件 DSC01837.jpg (262.62 KB) 2008-12-9 12:26

DSC01838.jpg (255.44 KB) 2008-12-9 12:26

DSC01839.jpg (257 KB) 2008-12-9 12:26
发表于 2008-12-9 16:41 3 只看该作者
眼睛的旅游--探洞,别有洞天.
世界洞穴专家第六次探险五峰大洞


6月10日,法国国家靠库勘察研究学院地貌学家、喀斯特地形专家罗郎·布鲁塞尔在中国地质大学翻译王明达的陪同下前往五峰大洞考察。

据了解,从1987年开始,中法科学家已经对该洞进行了五次考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研资料,先后有论文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和法国权威地理杂志《喀斯特》上。

本次考察重点是通过对大洞内世界罕见的沉积物、洞内地形地貌变化进行探索研究,从而研究地球地貌的变迁历史。

这样考察活动不仅对我县地形形成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县洞穴探险、科考旅游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 本帖最后由 100MM 于 2008-12-9 12:46 编辑 ]
附件 DSC01840.jpg (262.25 KB) 2008-12-9 12:27

DSC01841.jpg (260.42 KB) 2008-12-9 12:27

DSC01842.jpg (256.76 KB) 2008-12-9 12:27
发表于 2008-12-9 16:41 4 只看该作者
眼睛的旅游--探洞,别有洞天.
三峡日报讯(记者王夙志,实习生汪涛、罗月)7月17日,由7名中法洞穴研究专家组成的科考探险队开始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东面一个大洞进行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
      
  考察队由3名法国科学家和3名来自贵州的洞穴专家,以及宜昌本地一名洞穴探险爱好者组成,成员分别为理查德(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洞穴联盟首席科学家)、娜塔丽(法国地貌学家)、罗朗(法国喀斯特专家)、钱治(中法洞穴国际培训学校校长、贵州洞穴协会秘书长)、威鹏(贵州师大研究生)、吴克华(贵州喀斯特资源开发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操建斌(宜昌人,中国洞穴联盟会员)。五峰旅游局将全力配合本次科学考察。
      
  据了解,2006年8月,中法科学家已对该洞进行初步考察,前期考察成果及论文已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法国权威地理杂志《喀斯特》杂志上发表。据钱治介绍:本次考察的五峰大洞沉积物非常丰富,对研究长江流域的喀斯特地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法科学家在考察论文中都设立了专门的五峰专题。

[ 本帖最后由 100MM 于 2008-12-9 12:48 编辑 ]
附件 DSC01843.jpg (260.33 KB) 2008-12-9 12:27

DSC01844.jpg (260.8 KB) 2008-12-9 12:27

DSC01845.jpg (258.46 KB) 2008-12-9 12:27
发表于 2008-12-9 16:42 5 只看该作者
中法洞穴科考探险队--五峰大洞 作者:阎王   Post By:2008-1-8 20:47:08

中法洞穴科考探险队--五峰大洞 作者:阎王 7.15号(星期日)
  今天,我接到贵州洞穴协会副秘书长钱治的电话,通知我,中法洞穴科考探险队将从贵阳到宜昌五峰大洞进行科学考查要我参加。
考察队员有:理查德(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洞穴联盟首席科学家)、娜塔丽(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地貌学家)、罗朗(法国喀斯特专家)、钱治(中法洞穴国际培训学校校长、贵州洞穴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洞穴联盟秘书长)、魏鹏(贵州师大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研究生)、吴克华(贵州喀斯特资源开发与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
他们因带的装备太多,需要我帮忙借条橡皮船和一条绳子.电石。当天下午,我找朋友彭勇帮忙搞了10多公斤电石。山鹰电话不通。16号中午,我又给野人打电话,野人告诉我,白菜那儿有船卖。我急急忙忙赶到54酒吧,遇到白菜,本想买条船,但想买了以后也没多大用处。白菜主动帮忙联系清道夫,把情况说明,清道夫答应把四人橡皮船借给我,白菜又借了我一条50米静力绳。拿了静力绳,我直奔九码头客运站接他们。
下午一点多科考探险队才到,这时清道夫叫我去拿船,我只好请他帮忙把船拿到酒店。清道夫给跑跑打了电话,吃完饭,清道夫又送我们到长途客运站。
下午,我们一行7人坐上开往五峰的客车。司机开的太慢,晚上九点多才到五峰,坐了5个小时。找了两辆三轮车到五峰宾馆住下。
7.16号(星期一)
  上午,探险队清理设备,买了两把揪。
下午1点多,我们七个每人背着几十斤的设备。船好重,一人背了一段,实在没有办法。后来,魏鹏与吴克华两人用揪抬着船走。
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走到河底。河床已干涸了全是石头,丰盈的河水已经不见了。河的两边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包裹,山上有各种树木,高矮不一,站在这里,可以听到风呜呜的作响。没有水的河床显得十分寂寞,却又给人一种苍凉的美感。河床真是不好走,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上,留下我们沉重的足迹。我们爬上爬下,沿着河床走了1小时才到洞口。
抬头望去,只觉得洞口好高。洞口从底到山顶足有200米,洞口有100多米。洞顶可能有燕窝,但看不清,只是听到燕子叫。听五峰龚羚说,燕子是天仙的化身,哪里有燕子哪里就有幸福和吉祥。看来,我们这次考察应该很顺利,哈。
在洞外营地休息了一会。我们全副武装,背上设备,沿着水道继续向洞中深处进发,进入了一个几百米长6米多宽的窄道,洞里河床有潺潺的流水声,但水不大。洞壁有清凉的水留下,溅在脸上,凉幽幽的。洞内很窄,有时为了避免被水淋湿,我们背着沉重的设备,斜着身子,贴着岩壁走。河道石头又多,高高低低,我感觉非常吃力。但是,痛并快乐着。
好不容易走出了窄道,豁然感觉面前好空旷,心情突然开朗了,顿觉疲劳全消。在众人灯光照射下,看到好大个洞厅,比电影院要大上十倍,高度也有100多米,这样的洞厅有好几个。哇,里面的沉积物堆的像小山一样。理查德说,这些都是几万年的沉积物,采回去做实验,就可以进行几万年以前地貌、植被、气候的研究。
钱治说,去年他们进来因有个支洞里有水潭过不去,所以这次需要船。我们又深入洞中一公里左右,把船放在支洞那里。又往里走近一公里,到达另一个大厅。我们爬上一座20米左右高的沉积物堆,选择了将要取样的地方,放下一些设备。
后来,我们拐弯抹角,从另一个支洞转到了主河道,在周围转了转,看和去年来时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准备明天来继续挖沉积物。6点钟我们才开始出洞。
7.17号(星期二)
  上午在五峰店铺又买了几把锹,铝合金条等工具。我背着两根1米多长的铝合金,拿着锹权当拐棍,走起来比昨天稍微强点,爬上爬下,实在难耐。12点半到达大洞门口,坐在门口休息,干干净净的空气从洞内飘来,今天,头上却没有燕子飞过。洞口的岩石高200多米,由于五峰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山上的积水流到洞口的岩石上时散落下来,形成了一粒粒的“珍珠”,刚刚布满整个洞口,在洞口形成了一层漂亮的“水帘”。真像一个“水帘洞”。
坐在地下休息一会,依然是这几个朋友:理查德、娜塔妮、罗朗、钱治、魏鹏、吴克华,没有地域、语言障碍之分,只有美、快乐和享受这样最原始的古朴。
开始前行,我们来到一段险峻的大峡谷,大家只能相互搀扶着勉强挪步,狭窄之处还必须手脚并用爬行。行进中,不是头碰壁,就是脚悬空。
突然,洞的深处传来一声怪异的叫声,紧接着,几只蝙蝠一轰而出,从我们的头顶乱轰轰地飞过,黑黝黝的粪便雨点般洒在我们身上,我们顿生慌乱。队长告诉我们保持冷静,说洞里的蝙蝠并不多。
进洞后拿起锹开始修造梯田,面朝泥土背朝岩的劳动。因科考要取沉积物样本,我们把表面泥土挖掉,露出沉积层,再寻找取样点。
60岁的理查德院士,很风趣,他竟然会几句中文。边挖土边说“劳改”,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生活竟如此精彩,理查德将他的快乐感染了每个人!真不知道是谁教他这个词的。累了,我们坐在洞里休息一会儿,洞里的温度大约只有十几度,坐了一会就觉得好冷,不得不去继续“劳改”。在洞里如果不看表是没有时间感的,不知不觉就到了6点,大家收拾好装备出洞,出洞后,天已开始昏暗了,到县城已天黑。
晚上,清道夫,白菜,山鹰,老C,逆风赶到五峰。
7.18号 (星期三)
  天,湛蓝的;山,层峦叠嶂。我们上路前行。今天队伍很庞大。我们七人,加上清道夫,白菜,山鹰,老C,逆风六人,对不起!其中一个没见过面也不知道叫什么了。大伙浩浩荡荡向大洞进发。到达营地,换好装备。开始走向大洞深处,只可惜这洞中没有千姿百态的、神秘莫测、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笋。但是,洞中水雾升腾弥漫,似一层轻纱飘过水面,洞顶的水滴滴入洞中,仿佛置身于西天仙境。
  白菜的头灯在进洞前掉了,我把一个改装的腕灯借给他,可进了几百米他的腿伤又发了,只好恋恋不舍退回洞口等我们。
  洞中有一汪水潭,似有细丝飘动。大家要绕过这个水潭,法国科学家为了不让大家涉水而过,先搬起石头丢进水潭铺路,大家看到后都不约而同的向水里抛石头,搭桥过“河”。每投一个石头,声音都要在洞穴里回荡好久。
  到达目的地后探险队开始了工作。清道夫,山鹰,老C,逆风闲着没事,钱队长要我带大家在周围逛逛,因我进来了几次,稍微熟悉点地形,就带大家从一个支洞绕到主河道。在这个支洞里有很多木头和木板,都是以前发大水从洞外冲进来的,木板可能是房子冲垮进来的。从主河道往工作点方向走,在能看到工作点的灯光时,他们想自己去转转然后出洞。在这里和他们分了手。我回到工作点,看到理查德他们已挖出的沉积层,一层层的。探险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两天“劳改”挖了几十方土。看到沉积层,我问吴克华工程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他说:这每一层就表示发了一次大水,以它可以研究当时水有多大,离现在有多少年了。还看到有些黑炭物质,他说这些黑的表示是当时是火烧的,是人为的还是森林大火,都要取样带回化验。还有一些木头也在沉积层内。时间过的很快,还是6点出洞,到洞口没看到白菜想是他们都走了。
  这几天体力很受考验,每次回来吃的都多。晚上三峡电视台来了三人取得联系,准备第二天跟随探险队进入大洞实地采访。
  今天,三峡日报刊登《中法科考探险队联手再探五峰大洞》。
7.19号(星期四)
  上午9点多,三峡电视台三人(李元桥,一个姓陈还有个实习生)随探险队一起在大湾下车,下到山脚穿过一片高粱地,就到了河床。
洞外温度,至少有34℃,可是进洞后发现,越往里走越冷,凉气袭人。队长钱治告诉我们,洞里的温度常年都在18℃以左右,但是由于昨天刚下过雨,所以温度有所下降,只有16℃。
理查德真是一个很慈祥的长者,他见电视台记者带着老式手电,不方便又不亮,就和罗朗拿出自己的头灯帮他们戴好。
这几天已从沉积堆顶上向下挖了近20多米,挖成了一个梯田模样了,挖了几十方土。几万年来沉积层次已明显见到。电视台记者坐了会开始觉得冷了,头天我就告诉他们要多带件衣服。起来活动一会开始采访,魏鹏研究生充当翻译。采访完后,我和钱秘领着他们出洞,在洞口采访了钱秘,介绍了一下这个洞的形成和喀斯特地貌,洞穴探险在中国和国外的发展。洞穴探险包括探险,浏览,科学知识,攀岩等一项综合性运动。其中SRT技术更是对探测垂直洞穴一个里程碑,至从有了SRT技术就没有下不去的垂直洞穴.
晚上,三峡商报记者王全鑫到五峰宾馆住下。
7.20号 (星期五)
早上,商报记者王全鑫一起随我们到大湾,一下车王记就要求背娜塔丽的背包,说是要体验一下。娜塔丽这次轻松多了。王记个头小,背上三四十斤包还是有点吃力。不过他还是很愉快,因昨天下了很大雨,今天洞里有点涨水,最后一个水塘实在太深,带路的法国喀斯特专家罗朗吩咐大家脱鞋渡过,齐膝的深水冷得刺骨,在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呼出的“白气”。 继续往前行,突然听见有“暴雨倾盆”,洞里面怎么会下雨?走进才发现是洞顶的一柱清泉从天而降,在半空中散落成一粒粒“珍珠”砸在洞内的鹅卵石上,继而弹起,再落下,用灯一照,五彩斑斓,像城市中闪烁的霓虹灯。今天我们分成两组,我和钱治一组要把船带到支洞中竖井下的水潭,充起气,为明天测量下一层洞穴做准备,王记随我们走。他们五人继续去“劳改”取样。
我们到了放船的位置,先找支洞,没找到,晕了。放错了位置。我们三人把船放在原地又往前走,走到插的有木棍的地方,爬上两个陡坎,这里有个支洞,哪个王记只忙着去拍照了,我和钱秘走进去。
来到了一个较矮的支洞,终于看到了最想看到的钟乳石,晶莹的水珠搀杂着石灰石还在不停地顺着已形成的钟乳石往下滑,队长钱治介绍,洞内的钟乳石形成的时间还不长,因此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大。偶尔看到一个“长相”似牛头大小的钟乳石已让我们兴奋不已。
王记由于顾着拍照,没有察觉考察队员已经不见踪影,他提着应急灯顺着脚印钻过大大小小的洞穴才追上了科考队。里面稀泥烂浆,走了100米又有两个支洞,钱秘去年来过,因探的洞洞太多,已忘水潭位置,先选择一个进去,里面越来越窄,要弯着腰进,有时要趴在地上爬进去,有时又能站立行走,走了一段钱秘印像中感觉不对,又折回来,钱治去年他们来的脚印都还在,我真是偑服他。不怕走迷路了。我们又选了个支洞走了一段就有个竖井,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位置,我们又回到放船位置,拿了船。来到陡坎这里,王记说要赶回宜昌去发稿,他一个人出洞,有胆量。拿了一个手提充电电筒。我要他不要上沉积物堆,沿着主河道*左走。分了手,我和钱秘扛着船来到水潭,穿戴好SRT装备。这时发现我的下降器没不见了,把包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想了半天,原是在房间里山鹰他们来时我拿出来给他们看后,又被衣服遮住,忘了把下降器放在包里了,等会下降只好用钱秘的了。首先有个-60°斜坡,需要打锚点,去年他们做的锚点还能用,钱秘做好保护点,下降到竖井边,在竖井上又做好锚点。我将船背好只好先用上升器做下降,顺这个斜坡下降到竖井边上。挂上牛尾,钱秘先下降到水潭,吊上他的下降器安好,吊下船,我也跟着下降。这个水潭并不大,大约十米左右长,这个钱治把我害死了,害我借了这么大条船又重又难背,(后来还是害了他自己,呵)其时只要一个轮胎放上两个木板就可以过去。我们充好气两人划过去上岸。进入一个支洞走了二十米,又是一个竖井有十多米吧。在上面用电洞照了照,下面是个小厅。在上面看可能有三个支洞,已经5点了,两人只好出洞,在到窄洞口时我们发现一个用木棍和石头做的路标,我们猜想可能是王记怕我们找不到出口做的吧,真是有心人。到大洞口他们另一组还没回来,等到6点多他们才出来。
到了县城钱秘买了瓶茅台王子酒,这几天晚餐吃的多,喝的也多。钱秘是个酒鬼,天天晚上要喝的,但进洞前是不喝酒的。在酒桌上,钱秘告诉理查德他们又发现一个竖井和几个支洞。他们很兴奋,要我和钱秘明天继续下第二个竖井并进行测量。
晚上又看到三峡日报周末版王夙志记者报道《中法科考探险队联手再探五峰》报道。
7.21(星期六}
晚上开始下暴雨,早上起来雨是停了但雾云沉沉。我觉得今天不会去大洞了吧,又躺回床上抽烟。听到门外理查德敲门叫钱治。每天早上,理查德都会来叫醒我们,怕我们起不来。
起来开了门,只见老外们在收拾装备了。我带的DV一直没用上,连日来的大雨,使我们住的宾馆太潮湿,DV过一夜后就显示结露无法操作。这几天一直密封住后今天才能用,决定带上。
今天五峰广播电视台要现场采访。早上都收拾好后,五峰广播电视台记者龚羚来到房间,联系好湖北广播电台对钱治进行电话连线采访。
钱治在采访中介绍:“由于发现的最早的沉积物有2万年的‘历史’,对沉积物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洞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分析出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根据现在的考察,我们在距今几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烧过的炭,据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万多年以前,这个洞里是否曾有过人类活动。”
今天,五峰县城天池河里好大的水。我们商定好还是去大洞看看水的情况,五峰电视台马远超、五峰政协常委、三峡日报特约摄影师、三峡民俗摄影家协会理事阎京东和我们一同前往大洞。过了高粱眼前已不是前几天的一道干枯的河道了,只见水流很大,我们在河前停住,理查请马远超帮忙问问晚上下雨量。
马远超很快给龚羚电话,问到:加上7月20日晚12点至21 日凌晨五峰镇范围内降雨量达34.01毫米。这时阎京东已慢慢趟过河对岸。探险队还是决定进入大洞,我们小心翼翼在河边上走,石灰岩石侵有水,很滑。这时我觉得带个DV真是累赘了,吊在胸前真是麻烦。马远超和阎京东还是厉害,一个带着大摄像机一个带着专业照像机这样难走的水道,他们还一路摄一路拍,还没掉队。我们花了两个小时到达洞口。还好我们的营地还在,只是我和钱治的专用石凳被水淹没了。 这两位记者带了两只*手捏的小手电洞,就像萤火虫,理查德和罗朗又拿出头灯借给他们。今天水大,这几天走的主河道也已经涨水了,过不去。只好从上层洞穿过去,到了上层洞里面看到到处是熬硝池。这层洞是很早的河道,因泥石堵死而改到现在河道。我们走进一条炼硝人挖掘出的地洞,这条洞还很长,腰不能直起,像钱治和理查这样的个头吃亏哦,好不容易钻出人工地洞,只见面前又一个好大的大厅。我们这时是站在一个由沉积物堆起来的小山上,下到底穿过一条支洞,这时马远超和阎京东提出他们自己回去。因到这里没走多远,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回去。
这里有一段崩塌岩石。穿过后就到了最先把船放错的地方。再往前我和钱治进入支洞,这次我把下降器带来了。划过船,他打了一个锚点,我也打了一个,做好保护,开始下降,下降后发现这里只有两个支洞,一个可能是和上层通的,好窄,刚好容一人我爬进了6-7米无法再前进,在这支洞看到一支白色的洞穴蟋蟀,触须足有10厘米长。另一个就是往下一个20米左右的竖井,下面可能还有一个大厅。因带的绳子不够了,没有下去。因分手时理查没把激光测距仪和松括倾斜仪给我们,只好用我的军用罗盘简单测量了下方位角。这时已5点多了,因今天计划要把取的样带出来,很重。我们俩在支洞口等到6点15分但还没来,以为他们已出洞了。决定到大洞口去,到大洞口见他们还没出来,只有在这等了,直到7点半了他们才出来,今天他们没有取样。只是把铝合金条全打进沉积物中。
理查德介绍,大湾洞的科考价值远远大于旅游价值。我们随身都带着垃圾袋,所有的垃圾在出洞时都随身带出来。我们提醒周边的群众,如果进洞请一定保护好里面的环境。
7.22(星期日)
今天,我决定回宜昌了,星期一要回去上班。早上下着小雨,目送科考队走出宾馆,心里有点酸酸的,舍不得。还是想和他们再次进洞,可假期已到没办法。直到看不见他们,我才回到房间抽了根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长筒胶鞋,衣服,装备整整两大包,总比来时轻松多了。1点钟回到家。给钱治打电话已不通,说明他们进洞了。 晚上接到他们消息,今天还是没有取出样来。
7.23(星期一)
晚上给钱治打了电话,得知今天已把全部取样背了出来,还带了个难得的石笋,他们晚上8点多才从洞中出来。每人背了一大包取样,因负重太多,三个法国探险人员都将装备留在洞中。准备第二天进洞再取。
7.24(星期二)
早上钱秘打来电话,说五峰昨晚下了一场大暴雨,白天还在下小雨,河道完全过不去,只好在农民家等候河水退了再进洞,下午又说河水不见退,因考察时间问题,法国人决定先回去,帮忙订四张武汉去-贵阳飞机票。钱治和吴克化继续在五峰等水退后好进入洞中拿回装备等物品。



[


我顶
DSC01848.jpg (263.55 KB)
2008-12-9 12:27



[ 本帖最后由 100MM 于 2008-12-9 13:15 编辑 ]附件 DSC01846.jpg (261.7 KB) 2008-12-9 12:27

DSC01849.jpg (257.37 KB) 2008-12-9 12:27
发表于 2008-12-9 16:43 6 只看该作者
洞中的人看起来像蚂蚁一样小
LOOK,灰机在洞里灰,呵呵. DSC01852.jpg (257.72 KB)
2008-12-9 12:27



[ 本帖最后由 100MM 于 2008-12-9 14:21 编辑 ]附件 DSC01850.jpg (247.88 KB) 2008-12-9 12:27

DSC01851.jpg (266.8 KB) 2008-12-9 12:27
发表于 2008-12-9 16:43 7 只看该作者
眼睛的旅游--探洞,别有洞天.
附件 DSC01853.jpg (258.94 KB) 2008-12-9 12:28

DSC01854.jpg (259.95 KB) 2008-12-9 12:28

DSC01855.jpg (263.83 KB) 2008-12-9 12:28
发表于 2008-12-9 16:44 8 只看该作者
眼睛的旅游--探洞,别有洞天.
附件 DSC01856.jpg (263.96 KB) 2008-12-9 12:28

DSC01857.jpg (252.86 KB) 2008-12-9 12:28

DSC01858.jpg (249.93 KB) 2008-12-9 12:28
发表于 2008-12-9 16:44 9 只看该作者
眼睛的旅游--探洞,别有洞天.
附件 DSC01859.jpg (239.2 KB) 2008-12-9 12:28

DSC01860.jpg (237.79 KB) 2008-12-9 12:28

DSC01861.jpg (254.02 KB) 2008-12-9 12:28
发表于 2008-12-9 16:45 10 只看该作者
眼睛的旅游--探洞,别有洞天.

[ 本帖最后由 100MM 于 2008-12-9 12:40 编辑 ]
附件 DSC01862.jpg (261.94 KB) 2008-12-9 12:29

DSC01863.jpg (244.18 KB) 2008-12-9 12:29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