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8

主题

其它山峰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复制链接] 查看:5919 | 回复:22
发表于 2008-12-10 18:0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重回田海子-文\ 李红学 图\ 终极探险(山野12期)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茫茫贡嘎山系,众多雪峰连绵起伏,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45座,而海拔6070米的田海子是最容易接近的一座。对于中国的攀登者来说,田海子是一座需要攀登者技术全面、难度较大地形复杂的山峰是攀登者提高技术理想的训练场地,在国内6000米级技术山峰具有很高的地位。因其便捷的交通优势、清晰的攀登路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田海子就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北美的攀登队伍。从1993年美国人首次站在田海子之巅后,截至2005年6月,共有6支国内外队伍相续登顶。其中至少有5支国内队伍前往尝试攀登,3支取得成功。在中国民间登山由高海拔向技术型山峰转变,由大规模军团作战的向小分队突击转变的年代,中国攀登者在田海子攀登中取得的成就,视乎已经证明:国人也可以采用阿尔卑斯式攀登难度较高的技术型山峰。然而,2005年11月初与2006年1月,连续发生在国人身上的两次山难把田海子远离了中国攀登者。

      2005年11月6日,来自四川德阳的三名业余登山爱好者采用纯粹的阿尔卑斯式从田海子大本营混海子开始了他们第一次6000米技术型山峰的尝试。11月9日,当他们从海拔5500米的C2营地传回最后一条出发冲顶的讯息后,田海子就被接踵而来的阴霾笼罩着。11月15日,当来自四川民间自发组成的救援队队员在海拔5200米左右发现三位攀登者的遗体时,中国民间整体攀登水平引发每一个攀登者的深入反省。诚然,德阳山友的遇难跟其攀登经验与技术水平不无关系。在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训练的情况下,三人“结组”攀登连续、陡峭的雪坡与冰壁是导致这次“意外”的根本原因。然而,2006年1月,参加过系统高山技能培训两位湖南山友在田海子的神秘失踪,则把田海子与中国攀登着之间的沟壑迅速拉深。

       2006年至2008年,中国人技术攀登的热情仍然在四川群山中延续。尽管大黄峰婆缪峰、阿妣山、尖山子、奥太基、龙脊峰、雅姆峰等5000米级技术型山峰的被国人首登,然而中国攀登者已经很少触及6000米以上的已登或者未登技术型山峰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甚至因为担心安全问题,直接把田海子向国人关闭,而国外攀登队伍也仅有极少的攀登队伍能拿到田海子的攀登许可。田海子曾经离我们是那么的近,而这三年她是多么的遥远。
田海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山峰呢?来自来自国外著名探险网站“旗云探险”的国人首登报告中写到:田海子在贡嘎山地区属于最容易攀登的山峰之一,进山方便,线路清晰,冰裂缝不多。该山属于提高级的技术型山峰但是它仍具有相当的难度和危险性,整个路线暴露感强,危险性大,技术操作比较多有很多地方要修路或使用交替保护上攀,要求攀登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冰岩混合地形修路和攀冰的技术经验。一个很容易接近、攀登难度不是特别大的、被首登者定义为提高级的技术型山峰,以两次中国攀登者付出生命的代价,就阻退虔诚朝拜者的脚步了吗?五位先驱的离去,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山难血的教训,警醒我们思考如何学会判断与预测危险,如何规避攀登中遇到的风险,如何做充分的准备面对攀登中人为或不可抗拒的灾难?什么是探险?什么又是冒险?
当我们准备好了,当我们有了更多的攀登经验、更高的攀登水平、更清醒的认识的时候,我们还会回来的。来自国外优秀攀登者们继续他们在四川未知领域的探访,同时中国的攀登者也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雀尔山(6168m)新线路、党结真拉(6033m)首登线路、格聂峰(6204m)新线路山难的再次发生,也击溃不了国内外攀登者前进的步伐。每一次山难都换来更深层的思考,换来更多的教训,换来宝贵的经验。人类可以通过科学与勇气实现飞翔的梦想,同样可以凭借勇气与坚毅挑战自我的极限。05--08的四年里,攀登者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四川贡嘎山脉的勒多漫因(6112m)、朗格漫因(6294m)、达多漫因(6380m)、日乌且峰(6376m)、金银山(6410m)、嘉之峰(6540m)等相续出现国外优秀攀登者的身影,而中国攀登者也通过严密的大型团队组织或者技术完善的小部队形式的出现在雀尔山、么妹峰(6250m)等山峰的传统线路上。是我们回到贡嘎山区的时候了,是我们回到田海子的时候了。

      05年11月初,当我刚刚从格聂峰攀登回来,得知田海子山难发生,带领“终极探险”赶往康定的时候,由于前期救援组在山上已经找到遇难者,我只在大本营远远的看过她“威严、无情”的一面。面对原本一直向往的田海子,面对悲痛欲绝的遇难者家属,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样的山峰,我也不知道怎么劝慰家属。我只知道我还会回来的,哪怕仅仅是到大本营看看,悼念离我们远去的朋友。在随后的三年里,伴随着再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山难救援、事后总结,我用一次次新的攀登去体会和认识攀登的风险。我希望通过提高更加完善的攀登技术,积累更为丰富的攀登经验,总结更多判读风险、规避风险的教训,然后回到田海子,去重新评判一个提高级6000m山峰“面容” 作为中国人希望能重新找回它在中国技术攀登山峰中的地位;去悼念遇难者,希望能用攀登行动宽慰归于大山的灵魂;更为重要的是,去深刻认识自己的攀登行为与攀登价值,看其是否是一种理智的攀登、负责任的攀登。
08年国庆伊始,我作为攀登队长带着三年来三座6000m技术山峰的攀登经验与救援教训,以及日益磨合、配合默契的“终极探险”团队再次来到田海子。

Day1  成都满怀激情与期盼,出发赶往康定。
Day2  大本营徒步至临时营地ABC。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经过在康定老榆林一天的休整后,我们从田海子大本营混海子边直接上升到海拔4800米ABC临时营地。在ABC,我们对比以前的山峰照片和路线图,仔细研究了山峰变化与危险情况。田海子,随着全球变暖的日趋严重,其C1以下悬冰川变得更危险,冰壁路线变得更陡峭。通往C1是两条不同类型的线路:一条是悬冰川右侧雪槽传统线路,坡度较缓,然而频繁的流雪与落石是难以控制的自然因素,在气温偏高的时候很难预测危险发生的频率;另外一条是冰川左侧冰壁直上线路,坡度较陡,然而攀登难度与自我攀登能力是可以较准评估的,当攀登难度超过我们的攀登能力时,我们可以选择安全下撤。我们依然采用阿尔卑斯、小部队的方式攀登,四名队员交替保护而上。










Day3 ABC进驻C1营地。


   在经历一个晚上的坏天气后,我们于中午天气放晴后出发前往C1。在经过大概、一个小时的碎石坡行走后,中午12点左右我们来到悬冰川下方。由于昨晚到第二天早晨,山里下了小雪,攀爬传统线路的雪槽极易引起雪崩,以及可能遭遇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落石危险,我们选择了02年韩国人首攀的冰壁线路。我们结组行进了大概200米路程,就来到起步坡度为30-40度的亮冰冰壁。我先锋攀登了三个整绳绳段(60m)后,来到冰壁中断。由于担心被冰壁左侧岩石山脊飞落小块滚石砸伤,我们选择靠近右侧较陡冰壁继续由我先锋,这时冰壁的坡度达到50-60度。又攀登了5个绳距后,我们顺利的躲开落石区后,转而向右横切。这时天已黑下来了,山区“小气候”再次变化,突然风雪交加、气温骤降。幸好坡度开始变缓,我由于背负25公斤的背包先锋体能消耗较大,转而队员徐贵华接着先锋。最后攀登2个绳距,绕过两处裂缝及一个雪崩堆积区后,晚上10点我们才达到C1下方的大雪坡。又在深雪结组行走了大约150米后,我们在接近20度的雪坡用雪铲挖出一个容纳两个帐篷的平台,冒着风雪搭好帐篷搭起帐篷,已经是午夜11点半了。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Day4 Camp1休整,修路。


    一个上午的暴风雪让我们只能待在帐篷里休整。我和徐贵华因为身体素质较好,不停的给隔壁帐篷的其他两个队员烧水、做饭。可能是由于第一天从老榆林直接到ABC上升太快的原因,队员李劲松与陈路产生失眠、厌食的高反状况,这不免让我有点担心接下来的攀登。考虑到全队队员身体状况与田海子恶劣天气,攀登队商量决议:当天放弃前往C2,留C1休整,如第二天天气晴朗,直接从C1尝试冲顶。下午,天气稍微好转,我便与徐贵华前往C1上方冰雪岩混合线路修路。为了整个队伍第二天能快速通过这段攀登难点,我们在岩壁上架设了一根攀登主绳,并找到韩国队留下的路绳作为路标。当晚,C1营地漫天星空,万里无云,刮了一天的大风竟然嘎然而止。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Day5 凌晨冲顶,暴风雪中夜撤。


    凌晨4点起床,烧水做饭,清理装备。因为天气晴朗,气温很低,ABC上来遭遇大雪弄湿透的装备被冻的僵硬。我们花了近1个多小时穿戴整齐,6点准时钻出帐篷出发冲顶。起步,4人结组攀登30-40度雪坡。因为雪比较硬,昨天修路的脚印还在,我们很快就到达混合线路下的冰壁。我用另外一根主绳先锋修路,接到昨晚的主绳上后,大家顺利地通过坡度达50-60度的混合线路。接下来的绳段,我和徐贵华用两根主绳交替先锋,快速通过。9点30终于完成破碎危险的冰雪岩混合线路,过渡到一个略为平缓约30度的雪坡时。十点左右,天气略微好转,阳光不时透过乌云的间隙洒落下来,顶峰也时隐时现。4个人在40-60度的雪坡上沿着山脊,时而结组,时而交替保护着往上攀登。11点30,到达海拔5600米时,队员陈路因体力消耗严重再也无力上攀,提出放弃。全队讨论商议后,我带领队员李劲松尝试快速冲顶,徐贵华留下来照顾状态不好的队员陈路。12点,两人带着60米主绳,一个雪锥,若干冰锥、路旗60度左右的雪坡上一个领攀一个人跟攀、移动保护的方式对顶峰进行最后的尝试。云雾逐渐弥漫,能见度已不超过80米,为防止下撤时迷路,每隔30米就插上一杆路旗。下午1点半,一路领攀我决定按照约定放弃冲顶,返回接应留守队员下撤。随后跟攀上来的李劲松,在尝试一段先锋也同意放弃下撤。这时,我的海拔表显示5810m。我们最后到达的雪坡离云雾缭绕的顶峰大约200多米,坡度已经可以结组行进。如果在体能状态较好的情况下,2个小时以内我们就应该可以登顶。不过,此时攀登队全体安全下撤才是我们首先遵循的准则。因只有个雪锥,无法采用双绳下降收绳的方式,我采用放绳由李劲松先降、自己倒攀的方法,撤到5600米处跟另外两名队员会合时已经下午4点。天气开始变坏。又用了2个小时,我们继续绳降、倒攀回到混合线路。当沿路旗找到岩石锚点时,已经是晚上7点。这时,天已经开始慢慢黑下来了,风暴也越来越大了,队员们在黑暗、寒冷、饥渴、疲劳状态下继续下撤。幸好我们冲顶的时候把岩石保护器材都在了混合线路上,我们终于在晚上9点左右降完最危险的路段。当攀登队从岩壁顺利降到C1上方冰雪坡时,肆意的暴风雪已经将漫天雪粒卷着钻入我们无处可避眼眶。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狂风席卷下的雪坡已经完全没有我们凌晨出发是踩下的脚印。又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晚上10点我们终于找到阔别了18个小时的帐篷。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Day6 C1疯狂下撤,连夜赶回老榆林。


    第二天上午,狂风夹着飞雪持续袭击我们的营地。待中午风停时,两顶高山帐已经要被厚雪完全掩盖。在用雪铲费力清理了帐篷的冰雪外壳后,下午两点,攀登队果断决定迅速撤回ABC。出于气温偏低不太容易发生雪崩的考虑,我决定下撤时放弃冰雪坡直上线路,选择较为平缓的传统C1-BC线路。这样速度明显快了很多,过了两处明裂缝,遭遇一场有惊无险的小型雪崩—流雪后,用时2个半小时终于撤出雪线。脱下技术装备、冰爪后一路狂奔,下午5点到达ABC时,预约的背夫已经陆续到达。由于已经非常安全的撤回地面,队员们对乱石林立的ABC-BC碎石坡地形早已无所顾虑,一致同意当晚连夜撤回老榆林。晚9点多攀登队与前来接应的当地藏民陆续撤到BC,挤上等待在此的小客货两用车。晚10点,大家回到老榆林多吉大叔家温暖的餐厅享用久违的晚餐。晚11点,攀登队员带着一身湿气泡进了村子附近的天然温泉。晚12点,攀登队员终于可以不睡帐篷,盖上暖暖的被子悍然入睡了。



重回田海子--记08国庆田海子攀登


Day7 康定满意而归,回到温暖的家。


      08年的田海子攀登虽然没有顺利登顶,但我想它对每一个队员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攀登。因为所有队员在面对艰难困苦、自我挑战的时候,大家执着坚持;在面对不可估量、并无法掌控的风险时,大家理智放弃。登山就是应该这样,在你做出充分的准备,前往山区,享受惊险刺激给你带来的快感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攀登价值。在极端的环境下攀登,人所激发出来的强烈内在冲突,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认清生命中那些本质的要素。有人说,登山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而优秀的攀登者是懂得如何在危险边缘选择安全下山,而不是冒进登顶。当攀登中虚幻的愉悦感和兴趣的冲动引诱我们一直向上攀登的时候,冒险和求生的意志在这项运动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


    田海子第二次的亲近留给我是什么样的映像呢?即使是再一次探访,她是否愿意接受我呢?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因为你永远猜不透;即使你读懂她的表情,也不能用言语表达。


   仅此攀登纪念05年11月与06年1月在田海子遇难的先驱。

[ 本帖最后由 终极探险 于 2008-12-10 18:15 编辑 ]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雪岭岩羊
发表于 2008-12-10 20:58 2 只看该作者
坐下慢慢品味
发表于 2008-12-10 22:06 3 只看该作者
慢慢欣赏
发表于 2008-12-11 09:00 4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攀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个热爱山野人值得追思的问题.
发表于 2010-8-13 23:28 5 只看该作者
踏遍青山是终极,雄起雄起华夏人!
发表于 2010-8-13 23:38 6 只看该作者
再度重温红学的美文
发表于 2010-8-16 23:04 7 只看该作者
登山乃至整个户外探险活动,是勇敢的登山户外爱好者向未知领域或者少知领域的探索,他们的付出和所取得的宝贵信息、成果,是对国家、对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贡献!
发表于 2010-8-18 08:05 8 只看该作者
{:5_153:}
发表于 2010-8-19 14:16 9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一直以来都非常眼馋的地方……
擦口水……
发表于 2010-8-19 17:34 10 只看该作者
勇敢的探索家,用艰险和生命探索,让人们知道世界上许多秘密,为人类开辟美好生活,外国的有哥伦布,麦哲伦,斯科特等,中国的有张骞,郑和,徐霞客等,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