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281

主题

广州

千年商都,2000年文化底蕴,中国的南大门,广州

[复制链接] 查看:6979 | 回复:2
发表于 2013-4-17 14:1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nwljy 于 2013-4-18 12:39 编辑

      千年商都,2000年文化底蕴,中国的南大门,广州

   活动: https://bbs.8264.com/thread-1687248-1-1.html 预热贴 02

活动预热贴01 tp://bbs.8264.com/thread-1682112-1-1.html

     广州(Canton,Guangzhou),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简称穗,现有别称五羊仙城、羊城、穗城、花城等,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或南海,旧称“省城”,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华南第一大城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佛都市圈核心城市,粤港澳都市圈核心城市,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广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市级排名方面,深圳市占据榜首,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等依次位列其后[3],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省市GDP排名及增量广州第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76.01排名第四位,列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与北上深领跑全国[5-6]。2012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城市综合竞争力排第六(分别为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7]。金融资本竞争力前5名(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第三,广州成为继上、北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全国最具影响力、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地,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
广州地处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丘陵地带。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丘福灿诗赞:“白云飘素山诗意,越秀繁世仙气灵”。正是珠三角都市圈中的广州魅力之所在,也是五羊仙城的文化仙萃。
城市地标:广州塔、海心沙、五羊石像、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镇海楼、白天鹅、海珠桥、珠江、中信广场、天河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双子塔(广州西塔和广州东塔)、白云山、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珠江新城、陈家祠。2012年中国城市摩天大楼总量广州44座,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香港、上海、深圳)。[9]
旅游: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羊城新八景、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越王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花卉博览园、华南植物园、从化温泉、宝墨园、广东美术馆、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江南西、农林下路、广州塔等景点最为盛名。面积: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全国排名30名;全市辖区版图面积全国15名(726
广州之夜(8张)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西关小姐,东山少爷。
西关:荔湾区位于广州市区西部,地处珠江东、北岸,交通枢纽纵横交错;北接火车站、白云机场;南有人民桥、  西关故事
珠江隧道贯通珠江两岸;西边有珠江大桥飞架东西,连通南海、佛山;西南有京广铁路广州货运南站及广州港新风作业码头;更有107国道,广佛高速公路连接广深高速公路,直通香港。广州地铁1号线纵贯全区,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荔湾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商家必争之地。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现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拥有常住本地人口50多万,常住外来人口20多万。
“西关美食”甲天下
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结合,享有“食在荔湾”之盛誉。美食数量多达几百种,如南信双皮奶、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德昌咸煎饼、荔湾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饼家、莲香楼、荣华等为代表的广式月饼蜚声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
百年华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
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是广州市标志性形象工程,被誉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 --西关商廊”。整条街由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骑楼茶楼建筑组成,是南欧建筑与广州  西关旧貌
特色相结合的产物。街内还有中国数一数二的玉器市场-华林寺玉器街和著名的国家级农副产品市场和中药材市场--清平市场。1400多年前,印度高僧达摩到中国传教,首先在西关下九路登陆(今“西来初地”),并建“西来庵”(今华林寺),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和嵩山少林寺。自1995年上下九步行街建成以来,已先后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人。
通商口岸誉古今--“十三行”
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岛过去是英、法等国的租界,是当今中国最具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之一,岛内拥有上百栋集欧美各国20世纪初风格的建筑,古树林立,眺望珠江白鹅潭,更有江阔天高、气象万千之感。
民俗风情垂青史
西关除以端庄淑雅、追求新潮的“西关小姐”闻名遐尔外,书画、粤剧等也有独特的  上下九路一角
成就。岭南画派创始于西关;粤曲、粤剧群众基础深厚,已具有几十个“私伙局”,素有“粤剧曲艺之乡”之称。
建筑文化冠南粤
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岭南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石雕、砖雕、木雕、陶雕、泥雕、铁铸、门画、壁画遍布厅堂和廊庑,造型美观,工艺精巧。诗人郭沫若曾赞叹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早在20年代,陈氏书院就被国际学者载入世界性代表建筑之一。西关大屋是最具西关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装饰讲究、工艺精美,趟拢门、满洲窗等独具特色。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兴起
西关从什么时候开始崛起,查过史籍都找不着明白的说法,但西关最辉煌、最神气的应在清末民初。那个年代广州的所有经济因素都集中在广州的西部,这里有进出口贸易码头,有各种货栈和仓库,更有各国商业机构和洋行,著名的买办基地十三行就在这里。中国最早的海关及广东最大的邮政局也设置其中。更令人崇洋媚外的是西关南端的“沙面”,这里是英国人的租界。
在西方人大量来到广州之前,西关仅仅是古老广州城的城乡结合部,那时西郊的荔枝湾和泮塘一片水乡泽国,乡民在池塘泽泮栽种莲藕与香菱。西城墙根住着一些为古老城市服务的民工,他们入城卖菜,打扫街道,清倒粪便,就如今天的“农民工”一样,干着城里的各种粗活。
西关可以在广州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其地理位置不容忽视。西关的南面是珠江内河最宽的白鹅潭,自广州有城以来,这里便是水路交通的要地。
广州清初所产棉花,以轻暖出名,号“广花”;“广之线纱”,于十三行之财富积累也有助推。由于本埠棉布价廉物美于英国布,出口甚多。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棉花来料加工迅速兴起,西关农田被大量开发,修筑厂房街道,锦华、经纶、麻纱等地方便于此时期出现。广州纺织业带之形成,带动了印染、机具、浆缎、制衣、制帽、鞋袜、绒线等行业的兴盛。下西关涌郊区也被发展为高尚住宅区,业主有不少是因纺织业大旺而获益的洋行买办。西关在当时有所谓“八桥之盛”(汇源、蓬莱、三圣、志喜、永宁、牛乳、大观和德兴)。
而清代的海防较明朝宽松,西洋商旅多通过白鹅潭进入大陆南方。皇朝时代没有对外贸易政策,乾隆皇帝早就回  西关
答过英国人,说我中华地大物博,什么东西都有,根本无须与英国互通有无,这就从国策上堵住了同西方人来往。但是,不管是明朝的海禁还是满清的锁国,都禁不住沿海人民同外界接触。当明朝借了澳门给葡萄牙人,广东与洋人的生意就没有停止过。外国商人就利用民间渠道,进行各类买卖,西关就担当了一个重要的口岸。清朝的高官一边不想同外国人做生意,一边又对西洋的玩意十分青睐。于是,千里镜、时辰钟、女人化装品、高级官员用以护身的毛瑟手枪等等,便源源不断地送往京城,西洋的珍玩成了南方官吏孝敬朝廷大官的佳品。后来清政府迫于时势,同意和洋人做生意,但又不准在城里进行。于是洋人便在白鹅潭的岸边建起商馆、码头,我们的祖先称之为“夷馆”。那些曾经大胆与洋人做买卖的商人,为了方便同洋人打交道,也在夷馆的周围建起商行,这就有了后来的十三行。不过鸦片烟之贸易也谓祸害不浅。广州一些商人在重利的驱驶下,冒死和洋人做这种生意,官员对这种状况又会只眼闭只眼开,有的甚至输送利益。当年广州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也吸引了全国的出口商品和商业人才,由此促进了广州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西关的繁荣。
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朝廷割让了香港和容许五口通商,西关就不再是中国唯一的口岸,但因它邻近港澳,中国商人便从西关率先迈向国际,一些富商甚至到港澳殖民地与洋人合作。别看今日香港有高度的繁荣和现代化,可它一些著名洋行的发祥地就在西关。
到了民国,广州的工商业仍以西关为主要阵地。广州虽然曾经有过黄花岗的反清起义,但真家伙到了推翻清政府的时候,广州的反应却相当的和平,几个文人在谘议局前宣布一下独立就了事,因为广东的大都督和它的军政府都得到商界的支持。但是,民国以后的军政府有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得十分频繁,广州人侍候不断更换的新政府,就如跟着不断改嫁的娘亲,去侍候不同的父亲。西关的商人,不能再忍受这些走马灯政府的敲柞,于是同沙面殖民地的英国人联络,在其支持下,学习香港业界的做法成立武装组织,史称商团。广州的商会有了武装组织,便处处不卖军政府的账,有时商团还强过军政府军,政府的粮响难以为继。到了孙中山在广州当非常大总统时,商会和商团甚至发动叛乱,和孙中山作对。据史料记载,当年叛乱的商团在太平路搭起坚实的围栏,从南到北,把广州分成两边,甚至请出英国人来威赫孙中山。但是,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理想得到多数广东人的拥护,他联合各方力量很快就平定了商团的叛乱。商团的失败令商人武装解体,原来的商会也没有了立足之地,起事的商家不得不奔走亡命,或去香港或逃海外。到了民国十七年,陈济棠执掌广东,经济曾有过几年复兴,但无法回复先前的阵势。随后八年抗战,广州的经济还频临崩溃。
现今规划
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在答复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的有关提案中透露,《西关传统街区与荔湾区风情保护规划》已经规划部门审批通过,规划首次划定了“西关”的范围:北至中山八路、中山七路、纳入陈家祠,东至人民中路、人民南路,西南至珠江围合成536公顷的区域。专家认为,该范围基本涵盖了西关旧城区域,包含了西关主要的传统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历史建筑西关大屋
西关的特色便是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旧广州商贾富绅的居所。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  西关大屋
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西关古老大屋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十分讲究,陈设有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和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及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据统计现存100多间,具有保留价值的有10多间。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约的钟家花园等。十分可惜,这些名园大宅大多早已不复存在,硕果仅存的名宅只有小画舫斋。
文塔
广州西关独特的风土人情相信不用多说,市民都相当熟悉了。但西关不少藏在深闺的历史、名人遗址就不是人人都清楚。让我们去探寻一些鲜有露面的文化遗迹,其中,可以看看南汉刘王花坞故地———泮塘文塔,感受西关崇尚文风的一面。文塔,高13米,顾名思义是振兴文风之塔,供奉的是文曲星。它建于何年,未见文字记载。不过根据它采用传统西关大屋的青砖石脚墙体,细部装饰与琶洲古塔相似,可以推知是明代中期到清初期间的建筑。建了文塔之后泮塘有没出过进士、举人,也未见详细记载,不过20世纪初,泮塘的坤维女中、夏葛女医学院确实培养出不少人才。
文塔旁边原是西关上支涌,端午节泮塘居民会在这扒龙舟,据考证还是南汉刘王花坞故地。《羊城古钞》记述:“刘王花坞,在城西六里半塘……”“半塘”即今泮塘。泮塘曾有的“古之花坞”石匾也与史书记载相符,可见是南汉刘王花坞故地。文塔周围广植花木、盆景,建成园林庭院,命名为“云津苑”,继续见证西关人才荟萃的繁荣景象。
其实,泮溏地区保留的很多西关传统文化极有价值。除了广为人知的“泮溏五秀”外,农民中还有“提四句”的习俗,逢节庆之日,就有民众即兴创作顺口溜,至今一些老人的家中还保留相关手抄本。同时,泮溏也是广州最早开始“扒龙舟”的地方,荔湾区泮塘和南海盐步在每年端午节时来回走动,表演“扒龙船”已有300多年历史。
仁威庙
仁威庙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旧泮塘乡内,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字。史籍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佑四年(1052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  仁威庙盛状
二进建筑和东序。
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据说,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了。
仁威庙的得名还另有一说。泮塘地处岭南水乡,素以种莲藕、菱角、茨菇、马蹄(荸荠)、茭笋等“泮塘五秀”而驰名。泮塘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灾”,故对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诚”。话说泮塘当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有一天,兄弟俩去打鱼发现一块怪石,拾回家中立为神像,从此“生活顺景,得心应手”,后传遍乡里,十里之内,参拜者众。到乡里集资修建庙时,乡人便将庙名改为“仁威”了。
仁威庙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广三路深五进,另有偏东一列平房。前三进建筑,当中为主体建筑,东、西为配殿,第四进为斋堂,第五进为后楼。沿着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楼,左右为东、西序。头门面阔11米,深8米。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石柱,柱头雕有石狮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龙戏珠,线条流畅,形象十分生动,俗称为“龙柱”。
泮塘一角
泮塘在广州西关,即如今泮溪酒家、荔湾湖公园以及龙津西路、泮塘五约一带。
据说有一个传说:泮塘村从前有个塘,保持一塘满水,其它的塘水即便干了,  泮塘一角
但这个塘都是满的。某年天气大旱,用池塘水来灌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剩下一半后,池塘水位就再也不降了。次日塘水又满了,村民因而把这个村定名为“半塘”,别名叫半溪,有些人叫半水,但这些都是别名而已,半塘比较多人称呼,后来加三点水是怎么个来历呢?这里另外有一段古。
从前有个先生,去到半塘就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村民说叫“半塘”,是一半的半,先生听了就笑着说,半半声有什么好听的,加多三点水的“泮”不是更好?村中的父老听闻觉得有三点水的泮即是“入泮”,“入泮”将是入学堂读书的意思,村里都想出人才啊。那从此半塘的半字就有三点水,并且村民合资建起了一座文塔,表明村民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编辑本段文化名人西关是近代广州最繁华的人口聚居区,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他们使南粤岭南文化大放异彩。有据可查曾居住于西关或于西关发展事业的有兼负医家武术家一身的名医霍耀池,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书画名家李文田和李曲斋等等。另外,家喻户晓的武打巨星李小龙和工程铁道专家詹天佑的祖居亦坐落于广州西关地区。
编辑本段荔湾风情百年华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是广州市标志性形象工程,被誉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 --西关商廊”。整条街由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骑楼茶楼建筑组成,是南欧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街内还有中国数一数二的玉器市场-华林寺玉器街和著名  西关
的国家级农副产品市场和中药材市场--清平市场。1400多年前,印度高僧达摩到中国传教,首先在西关下九路登陆(今“西来初地”),并建“西来庵”(今华林寺),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和嵩山少林寺。自1995年上下九步行街建成以来,已先后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人。
通商口岸誉古今--“十三行”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岛过去是英、法等国的租界,是当今中国最具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之一,岛内拥有上百栋集欧美各国20世纪初风格的建筑,古树林立,眺望珠江白鹅潭,更有江阔天高、气象万千之感。
“西关美食”甲天下--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结合,享有“食在荔湾”之盛 誉。美食数量多达几百种,如南信双皮奶、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德昌咸煎饼、荔湾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饼家、莲香楼、荣华等为代表的广式月饼蜚声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
民俗风情垂青史--西关除以端庄淑雅、追求新潮的“西关小姐”闻名遐迩外,书画、粤剧等也有独特的成就。岭南画派创始于西关;粤曲、粤剧群众基础深厚,已具有几十个“私伙局”,素有“粤剧曲艺之乡”之称。
建筑文化冠南粤--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岭南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石雕、砖雕、木雕、陶雕、泥雕、铁铸、门画、壁画遍布厅堂和廊庑,造型美观,工艺精巧。诗人郭沫若曾赞叹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早在20年代,陈氏书院就被国际学者载入世界性代表建筑之一。西关大屋是最具西关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装饰讲究、工艺精美,趟拢门、满洲窗等独具特色。
编辑本段西关印象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一个侨归东山少爷的典型生活。
一盆兰花、一笼画眉、一手厨艺、一个地道西关少奶(即富家小姐)的精致态度。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少奶”,意思是说,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多是官家子弟,势焰薰天,盛气凌人;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少奶,花飞蝶舞,招摇过市。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是支撑着这个社会的两条腿。
在那个年代,还是很讲求门户之见的,西关的少奶看上的多是东山的少爷,东山的少爷泡的也多是西关的少奶,他们约会的去处多是珠江桥畔,拍拖啊拍拖,一直到了今天,人们都忘不了他们间爱情的那些影像。
编辑本段西关风情综述
西关风情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碰撞出来的是火花也好,是血泪也好,都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大喜大悲,衍生出来的不论好事坏事,都会不同凡响。
就西关而言,没有富贵就没有风情。当年一些西关商人曾经“富可敌国”,虽未封侯,但他们奢华的生活有过于王侯之家。但是,传统的封建制度,社会等级分明,生意人历来被统治阶  西关
级和士人所看不起,即使经商致富,社会上也视其“为富不仁”。到了清朝后期,西风东渐,新兴的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堀起,逐渐形成力量,加上晚清可以用钱买官,富裕的生意人都捐个候补知县或候补道台,于是有了社会地位。从此,西关的富人便一反传统富家的谦和、惜福的姿态,在社会生活中处处表现出乖戾与张扬。可惜西关风情有文字记载的不多,它的故事多为坊间传播,又因为这些风情常常表现出腐化和铺张,所以流传下来的事迹也多带诟病和讥讽。
富家婢仆
传统的封建社会只有士大夫阶级才可蓄奴养仆,但西关商人致富之后,突破封建传统的制约,大量蓄养婢奴。据资料介绍,一些富商“十口之家,婢奴过百”,而且奴仆名目繁多等级分明。男奴仆就有:管家、账房、门房、护院、花王、杂役和轿夫等;女奴仆有:妈、姐、佣嫂、住年妹和婢女。这一众的奴仆各有职责,侍候着贵族家庭的不同成员。
奢华生活
富商豪门除了家中几个主要男性在社会经商赚钱之外,其它家庭成员都无所事事,不是在家中争权争利、争风吃醋,就是在社会上惹事生非。为了张场富家的声势,他们常常无事找事,小事办成大事,大的家事办向社会。因此,西关的富家,一年到头都有喜事,老太爷、老太太、大少爷、大少奶、少爷、小姐等等一家老少的生日都是这些富家摆排场显富贵的节目。至于婚嫁丧葬更是办向社会的大题目了。所以,尽管一些富家有上百的奴仆,但一旦家里有事,还得在社会上大量雇请帮佣。西关富家隆重的家事常年不断,因而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队伍。
1.最重要的是操办宴会的队伍。
2.哭丧专业队。
3.替富人办喜庆的礼仪专业队。
编辑本段西关童谣ps.广州西关童谣
西关以往有好多有趣的童谣,但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都被人遗忘了,很是可惜,所以我就贴一些出来,等那些对西关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不至于有遗憾的地方。读的时候记得要用广州话读啊。
咬蔗须:
咬蔗须,要睇毛,短毛输,长毛赢,无毛唔算数。
斗柑:
“篾”开柑,数柑核,边个核多就边个赢,唔准手赖就咁缩骨。
拍大髀:  鸡公榄
拍大髀,唱山歌,人人话我冇老婆,嘀起心肝娶返个,有钱娶个娇娇女,
无钱娶个豆皮婆,豆皮婆,食饭食得多,屙屎屙两箩,屙尿冲大海,屙屁
打铜锣。
凼凼转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
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猜呈沉:
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吾食香口胶,要食豆沙包。
伏垒垒:
一就预备,二就垒埋,三就开盘,四就嚟到,彭到算数。
捉大贼:
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
估手指:
估手指,要估中,边唔吾中,就唔中用,裤浪底见个窿。
点虫虫: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
骑牛牛:
骑牛牛,牛牛走,牛牛响前咪回头,若然回头就打箩柚。
打波子:
大眼鸡,咸鱼头,你屙尿,唔洗手。
咕碌咕碌:
咕碌咕碌一,咕碌咕碌二,咕碌咕碌三,准备开炮打敌人!
跳橡筋:
董存瑞,十八岁,为国牺牲炸堡垒,炸到堡垒咯咯脆,全国人民流眼泪。
碌铜仙:
碌铜仙,打铜钱,全凭眼界手出变,叮响铜钱畀个仙。
打泥炮:
打泥炮,泥炮响,唔使揸枪上战场。
飞麻鹰:
折纸机,麻鹰飞,飞来飞去唔落地,麻鹰有条尾。
踩脚趾:  箍盆
咚啄,酸姜,你阿嬷,缠脚娘。
趿跛跛:
趿跛跛,跳跳脚,咚咚咚,上跳下跳似麻雀。
撞跛脚:
趿跛跛,跛佐蹄,无米煮,煮泥沙,无屋住,住楼梯,楼梯有只鬼,吓到你钻落床下底。
顶手掌:
伸长手,顶手掌,死人都要顶硬上,依牙崩哨就猫噉样。
劈友:
劈友,劈友,快嘀走,走得快,好世界,走得“摩”,冇鼻哥。
斗远:
斗远掟石头,因住咪甩手,石头最无眼,掟亲唔好眼泪流。
掟砖头:
掟砖头,斗大够,一掟掟到西门口,溅起浪花抛浪头。
捞鱼仔:
花手巾,真引人,基边捞鱼好过瘾,一兜一条好手运,千其唔好踎到你头晕。
黐塘尾(蜻蜓)
黐塘尾,塘尾飞,飞到菜田基,田基有条蛇,吓亲你两仔爷。
煮饭仔:
煮饭仔仔先落米,风炉透火柴对齐,千其唔好咁拿西,我哋系细蚊仔。
打马仔:
一人骑角马,两人骑猪乸,三步要埋头,撞到面就打。
斗辣椒:
红辣椒,绿辣椒,平时你镲嘴藐藐,今日你无胆同我撩。
放臭屁:
鬼叫你咁贪心,闻咗我个屁,索入咗个鼻,我要你赔返二两四。
味水底:
味水底,摸泥沙,摸到泥沙当金龟,摸唔到系契弟。
钻台底:
陈德贵,住得矮,床下底有只鬼,吓到佢钻台底。
扯大缆:
一二三,三二一,肥婆跳舞顶第一!
“雪”滑梯:
细蚊仔,雪滑梯,因住跌落嚟,咪学陈德贵,成日流鼻涕,
跌亲个箩柚唔好睇。
过天梯:  挑夫吮田螺
过天梯,虾矮仔,人在云东过到西,唔怕米贵就最怕矮。
做大戏:
黑面李逵,红面关公,三国水浒乱晒龙,打败清兵系英雄。
弹象棋:
打棋子,靠眼屎,全凭眼界靠本事,唔好睇错认够屎。
画乌龟:
乞儿仔,画乌龟,一人一笔咪乱嚟,最后果个人衰仔!
西关由来:
很多城市都有“西关”的地名。此地名是与古城有关。据《新华字典》解释:“城关:指城外靠近城门一带的地区。”从明代起,广州古城西部城墙是沿今人民 路一带建造的,因而城西今荔湾区一带就被称为“西关”。从明代起,就有不少见于官方文书、民间文学作品的有关西关的记述。如罗元焕的《粤台征雅录》记述: “羊城西郊外,其地统名西园,即俗称西关也。”清代,军队派驻西关之驻地称为“西关汛”。《南海县志》更明确记述:“太平门外率称西关。”在清代、民国时 期,严格的西关定义只是指上西关(今金花、龙津街一带纺织工业区)和下西关(今上下九、十八甫、杨巷、十三行一带的繁华商业区及西关大屋住宅区),不包括 西村、泮塘、南岸一带当时尚是农村的地区。但今日西关的延伸涵义已可包括整个荔湾区。

     被称作“泮塘五秀”的“莲藕茨菇马蹄、茭笋、菱角”一直非常闻名。地处西关

的泮塘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十分适合种植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这几种蔬菜,并被称为“五秀”,还被后人广泛地运用到各种的粤菜烹制之中。(泮溪属于西关地区)

东山:东山之名,起源于明代的东山寺,因广州人习惯把岗地称为“山”,故此“山”与“岗”混淆。在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内监韦眷在镇守广东时,由于贪赃枉法,深受良心责备,于是在城东8里处建起一座寺庙,便有名“太监寺”。建成初期,从佛山祖庙请来了北帝供  广州市东山区地图
奉在前殿,便把该寺分为前观后寺的格局后来,成化皇帝朱见深大赦天下,赐名“永泰禅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兼祀真武,上帝于前殿。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总兵班志富重修此寺时,分割前殿为真武庙,“寺”&“庙”分家,这真武庙就俗称东山庙。
东山原有3条自然村。一名山河村,今新河浦附近,原村民有姚姓、高姓和傅姓,随着市区发展,多迁农林下路居住。一名寺右乡,今寺背底处,原村民姚姓者近700人,居村东,梁姓者近300人,居村西。一名猪屎寮,今中山二路中山医门诊部附近,原有居民不足100人,多以种瓜菜及晒猪屎、鱼鳞等肥田料云霄农村为业。
原东山区位于广州城东,地理位置东起广州大道(接天河区),西面是广州市中心越秀区,北以广九铁路为界。明清隶属番禺县鹿步司,民国后属广州市,1917年设广州市东山区公所,1951年改大东区,下年又改东区,1961年改东山区。[1]其一直以来以优质教育而著名,还成功申报成功为国家“教育强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美丽的人文景观和历史足迹。例如,东山旧建筑群、东山湖公园、中共三大会址等。广州市家喻户晓的“东山少爷”便自此地。2005年区属被撤销,归于越秀区。中共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现驻此区。
      东山区地处广州市中心,西连越秀区,东接天河区,南畔珠江,北依白云山,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61.04万。 东山区历史悠久,因建于公元1465年的东山古寺而得名。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现区西界的德政北路已是古任嚣城的近郊。从辛亥革命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曾是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而东山则是民主革命的摇篮,从此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大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硝烟和热血在这里挥洒。在区内以黄花岗、烈士陵园等代表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如繁星。东山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东山区诸多特色。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建设和发展,东山区已成为金融商贸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文体气息浓厚、基础教育领先、社会风气良好、人文景观丰厚、信息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区。改革开放以来,以世贸中心、国际大厦、花园酒店、假日酒店等为代表的环市东商务酒店区,以海印电器、英雄广场、农林下路等为代表的商贸区和以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广东华侨博物馆为核心的二沙岛文化区相继崛起,城区功能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内党政军首脑机关集中,是广东省的政治、军事中心,写字楼高度集中,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成为华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区内更拥有畅通发达的水路航运,纵横交错的市内主要道,横贯东山的地下铁,凌空而起的内环路,飞驾南北的三大桥…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无处不设的停车场所,宽阔顺畅的商业大街,点点滴滴都在营造东山区宜商宜居的诱人魅力。


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一个侨归东山少爷的典型生活。

一盆兰花、一笼画眉、一手厨艺、一个地道西关小姐的精致态度。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 西关小姐”意思是说,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多是官家子弟,势焰薰天,盛气凌人;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飞蝶舞,招摇过市。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让人充满想象。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秋风青青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4-17 14:49 2 只看该作者
nwljy 发表于 2013-4-17 14:10 广州(Canton,Guangzhou),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 ... ...

受教了。。。
发表于 2013-4-17 23:04 3 只看该作者
nwljy 发表于 2013-4-17 14:10 千年商都,2000年文化底蕴,中国的南大门,广州   活动: https://bbs.8264.com/thread-1687248-1-1.ht ... ...

我喝酒没蒙,看到这个帖子我倒下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