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552

主题

西宁

户外装备知识及使用汇总贴(58专题)

[复制链接] 查看:100992 | 回复:1331
发表于 2013-5-11 23:49 31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一)中暑的防治
  
  在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登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肤干燥泛红。如果不及时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会失去意识,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
  
  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
  
  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以下。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一半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赶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4人点评 收起
  • 梦幻天空 将学习进行到底! 2013-5-13 19:52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4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5
  • 寂旅天涯 持续学习中…………………………………………………… 2013-5-12 20:53
发表于 2013-5-11 23:50 32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二)蛇伤处理
  
  如何应付蛇咬
  
  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的向心一侧绑上,但务必注意15分钟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 dao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注意:这里只是告诉大家就医前应做的事情,并不是说你这样做了之后就可以不去医院。
  
  毒蛇咬到时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镜蛇……等等,尤其是眼镜蛇,动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触,就会被咬伤,伤口剧痛发肿,必须赶快到医院打血清。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会露牙咬人。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打119电话,119并不只是火警电话,当你遇到较大的危难时,同样可以打119。119得到消息,立刻会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会送患者到有血清的医院治疗

    错误认识一:小蛇不毒????错   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妈妈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许多养蛇专业户甚至蛇类专家都吃过这个教训。   另外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强弱也不同,如银环蛇的个头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却极强。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轻心。   

    错误认识二:被蛇咬过,但是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   

    错误认识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事实上,野外无毒蛇占多数,被无毒蛇咬伤的人,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即便是有毒蛇咬伤,也会有“侥幸”存在: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如果治疗及时,甚至可以使100%的人救活(可惜的是,很多人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使这个100%只是理想数字)。   

    错误认识四:三角脑袋的才是毒蛇   不一定的,有的毒蛇就不是三角脑袋。   民间说法:蛇往往咬第二个人?   一队人行进的时候,第一个人起了“打草惊蛇”的作用,然后这个人走过去了,第二个人跟上来,正好被蛇“看”到,当了倒霉蛋。这种民间说法有一定道理。

    毒蛇咬伤通常见两个或一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牙痕

    蛇是变温动物,它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最高时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洪水时将大范围的蛇洞淹没,也会造成陆地上无家可归的蛇增多。   所以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蛇种不同,活动规律也不同,有的蛇在白天活动,有的蛇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   此外蝮蛇(北方常见的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要穿长裤,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   

    毒蛇怕人,受惊后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大多由于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毒蛇身体时,它才咬人。因此,在适于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时,提高警惕,并做适当的防护,许多蛇伤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预防比治疗重要,所以先说预防):   
   1、 在蛇区行走时,扎好裤脚(更不能穿短裤),穿好鞋袜(莫穿凉鞋)。   
   2、 在草丛中行走时,手持一棍棒,边走边打草,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3、 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   
   4、 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5、 关好帐篷门。   
   6、 常备蛇药,以防万一!   
   7、 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急救:切记,按照12345的顺序处理,不能错了顺序   
   1、分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   目击者/被咬者如果有足够知识,应该能够从蛇的外形看出来是哪种蛇,进而知道有毒还是没有毒。   从伤口情况也可以判断:毒蛇咬伤通常见两个或一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   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牙痕。但一些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   

      问题:要不要捉住/打死咬人的毒蛇以供医生参考具体是哪种毒蛇?   
      答案:如果你不认识这条蛇,那么医生肯定希望你把蛇带给他看,以利于判断蛇的种类。但是比较不赞成打/捉蛇,一是不环保,二是徒加了二次咬伤的危险。但是对一些蛇,如眼镜蛇等,用衣服盖住蛇身应是有效的。   
   
      问题:确认是无毒蛇咬伤,如何处理?   
      答案:无毒蛇咬了,不用任何处理。当然,如果有创可贴,贴上一片也可以。   

      问题:若不知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怎么办?   
      答案:按毒蛇咬伤处理。   

   2、早期结扎:用绳子、布带等,在伤口上方适当位置结扎,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切记: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受阻而坏死。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问题:用什么结扎?没带绳子怎么办?   
      答案:最好是医用止血带。现场可以用鞋带、撕衣服做布条,等等。   

   3、 排毒:(先结扎,后排毒,别搞反了)   简单用消毒剂冲洗一下伤口,(如果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 dao等其他尖锐物挑出)用消毒过的小 dao划破两个牙痕间的皮肤切开成十字型,同时在伤口附近的皮肤上,用小 dao挑破米粒大小数处,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这样可使毒液外流。也可用吸吮器将毒血吸出,但应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内有伤口(溃疡、龋齿)可能引起中毒。   被蝰蛇,五步蛇咬伤,一般不作刀刺排毒,因为它们是出血毒类型,会造成出血不止。   

       问题:如受伤者单独在野外时,怎么做?   
       答案:绝对不要惊惶失措地奔跑,而应该照上面的方法自救。如果对自己下不去刀。。。。。。还有,应使伤口部位尽可能放低,并保持局部的相对固定,以减慢蛇毒的吸收。   
  
       问题:没带着消毒剂冲洗伤口,怎么办?   
       答案:用清水,甚至可以不冲洗。   

       问题:小 dao怎么消毒?   
       答案:有些急救包里的医用刀片是密封包装的,直接用。如果用削苹果的小 dao,可以用打火机火焰烧一下刀,如果没带着打火机,那就不消毒好了,嘿嘿   

       问题:吸吮器是什么东西?   
       答案:一种专用小工具。如果你不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即使有这个东西也建议你不用它,而是直接挤压伤口周围,这样用着更简捷。

   4,蛇药:一般是季德胜蛇药,被毒蛇咬伤后,即取蛇药20片,捻碎,以温开水(如加少量酒更好)服下,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   

       问题:没带着蛇药怎么办?   
       答案:不吃呗。遇到山友就问一句:您带蛇药了吗?   

       问题:哪儿有卖蛇药的?   
       答案:户外店有。   

   5,送医院,打蛇毒血清之类的事儿是医生的事儿。就不用您操心了。您只须知道:北京市范围有毒蛇救治经验的医院是:解放军第304医院,其它的医院免谈。   
   
    强调:救治毒蛇咬伤,最有效的就是蛇毒血清,所以不管伤者经简单治疗是否已经恢复,先送医院再说。

(三十三)蚊子与蜂蛰
  
  如何应付蜂蛰
  
  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
  
  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蚊子
  
  一、宿营地不应设在沼泽旁;
  
  二、一定要使用蚊帐;
  
  三、尽可能少脱衣服;
  
  四、搭起的床至少离地1米,鞋子不可放在地上。必要时森林土著人的一些驱蚊方法也可采用:如用牛粪和泥浆混合起来涂在身上可以避蚊;用椰子油或烟草汁涂在身上可以防止虱子;面包树叶可以驱赶苍蝇及臭虫;将柠檬放在潮湿的地方可以避免蚂蚁的袭击;点燃的香烟往往可以使许多死死咬住皮肉的虫松口。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1 23:50 33 只看该作者
(三十四)如何在野外脱离险境
  
  在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各种灾难会不期而至。对野外生存者来说,及时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通知别人,求得救援,是非常重要的。遇险求救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别人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信号种类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信号的种类有:
  
  [烟火信号]
  
  火光作为联络信号是非常有效的。遇险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为保证其可靠程度,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些苔藓、青嫩树枝、橡皮等使之产生浓烟;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
  
  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这样安排也方便点燃。如果燃料稀缺或者自己伤势严重,或者由于饥饿,过度虚弱,凑不够三堆火焰,那么因陋就简点燃一堆也行。
  
  不可让所有的信号火种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一旦有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求助。火堆的燃料要易于燃烧,点燃后要能快速燃烧,因为有些机会转瞬即逝。白桦树皮就是十分理想的燃料。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将汽油倾倒于火堆上。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再点燃。点燃之后如果火势好将熄灭,添加汽油前要确保添加在没有火花或余烬的燃料中。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上要添加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
  
  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其实任何潮湿的东西都产生烟雾,潮湿的草席、座垫可熏烧很长时间,同时飞虫也难以逼近伤人。
  
  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如果受到气条件限制,烟雾只能近地表飘动,可以加大火势,这样暖气流上升势头更猛,会携带烟雾到相当的高度。
  
  地对空信号
  
  下面所列字母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FILL”可以帮你记住其中主要的信号。单个一根木棒“1”,是最为重要,制作也最简单的一个。尺寸是每个信号长10米、宽3米,每个信号间隔3米。
  
  [体示信号]
  
  当搜索飞机较近时,可用肢体语言表达遇险者的意思。
  
  [旗语信号]
  
  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声音信号]
  
  如隔得较近、可大声呼喊,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
  
  [反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一片金属铂片,有面镜子当然更加理想。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莫尔斯代码,随意反照,也可能引人注目。无论如何,至少应掌握SOS代码。即使距离相当遥远也能察觉到一条反射光线信号,甚至你并不知晓欲联络目标的位置,所以值得多多试探,而其做法只是举手之劳。注意环视天空,如果有飞机靠近,就快速反射出信号光。这种光线或许会使营救人员目眩,所以一旦确定自己已被发现,应立刻停止反射光线。
  
  [留下信息]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救援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方向指示器包括:
  
  (a)将岩石或碎石片摆成箭形;
  
  (b)将棍棒支撑在树叉间,顶部指着行动的方向;
  
  (c)在卷草中的中上部系上结,使其顶端弯曲指示行动方向;
  
  (d)在地上放置一根分叉的树枝,用分叉点指向行动方向;
  
  (e)用小石块垒成一个大石堆,在边上再放一小石块指向行动方向;
  
  (f)用一个深刻于树干的箭头形凹槽表示行动方向;
  
  (g)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
  
  (h)用三块岩石、木棒或滞木丛传达的信号含义明显,表示危险或紧急!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1 23:51 34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五)治疗晕车的小办法
  
  治疗晕车的小办法
  
  1.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2.鲜姜: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3.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4.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5.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6.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2人点评 收起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4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5
发表于 2013-5-11 23:52 35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六)一般徒步穿越的实用守则
  
  徒步穿越是指全程徒步从甲地到乙地(有时还回到甲地),中间可能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域、溪流或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探险旅游活动,有人也把它叫一种ZN。时间可以从一、二天到几十天不等,有时时间会更长。根据穿越经过的不同环境条件,其难度和强度可能相差很大,也就是说自虐的等级不同。就一般穿越活动的常见问题和有关常识我个人体会。
  
  一.团队精神
  
  集体穿越(2人以上)是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机会,成功、愉快、顺利的穿越是要靠集体中每一个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团队精神更加重要。
  
  提示:
  
  1)集体中应该对一些事情作明确分工,如:开路、断后、生火、扎营等
  
  2)集体中应选举一个队长,并赋予他相当权力,有民主也要有集中,这点很重要
  
  3)人数较多时要注意行进队型,队伍过长容易走失队友或有人出现意外而不能及时发现
  
  4)所有装备和给养应根据各人体力好坏及性别做科学分配背负,以便队伍保持一致的速度
  
  5)如有人遇到严重的伤病,整个穿越计划必须作出应变,全体放弃或部分人带伤员撤退
  
  二.体力分配
  
  要控制好活动刚开始时的兴奋,那时容易速度过快,因此应掌握好行进速度。一般而言,在上坡时可半小时休息5-10分钟,下坡时每1小时休息10-15分钟。
  
  提示:
  
  1)全程尽量保持匀速,掌握节奏,按计划的休息时间休息和进食
  
  2)根据大家途中的体力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必要时宁可延长穿越时间。避免
  
  不必要的体力过分透支,要为后来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使体力留有余地
  
  三.方向问题
  
  出行前尽可能地搜集活动地区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将要出现的较大转向和明显的标志物做初步了解。当有等高线地图时,可将预定线路和方向进行分析,如:需翻越几道山梁、经过几个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况。这样有助于在行进中判定方向。
  
  提示:
  
  1)携带较准确的指北针和海拔表(有的地区很需要)
  
  2)携带并保护好地图和资料
  
  3)带信号笔和扑克牌,以备迷路时作路标记号用
  
  4)如对穿越地区所知资料甚少、条件又较复杂时,最好请走过的人同行或找当地向导带路
  
  四.防水问题
  
  在雨季或多雨地区,特别是长时间的穿越,如防水准备不充分整个活动会遇到极大的麻烦。如:无干燥衣物可换,相机、电池、食物等物品遭打湿破坏。因此在出行前要对活动地区的气候做些了解,并做好相应准备。
  
  提示:
  
  1)帐篷应选用三季或四季帐(专用高山帐不能用)
  
  2)使用背包罩或塑料布遮盖背包,即使背包有防水功能也要如此
  
  3)在向背包内填装物品前,用塑料袋或密封袋先包裹一下,这样既防水也有利于物品分类
  
  4)有条件就准备好防水冲锋衣裤(waterproof、gore-tex材料都可以)但雨具一定还要准备
  
  5)防水登山鞋有条件就准备好的,反正可以用很长时间(waterproof、gore-tex材料都可以)
  
  五.饮水问题
  
  在短途穿越时,如已知补水困难就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大约2升(如不需做FB餐的话)。长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观察其污染情况,如:水附近有无人畜活动、有无动物尸体、有无粪便及其他污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时要使水沉淀10分钟以上。蚂蝗多的地区,打水时要用敞开或透明的容器,以便及时发现中是否有蚂蝗。
  
  提示:
  
  1)缺水地区饮水要按计划分配饮用。除特殊情况外,在找到水源前绝不要把水饮尽
  
  2)野外取水后,有条件务必使水煮沸后(煮沸5分钟)再饮用
  
  3)有条件可以带过滤器和净水药片以替代无法使用加热的情况
  
  4)如在缺水地区长时间活动,应学习其他野外采水方法
  
  六.生火问题
  
  出行时要携带一种一个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机(多种类型)、火柴、火镰等。有条件最好携带野营气炉、气罐。在营地生火时要留意营地是否是禁火区,不然除了生存需要不要违规。生火前先准备些干燥的细柴禾(比筷子略细),放在用石头堆好的灶底,再往上面架粗的柴禾,点燃细木用嘴使劲吹,就可以把火吹燃。当下雨或柴禾较湿时,可劈开粗木从中间取干木,砍细后作引火柴(此时需砍dao或其他工具)。
  
  提示:
  
  1)看好风向,不要把火堆放在帐篷的上风处,并与帐篷保持一定距离
  
  2)离开时用水和土石压盖将火灭掉,并一定检查火是否确实熄灭
  
  七.露营问题
  
  寻找安全、避风、干燥、平整的高处扎营。此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如:是否有落石滚石、风向如何、有无动物巢穴、蜂巢等。尽量不要在河畔扎营,除非确定是枯水期,水位不会变化。营地不要紧靠水边,蚊虫较多。
  
  提示:
  
  1)营地附近最好有水源,取水方便
  
  2)如需生火就要考虑附近有没有柴禾
  
  3)下雨或多雨季节,视地形情况注意在帐篷四周挖好排水沟
  
  4)风大时注意帐篷的抗风固定,确定作好后再休息
  
  5)睡前最好把贵重物品、衣物、食品放入帐内(假如帐内还有空间)
  
  八.野外生物
  
  出行时要准备清凉油、风油精、红花油等药物,蚊子较多地区有条件可以携带灭害灵之类的喷剂。打绑腿可以有效防止蚂蝗、蛇及其他生物对腿部的攻击。毒蛇大量出没之地可以准备蛇药。
  
  提示:
  
  1)遭遇大型野生动物(如:熊、豹、犀牛等),切忌大声尖叫和乱跑。动物一般情况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受到惊吓而误认受攻击而反击。此时镇定大概是唯一的法宝。
  
  2)世界上只有很少的毒蛇是好斗并主动发起攻击的,除非你不小心踩到它,它会愤而自卫。
  
  3)如不幸被毒蛇咬伤(无法判断是否是毒蛇时当有毒处理),除紧急处理外,心理的平稳会将你的生存可能提高数倍
  
  九.营养补充
  
  在较长时间的野外穿越中,体力消耗大,排汗多,人体容易出现盐份缺失、电解质失调、营养不足等现象,那样会严重影响体力和健康,有时甚至是很危险的。因此要及时补充。
  
  提示:
  
  1)携带牛肉干、巧克力、葡萄糖粉、花生米等高热量和营养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2)携带维生素合成药片,每日一颗
  
  3)每天要补充盐份,吃些含盐食品,如:榨菜等
  
  4)果珍冲剂是不错的电解质平衡饮料(当然还有许多类似冲剂),平时在水壶中放一些随时补充
  
  十.保暖问题
  
  许多地区(如:沙漠、山区)昼夜温差较大,有的穿越海拔上升大也会出现几个小时就有较大温差(海拔上升温度会下降,-6度/垂直1000M)。注意保暖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后和睡觉前。
  
  提示:
  
  1)对所到地区可能的最低温度作好充分估计,相应准备保暖衣物和选择合适睡袋
  
  2)当衣物被雨水或汗水打湿后,热量散发的速度是惊人的,此时要尽快换上干燥内衣。有条件可选用coolmax等排汗快干面料的内衣。
  
  3)备用电池在寒冷地区注意保温(可放在怀里),冻了就无法使用
  
  4)高寒地区则需要更专业的装备和知识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
  
  1)攀爬和下降
  
  除非万不得已,宁可绕行多走些路,也不要尝试危险的攀爬和下降,特别是独自一人穿越并负重时。如必须攀降时,应先卸下背负,空身攀降,然后用辅绳或带子把装备提吊上来。
  
  2)平衡
  
  在路经险境时(如独木桥、涉水、崖边等)应记住把背包的胸带和腰带松开,以保证能及时迅速卸载而丢卒保车。
  
  3)夜路
  
  除特殊地区外(如沙漠)不要轻易冒险走夜路,很多迷路都是发生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而且夜路很容易造成失足。当不得不走夜路时,有头灯准备是最好的,手电筒会占用一只手,不利于平衡保护。
  
  4)涉水
  
  在不明水深和水下情况时先不要冒然涉过,应尽量想法探明。有携带沙滩鞋的尽量不要光脚涉水,因为容易滑倒和扎伤,还要小心水中的石块,它们常常是非常圆滑,一不小心就会失足。另外涉水前应对水的流速作好充分估计。
  
  5)环保
  
  短程穿越应将所有遗留的可见垃圾全带走。长途穿越应至少将那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带上,直到有统一垃圾堆放地。所以垃圾袋是必须要带上的。
  
  十二.常用装备
  
  穿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难度,不同的时间长短,不同的季节气候,在选择装备时差异很大。有时计划选择不当会使穿越中负累不小,而有时又因为装备不全,感到非常棘手甚至危及安全。出行前在对活动地区尽量充分了解后,仔细挑选应带装备和给养。许多装备用品都有不同的品牌和种类,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慎重选择。下面列出常用的一些装备。
  
  公用装备:帐篷,炊事用品(炉具、燃料、炊具等),绳,专用工具(砍dao、手斧、行军铲等),公用药品(通用药,紧急救护药等),胶带,对讲机,营地灯,其他集体专用器材(攀岩器材,登雪山器材等),公用食品营养品,海拔表,指北针,温度计,地图,可能的FB用品(音响、烧烤等)
  
  个人装备:合适的鞋,背包,睡袋,防潮垫,内衣,外套和裤子,手套,帽子,换洗衣物,墨镜,头灯,水壶,登山手杖,个人卫生用品,防晒霜,润唇膏,摄影器材,望远镜,笔记本,笔,个人药品,打火机火柴,餐具,干湿纸巾,沙滩鞋,个人食品,其他杂品


3人点评 收起
  • 新单身贵族 学习,支持,欣赏 2013-5-13 10:56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4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5
发表于 2013-5-11 23:52 36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七)野外出游五大应急措施
  
  出门旅游,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事故,以下介绍几种应急措施:
  
  一、毒蛇咬伤: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用凉水冷敷,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二、骨折或脱臼: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三、食物中毒: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
  
  四、野游迷路辨南北:可以找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可以观察一棵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可以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五、外出旅游遇上雷雨怎么办:不要在巨石下、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电流从这些地方中通过时会产生电弧,击伤避雨者。如果山洞很深,可以尽量躲在里面。不要在雷雨中骑车或骑马,会引雷击身。不要躲在旷野中孤立的小屋内。离开高地,也不要在孤树下避雨。远离金属物体。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很少会伤人。如果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甲板之下。
2人点评 收起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4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6
发表于 2013-5-11 23:52 37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八)在西藏最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
  
  到野外活动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体能状况。因为一般人往往到野外才会发病,同时,大多数的病都是消化器官的病较多。健康的人到了野外才受凉感冒的例子较少,大多数都是在都市里感染而到了野外才恶化的例子较多。
  
  虽然所患的只是感冒,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如果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氧气稀薄,病情容易演习成支气管炎或肺炎。一旦发病,要尽量保暖,服下感冒药之后再安静休息。最好要在病情还没严重之前就放弃活动,及早回家。
  
  拉肚子也是值得注意的疾病之一。引起拉肚子的原因很多,有些是过度的精神紧张所引起。不过,大多数是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无论如何,先吃下有消毒效果的正露丸,并且一餐不吃东西,保持安静。同时,饮用水一定要用煮过的水。此外,推荐各位随身携带医药品较妥当。如果是团体发生同样的症状时,就可能是事物或毒菇所引起的。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发生有这种可能的话,应立刻折回接受治疗。
  
  野外活动时,轻度厌食并不可怕,不过,如果这是预示一个更严重情况的迹象时,就要小心对待。事物缺乏本身对处于困境的身体就是一种考验。紧张情绪能引发头痛和其他轻度失调。如果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解决消化不良的最佳途径就是禁食,多多休息。当然,在气候炎热时,补充充足的水分是必要的。
  
  肺炎通常是由于气温快速引起,常伴有胸痛、痰血、头痛、虚弱无力,进一步就会出现神智昏迷。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细菌侵入感染肺叶而引发,如果手边没有抗生素,那么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给予病人细致入微的护理。鼓励病人多走动,做深呼吸,保持体温。让其持续饮用热水,陪伴在病人身旁,经常给予安慰鼓励。

2人点评 收起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4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6
发表于 2013-5-11 23:53 38 只看该作者
(三十九)冬季旅游做好六大准备
  
  ■凡到寒冷地区旅行的人,都要事先做好保暖防冻的准备,了解一些实用的防冻知识,准备一些必要的冻伤药;出发前加强耐寒训练,并根据要去之地的寒冷程度,带足防寒服、鞋、帽等。
  
  最外层的衣服应具有防风性,可选呢绒、毛皮或皮革质地的衣服;羽绒服内可形成相对不流动的空气层,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游的首选服装。
  
  ■在冰天雪地中徒步旅行时,脸部及耳鼻和手要搽防冻油膏,鞋袜不要太紧,不要在雪地上久站不动,勤摩擦脸部和五官,要勤换鞋袜,多用温水洗脚。在雪地乘非密封交通工具旅行时,每1小时左右要停下跑动10分钟,以增加血液循环和提高体温,切忌忍着饥饿和疲劳在寒冷的野外旅行。
  
  ■冬季旅行还要注意视力的保护,雪地旅行戴墨镜可防雪盲。旅途中治疗雪盲可用人乳或鲜牛奶频繁滴眼,可代替0.3%地卡因眼药水和抗生素眼膏。
  
  ■冬季旅行时如发生冻疮,可用手掌体温对其加热,并轻按手掌,渐渐稳定加压,再涂冻疮药,切不要按摩、揉搓。对冻疮出现的水泡,不能弄破,若自行溃破,应及时消毒,并涂上冻疮膏。
  
  ■冬季旅游饮食中,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很有好处,可适当多食用。另外,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
  
  ■患有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从健康因素考虑,一般不宜到太寒冷的地区旅游。在寒冬季节旅游,遇到大风、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体弱者更不应外出旅游。
2人点评 收起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5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6
发表于 2013-5-11 23:53 39 只看该作者
(四十)冬季或高海拔地区吃之学问
  
  在冬季参加户外活动或在高海拔地区参加登山活动时,如何填报肚子?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有很大的学问。现将我的一些经验接受给你,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1,当你不得不用冰雪融化来烧水作饭时,在开始时,不要用太大的火力。因为冰雪的热传导不良,在固体状态是吸收的能量有限。太强的火力会造成炊具的损坏或燃料的浪费。最好是当一部分的冰雪已经融化成水以后,搅拌一下,在加大火力。
  
  2,早晨当你离开营地以前,用深色塑料袋盛放一些冰雪放到阳光能晒到的地方,太阳会帮助你把冰雪融化,当你回到营地的时候会大大缩短你烧水和作饭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很多的燃料!!
  
  3,在寒冷的冬季或高山上,戴手套用筷子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如果准备好一把小勺将给你带来很大的方便。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不锈钢或其他其他金属的小勺拿在手里很不舒服,最好是木勺或塑料勺。
  
  4,早高海拔地区,一定不能携带密封的玻璃容器盛装的食物!!!!即使不碰撞,也会因内外压力差太大而发生爆裂!!!!!发生事故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在高山上打开有铝箔密封或袋装的食品时(如:咖啡,奶粉等)。千万记住,先用针或小 dao扎一个小洞,让它内外压力平衡后在打开。否则你就什么也吃不到,全部喷溅出去了!!!!!!
  
  6,打开以加热的罐头食品时,你千万不要把脸对这着它,因为加热后的罐头内压力升高在你所处的低气压中会使罐头内的食物突然喷出,烫伤你的尊容。
  
  7,当你烧水作饭时,一定要保持通风良好!!!否则因高寒,缺氧等原因造成燃料燃烧不完全,会严重摧残你的呼吸系统!!!!!
  
  8,最后告诉你一点在冬季或高海拔地区,身体内热量流失的很快,饥饿会比你想象来的快。最好准备高热量的食物。

2人点评 收起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5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6
发表于 2013-5-11 23:53 40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一)高海拔并不可怕(给即将和打算上高原的朋友)之一
  
  不少朋友计划长足到西部、到高原,体验旅途,放飞心情。其中一些人因从未到过高海拔地区,心里没底,压力很大;在过去的活动中,也曾出现因缺乏足够的高原适应知识而引发的危险事例。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
  
  1.海拔高度
  
  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2.进入方式
  
  进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到高原反应的强弱。海拔急速升高,比循序渐进的“阶梯升高”反应要强,高山病患病率高。
  
  有报道说,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5%;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4200米处时,发病率仅为52.7%。
  
  3.区域和季节
  
  不同的地区,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
  
  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并且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4.个体素质
  
  人对缺氧的适应性,多半依*一种个体先天素质。涉及个体素质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族、居住地、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态、精神状态等。
  
  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种族、居住地差异,高原反应有“欺男不欺女、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欺动不欺静”之说,尽管不是绝对,从实际情况看有一定根据。究其原因,应该同个体之间红细胞比容、需氧量和耗氧量的差异有关。
  
  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乐观者往往反应较轻。有的人对高原环境不了解,又听了一些不恰当的宣传,心理压力过大,稍有不适,就紧张甚至恐惧,结果反应加重。
  
  另外,有过高海拔经历,尤其相隔时间较近的人,高原反应一般轻些。
  
  四、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
  
  在打算上高海拔之前,一定要对自身状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了解,不要盲目自信。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者,最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决定自己是否成行。
  
  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原。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五、上高海拔前的准备
  
  上高海拔之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1.心理准备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重要法宝。对于高原反应,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要一说去高海拔,就背上思想包袱,好像要上战场一样悲壮、沉重。
  
  首先应当知道,高原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人通过调整都能够适应高海拔,克服高原反应。每年去高海拔的人多了,男女老幼,不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回来了。
  
  其次,不要把高原反应的痛苦过分夸大。前面所说高原反应的症状,并不是一个人出现那么多症状,每个人的感觉和程度都有区别,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明显高反。如果线路、海拔阶梯设计好,个体适应能力强,可以很小,甚至没有。即使有一些反应,也在一般人可忍受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适应、缓解或消失。
  
  2.生理准备
  
  在去高海拔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较佳状态。
  
  体检非常必要,在前面已经说了。如果有不适宜上高原的疾病,一定不要勉强,不要盲目自信。毕竟,比起其他,健康和生命还是第一位的。
  
  如果有些小的疾病,尽量在启程之前抓紧治疗。
  
  如果去高原是进行登山、穿越等大强度运动,提前、系统的训练必不可少。要保证你的体能满足运动需要并有足够的盈余。
  
  很多人在去高原之前提前服用肌苷、红景天、西洋参等一些抗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保健药物,还是有一定辅助效果的。但此类药物不建议多种同时服用。
  
  就个人实践和感觉,“肌苷口服液”对于抗高原反应效果更快、更直接,价格更合适,一般可在启程前2-3天服用,并可在高海拔一直服用。尤其高原反应较重时,配以心脑舒口服液、葡萄糖口服液,缓解效果较好,也是藏区医院对待高反常开的药方之一;红景天(在药房常称为“诺迪康胶囊”)从生物和医学实验、应用上证明对抗疲劳、缓解高反肯定有益,但效果潜在缓慢、价格不菲。如果使用红景天,一般建议在上高原之前提前7天以上服用,并可持续服用。
  
  3.知识准备
  
  提前了解掌握高海拔生活、运动、医疗、气候、习俗等相关知识,对于一个旅行者,尤其是领队非常重要。这些不用多说了吧。
  
  需要强调的是,上高海拔前,充分了解掌握高原适应、高山病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无论对于团队还是每个旅行者都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需的。
  
  4.物资准备
  
  高海拔运动,可根据徒步、骑车、自驾等方式的不同做好相应而充分的物资准备。
  
  不管你是驾车还是徒步,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建议涉及到基本生存、救急的物资尽可能多带些,用于小资、FB的东西,以及可带可不带的物资还是丢在家里吧。
  
  作为个人,重点应准备好自己的证件资金、基本生活用品、防护用品、基本药品等,这里亦不再详述。
  
  团队活动,如果新人较多,建议带上氧气或氧立得备用,如果到达的海拔较高、人烟稀少,必要时还要带几支“地塞米松”??前提是你知道什么时候、怎么用。

3人点评 收起
  • 新单身贵族 学习,支持,欣赏 2013-5-13 10:57
  • 蓝梅妹 这个真是精品啊!我看帖我回帖!别哭哦!别打我哦!我认真学习,我强顶!点评回复证明我看过。 2013-5-13 07:25
  • 4922942 我顶贴!还要强顶,好有才华哦!上海驴友强烈支持。精品文章,这个应该加分支持。认真学习,的确很强! 2013-5-12 21:26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