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40035

主题

本溪

闾山觅梨白

[复制链接] 查看:4180 | 回复:11
发表于 2013-5-15 11:2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故乡的星空 于 2013-5-15 11:25 编辑

闾山觅梨白

——医巫闾山游记

                  

         挥毫倾墨诗言妙。

         遥见翡山春景俏。

         丁香好,梨花少。

         低木灌丛枝环抱。

                  

         洞天音缥缈。

         塔下人语萦绕。

         弯曲幽径狭小。

         双峰隐释道。

——题记

               

    医巫闾山一直是户外驴友休闲游中津津乐道的好去处,所以,在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我必然成行。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伤病的困扰已经大大缓解。只是晨起后的二个多小时内,痛苦折磨一直都存在,并且在运动中依然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做深呼吸。好在“医巫闾山”是休闲路,对体能基本没什么要求。

    晚睡是一个不好的习惯,特别是远程时需要早起的线路,因为睡眠缺乏的关系,往往会有一阶段痛苦不堪。如果是超强度的户外(比如沈阳的百公里徒步)运动,究竟会有什么结果,我想都不敢想。我曾经尝试改掉这个毛病;只是我的笔上功夫全是在半夜与凌晨才能任意挥洒,便也只能作罢。

    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这次医巫闾山的出行,我克制自己熬夜的欲望,强迫自己在零时三十分的样子进入了梦乡。

    凌晨三时四十分,闹表的音乐声中,我缓缓的睁开双眼。试着做一个深呼吸,很痛,我马上制止了这种危险的举动,然后慢慢的翻转身体成侧卧(近三十年来,我只采用仰睡的姿势)。少顷,我才缓慢的坐起,然后静坐了几分钟,以缓解胸肋的疼痛。

    我并不着急,装备和服装在昨天晚上就已经准备好了。早晨需要做的就是烧开水,然后装壶,最后打背包

    凌晨四时三十分,我身着夏装,脚穿高腰登山鞋(今年冬季来临前最后一次穿高腰登山鞋),出门打车赶奔集结地。

    凌晨四时四十五分左右,我赶到集结地。和以往出队相比,这算是我赶到集结地较早的一次。由于出行人数多达一百零八人,我需要多熟悉队友才行。

    这里一直是各支驴行队伍出行的集结地,大大小小好几辆车停靠在那里,人也很多。我一时认不准自己的队伍,好在很快在队伍中找到了熟悉的面孔,确认了车辆和队友。

    凌晨五时,两辆大巴车准时启动,开始了本次的医巫闾山的赏梨花之行。

              

〖一〗

              

    得益于充分的准备,我晕车药吃得很早(知道车程很长,内心特别重视),在车上也没有做太多的动作。车行不久,药力便发作了,眩晕的困扰被早早遏制住。

    这回和我同座的是欲望,是在首次“八峰记”认识的哥们儿,我们之间很谈得来,从上车开始,不时的和他闲聊。不过睡眠不足的问题终归存在着,我一直断断续续的进入睡眠或半睡眠状态。

    司机还是往日和我们相搭配的老司机,车行平稳。

    我略向后看了一下出行的队员,只有四分之一是相识的。由于是两辆车出行,老队员和管理们被均匀的分配在两辆车上。我坐的是A车首排司机后面的座位,算是全车中最不容易晕车的位置之一。

    七时多,我们到达辽中服务区做短暂休整。直到这时,我才借用短暂休整的机会识别一下队友。我们A车上的朋友还是有很多的,“等等姐”夫妻、“海柔姐”夫妻、洋子、娃娃、“力拔山兮”夫妻、大鹏等全在。B车上相识的人更多,“飞”兄妹、幸福进行中、风信子、诗画姐、芳怡快乐也都在。只是没看到橄榄树。我们昨晚约好了,她会给我带治疗胆囊炎的偏方。因为时间太短,也没好意思上B车找她;只能再找机会了。十分钟之后,我们全队开拔,继续“医巫闾山”的赏梨花之行……

    经过前面两个多小时的休息,又经过服务区的十分钟休整,全车队员恢复得差不多了,车内的互动也开始了。

    旅行中的车内互动实际上是对组织者的一个考验,队员们是在沉闷中度过还是在欢乐中度过全在于前面那个主持者。在多次的旅行互动中,很多主持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A车的互动中,快乐并不擅长这样的角色,幸好有好几名队员非常主动,再加上欲望的不时遛缝儿,全车还算热烈。

    欢欢笑笑之间,全队到达沟帮子镇与北镇交界处。

    由于来自沈阳驴友迟迟未到,我们全队不得不在沟帮子“熏鸡”集团公司直销店做停留,以等待其他三支队伍前来汇合。

    这个等待时间比较长,很多队友开始焦虑。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大家纷纷找事情做。

    由于性格关系,我一直比较平静。还借这个等待的机会登上了B车,找到了橄榄树。她给我带来了治胆囊炎的偏方。这就是我们的驴友,彼此不知身份和底细,但又如同一家人一般亲密。

    迟至九时多,我们才汇齐了沈阳和黑山的驴友。

    在当地驴友的引导下,我们大小五辆车赶奔医巫闾山景区。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虑山,今称闾山,地处今辽宁锦州市北镇西,义县东,属阳山山系松岭山脉,最高海拔八百八十三点七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医巫闾山。历史悠久,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而成。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

    近年来,闾山风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许多景观、景点得到了恢复和修建,景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客人来此游览观光、度假、娱乐。闾山分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四个主要游览区,共计一百多个景点,完全游览需要三天时间。

    从感观上看,医巫闾山是一片缺少植被的石头山。远观石峰耸立,色泽翠如碧,白如玉;间或点缀些许春绿;景色如诗如画。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草木难存的石山虽景色怡人,却也因此而地贫物稀,难以为山民提供丰富产品。从这一点来看,打心眼儿时肯定,本溪绝对是个难得的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唯一能够提供的就是怡人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了。确切的说,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旅游业是唯一的发展方向。

    医巫闾山的美丽景色也吸引了车上所有队员的眼球,纷纷赞叹自然造物之神奇,慨叹,为何所有的山都不能如此美丽。不过从真实内心来说,如果所有的山都如此,估计我们中国人民就要灾难深重,饿死无数了。

    我们的大巴车沿公路穿过一片果园,来到北镇庙附近时,再次传来坏消息。沈阳山鹰队的车子坏了,没能跟上来。我们全队不得不再次停下,等待那台趴窝的中巴车赶上来。

    又消耗了几十分钟后,我们的车子再次启动,沿公路往景区里面行驶。路况非常狭窄和糟糕,连我们的司机都开始担心,能否再把车子行驶出来。很快,因为路况糟糕,我们车子的前沿刮到了地面。我们全队不得不提前下车,步行赶往景区。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5 11:25 2 只看该作者

    还好,路不是很远。只是因为游人过多的缘故,整个公路上拥挤不堪,差不多塞得满满的。

    我因为在车上把背包带调整得过短,又不适应人多的游览状态。便几次停下来,调整背包带和躲避游人。结果当然不能如意。迫不得以之下,我干脆跳上倾斜角度极大的石山上行走。

    原来石山看起来险峻,其实并不难走。只要不是石上湿滑和有浮土、碎石的影响,我们可以稳稳当当的奔跑与停留在山石壁上。当然,这对行走人的体能和技巧要求也高一些。

    好景不长,我很快就被带刺的灌木拦住了去路。我尝试越过和躲避这些灌木,结果手背很快就给刮得伤痕累累。这才后悔,在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不该贸然行事,更不该弃用手套。

    其实不光是我,好些个急躁的队员都如我这般狼狈。看到那些队员们龇牙咧嘴的样子,我的心绪平衡了不少。

    我又重新回到拥挤的人流中,一步步的向鸽子洞的方向“蹭”。好几次我想加快速度,不过狭窄的通道和过多的人群严严实实的把我限制在原地。无奈之下,我反而不急,一面随人流向前移动,一面不时给能看到的队友拍照。等到一拍照才明白,拥挤在一起的大部分是我们的队员。

    等“蹭”到了鸽子洞,我收起了相机,也关闭了音响设备。在满是佛像的地方给人拍照不吉利,而在佛意浓郁的氛围中听音响也确实对宗教有失敬意。

    “蹭”出了鸽子洞后,一寻找,熟悉的队友全然不在身边。这把我准备给橄榄树和她的外挂拍几张照片的计划也打乱了。往远处一看,幸好,飞一直留在后面给队友们拍照,便随意给这个只顾给别人拍照的飞多抢了些镜头。

    下了鸽子洞是一条崎岖的小路。大部分人都窝在这儿,一点点的向外挪。我连忙从旁边的高地上翻过去察看。原来是几位胆小的队友,在小路上畏惧瑟缩着。

    没奈何之下,只得去帮忙,我可不想让众多队员都窝在那里,影响后面的行程。

    很不幸,我帮了一位双腿发飘的老大姐(不是我们本溪的,我们本溪基本没有胆子这么小的,大概来自黑山的)。双手死死的抓住我,说啥也不松手。我只好一点儿点儿的把她保护过这段崎岖的山路,估计后面的路她不用走,吓也给吓回去了。

    这鸽子洞小桥前面的小广场上,我们本溪的队员早就在那儿集中了,等待还在后面蹭的队友聚齐,好开始后面的行程。

    十分钟之后,包括我们本溪队员在内的几百号游人沿着一条狭窄的峡谷进山,开始后面石头山的行程……

发表于 2013-5-15 11:26 3 只看该作者

〖二〗

               

    见到人多,我便不着急往前走,以免因过挤和过快而发生意外。

    我向最前面望了一眼,隐约看到大鹏在前面领路,并压制全队的速度。我放心了些。

    大鹏算是一个有经验的老队员,一般情况下能够控制速度。

    过密的人流穿越狭窄的峡谷通道,相当浪费时间,很多队员都有从两侧山崖绕行的意图。

    我观察了一下,右侧是想都不用想了,根本没有路,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左侧的崖壁似乎可以尝试。根据刚才走石山崖壁的经验,应当是很好控制的。

    经过观察和计算,我觉得失误的概率与机会很微小。我决定尝试一下,一走,果然不出所料。我小心的跨过了几处险地,顺利登上了阻碍全队行进的断崖。

    我并没有注意到,我的成功大大的鼓励了后面的队员,纷纷开始尝试,并且已经有几名能力强的队员通过了。

    我忽然听到大鹏阻止队员从左侧崖壁上通过的喊声,吃了一惊。回头一看,果然,越来越多的队员开始走左侧崖壁。其实走左侧崖壁对队员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心理素质不好和胆怯的,以及身体协调性差、装备不足的队员,通过山崖还是相当的危险。

    我也连忙阻止正在准备通过的队员,劝说他们尽量不要走那里,因为那里需要能力强的队员才能通过。

    为了加快速度,我只好留在断崖处,帮助后面的队员快速通过这个阻碍大队行程的关口。

    这一帮不要紧,我给后面的队员牢牢拖在那里足足二十多分钟。原本是只想帮助认识的和能力弱的队员,结果打眼一看,前胸挂着牌牌的队员(来自本溪的队员)掺杂在队伍里,一直延伸到队伍的最后。没办法,这时也不用分是哪个队的了,反正天下驴友是一家。我只好一直停留在那里,帮助我看到的每一个弱的队友克服这里(休闲游,弱的人还真多)。

    等到帮助了大家,我回头一看,那些熟悉的队友早就没了影子。我只好夹在不认识的队员中间,听着他们语言里有趣儿的调值(锦州人语言中最后的调值都是阳平),一点儿点儿的向前走(慢得向牛,还是背房子的那种)。我不时抓住机会,闪过前面的队员,向更前面的队员靠近。

    足足过了几十分钟,我才看到在前面边照相边登山的“等等姐”夫妻、“海柔姐”夫妻、“飞”兄妹和风信子等队员。这时,我才放慢脚步,开始用相机不时拍摄自己觉得可取的景色。

发表于 2013-5-15 11:26 4 只看该作者

    也只在用心拍照时才发现,这医巫闾山也并非全是石山,在一块块光滑的石壁间,依然有很浓郁的树木;特别是那种带刺的低矮灌木,往往会在贫瘠的石壁间掠夺出一片生存空间来,处处透的一股顽强的生机。

    抬头远望,兀立的石峰或如柱擎天,或如剑刺苍穹,亦或厚重如磐,让人心宽;亦或如刃锋般锐利,让人胆寒。

    视线下移近观石峰崖壁,则万丈危岩,景色绮丽;如古人挥毫泼墨成就的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

    我们沿着山路逶迤前行,边拍照边登山,很快流连得忘记了时间。等到找寻我们队伍的鹰旗,早又飘扬到高崖顶峰。

    为了追赶队友,我不得不抛开山路和蜿蜒蹒跚的队伍,沿石崖向上攀爬(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更是驾轻就熟了),很快就赶上了在前面的力拔山兮、诗画、幸福进行中等人。

    登上了峰顶,景色又有不同。

    回头远眺,眼前一马平川。原来方圆数十里内的整个地形地貌中,只医巫闾山一处山地,眼前豁达,所有景物尽收眼底。遍巡,忽醒悟。原来如此辽阔地域,只一二处狭小湖泊,全无河流的影子。如此,处处为如诗画般石山便不足为奇了。如果排除了旅游因素,这里还真是一处贫穷之地。

    抬头仰望,天空蔚蓝如洗,间或飘过朵朵流云。一轮红日映照,为翠碧和雪白的峰峦,为辽阔的绿野披上一层薄薄的金霞。或隐约朦胧,或如梦似幻。

    前瞻则倚靠连绵的石山,处处如刀削斧劈一般,在岩崖石壁间,间隔着一片春绿,在暗石与春绿的掩映下,时有或紫或白的丁香花绽放。走至近处,更有浓郁的馨香刺鼻,入体,渗髓。

发表于 2013-5-15 11:27 5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们原本是看梨花的,至此,梨花未现,丁香花到是饱了眼福。一问队员,方知,梨花早在路上就见了。暗自后悔,原来车上我要么迷迷糊糊的时睡时醒,要么听着欲望的插浑打叉,又哪里注意到车窗外的梨花那。

    为了留住那片绮丽,我们在那里留下更多的拍照的时间。

    恍惚间,我又成了队尾,刚才那番努力又付水东流了。

    好在如我这般滞留的大有人在。“等等姐”夫妻、“海柔姐”夫妻、“飞”兄妹、风信子和芳怡快乐等人,或搔首弄姿,或倚衬婀娜,俨然一幅吞景吐色的样子。

    我们这些人并不着急,反正今天是来休闲的,如果不玩得尽兴,不玩得过瘾,那岂不是白走了一回。

    时间很快过午(提醒我下午工作的音乐声又从手机中传来)。我们不甚饥饿,依旧步步流连,处处缠绵,直到遇到在前面等待为后面队友指路的幸福进行中,才知觉,原来我们在自我的世界中沉浸过久。这才在一片浓郁树林中沿山路下行,赶往预订的午餐地点。

    即使时间如此紧迫,我们这些后进者依然不紧不慢的,边拍摄,边赶路。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龙王庙的一处断崖下(黑龙潭)。全队正在那儿午餐。

    大约是早有约定,有队员已经等了飞很久,飞兄妹很快的就融入了吃饭的队伍中。

    等等姐和海柔姐她们都是夫妻出队,也很快四散了。我连忙去找橄榄树和她的外挂(昨晚和我约好的),却遍巡不着(直到活动结束,也再没看到二人)。再找欲望,却也没了影子。

    我在断崖下寻摸,全是不相识的队友。相识的又形成了团体,我更不好进入。最后在人群中找到了大鹏,便聚在那里吃饭。

    我们来的是晚的,大家其实吃得差不多了。我带了炊具,便在倾斜的岩坡上支了起来,开始煮土豆粉儿。

    周围队员对我做饭很感兴趣,不少人过来围观,并问东问西。

    我一面支应着,一面做饭。第一锅做好后先分给周围的队友和飞、幸福进行中他们,然后做第二锅才留给自己(我想,只要有时间,为他们做一顿饭还是很好的)。

    这顿午餐大约有半个小时(我因为后到的,并不了解确切时间),然后开始后面的行程……

发表于 2013-5-15 11:27 6 只看该作者

〖三〗

                    

    午餐后,我们沿山路蜿蜒而行,在穿过一道狭小的石窟后继续上行,准备攀登双峰山。

    医巫闾山的双峰山原名双凤山,位于医巫闾山南麓,山势绵绕,宛如飞龙盘旋。相传这里是凤凰巢息翔鸣之所。

    双峰山的风景优美,地貌殊特,景区内的两大奇观更是旷世奇迹,罕异绝伦。

    一是主峰双峰山天然生成形似弥勒大佛的坐像,远眺近观均惟妙惟肖,该山生有双峰,相倚相连。后峰即鹫峰,灵鹫本是佛祖护法金翅大鹏,而前峰即是弥勒大佛的天然头部石像,然而更亦叫绝的是在前峰弥勒大佛面部同时出现了太上老君、孔圣人的面像,形成佛、道、儒三教三圣主同显一峰的“三圣峰”,这天然生成的奇异组合,不禁令人对天地这一造化之母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肃然起敬。

    二是围绕在主峰双峰四周的黑龙潭、卧虎岭、秃鹫峰、灵龟石,这些自然景观又组成另一奇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共驻宝地,同护圣峰圣主。

    这两大旷世奇观怎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创举!

    我们循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也只在这里,才算有真正需要体能的感觉。大部分走惯休闲线的队员并不适应这种地形山势,不时停下,或喘息或饮水,以缓解体能的巨大消耗。如我、飞、幸福进行中和欲望(原来他就在我上面不远处吃饭,我其实只要再多寻找一会儿,就能看到他)等走惯了强线儿的人并没有那种劳累的感觉。八百八十七点三米的海拔高度,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跨过了崎岖的山路是一处面积很大、高度很高、倾斜角度很大的平整崖壁,攀登起来总让人胆战心惊;体能消耗也极快。

    从攀登开始,我就压紧了帽子,以防山风吹飞;同时降低重心,集中注意力,小心的攀爬这个崖壁。我明白,任何溜号的行为都是危险的,任何失误都是致命的。任何东西在这里掉落了,都会向下滚动,最后摔落悬崖。这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放弃掉落的东西,以免发生危险和意外。

    因为刚刚吃过了饭的原因,如我这样血压低的队员都要比其他人更疲劳,消耗也更大。我不敢用力过猛,中途适当调整、休息和饮水,以免发生意外。

    等到过了平整的崖壁,回头一望才发现,原来我们错过了双峰山的后峰——鹫峰,只是依稀看到鹫峰上的高塔和石碑。

    不得以之下,我们只能舍弃那里,转身继续向前峰峰顶冲击。

    说是冲击,其实是闲逛。我们一面不紧不慢的向峰顶攀登,一面不时给相熟的队员拍照。

发表于 2013-5-15 11:28 7 只看该作者

    前峰上建有一座十五层小塔,众多登上顶峰的队员都绕这座塔转圈儿许愿。出于美好的愿望,我当然也尝试了一回。至于许什么愿,说句心里话,直到绕完圈圈好久,也没想到自己应当许什么愿。

    这座前峰是一个好去处,除了浓郁的人文色彩,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吸引众多队友或远眺或拍摄。只是人多,拍摄点又过少,我们等了好久才抢到位置。

    飞、娃娃、芳怡快乐和欲望等人都在高处做着经典的“飞翔”动作。轮到我时,并没有和大家一致。我不太喜欢那种“鹤立”式的飞翔,我更喜欢“鹰飞”,这个“鹰飞”也差不多成了我的专有经典动作。

    过了前峰,我们沿山路穿越那种带刺儿的灌木丛下山。如果不是能随时欣赏到处处绽放的或紫或白的丁香花,我们真会给这灌木丛折磨得发疯。现在我的手上处处是刮痕和刺伤。

    我们依旧边拍摄边下山,在吸引人的美丽处,也会时时聚在一起合影。最后在一处高石上拍摄时,不慎,我的帽子给猛烈的山风吹飞。不过很幸运,帽子落在了一处灌木里。在幸福进行中的帮助上,我的帽子并没有遗失。

    我们翻过了前峰,又登上了兔云岭;并在兔云岭做了较长时间的停留。


发表于 2013-5-15 11:28 8 只看该作者

    过了兔云岭之后,差不多是一顺水的下坡路。而且非常难走,要么灌木丛生,刮伤手脸;要么坡陡难行,消耗更多的体能;要么树根锋利,戳伤脚踝。

    我虽然小心翼翼的缓慢下行,最后还是很快的从排尾追到了排中。

    这段下山路大约走了几十分钟,之后进入了一个果园。眼前也瞬间一亮,这里到处是一树树雪白的梨花。可谓:处处梨白绽放,盛满一园花香。

    我这一日找了一路的梨白,却在行动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了却了心愿。

    此时梨花正是茂盛时。我和一些喜欢梨花的队友在一树树梨白下滞留,并不停的按动着快门。很快,飞的相机电池电量耗尽了,不得不用他妹妹的手机进行拍摄。

    时间毕竟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梨园,沿乡村山路下行,直奔回程车的停放处。未料,整个乡村全建在果园之中。我们一直在梨树林中穿行,并不时为一树树雪白梨花所陶醉。直到乡村的尽头,梨树才逐渐稀疏,梨白之色也开始在我们眼内缓缓消去。

    后面的路显得枯躁而乏味,直到登上大巴车,我的内心也再没有波澜。

    返程的车速永远超过来时,我们在车内做了简单的休整后,又忙里偷闲,去了一趟沟帮子“熏鸡”集团公司直销店,买了一些正宗口味儿的沟帮子熏鸡。之后,我们大巴一路飞驰电掣,返回本溪……

              

2013年5月14日凌晨

——故乡的星空于本溪

发表于 2013-5-15 11:38 9 只看该作者
路过。。。。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3-5-15 12:47 10 只看该作者
欣赏精彩游记 感谢分享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