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8928

主题

贵阳

贵阳花溪文琴与地戏

[复制链接] 查看:7685 | 回复:33
发表于 2013-5-19 12:1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花溪文琴 :传入青岩可追溯到清代晚期。由于参与者多为文人,称人雅士之乐。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青岩镇的文化人白卫南、李光全等人将文琴戏传入青岩镇。该戏传入青岩不久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尽管其演唱场地小(为座唱),观众不很多,但其影响较大,不久有刘盖成、刘孝琪等人参与其中并成为骨干分子。以上这些人即是骨干也是创始人。在20世纪50年代,李光全到贵阳去教黔剧班学员唱戏,后来在戏校当老师。到60年代时,青岩的文琴戏扩大并改名为青岩黔剧队,这个时候,伴奏乐器不光是一架洋琴,增加了二胡、三弦及打击乐等乐器,其服装是川剧队支援的,人员扩大到10多人。

贵阳花溪文琴与地戏

  青岩黔剧队成立以后,演出了《借亲配》等剧目。青岩黔剧队与青岩川戏的相似原因而消失。
  花溪地戏:源于古代的“扮傩”。“扮傩”是为逐疫鬼,迎神灵,保平安的祭祀仪式。地戏是传入花溪地区最早的戏种之一,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贺长龄编修的《贵阳府志》载:“土人、贵筑、广顺、贵定皆有之,岁首迎山魈,逐村屯为傩,击鼓以唱神歌,所到之家,皆饮食之。”花溪地区的地戏,至今仍有上述的习俗。如唱戏的时间均在正月初开场,演出前要燃香点烛,举行祭祀活动和开财门仪式。
  经统计,花溪区的地戏共有18拨,他们是以下18个村寨的地戏队:花溪大寨、燕楼的思惹、槐州、燕楼村、谷蒙(燕楼村有两泼)、党武的当阳、葵林村、新寨、下坝、湖潮的新民、杨梅、寅贡、车田、芦官、汪官、元方和麦坪的杉木二村。这些地戏队所演出的剧目都是《薛仁贵征东》、《杨家将》、《罗通扫白》、《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历史故事剧。这种表演场合方便人们观看。演者均戴面具,服饰简单,以鼓击节而歌,一人领唱,众人合之,不用任何器伴奏,其风貌近是阳腔。
  在花溪区的地戏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大寨地戏队,除天时地利用职权外,他们的演出技巧高于其他戏班,湖潮新民、党武下坝和燕楼思惹三地戏队次之,其他队则各有所长,他们的演出同样受当地人的欢迎。花溪区的地红演唱不用乐器伴奏,只用一面大鼓和一只铜锣打节奏即可
10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9 12:53 2 只看该作者
很有地域特点
发表于 2013-5-19 13:02 3 只看该作者
贵阳老蛇 发表于 2013-5-19 12:15 花溪文琴 :传入青岩可追溯到清代晚期。由于参与者多为文人,称人雅士之乐。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青岩 ... ...

欣赏好友的特色游记
发表于 2013-5-19 13:13 4 只看该作者
贵阳老蛇 发表于 2013-5-19 12:15 花溪文琴 :传入青岩可追溯到清代晚期。由于参与者多为文人,称人雅士之乐。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青岩 ... ...

欣赏支持好友
发表于 2013-5-19 13:19 5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发表于 2013-5-19 13:24 6 只看该作者
有特色,好东西
发表于 2013-5-19 13:26 7 只看该作者
小鸭内前来支持
发表于 2013-5-19 13:32 8 只看该作者
贵阳老蛇 发表于 2013-5-19 12:15 花溪文琴 :传入青岩可追溯到清代晚期。由于参与者多为文人,称人雅士之乐。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青岩 ... ...

有时间去玩玩
发表于 2013-5-19 14:20 9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原来不止是电影里有这个戏种,现实版的应该更具震撼力。。。
发表于 2013-5-19 15:11 10 只看该作者
贵阳老蛇 发表于 2013-5-19 12:15 花溪文琴 :传入青岩可追溯到清代晚期。由于参与者多为文人,称人雅士之乐。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青岩 ... ...

感受地域文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