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其他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33339 | 回复:173
发表于 2013-8-13 10:14 111 只看该作者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半夜三更的,清名桥上仍有拍客在捕风捉影。
发表于 2013-8-13 10:18 112 只看该作者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记住:无锡不仅仅只有太湖,不仅仅只有三国城水浒城,这里还有静若天堂的惠山古镇和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清名桥古街区。
你在苏州、杭州、绍兴可以看到的,在无锡同样可以看到!
发表于 2013-8-23 14:11 1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蔚蓝 于 2013-8-27 09:08 编辑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乌镇景区大门。
发表于 2013-8-27 09:04 114 只看该作者

第七篇:谜如西栅



所有与乌镇相关的故事,仿佛都应该是从乌篷船上开始的。西栅也不例外。

东栅和西栅都是乌镇的亲生儿子。乌镇的父亲叫桐乡。桐乡的母亲叫浙江。这些话听起来的确有点费劲,但是,在抵达西栅之前,你必须首先站在历史和地理的角度,理顺这一层层复杂的伦理关系,否则,你根本就无法说清西栅的好或者不好。

说乌镇是一块臭豆腐,你会认同吗?肯定不会。说它是一块青砖呢?或许你勉强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乌镇而言,在油锅里醒着的臭豆腐和枕水而眠的青砖,同样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风俗感。你不妨试一试,在青砖上扣一块黑瓦,然后再看一看:青砖和黑瓦拼成的形状,是不是很接近一条乌篷船的雏形啊?其实,我正是这么想的——如此简单抽象的一个符号,该不会就是乌镇的原型吧?我还在想,如果青砖和黑瓦的关系变得再复杂一些,变得再生动一些,再艺术一些,甚至再恢弘一些,那它就真的应该是乌镇,真的就应该是西栅了。

西栅拥有雌性的经脉和雄性的骨骼。纤细悠长的流水以及水边的杨柳,怎么瞅着都让人觉得那是一群小女人的化身,很苗条,很江南。风吹在树上,柳丝摇曳的声响比橹声更婀娜,一路听下去,耳边尽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跌宕。乌青色的房舍始终临水而立,像男人欣赏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一样,欣赏着水波里荡漾的天空,欣赏着小树和花草的娇气。

在西栅,形形色色的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旧时的风流才子和光棍汉,——譬如,那些潇洒倜傥的石拱桥,他们总是打着背手静候于最显赫的位置,偶尔用鼻音哼出一两声“东风无力”,或是用口哨吹出几句“小楼昨夜”什么的,全世界暧昧的目光便齐刷刷地粘住了他们的额头。而那些简约的石板搭成的平桥,多像是一些落单的光棍汉啊,无论客舍是否青青柳色是否新,他们都只能俯首贴耳,老老实实地为往来的客官充当垫背。臭豆腐的叫卖声熏得他们只流口水,往往是在这样的时刻,光棍汉胸前的肱二头肌便开始鼓起了市井般的躁动。

西栅的父亲乌镇声名显赫,祖父桐乡却始终是默默无闻地躬耕着自己的那一方版图。从苏杭通往乌镇的公路远比水路更直接,一个小时的车程,常常使得动作迟缓的乌篷船感觉很没面子。不过,这并不影响所有美丽故事在民间的传播速度,并不影响任何一叶轻舟夜泊桥头时的心境。

西栅是江南古镇的杰出代表,我甚至觉得西栅本身就是一个谜。在这里,我无法猜想出第一条乌篷船,是怎样被古老的码头勾走了魂;乌篷船的主人,又是怎样将第一栋房子筑在了水边;随后,那么多乌篷船队又是如何闻风而动齐聚于此;那么多那么多的房屋又是如何一呼百应地顺着河流的曲线集结成市镇。我无法猜想出这一切究竟是谁的策划,谁的计谋,谁的召唤,谁的成果。

关于西栅的来历,我绝不会从史书典籍上去寻找说法。我宁愿相信,包括西栅在内的所有江南古镇的先民们,他们都是来自天堂的移民,他们梦幻般的软着陆,一定与天堂的某一次拆迁行动有关。我宁愿相信,古镇里的芸芸众生,他们在散落在人间的身份一定是伪造的,他们压在水线上的居所,完整地保存了天庭的格局,富庶而又优雅地贯穿于今古,让贫穷凌乱的世相不能自圆其说。况且千百年来,历经了无数次的天灾与人祸,即使是在长三角鼎沸的开发声浪中,古镇的轮廓也没有受到任何致命的伤损。由此可见,古镇的命运一定是在暗中得到了上天的庇佑。由此可见,当人心与天意达成某种谅解与默契的时候,伟大的自然便和渺小的人类结成了神奇的利益共同体,水木清华的城郭便赢得了空前的生存智慧。

纵横交错的街巷,将水路和陆路尽收于囊中,将手工业、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统统揽于怀抱,让天堂气象与人间风情一唱一和,让宽幅的、长卷的、加厚的诗画江南,缩身于典雅庄重、妖娆妩媚的精装选本中,随时都可以在游人的眉目间闪烁其词。

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西栅的每一座古桥上逗留。我在通济桥上发呆,在仁济桥上发愣,在南塘桥上发痴,在定升桥、咸宁桥、雨读桥和如意桥上放下智慧,谦卑得像个傻子。因为我读不懂每一孔桥洞的眼神,猜不透那浸泡在吴侬软语中的谜底,所以我只能以敬畏的目光凝视它们,欣赏它们,聆听它们的锦心绣口里吐出的每一声仄仄与平平。

我沿着西市河柔滑的水流,喧宾夺主,试图用自己的倒影盖住古老房屋的倒影。天色灰青,水色恬淡,阁楼粉黛,树影鲜浓。我想与水合谋,做一番捕风捉影的游戏,而轻舟不时闪过,波纹泛起,人影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现实的意象便再一次搅乱了游戏的幻觉。我来回走过草本染坊、昭明书院、乌镇老邮局、白莲塔寺,最后,我决定在一个名叫北湿地的景点上停下来。因为那里有水香、莲香和草香的诱惑,有荸荠在水田中摆出的绿色方阵,有柚子和枣树夹道迎客,还有一大片矮杆向日葵,它们声势隆重,场面热烈,千万只金色的花轮正扭着脖子在夕阳下旋转,让人感觉到,如果你不迅速朝它们扑过去,它们仿佛很快就会朝你扑过来。

于是我很知趣地扑向了矮杆向日葵,扑向了这一片令古城蓬荜生辉的田野。我必须抢在最后一缕阳光从向日葵身上滑倒之前,主动地把自己的心情交给花朵来处置。同时我相信每一朵向日葵都是辉煌的孪生兄弟,何况在一座古城的背后,有这么多光彩夺目的兄弟为它站岗。于是我也开始相信,我的足迹、影像和来历,很可能也会成为西栅野史中的一个悬案,唯有做梦的青石板和活着的花木可以考证我的来临。

哦,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每一个在古城风景中流连的人,明天都有可能变成一段如谜的佳话,变成一段隔世的传闻。

发表于 2013-8-27 09:21 1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蔚蓝 于 2013-8-27 09:38 编辑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以下关于乌镇的所有照片均由三洋DV拍摄。
发表于 2013-8-27 09:27 1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必蔚蓝 于 2013-8-27 09:30 编辑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所有与乌镇相关的故事,仿佛都应该是从乌篷船上开始的。西栅也不例外。东栅和西栅都是乌镇的亲生儿子。乌镇的父亲叫桐乡。桐乡的母亲叫浙江。这些话听起来的确有点费劲,但是,在抵达西栅之前,你必须首先站在历史和地理的角度,理顺这一层层复杂的伦理关系,否则,你根本就无法说清西栅的好或者不好。

发表于 2013-8-27 09:33 117 只看该作者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说乌镇是一块臭豆腐,你会认同吗?肯定不会。说它是一块青砖呢?或许你勉强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乌镇而言,在油锅里醒着的臭豆腐和枕水而眠的青砖,同样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风俗感。你不妨试一试,在青砖上扣一块黑瓦,然后再看一看:青砖和黑瓦拼成的形状,是不是很接近一条乌篷船的雏形啊?其实,我正是这么想的——如此简单抽象的一个符号,该不会就是乌镇的原型吧?我还在想,如果青砖和黑瓦的关系变得再复杂一些,变得再生动一些,再艺术一些,甚至再恢弘一些,那它就真的应该是乌镇,真的就应该是西栅了。


发表于 2013-8-27 15:13 118 只看该作者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西栅拥有雌性的经脉和雄性的骨骼。纤细悠长的流水以及水边的杨柳,怎么瞅着都让人觉得那是一群小女人的化身,很苗条,很江南。风吹在树上,柳丝摇曳的声响比橹声更婀娜,一路听下去,耳边尽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跌宕。乌青色的房舍始终临水而立,像男人欣赏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一样,欣赏着水波里荡漾的天空,欣赏着小树和花草的娇气。
发表于 2013-8-27 15:16 119 只看该作者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在西栅,形形色色的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旧时的风流才子和光棍汉,——譬如,那些潇洒倜傥的石拱桥,他们总是打着背手静候于最显赫的位置,偶尔用鼻音哼出一两声“东风无力”,或是用口哨吹出几句“小楼昨夜”什么的,全世界暧昧的目光便齐刷刷地粘住了他们的额头。而那些简约的石板搭成的平桥,多像是一些落单的光棍汉啊,无论客舍是否青青柳色是否新,他们都只能俯首贴耳,老老实实地为往来的客官充当垫背。臭豆腐的叫卖声熏得他们只流口水,往往是在这样的时刻,光棍汉胸前的肱二头肌便开始鼓起了市井般的躁动。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发表于 2013-8-27 15:25 120 只看该作者

西栅的父亲乌镇声名显赫,祖父桐乡却始终是默默无闻地躬耕着自己的那一方版图。从苏杭通往乌镇的公路远比水路更直接,一个小时的车程,常常使得动作迟缓的乌篷船感觉很没面子。不过,这并不影响所有美丽故事在民间的传播速度,并不影响任何一叶轻舟夜泊桥头时的心境。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古典中国的脸——古城、古镇、古街新感觉游记系列(不断更新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