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966

主题

荆州

徒步墨脱生死路

[复制链接] 查看:13627 | 回复:22
发表于 2013-8-7 10:3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徒步墨脱生死路

   随着西藏航空的班机降落在林芝米林机场,我又一次踏上了西藏的土地。

下了飞机,直接去了素有“背包客圣地”之称的边境小镇――派镇。从米林机场到派镇公路修得很好,车辆不多,路旁是兵营、村庄。农舍修建得很漂亮,大部分是三间两层的藏式小楼,这也得益于政府的农房改造政策。路边山坡上是高大的胸径在六、七十公分核桃树和粗大的柳树。没想到田里的苹果树、温棚的葡萄树,在这海拔2900多米的高原都有,路旁还有很多卖本地产核桃、苹果、葡葡的小摊。

到了派镇边上接受了边防派出所检查。承蒙边防派出所姚所长的关照,吃过午饭,我们乘坐观光车游览了雅鲁藏布江大峪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拥有直白大拐弯、中国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峰、大渡卡古堡、加拉白垒峰等高原极致美景。大峡谷北起派镇下游几公里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印占,海拔115米),全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第一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者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虽说是游览大峡谷,也就是乘车20多公里、耗时两个多小时,看了大渡卡、千年桑树、石缝桃树、南迦巴瓦峰、直白村等5个景点,天气不好,南迦巴瓦峰没有看到,看来,见南迦巴瓦是要看运气的。我安慰同伴这次徒步墨脱的活动就是围绕南迦巴瓦峰转,肯定能见到的,没想到在此后十来天没有见到一次。

派镇位于南迦巴瓦的脚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入口处,也是通向墨脱的必经之地。多年来,派镇就是墨脱人采购、运输生活物品的中转之地,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转运站。

晚上我们住在派镇的兄弟客栈。老板是湖南株洲人,到机场接我们的派镇-米林客车司机老胡也是澧县大堰人。这是在户外网上名声很大的地方,徒步走墨脱的驴友大部分在这里食宿中转。女老板何姐精明能干,待人热情周到。晚餐我们特地点了当地特产-藏香猪,长沙厨师做的红烧藏香猪头,用一句广告词:味道好极了,这是我们在内地没有吃过的美味。

102晚上,下了一夜雨,我真担心次日的天气。3日凌晨5点我们就起床,做去墨脱的准备。早餐后,雨也停了。610分左右,我们分乘两辆载重翻斗车去松林口,开始了徒步墨脱的行程。派镇海拔2890米,松林口海拔约3700米,距离10公里,我们站在翻斗车里,感觉天气很冷,在崎岖不平的石土路上颠簸,云越来越少,露出了几颗星星,看到了月亮,看来老天爷对我们不错。735分,我们在松林口开始徒步翻越多雄拉山口,从这里到山口高差约520米,山坡有石头铺就小路,较陡地方铺成“之”字形,部分地方由于雨水冲刷不太好走,但总的感觉路况尚可,看来这条墨脱人民的生命之路是有组织铺设过的。在爬升的过程也没有感觉到因海拔上升、体力消耗而出现高原反应等身体不适现象。

经过90多分钟的沿一条溪流的爬升,我们到达了多雄拉山口,“拉”是“垭口”的意思。这是徒步墨脱体力消耗最大的一段。每年夏季,从这里翻山到墨脱的人都要在上午越过垭口,不然下午气温升高,垭口的积雪溶化,容易造成雪崩等灾害伤人。现在由于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炙烤,山口没有雪了,但垭口两边的山坡上还有没有消融完的冰川。站在垭口,举目四望,多雄拉山不见真面目,多雄拉山谷两侧云雾缠绕,山谷远处蓝天白云,雪山银光闪耀,景色优美。

翻过垭口,就进入了墨脱县。我们从垭口下的冰川上经过,大家在这里拍照,还有几个年轻人打赤膊秀肌肉。其实一过垭口,就有一种类似老家南洋风比垭口北坡暖和的感觉,这可能就是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吧。这里虽说在垭口下来才几十米,但与北坡完全不一样,有高山草甸、山坡野草丛中开的黄色的花一片一片的,还有象雪莲一样的植物。这里就是多雄拉峡谷的起点,脚下涓涓细流向下流去。路没有北坡好走,一是很陡,二是路窄,没有经过铺设,三是经过雨水冲刷,有些路段还比较难走,说是路,其实就是石头遍地,小如鸡蛋,大如水桶的线状物。两边山上有很多细小水流,流下山谷,形成了众多瀑布,有的瀑从山顶流到山脚的冰川中,再从冰盖下流到山谷,构成细水穿冰盖的景象。这里海拔虽然高达近4000米,而时进10月,也感觉不到其它高海拔地区那头疼缺氧、枯黄荒凉的景象,而是满眼葱绿,真是西藏大江南呵。

在多雄拉山口下向南望:两侧山顶隐没在云雾之中,山腰一条条的瀑由好似一匹匹的白布从山涧飘下,山谷中地形形成三个平台,分别被高山草甸、灌木丛、矮树林履盖,由近及远伸向远方。虽说眼前云雾缭绕,但山谷远方低海拔地区阳光普照,天空蔚蓝。

在平台上行走,地形相对平缓,平台与平台之间实际就是一道较陡的崖壁,高有一百多米,都是“之”字路,这些“路”经过岁月的洗礼形成了乱石路,很多地方都被雨水冲跨。今天天气不错,如果在5、6月份,在这里就会出现危险。多雄拉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段之脊,这里是大陆高原寒流和印度洋暖湿气流交汇处,气候风云变幻莫测,经常大雾弥漫,人称鬼门关。1982年6月10日,墨脱守备营中廖文强等5名战士派镇背回连队封山达半年的报纸、家信后回墨脱,凌晨3点从派镇出发,8点多钟就到达了多雄拉雪山南坡的第二个平台,突然狂风大作,风雪交加,能见度很低,坡陡路滑,前面又有30多米的危险路段。其中4人被狂风卷到了悬崖下,几天后在二平台悬崖下120米至300米处,分别找到了4名战士的遗体,其中一具遗体至今没有找到。

这个地方气候多变,气流反复无常,也出现过飞行事故,1989年4月1日,成都军区陆航团一架直升机在向墨脱运送给养途中,不幸在多雄拉山口内的大峡谷遇险,4名机组人员全部失踪。

  1988年5、6月份,汶川抢险救灾英雄邱光华作为机长驾直升机从多雄拉山口进墨脱执行运输任务。在山口附近,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从山口向北,而山北的干冷气流不肯退去,两股气流在山脊翻滚、碰撞。形成了看似浪漫,实藏杀机的对流云,飞机接近山口时,云层和山口都是白色,根本无法区分,飞机一头撞在距山口顶端100米左右的山坡上。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受到严重伤害,机上人员侥幸生还。然而不幸的是邱光华在20年后汶川抗震救灾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踩石头、趟溪流,在崖壁上小心前行。在一片灌木丛难行的“之”字路头,有一块墓碑,是丈夫和儿子立的,上书“黄春燕之墓”。2007年5月24日早上,通过网络认识的广西南宁壮族驴友黄春燕和李忠学、黄艺龙和黄贤蝉一行4人从派镇出发,前往墨脱县,途中与3名背夫同行。当天下午,当7人翻过多雄拉山口进入墨脱境内,因突降暴雨,气温下降。黄春燕因感冒,出现高反、体力不支,与背夫曾嘉陵一起落在他人后面。当日下午3时左右,曾嘉陵发现黄春燕已奄奄一息,立即下山到拉格请人施救,5时许,背夫曾嘉陵返回时,发现黄春燕已停止呼吸,浑身冰凉,已经死亡。

下到了第三个平台,地形是一个稍平缓很大的平台上有生长着灌木林和碗口粗的树木。谷地也开阔起来,两边山上长满灌木,山脚是针叶林。脚下的路在灌木丛中,地势低洼,多雄河就在路边,路被积水淹没,稍不留意脚就踏到水窝里,我边走边欣赏两边的山林、瀑布。不一会,天又下起雨来,我不禁加快了脚步,于13.35分到达了拉格的客栈,我是今天进客栈的第一个背包客。

拉格是一个有3家简易客栈的地方,都是就地取材木板做屋,塑料布盖顶。今天我到的早,衣服鞋袜也都未打湿,特别是趟了很多水,鞋子里边没打湿,省去了很多麻烦,后到的驴友身上湿透了,到了客栈烤衣服,烤鞋袜,烤背包一片繁忙。

我们住的客栈是门巴族妇女措姆开的,当天上午在多雄拉山口第二个平台的悬崖边遇到了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就是她在上高中的女儿,国庆节放假回家了,今天回去八一镇上学。晚上有4名背崩村来的与措姆同村人因去八一镇买马,在这里歇脚。这4人都是门巴族,只有一人读过书才懂汉语。他们腰挎砍dao,脚穿胶鞋从背崩已经走了两天才到这里。他们的晚饭很简单就是米饭就汤,汤里几片白菜,喝酒的不用下酒菜,喝的是“干酒”。

晚上躺在床上听两边的瀑布声和多雄拉河的水流声及雨点打在塑料布房的声音,安然入睡。

10月4日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下了一夜的雨到现在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吃完早饭,我们还是冒雨出发。由于国庆黄金周进来的驴友较多,沿途拉格、汗密、背崩等地客栈接待能力有限,我们也未事先预定,出发时,我说我还是在前头走,早点到达汗密定住宿的地方。

由于下雨,我在冲锋衣外又加了一件一次性雨衣。走了一会身上发热出汗,由于外罩雨衣,热量散发不出去,后来,冲锋衣里蒸外淋湿透了。

我们从海拔3200米的拉格继续沿多雄拉河而下。不一会,进入了原始森林,山谷左边有几个较大的瀑布,路是在千百年来的泥石流、滑坡形成的山脚坡地,随小地形忽上忽下,平时踩出的路,时间长了,形成沟槽,今天下雨,路上较高的地方和路边雨水流到路上,路上的水流往低处,很多路段形成了小溪流,大部分驴友是不顾水流勇往直前。我是小心翼翼,尽量找路中小石或木头踏脚,再是检验我的低腰徒步鞋防水性能。

直到汉密我的鞋里是干爽的,这在几十名驴友中恐怕是唯一吧。路上有的地方石头光溜,长期在原始森林中不见阳光长满青苔,光滑无比,稍不注意就要摔跤,走一步小心翼翼。怪不得当年雷平带上初中的女儿徒步墨脱时,听他说在路上死的心都有呢。

原始森林中古木参天,胸径1米以上的松树比比皆是,有的达近2米。林芝、藏南真不愧为我国森林单位积材量最多的地区。这些大树不仅有松树,还有冷杉等几种叫不出名的大树。路边植物较多,印象最深的是野草莓,有的成熟了,我吃了不少,还有的正在生长。墨脱不愧为我国植物宝库。

快到汉密时,脚上发痒,估计是蚂蟥叮上了,当场抓了2只,我加快了脚步,14时40分,就到达汉密的四海旅社,到了客栈门口,不让进屋,先到专门清理蚂蟥的走廊间抓蚂蟥,我一共抓出了6只。又是今天进入客栈的第一个驴友。

住在客栈躺在床上,多雄拉河咆哮声、附近瀑布水流声一夜未停的大雨打在铁皮瓦上,象在头上放鞭炮,根本睡不着,一夜未眠。明天怎么办?雨没有停的意思,如果下大雨,汗密到背崩的32公里有很多滑坡、泥石流等险段肯定过不去。这里离背崩和派镇都是两天的路程。是进是退都不合算,如果在这里多呆一天,天气还是不好,又呆到几时呢?因我们故意在6点多才起床,这时雨停了,我们打好绑腿做好防蚂蟥准备,吃了饭结了帐,继续前进。

今天继续沿着多雄拉峡谷左侧前进,还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虽说现在雨停了,小路变成了“小溪”,“小溪”没有昨天多,但是由于昨天和晚上下雨,山上的雨水流到多雄河就成了瀑布,没有下雨时路上可以通过,下雨就把小路阻断了,要通过就要横穿瀑布,鞋和衣服都打湿了。有的路段脱鞋涉水。我们往南走,海拔在大约2100来米的地方出现了高大的芭蕉林,七、八米高,直径近一尺,有的树上挂着一大串芭蕉,这些高大的芭蕉林伴我们走到了背崩,走到了墨脱,看来进入热带雨林了。从小路向右边的峡谷看,由于森林茂密看到不多雄拉河,只听到咆哮的涛声,一睹芳容真难。当天的路段险段较多,首先是老虎嘴,比较险要,路的上方石头向河边方向悬崖伸出,路是不到一米宽在峭壁间开凿的高低不平,人走在路上象进老虎嘴一样,路边是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下边是奔腾的多雄拉河。这段路的上方岩壁的雨顺崖壁流下,我们行走其间象在水帘洞穿行。我觉得这段路都不太险,但以前也有驴友和行人、骡马在此失足,失蹄跌入多雄拉河送命的。险的是几个不长的泥石流发生的地段,由于近段下雨,有4处都是这几天发生了泥石流塌方了的,每段都只有5至10多米长,都只有几块踏脚石,上方是刚垮塌后露出的石头泥土,踏脚石的下方是100米多的高的悬崖,崖下是滔滔的多雄拉河水。我们通过时小心翼翼,手脚并用,稍不注意就可能要坠入江中。在此路段上我遇见了7名近20岁的年青人,他们是从背崩来去八一镇上高中的,这次中秋国庆放假,8号上课,所以今天5号上午9点就从背崩家里出发了,要在原始森林中穿越3天才能到学校,今天到汗密,明天到拉格,后天翻越多雄拉山口,晚上赶到八一镇。我想:墨脱的孩子们真苦,他们这样步行三天上学,在全国绝无仅有,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从墨脱坐车到学校,3天不一定能到八一镇:从乡里到县城34公里,要走一天,在县城搭车要500元才能到八一,由于经常塌方、泥石流,一般两天不一定能到学校,走这条原始森林的小道可能还快些。这些门巴同胞的后代,继承了他们父辈吃苦耐劳的传统,将来必定学业有成,定成大器的。

今天步行速度不快,因为走几步就要清理蚂蟥,我今天最先被咬的部位是左脚踝关节内侧,一会来了七、八条,清完又来。停下小便时,一只蚂蟥咬住了我上嘴唇进嘴了。一会左手袖口进了一条,右手袖口进了两条,到了阿尼桥,我和重庆大足一小伙子停步清理蚂蟥,从脖子里找了3只,右肩一只咬出了血,肚皮咬了一个眼,走路的时候知道这些部位有蚂蟥,但不敢停下来清理,怕招来更多的蚂蟥。可恶的是左脚踝关节内侧,8只蚂蟥穿过袜子在脚上吸血,吃得滚瓜溜圆,把绑腿打开,拉开袜子,这些吃饱了的吸血虫滚了下来,恶心极了。有时戴手套的手上的蚂蟥拉都拉不掉,又要赶路,就顾不上恶心,用嘴、用牙咬进嘴里嚼几下,再把它吐出去。我下午到了背崩的客栈,清点左腿踝关节内侧有17个出血点,一直到晚上11点,还在流血。右脚还好,只有两条,其中一条吸了血从袜子外面掉进鞋里被我踩死了,徒步时脚底就有一种粘乎乎的感觉。

来到二号桥,有一段桥面木板断了,现在用木棒捆绑代替,没想到捆绑这种木棒不是铁丝而是滕竹,据说比铁丝结实耐用。过了桥有一工棚,2名门巴族农民正在做饭,我征得他们的同意看了看,饭食很简单,一锅米饭,一锅汤,上面有野菜叶,看来这是他们的午餐了。这时,我想起前天在拉格措姆客栈她们自己和几位从背崩去八一在她客栈落脚同乡吃的晚饭,跟今天的差不多,菜就是一盆汤,汤里只有捞都捞不到的几块土豆片。到了这里,我向他们要了开水,他们很爽快,但说要5元钱,我给了他们,他们说是“大茶”,就是在用开水里放了一点砖茶,放了一点盐,和内蒙古农村的茶差不多,只不过味道稍淡一点,像我们徒步出汗的人喝这个茶感觉很好。

我和光头经过了著名的大塌方地区,快走出多雄拉峡谷的时候,看到了远处的背崩和解放桥,多雄拉河的清流在这里汇入了稍浑浊的雅鲁藏布江。河口附近有解放桥,桥头有解放军战士守卫,从这个桥向雅江下游十多公里就是印度阿三的实际控制区了。解放大桥是钢梁斜拉桥,桥面铺的是木板。这座桥对于方便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加强边防、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我是今天第一个到达桥头的游客,我接受了哨兵的盘查。他们很礼貌,先给你瓶子灌满开水,再检查边境证、对身份证进行登记,并对携带的背包进行仔细检查,防止违禁物品入境,对相机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该大桥的画面,检查完很礼貌道别,并建议我住第一、二家客栈,条件较好。

随后就是一个大上坡去背崩,上了大坡就是一个部队院落,一条水泥路从泥土路伸向一个白墙红瓦的一层平房四合院,从房子大小看估计是一个连队营房。营房门前附近是一片稻田和菜地,估计应该是连队的农副业生产基地了。再往前走,就是和全军各部队大门前一样的标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门楣上有“墨脱戍边模范营”毫无疑问,这就是闻名全军的墨脱模范守备营了。从大门向右一拐,就找到了一家客栈住下。晚上又下了一夜雨,我的联通手机没有信号,借老板手机与墨脱县武装部喻部长进行了联系,请他帮忙明天接我们一段、在墨脱联系定宾馆和去波密的车辆,他说明天晚上请我们吃晚饭。

10月6日早晨,我们也没着急,近七点才起床,慢吞吞地进行准备,因为雨没有停,到了9点,大部分驴友都走了我们才上路。

穿过一片水田就到了背崩街上,两边都是木板干栏式建筑,离地面1米左右木板铺地,木板做墙,门前有走廊,走廊相当于江南农村的我们堂屋,上面挂有领袖像和奖状之类的东西,走廊外缘是雕花的木柱和门楣,房子不高,有的人家也有楼房,屋顶盖有蓝色或红色的铁质彩瓦,家家户户挂有国旗。在背崩,最漂亮的楼房(砖房)是学校和医院,看来政府对少数民族公共投入在这里很明显。

刚出背崩,沿雅鲁藏布江边的墨脱-背崩。国防战备公路向北走走去。一上坡就进入了塌方区。在我前方5米左右,一头“母驴”正在过发过泥石流的路段,突然她跑了回来,就在她前面不到一米处发生了小的泥石流,虽说量不大,也蛮惊险,她如果迟疑几秒就要被泥石流埋住。正在发生的泥石流,以前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今天是亲眼所见。

沿途景色不错,青山之间,云雾缭绕,远处高山时隐时现,公路边山坡上都是阔叶林高大的野芭蕉树,芭蕉叶就有3米多长,7、80厘米宽,有30多米高的青岗树,这种树我在川西高原和林芝看到过,都是低矮的,没有想到这里的青岗树这么高,还有珍稀树种梭椤,高达20余米、胸径1米的光皮紫薇树,还有柑桔树。沿途瀑布、溪流甚多,公路多处发生过泥石流,有两个路段我们踩在一尺多深的稀泥中才过来。有的路段发生塌方,下方是雅江,上方是可能随时掉下来的石头,每次通过手脚并用,颤颤兢兢。有一个驴友在翻过塌方石头和倒下的树木时,脚一滑差点发生意外,坠入雅江。

我们离县城14公里翻过最后一个滑坡路段,就到了西公桥附近的道班休息了一会。墨脱县武装部喻习武部长来接我们。我们座上了勇士越野车,一路聊天、拍照,参观门巴族村庄,于下午4点多钟进入了墨脱县城。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7 10:53 2 只看该作者
一个向往很久的地方
发表于 2013-8-7 10:55 3 只看该作者
羡慕嫉妒恨
发表于 2013-8-7 11:21 4 只看该作者

    墨脱公路见闻


    墨脱,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与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印度,加上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帕龙藏布大峡谷的分割,从而使道路无法通行。陡峻的山、湍急的水阻置墨脱于“井底”,频发的地震、滑坡、塌方、泥石流、高雨量和局部的强降雨几乎“屏风”墨脱于“孤岛”之上。墨脱公路北起波密县城扎木镇,南至墨脱县城墨脱镇,简称扎――墨公路,原有140多公里,现在修通了嘎隆山隧首,路程减 少了24公里,据说还有117公里左右。

1965年,拉萨市试图打通自波密县帕龙老虎嘴沿帕龙藏布江、雅鲁藏布江通往墨脱的道路,由于山势太险而被迫停工。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国家两次投资对墨脱公路进行建设,都由于特殊条件的制约,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75年从波密县开始建的墨脱公路到达了80k(从波密起点到墨脱方向80公里处)但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这条路于1980年停工。1994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一条泥土公路终于修成,汽车第一次开进墨脱县城,这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但当地地质结构很不稳定,部分路段很快就毁于大面积塌方和泥石流,墨脱公路成了“断头”路。只能分季分段通行,且每年通车时间很短,形成了北通南阻,南通北阻的境况,2009年,国家投资9.5亿元修建墨脱公路,于2010年底打通了该路控制性工程――嘎隆隧道,这样节省了翻越嘎隆拉雪山时间,避免了因大雪无法行车的困难。我们沿途看到,80K以此公路还在修建改建中,原计划2012年建成通车的墨脱公路到今天看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全部建成,按设计,在没有特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也只能保证公路每年8-9个月的时间通车。

  据司机介绍,2003年以前,进出墨脱的物资要靠人背马驮。从68K转运站背到墨脱的物资是3.5元/斤。2004年才有公路,11至3月旱季通车,4月至10月雨季时堵时通。

10月7日,按计划我们租了一辆皮卡车去波密。早晨9点多钟离开了墨脱县城,刚出县城约一公里,我们几辆车不约而同在一处泥石流发生地停下,等待交通局的装载机清理道路后再缓缓向前。过了约1个小时,走了10来公里,一辆银川号牌日产蓝鸟车停在一滑坡低洼处,是昨晚下雨陷到了这里,由于车辆没有4驱,不能动弹。还好没有再下雨,不然,这辆车就被山坡泥石流埋住了。车陷在里边没见车的主人,看来主人是徒步去墨脱求援了,车队前头的装载机也无法拖拽。司机们只好报警,请公安部门在墨脱县城找车主。好不容易等到下午2点40分,车主才从墨脱县城来到现场,工程车将其拖出泥潭,我们才继续前进。走了六、七公里,在一个大瀑布附近的转弯处,又有泥石流埋住了路面,一辆货车陷在里面,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待挖掘机清理完泥土、石头后才继续赶路。

再往前走几公里,到了米日村,司机的朋友说前面路又堵了,地基下沉,山上掉石头,挖掘机不敢清理。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了事发地点。昨天夜晚下雨,路边有泥石流和石头掉下来,夜晚通过了几台车当时泥石流路段10来米长。我们在离现场50米处望,只见泥石流路段不仅石头不时在掉,而且淤泥塞满路面,看来强行通是不可能了。忽然,我听到右上方山上密林有轰隆隆的声音,不好!塌方石头下来了,我喊“快跑!”,大家向回跑,几块巨石从山上滚落下来,砸断树木,滚落到了雅鲁藏布江,其中一块约2方的巨石砸在公路中间。第二天,司机在墨脱说那块巨石砸在路面有30多厘米的深坑。再看我站的地方,路边砌水泥外包的护墙上部被掀长约1.5米高约30厘米一块,再仔细观察是前天发坠石所致。我们在那里站了约1个小时,前方泥石流现场不断有石头滚下来,从看见石头滚到路面,再听到滚入江中巨大的水声要10多秒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在现场看到了坠石塌方的“现场直播”。同时,我也感到后怕,差一点就没命了。就在我们前面的车先停在巨石砸在路面的地方,有两台车先停在那里,后来司机不知怎么想了想,不经意往后退了二十多米,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今天是不能过去了。我们先联系了发生泥石流那边车辆,准备人下车快速通过。但是路基下沉,滑坡处尽是稀泥,上有落石如强行通过,可能要滑入雅江或被坠石砸倒。当地几名门巴学生和青年是从泥石流地段原始密林中的塌方之上的山上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穿过来。为了安全,我们只好返回墨脱了。

10月8日,我们被困在墨脱无所事事。县城街道只有几百米长,南北两头分别是墨脱村和亚东村,我们边采蕨菜边拍照,分别到这两个村转转。

这两个村都是门巴族居民,门巴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门巴族现共有5万多人,其中在我国控制区仅7千多人,居住在墨脱县有6千多人,米林、林芝还有一些。其余4万多人生活在错那县南部的印度控制的门隅地区。“门巴”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住房以干栏结构为主,房屋与地面相距一米左右,用木材做地板和墙壁。人字形房顶,以前房屋用蕉叶或木板覆盖,再用石板压顶,所有建筑门朝东,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我问墨脱县住建局松滋籍的副局长小刘:这里的居民怎么没有林芝好?他说墨脱前几年的农房造工程没有达标,人均居住面积要达到30平方米,抗6.5级地震,主要是人均居住面积和抗震性能不达标,现在要重来。所以在墨脱村拆了很多房子,有些群众暂时住在木板屋里,个别有些意见。但我们看到了该村21户的高标准新村正在建设,都是两层小楼,每户耗资30万元左右,自己出5万元,其它由国家负担。

早晨,我们到了农贸市场看了看。人不多,卖鱼的一个摊,白鲢40元/斤,鲤鱼25/斤,卖猪肉的3个摊,每斤25元,都是四川人,卖蔬菜的也不多,很贵,小白菜、指头粗的萝卜都是5元一斤。由于雨水太多(每年在2500毫米以上)阳光不足,果实很小,黄瓜、茄子都很小,也不漂亮,产量很低。上午,我们逛到了墨脱村一户人家,一问是副村长家。他家门口停有一辆新的载重汽车、一辆拖拉机、一辆摩托车、两台耕田机,暂住一木屋约30多平方米。室内紫铜水缸、银质水瓢、藏式床榻、藏式柜厨等家俱一应俱全。房中一水盆里还喂着一只大乌龟。他家政府投资30多万元,自己出资5万元的200多平方米的小楼正在建设中,明年就要搬新家了。他家4个孩子,夫妻和一个舅舅共七口人,家里种有十多亩水稻,喂大小猪20头,种有大棚,收入不错,日子过得殷实。

下午,我们到镇北亚东村闲逛。村边有从广东引种的香蕉林,有几片梯田,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金黄色的梯田在青山绿水之间,梯田上方蓝天、白云,在阳光照射下分外好看。有一家门巴族居民,正好其亲戚从北面10多公里的村庄来串门。其厨房木板房门口有两个转经桶,我们走了过去,主人见了我们,热情邀请我们入内。家里男女宾客7人,4女3男,桌上放着2件啤酒,没有茶水。他们待客不是敬茶,而是以酒代茶,无论男女老少,都喝的易拉罐拉萨啤酒。主人也给了我们每人一罐。这间是老房子,厨房兼会客屋,有灶、熏烤架、铜水缸、铝瓢、葫芦瓢,电视机和天线锅是中央宣传部赠送的。其住房在另一边,大部分是政府出资兴建的房屋:藏式客厅,3个卧室,1个念经的宗教室。他们家种了10多亩水稻收谷100袋(每袋80斤),问他们吃不完怎么不卖,他们说酿酒,在他家见到了几个塑料桶,并抓给我们看正酿的包谷酒糟,还有用大米酿的黄酒,厨房屋外木墙上挂了4个盛酒的竹筒。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湿热,酒是门巴人不可少的饮料。

10月9日上午,喻部长带“勇士”军车来送我们了,一直送到118K塌方的地方才回去,这次墨脱之行他对我们是30里相迎、50里相送,谢谢他了。

118K的塌方处比前天我们折返时大了许多,当天塌方泥石流路段只有十多米,而今天有近二百米,站在路基,往山顶看,高达300多米高的山已被削去大半,往下看,与到雅鲁藏布江水边的100多米高坡滚落的石头、泥土、树木连成一片,这些滚落的石头把江边都占了一块。前天我们停车休息的地方已被石头覆盖。

我们下车后,就开始通过塌方区了,我拿出背包里的路绳,先用绳子把石锅从路面吊到路基下,再吊下背包,从两根5米多高的树砍成的木梯爬到公路路基石墙下,整理背包调整石锅的背法,想尽快通过危险的塌方区。我在塌方滚下的石头、泥土、树枝上寻找下脚处,同时,又要抬头观望上方的泥石滚落情况。通过塌方区,别人都是一个背包,而我和老赵每人还有20多斤重的石锅。我们约定:一有危险,立即抛下石锅逃命!多亏了买石锅时喻部长要我们用编织袋包装,我身背背包,左手拽编织袋、左肩扛着圆不溜秋的石锅,共40多斤在塌方区下石坡、上石坎、跨树干、绕巨石,衣服很快被汗水湿透了。但全然不顾,眼睛一边向前看路,一边扭头看山上情况,迅速赶上了前面的几个年青人,经过十多分钟的跋涉,终于安全通过了塌方区。我大大地喘了一口气,过了鬼门关。可是等了一会,不见老赵踪影,刚开始过塌方区时,他在我后面10多米处。我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心里很着急,又不敢去接他,又等了十多分钟,还是不见他,我只能往好处想,估计他没掉下去或被石头砸倒,因为两边施工的对讲机也没有反应,我们也没有看到人滚下江里,是不是脚卡在石缝了不能动弹呢?等了约一刻钟,老赵终于大汗淋离的出现了,原来他从滑坡半腰上走的,身着背包,手提石锅,走一步,挪一下,速度很慢。

  虽然过了塌方区到波密还有118公里(石墙上标的,实际只有90多公里)距离,路上的状况虽说没有见到大的塌方,也有很多地段是大坑小坑,溪水横流,有的地方也很危险,还有的路段在修路。到了晚上7点多钟才到了海拔3700多米的嘎隆山正在修路的隧道。过了隧道到波密的24公里道路已经修好,铺的沥青,个别地段铺的条石。靠隧道部分是以前雪崩多发地段,往年都有10来人在此丧命。晚上8点多钟我们终于到达了波密县。墨脱公路120多公里路程,我们乘坐的三菱越野车整整跑了12小时,才安全出走了墨脱县。



发表于 2013-8-7 13:49 5 只看该作者
期待分享大片
发表于 2013-8-9 10:42 6 只看该作者
亲,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墨脱呀?我一直在准备着踏上墨脱的旅程,但是我是一名新人,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想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0 21:08 7 只看该作者
Dorothy. 发表于 2013-8-9 10:42 亲,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墨脱呀?我一直在准备着踏上墨脱的旅程,但是我是一名新人,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想向 ... ...

去年国庆节去的墨脱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2 11:26 8 只看该作者
JZA0547677 发表于 2013-8-10 21:08 去年国庆节去的墨脱

去了多长时间呢?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2 16:04 9 只看该作者
心里很是佩服啊!
发表于 2013-8-13 13:41 10 只看该作者
的确艰险~~~~~~~~~~~~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