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41

主题

黄山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复制链接] 查看:4675 | 回复:19
发表于 2013-8-10 10:1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冰之路 于 2013-8-10 10:18 编辑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二十年前,年少无知的自己行走于此寻找伙伴家乡的那些美丽,温暖那颗静谧而纯净的心;

    二十年前,在青山绿水中寻觅那些只有自己能够感悟的那份快乐,虽有忐忑,却总是沉醉而不知归路;

    二十年后,没有青春斗志,没有书生意气的自己再次来到这熟悉的一隅,别样的心情,别样的收获;

    二十年后,不再匆忙来回的自己,却用最陌生的身影远望这些熟悉而又羞涩的乡景……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回来已有数日,却久未提笔,一些难忘、一些伤感、一些快乐、一些激情总萦绕于心,却又愈行愈远,兴许连日来忙碌和休息不好,也让自己在这个火热的夏日里总觉恍惚如梦,真实的、虚无的,如一帧帧电影蒙太奇样交错而循回的上演……  

    近来总是难得跟上户外的步伐,大脚的贴子早就挂起来了,那充满魅力的标题——“追逐最火的太阳,与向日葵共舞”,看了便让人心潮澎湃,特别是活动地点是岔口大坑源,自己熟悉的地方,也是故乡的一隅,曾于青春年少的时候有过短暂的行走,那是在初中的时候相约着去伙伴家中游玩,记忆已渐次模糊,但在心中那行走山间的少年模样却总能让自己于回味中唏嘘不已。很想跟上,但家事和工作却都不能让自己提前确定能否成行。周五,合肥的两位故友来电说要过来看望久别的我,因为两周前的一个约定吧,想想自己离开生活近十年的合肥,那些青春岁月,那些青春岁月中的挚友,曾在那个时刻让自己在异地他乡倍感温暖,而今,为了生活,已远隔一方,仅有的便是那些电话中虽然关切却略显无力的问候。想着他们来后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同行故乡,其中一位故友曾经去过,也喜欢运动和行走,这倒是我们久别相聚最别样的一种方式吧。电话挂毕的时刻,轻点鼠标,注明三大一小带车跟上,余下便是等候出行的那份期盼了。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因是露营,所备东西甚为多些,又很想小女同行露营一次,想让她感受一下天为席、地为幕的那份豪迈,让她感受入夜数星星看月亮,晨起观云海赏日出的那份自然。但临走时考虑天气不是很好,加之她还要上兴趣班等原因而作罢,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实现她也期盼已久的户外露营了。或许是因为下午的出行,所以可以不急不慢的准备,午后的天空阴沉起来,些许的雨滴飘洒着,稀稀拉拉的落于脸颊或臂膀,倒如同一份久违的清凉在这个火热的夏日里让人惬意而忧伤起来。

    预报是雷阵雨,兴许运气好,可以搞到大片的云海,心里乐乐的想着。朋友开车三人行,倒正好可以聊将些过去、现在和未来,曾经在合肥的那些日子,是最难忘的青葱岁月,一些友情、一些朋友都是于我能够受益终生的财富。与朋友早早到达集合地点,透过车窗,已看到大脚等熟悉的驴友在那里徘徊等候,下车随意而又热情的打着招呼,调度好车子,等候屯溪驴友的到来。

    出发,熟悉的路线,大脚便让我押后收队,看到十多辆车子闪着车灯一路呼啸同行,友人说你们这户外倒很有派啊,我说是啊,大抵都是这样的,记得有位驴友说,跟着车队开车不但有方向感,而且有很强的自豪感,路上的那些车灯就是一种温暖,路上的那些欢笑就是一种最质朴的快乐。

    入户外后应该这是第二次走与家乡有关的路线,一些自豪、一些热情似乎也格外的高了起来,行车之间,在手台里和小老人、大脚等调侃着介绍沿途的一些村落或者民情,车队似乎也因为手台的关联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笑语不断,亦让行程倍觉轻松不少。至绍村,右转上桥后便离今天的目的地不远了,青山、溪水、民居、山人,和谐而幸福的画面在微微雨意中如同一幅水墨新安山水一样扑面而来,直抵内心。

    到了,村里负责人和镇里有关人员已在那热情守候,都是相熟的,打了招呼,便忙将着看起风景来。扎营的村叫益州,村口一块稍为平整而又开阔的水泥地,前面石磅底下一片不是很大却也不小的观赏向日葵无精打采的欢迎我们的到来。有不少心急的驴友,已轻踏其间或留影、或轻嗅了。对面山川偶有一两幢徽派风味不是很浓厚的建筑若隐若现,远处起伏的山岭竞相映入眼帘。于我们先到达些的徽大驴友已支好帐蓬,三三两两的在那和我们第一户外相熟的驴友轻声问候。

    稍休片刻,与友人便在老驴们的指导下搭起了帐蓬,露营倒也算参加有几次,但这个帐蓬却真的还是初次使用,选择一块平地,轻铺地衣,而后将内用钢管支起来,再在上面披上外罩,最后将地垫平铺于内,便大功告成了。一座能够栖身的小房便在自己手中建成了,红艳艳的色彩倒映得带有雨水和汗水的脸上增加了些许欢快的光泽。同行相熟的很多,与友人轻声的介绍某驴友的网名和特点,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户外的这种自然和纯粹。

    五点半,算来还是挺早的时间,村主任便吆喝大家前往村中祠堂里享用农家乐了。在于我们徽州的山乡,能够在祠堂里开桌吃饭,是很高的礼遇了,一般俱是红白喜事才用一二的。轻入村口,路很窄,有种让自己觉得行走其上高大起来的感觉,一棵好粗的樟树偎依着伸展枝叶,无言而又孤独的诉说着当下山村的那份凄凉,更有丝丝点点的夏雨敲打在伞上,如同一种恰到好处的伴奏让人心中也有些落寞起来。村里一样是老和少的俱多,还有一些形色各样的狗,三五成群的看着我们这些充满活力的驴友们,是惊奇,是溯源,倒也不得而知了。

    祠堂不是很大,但很有味道,一种相识久远的气息在将脚步轻踏的时候便从脚板心传递开来。门上那几个黄色的“毛主席万岁”的大字,又让人想起那个年代里特有的记忆。堂内排开桌子七八张,天井在前,采光亦很好,自己选择了边上的桌子与友人坐下,小老人一家六口,倒正好围起一桌。特意走到堂内观察一番,发现在后面有一处四方的用青石砌就的水坑,水快满而未满,后来听村主任说了一个有关这个水池的传说,很是形象而动人,却又不太好言辞说开,如有兴趣,倒可私下与我沟通和推敲。

    有楼可以上去,但因为年久失修,怕稍有危险,遂作罢。后面音箱里已响起热情的旋律,底下驴友们已三五成群的喝起酒来。于酒和菜里大家尽情分享着,相识的说着话,不相识的留着意,每个人脸上都荡漾出些许笑意,一如山乡里盛开的向日葵那样满是灿烂。与友人说就些徽州曾经的往事,也说就些离开这么多年的一些欢乐和悲伤,酒是不醉人的,但心里那份感动和快乐却已摇曳得自己的身心有点点醉意了。天也渐次的暗了下来,从热闹的几桌变成最后中间的一个主桌,驴友们各自散去到村中或是山林里寻找各自的快乐了。

    走了一小段村路,儿时的感觉一样能够让自己想到那些虽然清苦却很满足的时光。左转,有不是很平整的青石小道,带点雨水,湿渡渡的更有一种质朴的味道,见有小溪,取水轻拂脸庞,一份清凉,一份熟悉倒让自己更加于山野里沉醉了。继续前行,石板古道掩映于翠竹之下,远处有几栋业也久远的土墙或民居沉睡着立在那里,让自己倒看到了一些过去生活的影子,一份沧桑,一份凄凉,一份宁静在这个夏日的黄昏中悄然的弥漫开去。

    折回露营的地方,夜色已真正的暗将起来,驴友们已将场地布置的很有味道了,在一个村中临时车棚前摆起了地摊,众驴友们带的各色酒水、水果、小吃等一古脑儿的都层叠其上,还有几个看似老板的驴友们有模有样的学着吆喝着推销起东西来。两张临时用的小桌子上已倒满红艳艳的杨梅酒供大家随意轻尝。村里人取来柴火,看来篝火晚会就要在这个虽有雨意,虽有热度的夏夜里狂放的开幕了。

    火焰轻燃的时候,有清扬等驴友轻跨过去,算是为晚会进行了热身和揭幕吧,老人的粉笔头在看到大人们的跨越后也勇敢的跨了过去,那份勇敢和自信就在他那稚嫩的脸上,让火光映照得更为开心了。热舞和唱歌已经升腾起来,而我是个相对沉闷的人,看到第一户外的队旗时方入列欢呼,或是在激烈的人群中随意的拍片予以记录。随着大家的热情,气氛已活跃,也让大家将起初的那些矜持慢慢的放下,积极的参与到唱歌或是表演中。友人代表合肥来的朋友唱了一首《邮递马车》,挺不错,让人感受到了那份快乐和向往,而“在那盛开柠檬花的乡间道路上,马车将把愉快的消息,带到我们的心坎上,广阔的牧场正是中午时光”这些歌词,倒和此刻的我们颇为相映。老人、醉子和舞魅等总是活动的主角,他们的热情更是让整个欢乐变得有声有色起来。

    熄了篝火,未熄的却是户外驴友的那份激情吧,继续喝酒,继续清唱,更有洗好澡还去夜走的强驴们。有谈人生的,有唱红歌的,亦有入睡打呼噜的,更有辗转反侧的,自己也是在迷迷糊糊中不是很沉的睡去。雨倒有些大了起来,听着驴友们说,我却喜欢这种雨打帐蓬的感觉,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倒不经意的让自己也竖起耳朵聆听起夏雨的清音了,更有一种湿润透过那层薄纱而浸漫于燥热的内心。方四点,便已有人起床说已看到薄雾般的云海了,在清扬那声很逼真的公鸡叫早中,众驴友便都起来看云海,赏晨光了。走出帐蓬的刹那,感觉眼前的清逸,若晨之曲;山乡的悠长,如茶之香,让我心静如水。座座山峦如一条条灵动的溪流,挡住了喧嚣,浮躁和沙尘,滋润着每个人的心性,使其净了,静了、深了,活了……

    天气不是很作美,没有大片成形的云海,更没有火红的日出。但山乡的这份静谥和自由也让我们在这个夏日的清晨里呼吸得更为顺畅而快意了。跟随大脚开始今天的徒步,早晨的大家都显得生机勃勃,说着话轻踏山间小道。于一处平地处(后知道此处俗称“平坦头”),看到开的正盛的向日葵,虽然只不多的几列,却也让驴友们臭美了半天,一位外国女驴,竟成了摄友们竞相争拍的好麻豆。偶有起早干活的老人看着我们这些人,似充满了疑问,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在于他们眼中习以为常的东西表现出这么大的热爱与激情。

离本次活动精华所在的庐山已不远,领队大脚便说干脆走到庐山再从山下折回露营所在地,餐后就不用再走重复的路线了。再次行走庐山,是从上往下走,经过村落,去看了曾经没有注意过的张逢铿的故居,一排三进,门前有个相对平整的小坦,房子边有株老树的枝桠苍劲的延伸在房前,在我看来,那点树荫似乎正是风水最好的所在了。故居已些许有点破旧,急需维修和养护了。听镇里干部说已列入计划,马上就有文物等相关部门来实地察看,列出修整方案了。

    在镇里周导的带领下,我们又去了一个村中举人的故居,很有特色的一栋房子,门厅后面的楼梯被封死,据说,这是因为这位举人把楼上的房子出让给人家,怕子孙和这些房客争夺,故而这么做。对面的一座官帽山似乎还和他有个很久远而又神奇的传说。看罢,便踏上村中那条虽然不长但很平整又有气派的青石古道了,其实自己曾经行走的那些记忆中于古道是所剩无几的,兴许因为那时自己的司空见惯,还有更多的是那种同学间自由快乐,故而没有去对古道多加关注吧。青石板长长的一级接着一级,正面都有规则不一的条纹,用以防滑,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们不断的行走,倒更显班驳起来。于那份沧桑中也似乎找到一些徽商的影子。至三分之一处,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凉亭呈于眼前,掩映于翠竹之下,更增了一份清新和古意。从上往下看去的正面用青石刻着“庐山面目”四个苍劲小字,想来是从李白那“不识庐山真面目”中断句而来。过凉亭,亭内左边高悬“仰止”二字刻在有点红色的茶园石上,突显出一些延绵的古朴来。出凉亭回望,上面一块和正面相同的青石上赫然刻着“辟榖山庄”四个字,倒是同行故友,告诉大家说那个是指“五谷”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此地远离世俗,自得休闲之意吧。我于网上百度后,方知辟榖是一种道教的修煉方法,又稱休糧、絕粒、卻榖、斷榖、絕榖等,即不食五榖雜糧。

    记得和一位也是庐山人的同事,常于茶余饭后说将起有关村里的一些遗迹和故事。近来他更是认真查阅了民国年间的歙县志,对于岔口或者庐山这边的介绍均要字字推敲,有些东西现在还完好的保留,有些东西却早已消失,还有些东西总找不到很好的印证。回来与他说的时候,我总感觉这段不长的古道有些东西与曾经来过的时候不同,印象中村口应该有一个如同凉亭样的建筑,后问及他回说,确是如此。原先在村口古道处还有一个古庙,名为“庐山庙”,只可惜90年代中期一场大火将庙宇和村口的凉亭都付之一炬了,目前村里也想着尽最大努力予以在原址上恢复。现如今只能依稀从村口那株名为“起死回生”的樟树上找到一些印记,原来那凉亭之上前后两面曾分别写有“森林密布”、“雪峰琅开”八个大字,将庐山的美丽和历史都很好的包含进去了,听曾见过的人说,字体很大气,内容大抵是指庐山这里树木昌盛,景色秀丽吧。冬日雪后初霁,森森翠竹上的白雪在阳光酒上的时候如同浪花样逶迤开来。行走于弯弯古道,蜿蜒而下,两边清绿扰于其上,轻踏石级,有一种律动从脚底漫延到身心上来。这段古道确为不错,只可惜距离不是很长,没过足隐的时候却又悄然结束了。

    到宿地,围桌用起了早膳,一样,那用铁锅煮就的大锅米粥自然成为驴友们口中最美味的食物了。结束行程,大家帮忙着拆放帐蓬,各自归宿,互道珍重。我与友人还要继续前行,往自己儿时长大的岔口故地,去寻找自己心中那份最为清纯的水源,在那里,我将带他们与自然山水律动其中,相信那份清澈和纯净会让他们惊叹不已。

    熟悉的路,熟悉的人,只自己不想被打扰,所以径直开往岔中后面那一洗如碧的水湾了。太阳是火热的,天空也变得碧蓝起来,我们换好衣服便径直向水中走去,看到如此清澈的水,我自己都禁不住赞叹起来,兴许今年的洪水将河床冲刷得更为干净吧,各色大大小小的石头,还有那黑黝黝的清水小螺丝,游动着的小河鱼苗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是上午,整个山乡和河滩都空无一人,世界是我们的,一种自由,一种快乐、一种随心在让自己全身心的和这些静谥的水流合二为一的时候发出最为和谐的乐声。告诉友人,这里曾经是初中时代我晨读学习之处,也是我们小伙伴们游泳摸虾的所在。游于其中的时候,脑中勾勒出过去的影子,虽然青春不在,但此刻却又觉得自己年轻起来,站在不高的山体上,纵然一跃,跳出一样晶莹剔透的水花,于这个夏日,激荡出一份久远的回响,于回响中尽情回忆一些快乐的或是忧伤的往事。

    与故友逮起了小鱼来,用小时候最笨的方法,两个人分别扯着毛巾的四角,轻轻的从水底下往浅处围,好多小鱼苗便轻易的被抬了起来,只那些黑白相间的石斑鱼倒是相对难逮些,而友人却觉得石斑鱼特别好看,有点热带鱼的味道,于是每次只选择它们下手,倒也不负所望,十几条石斑鱼收入瓶中。

    时光是短暂的,于近午时我们踏上归程,也算结束了这段户外带休闲的时光,想着故友下午就要离去,一丝离情,一份感伤又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夏日里渗透到每个毛孔中。铭记人生中珍贵的缘分和善良,珍惜岁月里久远的真诚和情谊,感谢同行走来的故友和新知,匆匆相聚,匆匆离别,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只是自己总是难以再如当初那样无拘无束,而友人走前的那句“试问新安东去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倒让我感动依旧,真诚依旧,如此,亦甚好。

    人生如路,奔波来去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穿行。户外短短的时光里,绕着曾经熟悉的路途,竟又在这样一个夏日里由故友陪着在故乡转了一个圈。再次来到这深深依恋的故乡,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般——生活就像一个个立体互切的同心环,在某个不经意的一瞬,才突然发现,走过了那么多路,竟又回到了起点,只不过:

    你还是你,却已不再是最初的你;

    你还是你,但已经不是昨天的你;

    你还是你,而我却已是改变太多的那个我!


                                                                冰于2013年8月7日灯下11点


    附注说明:

    歙南大坑源村是由原大孟村、胡家山村、高演村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张逢铿,歙县岔口镇大坑源十八谠村人。湖南大学矿冶系毕业。1952年12月1日由香港乘船赴美留学,相继在新墨西哥采矿理工学院和圣路易大学地球物理及物理勘探专业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58年11月17日清晨6时15分,时年36岁的张逢铿博士,双脚离开飞机的舷梯,踏上南极罗斯湾机场的大地,成为第一位踏上南极大陆的炎黄子孙。

    大坑源这条山坞里有十八村,风水滋润。庐山村在半山腰,沿着出村古道缓缓而上,依稀可见对面半山的轮台和山下的大孟等村。庐山村海拔并不高,但却异常开阔,缓缓的弧型如一把张开的扇子,柔柔地将半山的诸多小村庄都嵌入其中,呈现出别样的风景。在庐山你可以看徽州山乡的气势与连绵,就如宋词中的豪放。庐山没有一丝商业气息,显得淳朴,兴许这才是真实的徽州农村。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0 10:15 2 只看该作者
冰之路 发表于 2013-8-10 10:14 二十年前,年少无知的自己行走于此寻找伙伴家乡的那些美丽,温暖那颗静谧而纯净的心;二十年前,在 ... ...

轻松赶来支持加油!!!
发表于 2013-8-10 10:19 3 只看该作者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发表于 2013-8-10 10:24 4 只看该作者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发表于 2013-8-10 10:25 5 只看该作者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发表于 2013-8-10 10:26 6 只看该作者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冰之大坑源露营徒步追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0 10:26 7 只看该作者
好帖顶一个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0 12:41 8 只看该作者
冰之路 发表于 2013-8-10 10:26

好活动,支持支持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0 15:24 9 只看该作者
冰之路 发表于 2013-8-10 10:14 二十年前,年少无知的自己行走于此寻找伙伴家乡的那些美丽,温暖那颗静谧而纯净的心;    二十年 ... ...

还有历史得挖掘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0 17:57 10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顶贴支持。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