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8929

主题

遵义

游中国酒文化城

[复制链接] 查看:13023 | 回复:138
发表于 2013-8-16 09:4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09:42 编辑


      茅台中国酒文化城是茅台集团投资建成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建有汉、唐、宋、元、明、清、现代及国酒茅台规划展示馆一共八个展区,馆藏大量的群雕、浮雕、匾、屏、书画、实物、图片和文物,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历代酒业的发展过程及与酒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展示了我国酒类生产的发展沿革、工艺过程和酒的社会功能。


游中国酒文化城
1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09:56 编辑


     文化城内的四渡赤水情景雕塑。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其中第三渡,就从茅台镇经过。当年红军经过时,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们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便装在水壶里,用来消毒疗伤,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游中国酒文化城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09:58 编辑

    汉馆:

  从猿猴造酒的传说到人类有意识的加工生产,酒就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显得尤其明显。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府对酒的生产、流通、消费一般都采取放任的政策,这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酿酒业的繁荣和发展,酒税的征收使酒步入各国的经济领域。一代圣人孔子"病则饮酒食肉"的倡导使酒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了汉代,虽然酿酒业一再被统治者限制,随着酒曲技术的进步,酒的品种逐步增多,酿酒业仍然得到较大发展。

  由于汉对贵州实行移民屯田政策,促进了贵州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贵州的酿酒业医师用人工制曲的复式发酵新工艺。唐蒙沿赤水河乘舟而上出使茅台,见到两岸人家酒坛无数,可见当时贵州的酿酒业已相当发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政宽松,酒的产销可以私营,政府只收其税,酿酒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留下了许多关于酒的典故和佳话。在此期间,中原农作物稻、麦、粟等传入贵州,贵州农业得到发展,收获增多,为酿酒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酿酒技术也只臻成熟,已经酿制出蒸馏酒即烧酒。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酒具和反映贵州民族饮酒风俗的图案,也说明当时贵州酒文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游中国酒文化城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0 编辑



    解放后组成茅台酒厂的“三家烧房”老板

    左起:

    王丙乾,“荣和烧房”老板。1915年,所酿造的茅台酒送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荣获金奖。人称“王茅”。

    赖永初,1941年,赖永初把从周秉衡处买到的“衡昌烧房”更名为“恒兴烧房”。1947年,“恒兴烧房”所生产的茅台酒商标“赖茅”。

    华问渠,华联辉之子,“成义烧房”老板。所酿造的茅台酒送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荣获金奖,人称“华茅”。

游中国酒文化城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1 编辑

    唐馆: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中原与异域文化、商贸交流空前繁荣,长安城里外使、外商络绎不绝,酒成了邦交礼仪的必备珍品。唐盛行以酒宴宾,太宗、玄宗频宴蕃使,动辄上千人。举国上下无酒不成礼,文人墨客无酒不成诗文,长安酒肆星罗棋布,酒业异峰突起,酒文化,酒典故进入了空前绝后的辉煌鼎盛时期。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今西藏),使唐蕃“合为一家”,同时带去了中原的黄酒酿造方法。

  唐初贵州彝族先民建“九重宫殿”,内有屠宰、酿酒等作坊。“九重宫殿”资料表明唐代贵州已生产蒸馏白酒。

  五代十国时期连年战事,中原就业发展艰难,南方诸国战事较少,水利农桑兴而不衰,贵州酒业一枝独秀。 前后蜀、南唐诸国上下诗酒成风,对枸酱的需求有增无减,酒礼、酒俗也越来越丰富。

游中国酒文化城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2 编辑


    宋馆

  酒对于宋朝来讲具有独特的意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巩固自己的统治。酒政从官酿、官卖和民酿、民卖扩大为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经营,并规定了各地要向中央定期朝贡,其贡物有:丹砂、骏马、铜鼓、名酒酱等,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

  宋代北方多事,而位于西南的黔州(县贵州仁怀一带)却较为安宁,加之宋廷对播州、罗氏鬼国(仁怀市以南地方)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茶、马贸易,对酿酒业实施不限额、不征税的政策,黔酒业也因此长兴不衰。

  宋代官库酒在中秋前发卖,人们敲锣打鼓挑酒于市,热闹非凡。文人士大夫盛行诗酒会,最著名的有欧阳修的平山诗会。

  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关于制曲酿酒的专著《北山酒经》总结了南北朝以来的曲蘖酿酒技术。

游中国酒文化城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3 编辑


     国酒之父……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在国家最高层领导者的关怀和青睐下逐渐显现出其王者本色,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扮演了亲善大使的角色;其中传奇佚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国酒之父周恩来更是倾力推荐,使国酒茅台飘香世界而誉满全球,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传播友谊的纽带,成为东方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之一。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同样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茅台酒在华夏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神圣而又坚毅的丰碑。茅台酒在国人心中的认知度和忠诚度牢不可破,并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的盛誉。


游中国酒文化城
发表于 2013-8-16 09:41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4 编辑


    元馆

  元代是我国饮酒习惯大转变的时期,由于蒙古族喜欢烈酒,从而推动了全国烧酒的发展,高度蒸馏白酒仪式风行全国。

  1291 年播州(现黔北一带)军民宣抚使杨汉英特贡仁怀酿制的烧酒,得到元世祖忽必烈划地嘉许,成为贵州最大的土司之一。此后每贡必有酒,茅酒飘香御苑。

  元代酒税轻重不一,为避湖广行省沉重的酒税,杨汉英奏请改隶四州行省,促进了播州全境酒业的发展。

  受中原汉风之染,元宫廷和贵族开始储藏各种保健滋补品,配制补酒。

  意大利人马可 -  波罗, 1275 年左右到元都,任元朝官员,返回后著有《马可-  波罗游记》,载有元都米酒的制法。

  元代的就文学主要表现在元曲上: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所留佳作甚丰,以酒入曲,以曲入令,成为元的时代新花。

游中国酒文化城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4 编辑


    明馆:

  明代是我国酿酒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明初的严政肃贪,休养生息,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得商品经济异常的繁荣;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始萌芽,这些都为我国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蒸馏技术的提高,酿酒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全国就业的发展,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饮酒之风非常盛行,集镇、乡村酒店大量涌现。

  明永乐年间设贵州布政司,贵州建省。从此贵阳、遵义等地,成为新兴的商业中心,酒坊遍布。茅台酒的回沙工艺率先形成,蒸馏技术日臻完善,为茅台酒酿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启光的《农政全书》对我国古代酿酒术作了系统的研究。

  袁宏道的《觞政》总结了当时的酒俗、酒规、酒礼等,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酒文化著作。

游中国酒文化城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6 09:41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疯子] 于 2013-8-16 10:05 编辑


    清馆:

  清朝前期采取的一系列开明举措,使得全国耕地增加,粮食增产,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专业酿酒工匠和包买商的出现,推动了酿酒作坊的工厂化经营,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城乡商品经济更加繁荣,有力推动了酒类的生产和贸易。

  清乾隆十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准开赤水河道,仁岸成为川盐入黔的主要口岸。商贸业日趋发达,为茅台酒等精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商品环境,从而刺激了酿酒技术的提高与酿酒业的发展,正如清代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 虺 河”。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基本形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成义烧房和荣太烧房生产的“茅台烧”作为黔酒的代表而享誉南北。为提倡社会敬老风气,康熙于宫中设千叟宴,选六十五岁以上文武百官、黎民百姓上千人赐宴于畅春轩,皇室子弟执爵敬酒:选八十岁以上老人“至御前亲视饮酒”。后雍正、乾隆、嘉庆不定期举行。

  乾隆年间,吴升撰有《酒志》二十八卷,集历代酒文化之大成。

游中国酒文化城
4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