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西北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复制链接] 查看:71753 | 回复:189
发表于 2013-8-19 20:3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贪嗔痴2009 于 2013-8-19 20:51 编辑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此文献给宝鸡市业余无线电的所有HAM

       自6月份开始,鳌太穿越逐渐在头脑里成为一个目标,虽然不那么急迫,但是我知道,这个幺蛾子一旦冒了头,终究要遂了愿才能罢休。
       没事泡在8264论坛里,翻看各色人等的鳌太帖子,艳羡,想往,也看山难的帖子,不免唏嘘。
       7月初,老婆确定7月中旬需要到西安走一趟,商量着一家子都去,作为一次家庭旅行。一闪念,何不趁此机会将鳌太穿越捎带办了?同老婆敲定一下行程细节,就这么决定了。署天连日的烦闷一扫而空,跳将起来,开始筹备。
      第一件事,整顿装备,按照鳌太的要求,逐一检视现有装备。帐篷防水性能不佳,重购。添购雨披,挡风板,皮肤风衣,户外遮阳帽等等。按照六天的标准,筹备干粮,分主粮路粮,主粮又分早中晚,严格把控携带量,不多一分,不欠一分。各种营养素,考虑均衡。最后,装备清单如下:


登山包:普尔兰德 旗云65升,rogisi小腰包和水壶袋各一个(均作为登山包的外挂)。
卧具:牧高笛air2,同尺寸地垫一副,杂牌三季晴纶睡袋,普通铝箔泡沫垫。
衣物:冲锋衣裤一套,速干衣裤两套,保暖衣裤一套,袜子内裤各四件,高帮登山鞋一双,皮肤风衣一件,多功能头巾。护膝一双,户外帽一个,泡沫拖鞋一双,迪卡侬雨披一件。
食物:早餐燕麦片加奶粉5份。中餐压缩饼干加牛肉干,晚餐面条加紫菜,加干制汤料(菠菜蛋汤)再加自制牛肉干(熟食店买回五香牛肉切片,再多加盐腌制,入油锅小火久炸,达到脱水,减小体积,耐储存的功效)。路粮有油炸花生米,葡萄干,士力架,干枣, 糖果若干。
炊具:套锅(只带汤锅),炉头,挡风板,打火机2个,小号气罐3个(山下采办)。
卫生及个人药品:牙刷,牙膏小小半支,速干毛巾,达克宁(预防脚气),皮炎平,复合维生素片。
通讯及其他杂项:手机(预装谷歌地球,GPS航迹文件,缓存相关地区卫星图片),充电宝2个,双段手台(两块电池),救生哨一个,登山杖一双,小刀一把,铝水壶一个。


      上列的具体装备可以称为硬件,准备起来不消多少功夫,有就有,没有就买。
      真正让人操心的是攻略。一个山难频发的线路,自己第一次去,而且是孤身一人,心里焉能轻松?接下来整整一周,我没事就泡在各户外论坛,专看鳌太帖子,和以前抱着欣赏的态度不同,着重考察他人的日程安排,装备,注意事项等。 说到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磨房里穿山甲的帖子。其细致,详尽,用心的程度,所有攻略贴中堪称绝有,具备如此奉献精神的驴友令人钦敬!此外,再参考陕西冰岩队的线路和行止安排,最终整理制定出自己的攻略。计划5天,可延长至6天。线路的关键点名称,各关键点之间大致耗时,宿营地,水源地等等,基本详尽。
      除此之外,我额外做了一个关于业余无线电的准备。后面要讲到,这项准备在我此次鳌太穿越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安全保障作用。我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四年前加入了无线电运动协会并取得呼号:BG5IAO,四年来不思进取,一直停留在4级操作水平上。根据我的知识,无线电U、V段都是视距通讯,在视线内无障碍,收发双方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足够的话,距离不成问题。由此联想到鳌太穿越基本上是行进在高山的山脊上,在山脊上同远方的西安或宝鸡市进行通联是可能的。于是,我收集了西安,宝鸡两市的业余无线电中继台频率,记录在自己的攻略上,并在手台上预先存储下来。后又找到了西安业余无线电的qq群,并在群里寻问鳌太与中继通联的问题,没有得到非常确定的答复。

      再接下来,试图解决事关安全的最大问题,旅伴。
      在本市的户外群邀伴,无果。查找互联网上其他人的约伴,没有同一天上山的。最后一个方法,直接问塘口村的程秀才十五号是否有上山的?答复是暂时没有预约,不排除14号有临时入住的。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出发了。

      出发的时候,告诉老婆我发了一封邮件给她,抄录在下面,大伙笑一笑。
      我准备15号开始爬山,如果到时候没有伴或者天气很不好,我会延迟,在我决定出发之前我一定会给你打个电话,如果我和某个队伍同行,我回把同行的领队的电话号码告诉你备用。
下面是我的大致行程安排:
第1日 :西安—塘口村(1750m)—火烧坡—2900营地—盆景园营地(3150m)早7:00冰岩办公室集合出发,11:00到达塘口村,简单休整,午餐;12:00开始登山,一路拔高,15:30到达火烧坡,16:30到达2900营地,18:30到达盆景园营地扎营。水源情况火烧坡—2900营地有流水,盆景园营地季节性泉水。
第2日 :盆景园营地(3150m)---鳌山大梁---导航架(3475m)---药王洞(3361m)---麦秸岭(3500m)---水窝子营地(3100m)早6:00起床,早餐;7:30拔营出发,缓慢拔高,10:00到达导航架,合影,拍照;沿鳌山大梁向东前行,12:00到达药王洞,午餐;13:00出发,缓慢拔高1小时,横切荞麦梁,16:00到达水窝子营地,扎营。水源情况药王洞有水源,水窝子有流动泉水。水源情况药王洞有水源,水窝子有流动泉水
第3日 :水窝子营地(3100m)—飞机梁(3481m)---梁1峰---梁2峰---梁3峰---2800(小石河)营地--南天门草甸早5:30起床,早餐;7:00拔营出发,沿石海翻越飞机梁,然后急剧下行,横切梁1峰,11:30在梁2垭口,午餐。12:00出发,翻越梁2峰,梁3峰-,一路下行,16:00到达小石河营地,简单休整,补充饮用水,18:00赶到南天门草甸,扎营。水源情况小石河营地有流动泉水,南天门营地无水源。水源情况南天门营地无水源
第4日 : 南天门草甸---塔1峰---塔2峰---西塬(3200m)—大太白梁(九重天3520m)—大石河营地(3174m)早5:30起床,早餐,7:00拔营出发,一路上行,8:30到达南天门,开始横切,10:00到达塔1峰垭口;途中反复上下石海,然后横切塔2峰,14:00到达西塬,简单休整,翻越大太白梁,16:30登顶,一路下坡,18:30到达大石河营地,扎营。水源情况西塬季节性水源,大石河营地水源丰富。水源情况大石河营地水源充足注:过了金字塔2,途中有一处季节性水源,可在此补水。
第5日 :大石河(3174m)---东塬---万仙阵(3564m)—雷公庙(3533m)---东跑马梁---拔仙台(3767.2m)---大爷海(3590m)—大文公庙接待站(3495m)—放羊寺(3100M)早5:30起床,早餐;7:00拔营出发,沿林间小路上行,最后穿过草甸,9:00到达万仙阵,进入跑马梁,一路路线清晰,可以随意驰骋,12:30到大爷海,登顶拔仙台,进入景区道路,15:30到达大文公庙,沿小路下行,离放羊寺还有20分钟时,途中有流动泉水,全体队员补充饮用水,17:30到达放羊寺,扎营。水源情况:跑马梁无水源,大爷海和文公庙水源丰富;大文公庙到放羊寺途中有流动泉水。放羊寺营地季节性水源。水源情况大石河有流水,跑马梁无水源,大爷海和文公庙水源丰富。
第6日 :放羊寺(3100m)-明星寺(2950m)--平安寺(2780m)--羊皮沟(800m)—鹦鸽镇—西安

上面的安排是参考一个商业队伍的行程,不出意外的话我的实际用时应该比上面的短一天到一天半。
从我登山开始,我会尽量在有信号的地方都给你通个电话,通报行程,到时一定要记录接到我的电话的时间和到达的地点,最好每次接电话都录音。从我出发起算,如果4天后都没接到过我的电话,你首先尝试联系我的同行人员(如果有的话),如果也联系不上。你可以考虑和下面这些救援机构联系。
他们都是民间义务组织,不要急躁,把我的情况告诉他们
陕西蓝天救援热线:400-623-9958
曙光救援 4006159958
如果他们建议需要进一步向警方或景区管理机构报案则听从他们的安排。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任何意外情况下,我都会让我的对讲机守听438.500兆赫。
如果报案一定要把这条信息告诉所有救援机构
我买了户外保险,保单号也在163邮箱里面。


      老婆对我出去野本来是无所谓的,看了我那封一本正经的信,反倒弄得惴惴不安了,呵呵。
      未能免俗,下面按照游记的一般格式开始记流水账了。

      D1:7月14日。
      16时许,火车抵达西安站,晚点约30分钟。快步小跑的我已经在火车上煎熬了几个小时了,此刻顾不得埋怨铁道部,只恨前后人流拥挤,害我不能尽早出站。拦了个的士,许诺多加十块钱,请的士抄近路追上西客站16点10分开往太白县的客车。的士还算肯帮忙,卯足了劲追,一路还打电话问朋友关于太白客车的走向,可恨回天无力,客车走远了!回到西站,搭了个去眉县的车。此刻心里也没有明确的方案,往山脚方向去吧!,反正西安也是住,眉县也是住。到太白,天色尚早,(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此地和南昌大约有1小时的时差),灵机一动,为何不试一试拦大货?的士把我带到眉太线的一个加油站旁边。我一边吃点干粮,一边在路边候着。凡是开往太白方向的所有机动车,一律伸个大拇指冲人家招摇。算我耐性足,拦了五六十辆。就在我即将灰心放弃的时候,嘿,机会来了,一辆大货缓缓驶入加油站。我背上包,缓步走向驾驶室,远远就发声问道:“师傅,请问您的车去太白方向吗”那边答道:“有什么事吗?”心里一喜,有门。于是简单告知对方我急着赶到太白和队友碰面,没赶上客车。师傅很敞亮,一句话,上来吧!
      车子来自渭南,此行送煤去成都。车上一共有两位师傅,姓高,姓刘。刘师傅年纪稍长,四十开外。高师傅八十年代人,我开始误认为同辈,闹了个小尴尬,大概是多年跑江湖,让他更显成熟。
      车行不多久就来到山脚下,蹭蹭几个回头拐,汽车爬上了一个人工水库。水库狭长,沿着岸边走了有十几分钟。离了水库,马路右边是宽阔的河漫滩。宽得出奇,最宽的地方足有五百米之遥。河滩上满是卵石,个个小猪那么大。这地方前些天也算下过雨,为何河滩上仅有涓涓细流?如同一条颜色稍深的细线夹在白色的河滩上。转念一想,是了,如此巨大的河滩是史前遗迹--冰河时代的产物。现在的降水量和径流量仅能维持河滩的石头形态,远不能覆盖整个河滩,再也没有当初那排山倒海的搬运能力了!
      路边有几处太白县的旅游宣传牌,标题有“雪域太白”,还有“西部慢城”。有点意思,“慢”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至今仍是前卫的,作为一个旅游卖点,其能大售乎?
大约晚十点,到达塘口村,向高刘二位道谢道别,下车给程秀才打电话,得知,今天并没有队伍入住。说实话,心里好不失望!
      程家离马路边还有个几百米,四周黑魆魆的,远离了马路上汽车的嘶吼,渐渐听得有虫鸣,还有灌溉渠里哗哗淙淙的流水声,我知道,那必是山泉。进了程家,年轻人都睡下了,得知我尚未吃晚饭,大婶转身入厨。一会儿,一碗油滋滋的火腿丁炒饭端上来。最后几口须小心翼翼地吃,用筷子把饭拨在碗壁边,停一停,等油滤下去,才敢往嘴里送。



      D2,7月15日。
      大概是生地方的缘故?或许是一小时时差的缘故?醒得比程家大小都早,随后程家大小也都陆续起床。正值菜地里大忙,早饭之前,大家都有些活计,只剩得我闲人一个,院子里走进走出。出去的人陆续回来,开早饭了。有炒菜,有馒头,每人一碗酒糟汤圆---这个配伍对于我很新鲜,风味不错。
      上午,与其无聊闷坐,不如外边走走。上了一趟太白县城,做了两件事,1,将手机里的攻略打印出来,过塑。2,购买卤牛肉一斤多,回头按自己的土法在程家做成了牛肉干。太白县城是个小山城,较干净,也安静。气候凉爽就不消谈了,就是凉爽得有些过了头。在路边等公交车回塘口,一阵阵风吹来,我只穿了一件单衣,冷得直起鸡皮疙瘩,一看就是外地人。一阵阵风,不是好兆头,如果下雨,要在塘口待到何时?
      天要下雨,由不得人,回到塘口,果然下起了雨,雨还不小!
      外地收菜的汽车来了,程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午饭都没功夫吃。大婶劝我别等,招呼我先吃。吃的是手擀面,面条是刀切出来的,既不是丝,也不是片,介于二者之间,细长条。辣油红亮,味道浓郁。现在回头想,倘若没有我这个客人,恐怕大婶也到地里帮忙去了。
      下午雨停了,出来围着村子转转。程家收菜的车在地里上好了菜了,开到院子边装载预先收进家的菜瓜。程秀才这时刻才舒了口气,站在旁边指挥观瞧即可。我和他闹磕扯闲篇,夸赞他们家的富足。程秀才谦让道:“山脚下的才富呢!”于是娓娓向我道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太白县安插了一些河南三门峡的水库移民,塘口就有。恁是那个集体主义,奉行长官意志的年代,把外来移民安置在相对寒冷,地块不平,交通不便的山脚,这点私心是谁都能理解的。在种植麦子的年代,山脚的劣势不言自明。不想九十年代起,太白县的农业整体转型为蔬菜种植。山脚的海拔稍高,气温稍低,任意一种蔬菜的成熟期都较平坦地带都要晚上半个月,二十天的。可别小看这半个月二十天!蔬菜在市场上的卖价就是这样,上市贵,罢市更贵。平日里批发两毛钱一斤的白菜,最后那段日子,价格能飙到五毛多,爱买不买!
      听完故事,我哈哈大笑,程秀才陪着笑。秀才是宝鸡市人大代表,从当太白县人大代表开始,十几二十年了。我问他都提些什么提案。秀才说,我提的提案都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市长最爱听,县长最怕听。听得我又是哈哈大笑。
      晚饭,收菜的货主和司机与程家一起吃。看得出,即便不包含驴友,程家常年都是客来客往的,一派景旺气象。这和程秀才为人的气度做派是分不开的。
      下午就得知了,有一个三人的队伍今晚将要入住,次日上山。据说是个腐败队,请了向导兼背夫,计划走7-8天。我决定和这支队伍一起上山。秀才沉吟了一下,问我,要么再等等,跟另一支队伍?秀才是一片好意!他继而点明,他们请了向导兼背夫,和他们一起走有蹭便宜之嫌。这点提示着实让我犹豫了一阵子。经过反复思索,我最后告诉秀才,还是决定和他们一起上山。
      三人到达塘口,应该是九点半以后了。由西安的一位朋友开车送来。见面一寒暄,得知这三位居然是我们南昌人!其中有两位和我还在同一个户外q群里潜水。寒暄了一阵子,不早了,各自休息。



      D3,7月16日。
      早起,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天。天空一片晴朗,心情振奋!
      三位老乡也接连起床洗漱,院子里好不热闹。据秀才说,最多的一次接待过三十七号人,真不敢想象!
      就在我们吃早饭的当口,预约的向导师傅来了。师傅名叫郭丑元,很乡土的名字。郭师傅四十开外,身材挺拔,没有一两赘肉。浑身上下都是专业装备,打着极星的logo,原来他是冰岩队的常年合作向导,令人肃然起敬。饭后,我主动找大婶结账,价格便宜得让我惊奇,大婶还主动抹了个8块钱的零头。这时,程秀才把我唤到一边,说道:“小黄,把你的联系电话给我留在本子上,还有你家人的,手机上翻我搞不来。”我按他的话照办,写完,秀才拿起笔在旁边加上了旁注“16号上山,一个人”。同时谆谆嘱咐我:“下了山一定给我来个电话。”我连忙应承,心里涌过一阵暖流。秀才继而小声对我说:“向导是我的亲戚,我跟他说了你,他会照顾你的。”我听后,表面上平静地道谢,心里,啥也不说了!
      秀才的拖拉机把我们带到机耕道的尽头,还没开始登山,就有了一幕胜景:由于昨天下了一场雨,鳌山北面的群峰出现了云海。水汽在山谷沟壑里蒸腾上升,因为没有风,所以并不紊乱,白云的上边缘整齐平直,一个个山头突出在白云上方。黑是黑,白是白,山停云走,此峰隐,彼峰现。
      云海在北,鳌山在南,北山的云海只能在山脚多看几眼。扭头望林子里一钻,树林浓密,想看也看不到了。登鳌山由此正式开始。
      密林里谈不上什么景致,与江西的山比起来,相隔千里,物产有一点点差异,虽道不出门道,总是有新异之感。昨晚与三个老乡简短寒暄,不及深入,本来可以趁着爬山,与他们慢慢攀谈。因为体能差异,几个人很快就拉开了距离。

      骑路人,四十开外,中等身高,体态微丰,体能却丝毫不差。和大家一样的背包之外,脖子上另外挂了一个单反包,据说除了机器上的镜头,包里还有一个。骑路人捏着一支录音笔,边走边自言自语,把向导说的所有关键点和自己的观察,一一絮絮叨叨地录下来。开始我还不惯呢,屡屡从旁观察。骑路人说自己总要停下来拍照,为了避免频频被大家从旁超越,干脆走的时候就稍微走快些,停下来拍照就当休息并且等我们。一个人遥遥领先了。
      后面是郭向导,郭师傅面色黧黑,难免的。那是鳌太的紫外线给他留下的职业痕迹,更显得健康而专业。早上,只身来到我们中间,背包空空如也。有位老乡说他的包容积不大,郭师傅说“放心,我里面有个蛇皮袋,回头把蛇皮袋捆在包上”。果然就是这么做的。蛇皮袋的容积足有70升,绑在登山包背负系上了,外面加个红牛的背包罩,欧了。出发之前,我看他这个包不简单,偷偷地拎了一下,乖乖,比我的25kg要重多了!走在山路上,当我和郭师傅离得比较近的时候,我赞了赞他的体能。郭师傅先是谦虚,后面也加了一句,今天背重了些,快70斤了。
      刺客,一个80后的小伙子,福建人,大概在南昌工作。清秀帅气,具备典型的年轻人的特质,朝气而自信。腰间挂着一把贝尔求生刀。体能自然没得说,快慢自如。
      本无尘,骑路人的同事。这次鳌太穿越可不在状态,早早地就露出疲态,屡屡落在队伍的后面。我看这个势头不对,主动担起了收队的任务,紧跟在本无尘的身后。同时指导他调整呼吸,把握节奏,协调手杖和脚步的出力。大概是远水不解近渴吧,这种技术性的改变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也就懒得坚持了。走着走着,不自觉地将双杖同时远远地伸出,同时双手出力,像吊环一样,将身子往前送出好几步,如此周而复始。每次他毫无征兆地停下休息的时候,总是难为情地劝我先走。我笑笑,置之不顾。
      走着走着,一对药农夫妇追上了我们。轻装,只带得几个蛇皮袋。大概和郭师傅相识,搭了几句话,抛下我们,不见踪影。
      骑路人的体能真是可以,超出了我们的视距不算,现在连喊都喊不应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派刺客突击前行,找到骑路人。刺客一边脚下加速往前赶,一边嘴里喊着骑路人,渐行渐远。不多久,感觉他们联系上了,隐约听到高声呼叫有了高声应答。想必他们停下来等我们了,随着我们的接近,渐而能听见林中低语。奇怪的很!听声音似乎不止两个人?等到了身边,果不其然!除了刺客和骑路人,另有两位驴友正在起床打包。宿营地点连缓坡都算不上,简直就是搭在灌木丛里,一个稍微有点缝隙的地方,免不了还要加以整饬,否则连帐篷都搁不下。两个90后,哈着腰,忙不迭地收拾他们的行装,我们一行五人从旁围观,问长问短。得知他们是昨天连夜上山的,简直是野外生存啊!心里佩服得一塌糊涂。
      心中暗自想,像这样的夜行军,尖刀排,肯定是强驴中的强驴了!如果和他们结伴,大概可以快些?下定主意,力邀这两位和我结成快队,先行一步,留下三位老乡和郭向导按自己的日程走。两位强驴满口答应,心中庆幸,不为强驴所弃。于是和老乡们告别,互道珍重,真挚而凝重。接下来所有的故事,都与这两位强驴分不开了!

      强驴一,伟鹏,河南人,退伍军人。身材颀长,皮肤白皙,沉默而刚毅。手臂肌肉的棱角极其清晰,看上去像个练家子。
      强驴二,小宇,贵州人,刚毕业,暂居北京。南方身材,有文艺气质,说起话来有点小可爱。


      刚启程,突然一块硕大的登山告示牌出现在眼前,接下来的路还免不了拔高,密林穿行。路上,这两位强驴边走边吃早饭,不时地念叨,路粮准备得不太够。我心里暗自一惊,不会吧?像粮食这么关键的物资都能准备不充分?重新打量了这两位强驴,他们的包都不超过40升,都没有背负系统,特别是伟鹏的,居然是个战术包,molle系统,上下左右挂满了外挂。看上去挺拉风的,以重装穿越的要求来看,似乎华而不实。
      突然,小宇惊叫一声:“野菜!”,呵呵,不知到他从哪篇攻略上看来的,他只知道那是野菜,而不知道具体的名称。不错,是野菜,我们乡下称之为野藠头。于是三个人俯下身子采野菜,当作晚餐的加餐。野藠头老了,许多长了菜薹。小宇光挑菜薹拔,一个不留神,他拔了一束捧在手里,看得我哭笑不得。后悔没劝他留下,晚餐让他一个人专享。
      快到2700营地,前面超过我们的药农夫妇正在路边收获药材。一种低矮灌木,早先就收割了,放在别的灌丛上暴晒,晒干了,采籽。见我们好奇,药农夫妇大方地说,“弄点去,泡茶喝!”伟鹏还真弄。
      到达2700营地,休息吃午饭。伟鹏大概早餐没吃够,要生火煮面吃。被我劝住了,将牛肉干分给两位强驴共享,看他们有味的样子,路粮是真的缺!躺在草甸上,阳光虽然毒辣,好在空气是凉的,不但不燥热,反而觉得很舒服,有小阳天晒太阳的感觉。
      起身前行,下一个营地就是响当当的2900了。我告诉他们,攻略上说大营地有很多前行的驴友减负而抛弃的食物。两位强驴对此非常向往,或许走起路来都带劲些。
      2900真是绝佳的营地!有水源,有草甸,平坦开阔,背风。这里是高山针叶林和草甸的交错地带,长着好几种我认识的松树,雪松,油松,罗汉松。一颗孤松虬枝盘结,孑然遗世,围绕着它的是草甸,草甸里,开着各色的小花。一只松鼠,倏忽而过,钻入洞前,扭头留下惊悚的一瞥。
      我如果下次再走鳌太,必在2900逗留一晚!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欣赏美景之余,另有一件大事,就是寻找食物。三个人就像翻垃圾的狗,低着头,眼睛四处扫描,手杖四处拨弄。共寻到土豆四枚,脱水葱粒一包。突然,小宇又是一个惊呼:“脉动瓶!”搞得我莫名其妙,问原因,他说他也说不清,攻略上说碰到空的脉动瓶一定要捡走,至于原因嘛,原帖只说了句“你懂的!”
      强记好学的小宇谨遵教诲,捡走了两个空的脉动瓶,后来嫌累赘,又的确参不透有何妙用,扔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我们大家都悟过来了脉动瓶的“你懂的!”三个人笑作一团,这是后话。
      2900逗留片刻,起身,路边遇到一丛蘑菇,看颜色像食用菌,采走再说。伟鹏说他有野外生存手册,里面有食用菌图谱,回头研究一下。
      身体已经疲乏了,小幅的爬升也觉得很难忍耐,前方的林子逐渐低矮,终于,天高云阔了!走上了鳌山大梁。刚开始,身边还有一些极低矮的油松,这些油松本来可以舒展身姿的,无奈高寒缺水,风速大,不得不蜷缩了身子,勉强扎根在石头缝里,真所谓物竞天择。这一段被称之为盆景园,到是形象。
      再走走,眼前愈加开阔!整个鳌山大梁本是一片石海,那是史前冰川对大山的刻削和斧凿,冰川消退,留下无尽的冰川漂砾。因为地势平坦,风化物可以稍堆积,进而雨水可以稍稍潴留。于是,高山草甸生成了。突出在外的石头,因为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依然洁净花白,继续迎接着日晒雨淋,为周围的草甸输送风化物。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28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9 20:40 2 只看该作者

      行进的路线基本上就是草甸上突出的石头,凡是有草甸的地方,路迹较明显,毕竟草甸被践踏后稍有痕迹。更有意思的是路迹两侧,草甸的花开得稍微繁密一些?难道行人起到了传媒授粉的作用?草甸不茂而石头突出的地方,路迹就不明显了。这时候往往蒙着头走一阵子,忽地又回到路迹上面。好在伟鹏身子高大,视力又好。在大家四处张望寻找路迹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喊出:“我找到路了!”
      今天预定的营地是药王庙,为了节省时间,不打算上导航架,从左边,也就是北面山谷的上缘切过去。我事先在谷歌地球上通过勾选Wikiloc图层,查看了多条鳌太的gps轨迹,最终选了这条不经过导航架从北面切的轨迹存入手机。地图上看似乎省了路,事实证明,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线路。线路走在山谷和鳌山大梁相交接的地带,左边是万丈悬崖,右边是缓坡,看上去不知远近。其实,只要当初别切,一直沿着缓坡走,则一直走在鳌山大梁这个夷平面上,没有丝毫险峻可言。当时知道也晚了,已经切了好几处山谷。一路上巨石横亘,进退两难。没办法,手脚并用地爬,三个人低头不语,没有了说笑,只有简单枯燥的两个字,不绝于耳:“小心....小心.....小心!”既是说给队友听,也是说给自己听。就这样,两股战战地,大概爬了一个小时,来到了导航架正东大概一公里的地方(回家通过GE研究出的),稍稍爬升了一些,远离了山谷,更接近鳌山大梁。久违的草甸又出现在眼前。我们可爱的小宇做出了一个充满了喜感的动作——他俯下身来,抱着一块石头,作亲吻状。苍天啊,大地啊,我又安全了!这大概是他在心里默念的,不好意思出声罢了!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再往前几步,路左边一块巨石,出于好奇,绕过去看了一看,有水!鳌山大梁的降雨渗到石头下面,汇聚成流,流道大梁的边缘,在即将留下山谷之前,冒出了地面。显然有羚牛在此地出没,随处能见羚牛的粪便,有的还很新鲜。此刻已经晚七点了,天色行将晦暗,因为路迹不清晰,原定的宿营地药王庙不知还要耗时多久。我当即决定就地扎营。巨石的南面有一处比较干燥背风,放下两顶帐篷没问题。小宇和伟鹏继续共一顶帐篷,我单独支了一顶。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巨石后面,伟鹏拾了些柴草,生火做饭。我则钻进帐篷,在帐篷内用炉头气罐开始煮面。将白天采的野藠头洗洗,掐断,放进面里,再放了一撮捡来的干葱,分外的香。帐篷外面,只听得他两人手忙脚乱地在忙活。原来他们根本就没带炉头气罐,只靠生野火做饭。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联想到他们一系列的不靠谱,我总算悟过来了----原来他们根本就不是强驴,是对愣头青!我不由得在帐篷内高声数落起他们,严厉批评他们的冒失。到现在我都觉那些批评的话得不为多,不为过。
      晚饭过后,早早地就睡下了。地势不太平坦,晴纶的睡袋在垫子上没有丝毫摩擦力,屡屡向脚头滑去,睡得着实不太安生。但不管怎样,这一觉还是颇为解乏的,十一点四十,醒来了一下,舒坦多了!
      一下子不能再次入眠,掏出了对讲机玩弄。首先选到西安市的业余中继频率,守听了一阵,没动静,呼叫了一阵,也没动静。大概是信号有阻挡。调到宝鸡市的业余中继频率。一进入,电台里就传来了通联声:“CQ,CQ,这里是bg9ewa呼叫CQ并守听”,我赶紧应答,并自报家门。松开ppt后焦急地等待对方回应,电台里传来令人兴奋的反馈:“bg5iao,bg5iao,这里是bg9ewa,抄收你的信号”除了bg9ewa,另有几个呼号也陆续进行了应答,可惜当时没有抄收清楚,不能在此详列,非常抱歉!因为鳌山山顶没有手机信号,所以请bg9ewa帮我拨打了一下我老婆的电话,报个平安,bg9ewa二话不说,满口应承。不多久,继续通过电台向我通报通话经过。我向bg9ewa和所有电台上的HAM致谢,告诉他们我接下来的穿越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会通过电台向他们求助。得到热情积极的反馈。为了节省电量,同他们告别,关机。
      通联结束后,心情极其愉悦,一方面因为无线电同仁们热情好客,更重要的是,我早先对于在山顶上和城市业余无线电中继台通联的可能性猜想得到了肯定的验证,这个功能无疑能为我接下来的旅程增加了非同一般的安全保障。
      联想到那些鳌太的山难,但凡他们懂得这点无线电知识,携带有手台,知道几个附近城市的中继台频率,能避免多少悲剧?!

      D4,7月17日
      凌晨四五点醒来,天色尚未明,掀开帐篷一角,伸头查看外面情形,大雾弥漫,心中暗觉不妙。接着躺下,闭目养神。养着养着,帐篷忽地噼里啪啦作响,豆大的雨点密集打下。也好,一直悬着的担心总算落地了。雨还不小,至少是中雨,从下的那一刻起就没停歇过。偶尔来一阵子大雨,更有大风助威,帐篷里的人心惊胆战。
      吃过早饭再说吧!继续窝在帐篷里点火做饭,没有水了,咋办?欺负伟鹏,让他出去打水,他不打谁打?他们的早饭回头还离不开我的炉头气罐呢!烧了半锅水,做成牛奶燕麦粥,味道不错!接着给他们两煮面,山上气压低,沸点低,特地替他们小火久焖了一会儿。愣头青们吃了直奇怪,为什么昨天他们自己煮的面是夹生的?
      吃完早饭,雨势不减。想起了无线电,向山底下问问未来几天的天气吧。一开台,电台里传来密集的通联声。于是我呼叫“请求插入,请求插入”电台里有人礼貌地回答“插入请讲”。同昨天晚上一样,我再次报出自己的呼号,所处位置。刚才那位也自报家门了:“bg5iao,抄收了,这里是bd9aac,BRAVO DELTA 9 ALPHA ALPHA CHARLIE”字母解释发音标准而流畅,而且是D级的,老HAM了。我在电台里将山顶上的情形描绘了一下,希望请山下的朋友帮忙查询一下接下来几天的天气。身边有电脑的朋友们很快给了我答复,接下来三、四天都是雨。我还来不及失望,bd9aac紧接着报告,他特地打电话到宝鸡气象台,接下来几天非但是雨天,而且,宝鸡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建议我们立即下撤!而且应当从23公里处下撤,不要走原路从塘口方向,因为后者有山洪的危险。bd9aac自称他本人也是宝鸡市户外运动协会的,对鳌太的情形非常熟悉。言辞恳切,颇有长者之风。我当即表示,我会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
      结束通联,我把小宇召到我的帐篷开会,讨论接下来的方案。呵呵,不用讨论了,他们的帐篷不防水,已经在抗洪。加上他们其他多种不充分的准备,根本没有扛下去的资本。于是,决定立即下撤。
上山之前,跟本没有准备23公里下撤路线的航迹,虽然知道个大概,还是不十分确定。有必要在下撤之前,同山底下详细询问一下下撤路线的特征,关键地标。另外,还需要把我们三个人的个人资料向山底下通报一下,以策万全。主意打定,开台。关于下撤路线的问题,一位朋友“89年的兵 ”(最近才从网上查知,呼号不详)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描绘,特别是他提到的帽子石这个关键地标,这在后面的下撤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明确的指引作用。解决了下撤路线问题,我要求山下的朋友们记录一些我们的个人资料——我们的姓名,来自何地,亲属电话。bd9aac当时正在开车,嘱咐电脑旁的bg5ewa动手记下,再后来,bd9aac也有了纸笔,要求我们继续报出自己的电话号码,我报完一遍,他复诵一遍,严谨而专业。考虑到V段的绕障能力强些,邀请请我再试了试在V段通联。我凭常识推断,当我们从23公里处一旦下撤,与宝鸡方向就天各一方了,被大山隔得开开的,丝毫没有通联的可能,于是,我在电台里强调,我将始终守听438.500这个业余频率。bd9aac抄收并表示一旦我们决定下撤,他们将开车到黄柏源,用车台守听438.500。我感动莫名,同时觉得不应如此惊扰人家。于是谦让了一下,说我会在下撤之前做最后的通联。于是,告别关机。没想道当我们到达帽子石,想和宝鸡的朋友们做最后一次通联时,已然来不及了,帽子石所在位置和宝鸡中继U、V段均失联。
      通联过程中,中继台上原本活跃的朋友们全部静默,将频率让给我和bg9ewa,bd9aac几个,这是一种无声的支持和帮助,同样令人感动!
      结束通联的时刻是11点整。赶紧地收拾行装。帐篷内乱七八糟,吃的,穿的,用的,零零碎碎,看来户外收纳是个学问!
      帐篷内搞掂,穿上雨披冒雨拆除帐篷,老天难道有意送我们一程?居然停雨了,给了我们十几分钟收拾帐篷的窗口。两个愣头青根本就没备雨具,把泡沫地垫往身上一裹,一拔腿,雨又下起来。
      雨中没法操作触屏手机,湿漉漉的手怎么点都没反应。手机里缓存的卫星图片和gps轨迹好费劲才能看一看,反正也用不太上了,伟鹏带了个指南针,我们凭着指南针的指引,往右稍稍偏离原本前往药王庙的轨迹,在鳌山大梁上往东南方向走,紧急嘱托,不要下石海,寻找帽子石。一路上,疑神疑鬼,这个石头也像帽子,那个石头也像帽子,这个像牛仔帽,有的像草帽,自己都能被自己逗乐。帽子石没找到,路迹却找到了!(又是伟鹏的功劳!)肯定是从导航架过来的路迹。走在路迹上,心情舒畅多了,不管怎样,路迹必然把我们带往药王庙方向,中途,23公里的下撤线路必然和这条路迹相交。
      当真正的帽子石出现在我们眼前,是那么的毋庸置疑,那么的理所当然!
      这下毫无疑义地要下撤了,本想用电台和宝鸡通报一下的,正如前文所讲,限于地理环境而失败。
从拔营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下午4点多到达23公里护林站,足足五个小时,我们休息次数没有超过4次,累计时间没有超过20分钟。饿了吃两口干粮,边走边吃。考虑到一路水源充分,出发前倒空了所有携带的水,一路用水壶接水喝。甚至,为了肩负,我们把主粮都悉数留在了鳌山大梁上了,好几斤面条,盐,他们买的火锅底料,干葱,归归拢,包扎好放在巨石上面的避风避雨处,也不知道将来哪个有缘人享用了它。
因为气候恶劣,加上前程所需时间不详,一路上以赶路为主,没有更多的心绪欣赏风景。现在回头想来,如果天气好,那段路的风景也当不错!因为是鳌山的南坡,能明显地感觉到植被比北坡也就是塘口一侧更加繁茂。桦树是红皮的,合围大。杉木则更粗,两人合抱的不罕见。
      行到末了,出现一段平路上,两边是茂密的箬竹林,密得风都钻不进,我们大以为到了山脚下了。不想出了箬竹林,经过一个深林防火的告示牌,眼前却无路了!真是黎明前的黑暗啊!后来才知道,此处即将到达23公里护林站,路途反倒变得极其陡峻,有一段纯粹就是山涧,根本没有路迹。
大家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山下挪,突然,一个红屋顶像黑暗中的灯塔一样进入了我们的眼帘。最激动的莫过于小宇,惊呼连连!
      山脚下,看到了那个著名的鳌山登山口指示牌。小宇忙不迭地掏手机照相。我则不顾,径直走进23公里护林站。开始并不知道这个建筑的归属和功用,走到门口一看,知道不是个私有场所。生怕里面的人弃我们不顾。走出一位青壮年男子,体稍胖。我直接问道:“请问你们这里可以投宿一晚吗?”“可以,可以。”不待我诉苦,对方爽脆地答应了。于是三个人赶忙进屋,不待更衣洗漱,我第一个掏出手机查看信号,遗憾得很,没有。向那位胖哥(周姓)央求借固话用一下。惊奇的是此地连固话也不架设,电信移动联通信号皆无。他们对外联络靠另一种无线电话,类似固话的机器,带个天线,约20厘米长。有一行字写着“中国电信天地通”,我怀疑是山区特有的一种无线电话服务。考虑到周哥有一点点勉强,我只准备打一个电话,即宝鸡的BD9AAC,接通后,我告了个平安,简短地谢过。并非没有深长的谢意,只是觉得口头的几句轻飘飘谢谢不足以表达。
      后来,在QQ上,我对bg9ewa说:“此次鳌山的经历非常难忘!首先,我再次对你和你的同仁们在我们身处险境时所给予的支持、指点,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你们团队的专业素养,动员能力,和高尚的业余无线电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还用上面这句话结束我这篇又臭又长的鳌山南北穿越记。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9 21:42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贪嗔痴2009 于 2013-8-20 07:22 编辑

       后记

第二天辗转到西安,和两位告别,他们继续在西安盘桓数日,我也一样,只不过是陪伴家人,
按下不表。单说那两位,玩兴正浓,转身去了华山,还想走逃票线路,有弄出不少笑话,请参考另贴

《昨行山间,今流大海》——鳌太穿越+威海看日出14天游记
https://bbs.8264.com/thread-1824649-1-1.html

大约半个月前,我收到小宇的电话,兴奋异常。说他和伟鹏都报名参加雪花勇闯天涯陕西站选拔赛。
我的第一反应是想笑。
这家伙真能折腾!人家报都报了,鼓励呗!
8月11日,预赛日。我一直等待他们的电话,苦等不来,难道是累的?发了短信也不回。
第二天,我倒按耐不住了,主动打了个电话给伟鹏,靠,竟然分获第5第6名!
我暗自夸赞这两个愣头青,真够愣的!
当然,发生在小宇身上还有更精彩的故事,我就不剧透了,等他自己娓娓道来。
8月16日,复赛日,下午,接到伟鹏打来的电话,又让我惊诧不已!
伟鹏获得第三名,小宇获得第五名!
虽然他们都累残了,相信年轻,能恢复。如果没有一定的体能作为基础,发生不可修复的伤害还是有可能的,祝福他们。
最后贴一张合照,我和这两个愣头青!



记失败的鳌太穿越——业余无线电在户外安全中的应用一例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9 21:43 4 只看该作者
宝鸡无线真兄弟,好样的。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9 21:50 5 只看该作者
老兄厉害的,向你学习了
1人点评 收起
jia6243
发帖:408 帖 在线:248 小时 注册:2006-4-23
发表于 2013-8-19 22:02 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19 22:03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北老土 于 2013-8-19 22:07 编辑

好文章,绝对精彩,强烈要求版主加精------BG9DCF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8-19 22:04 8 只看该作者
无线电还真得学学啊
发表于 2013-8-19 22:09 9 只看该作者
jia6243 发表于 2013-8-19 22:02 BG5IAO你好!我就是BD9AAC,和你在鳌山QSO十分高兴,同时也祝贺你们安全下山。虽然没有完成鳌太穿越,那不要 ... ...

嘉君你好,“89年的兵”如是称呼你,我不知道那是你的全名还是他的尊称,很中国,很好听。
你说的好,山还在那里!
后会有期,欢迎你和你的同仁来江西玩!
2人点评 收起
  • jia6243 嘉君是我的网名。我的真实资料可以在“QRZ中国”上查到。 2013-8-19 22:16
  • jia6243 你好!“89年的兵”不是我。“89年的兵”宝鸡的一个强驴,曾经一个人完成穿越鳌太。 2013-8-19 22:14
发表于 2013-8-19 22:12 10 只看该作者
西北老土 发表于 2013-8-19 22:03 好文章,绝对精彩,强烈要求版主加精------BG9DCF

谢谢夸赞,早就该贴上来,太拖拉了。
3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