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户外经理人

开个帖子,大家一起讨论下中国户外品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7451 | 回复:36
发表于 2009-2-14 12:0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老船 于 2009-2-14 14:58 编辑

不断更新中, 请各位畅所欲言.

提出此命题的大背景是这样:

1、大批中国外销型制造业企业因08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举步维艰(特别是以美国,低端市场为主要客户源的企业);

2、中国国内户外市场平均成长率不低,但基数太小,总容量非常有限;

3、国内制造业企业积极涌入内销市场,却因企业文化,历史沿革,市场环境,研发,人力等资源限制,中短期内收效甚微;

4、欧美市场的整体萎缩为大型国内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2线户外品牌,低成本扩张创造了机会:
1)TNF等行业领导面临资金链紧张,甚至濒临断裂的境地,自顾不暇;
2)大批原本呼风唤雨的美国企业已全面冻结人力资源,市场等领域的投资;
3)欧洲市场存在大量研发一流,品牌二流,实力三流的中小型户外企业

5、部分国内新型企业(如不少刚刚上市的运动,休闲企业)现金非常充裕,且一直在寻找战略扩张的契机

6、欧美市场原本是铁板一块的顽固堡垒,现在这堡垒松动了

7、美国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开始吃午餐肉,中低端品牌的机会涌现了

8、LINING等超级国内运动企业短期内没有海外扩张的打算,也看不上户外产业

。。。。。。
发表于 2009-2-14 12:38 2 只看该作者
为何要国际化?国内化都还没做好呢……
发表于 2009-2-14 14:42 3 只看该作者
明白老船的意思.
关键在于如何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
发表于 2009-2-14 14:49 4 只看该作者

为何要国际化?国内化都还没做好呢……MHW 发表于 2009-2-14 12:38


国际市场一遇到问题,就一股脑由老板挂帅营销去杀内销市场,不管这个市场大还是小,更不管自己是不是具备一定的资源配置,这是国内户外制造业企业的重要误区。于是大家看到了无数流星般划过的工厂品牌(假如我们说他们是品牌的话),扔下大批资金后黯然而去。更有甚者,自己赚不了钱不说,还扮演了价格杀手的角色,把国内市场价格体系搞得一团糟,让那些在人力,品牌,研发等方向上认真投资的企业无所适从。

中国消费者也悲惨的被愚弄着,似乎买到了便宜东西,可这便宜背后往往是低劣的质量,荒诞的服务以及无视自我,他人尊严的肆无忌惮的抄袭。

与其在中国养鱼,是不是有立即到欧美鱼塘钓鱼的机会呢?
发表于 2009-2-14 14:55 5 只看该作者
明白老船的意思.关键在于如何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流浪的飞810 发表于 2009-2-14 14:42 ...


差不多这意思,乱世成就枭雄与英雄,大乱中有大机会
发表于 2009-2-14 16:00 6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认真的参与老船的讨论.
如何解决思想.
1国外企业的一般运营模式是生产一代,设计一代,研发一代.请问有几家国企能做到这一点.
2探路者就是国内户外厂商的榜样,管他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只在乎渠道,不在乎内在.就犹如在沙子地上建立摩天大楼.试问,要是鸟品牌降价5折销售1年,国内能活的厂商有几家?
3东西方文化的差距,在其他的行业已经有了国企走出国门收购外企,因为法律和文化差距,婆长妈短的事情层出不穷.
4浮躁,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在6,7,8这三代人的头脑已经占用了相当大的脑细胞.试问,有几个厂商有固定的研发资金?有的话,比率又是多少?就算有研发成果,面对山寨的倾销和同行的恶性竞争,如何安慰失落的心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又有多少研发人员能够真正的静下心来搞研发?
这次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的困难是暂时的,肯定比我们恢复的快。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因为西方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
以上是个人愚见.
发表于 2009-2-14 17:43 7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认真的参与老船的讨论.如何解决思想.1国外企业的一般运营模式是生产一代,设计一代,研发一代.请问有几家国企能做到这一点.2探路者就是国内户外厂商的榜样,管他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只在乎渠道 ...流浪的飞810 发表于 2009-2-14 16:00 [url=https://bbs.8264.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20691&ptid=184419][img]https:// ...


的确,西方企业一直刻意控制着核心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输出。

上次亚洲金融危机,NIKE在中国一裁就是70%的员工,经济复苏时又快速的杀了回来;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企业的疯狂裁员也不可能动摇其根本。

不过这话题不宜展开太大去谈,只就中国户外企业,或立志投身于户外产业的中国企业来说,此次危机,是不是一个走出去的好机会呢?
发表于 2009-2-14 18:16 8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个机会,最见效的方法就是雇佣洋鬼子.在海外市场完全给洋鬼子权利,放他们去打拼.
发表于 2009-2-14 21:00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如林 于 2009-2-14 21:52 编辑

投资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你对项目的了解深度,你了解的越深,风险越小,你了解越浅,风险越大。

购买外国企业要确认最起码如下问题:
1、该外国企业为什么经营失败?你购买后能否扭转?
2、整个交易金额和后来产出是否成正比。
3、你购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渠道?技术?设计?
4、你能否找到熟悉当地文化和公司管理的人才帮助你进行管理?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14 21:38 10 只看该作者
9# 徐如林

看完这个帖子第一个想到的是

动向并购日本PHINEX

虽然有之前RUKKA的败笔

但这次也许是三方得力的成功之比

需要时间的验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