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9999

主题

丹东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复制链接] 查看:14101 | 回复:172
发表于 2013-8-22 10:1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第一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1969年代全家“下放”农村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凤城、宽甸那一带有煤矿,能够去那里上班也是一种福气,据我所知,能够去那里工资的年轻人不多。我们家“下放”的地方也有,但是白煤,储量少,开采成本大;我们上山采菜的时候能够经常踩到脚底下的白煤块。

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梦想。生产煤的地方肯定是一个很富饶、人气旺盛的,犹如五龙背一样的小镇。因为“下放”的时候,我一年到头陪同姐姐去那里能卖几次季节菜和黄烟叶,来回三十多里的路程也不感觉累。那是因为,每次去姐姐都给我买一碗大米干饭和一碗海带汤,吃得喷香;有时候姐姐还花五分钱,带我洗一回温泉澡,真是忘记了爹娘,忘记了路途的遥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在一个小镇的阳光下好好生活,远离农村繁重的、没完没了的农活和恐惧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常生活。

这个小镇是什么样子?我想天也是蓝的,空气吸一口是清香的,阳光明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起码的,那里的老人绝对没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的感觉,能够像五龙背毛绢厂女工那样穿着凉鞋、前面套一件大白围裙,脸上稍微有一些笑容,我们小孩有自己无忧无虑的快乐,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没有贫穷和困苦,再也不用看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队长的脸色行事。

我小时候的有“两大”特长:一是“偷”——偷生产队的报纸和吃的东西。偷吃的是包罗万象:山果、茄子、辣椒、地瓜、韭菜、青苞米等不一而足;二是“借”——借同学和“下放户”家里的书。我父亲经常来丹东给厂里办事,他给我买了好多小人书,我就用小人书换人家的大书(就是“文革”前出版的“封资修”的书籍,如:《林海雪原》、《红日》、《茫茫的草原》、《多浪河边》、《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前苏联和美国、法国英国等的“大书”)来看,我记得最著名的一本是伯恩斯坦的《论修正主义》的内部版,当时也看不明白的,就是觉得很有意思,与那个时候报纸上说得不一样。农村孩子的特长是:一偷二赌。自古言:偷就是窃。没有肚子哪有脸,何况那个时候我们偷的都是吃的,肚子天天叫唤,爹妈怎么“望梅止渴”都不管用呀。

这些话一半是听“四类分子“们偷偷说得,一半是我自己看书得来的。在农村,我是属于”四类分子“的孩子,既愚钝又缺少见识。我上学的路上行走,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和”两山夹一沟“的土地,天上滚滚的黄尘,夜晚周围都是无限的黑暗。平日里山村是漫无边际的寂静和无休无止的劳作。我对明山大叔家的两位哥哥的文字和话语颇怀敬重之心:老大对所有看过前苏联作家的书都能说出来大概,老二对所有看过的电影的歌词都能够背诵下了,尤其是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日记》里面的歌曲更是刻骨铭心。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神性的人。

第二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我在哈尔滨读书的时候,听我同学说的。我同学姓任,赵本山家乡的人,上学前曾经担任铁法市(现在的调兵山市)市长的秘书。他说,我们那里的煤矿都是大矿,机械化程度很高,但煤矿风险性大,进去以后能不能出来不知道。进去的时候人好好的,出来的时候腿、胳膊残缺不全有的是。有点年轻人刚下矿井,尿急、大便不好意思当面方便,就找一个犄角旮旯方便去。你眼看着他蹲了下去,过去了多长时间他还是那个样子,完了,这个人肯定死掉了。他去的那个犄角旮旯里面充满了瓦斯气体,瓦斯气体闻着香喷喷的,人吸多了,就窒息死亡的。我为什么考大学,就是想从那个死亡线里挣扎出来。

第三次不是听说,而是亲自下了矿井。那是上个世纪的1988年,因公出差邯郸。我同学在邯郸峰峰矿务局矿报做编辑,我去他那里后,他领着我坐缆车进入1500多米深的矿井,那真是一个国有大矿井,一切机械设备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矿井里干干净净的,犹如进入《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

今天,我来到的这个矿井,据说是夹皮沟所有矿井里面设备、通风、安全、储量、大卡等都是一流的矿井。

……

陀思妥耶斯基曾经说过:“黑暗也是一种真理。”今天我来到这个矿井,是带着儿时的梦幻,是带着渴求黑暗与光明的愿望,到地下与黑暗为伴行走一回。

但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农民祭拜山神的的庄严的日子,在矿井里我不能也不敢远行,只走了区区500米。这个矿井全长1000米,然后分叉进入采掘面。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人是需要灵悟生存的地位,没有灵悟,一切都不可言说。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8-22 10:13 2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第一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1969年代全家“下放”农村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凤城、宽甸那一带有煤矿,能够去那里上班也是一种福气,据我所知,能够去那里工资的年轻人不多。我们家“下放”的地方也有,但是白煤,储量少,开采成本大;我们上山采菜的时候能够经常踩到脚底下的白煤块。

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梦想。生产煤的地方肯定是一个很富饶、人气旺盛的,犹如五龙背一样的小镇。因为“下放”的时候,我一年到头陪同姐姐去那里能卖几次季节菜和黄烟叶,来回三十多里的路程也不感觉累。那是因为,每次去姐姐都给我买一碗大米干饭和一碗海带汤,吃得喷香;有时候姐姐还花五分钱,带我洗一回温泉澡,真是忘记了爹娘,忘记了路途的遥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在一个小镇的阳光下好好生活,远离农村繁重的、没完没了的农活和恐惧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常生活。

这个小镇是什么样子?我想天也是蓝的,空气吸一口是清香的,阳光明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起码的,那里的老人绝对没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的感觉,能够像五龙背毛绢厂女工那样穿着凉鞋、前面套一件大白围裙,脸上稍微有一些笑容,我们小孩有自己无忧无虑的快乐,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没有贫穷和困苦,再也不用看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队长的脸色行事。

我小时候的有“两大”特长:一是“偷”——偷生产队的报纸和吃的东西。偷吃的是包罗万象:山果、茄子、辣椒、地瓜、韭菜、青苞米等不一而足;二是“借”——借同学和“下放户”家里的书。我父亲经常来丹东给厂里办事,他给我买了好多小人书,我就用小人书换人家的大书(就是“文革”前出版的“封资修”的书籍,如:《林海雪原》、《红日》、《茫茫的草原》、《多浪河边》、《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前苏联和美国、法国、英国等的“大书”)来看,我记得最著名的一本是伯恩斯坦的《论修正主义》的内部版,当时也看不明白的,就是觉得很有意思,与那个时候报纸上说得不一样。农村孩子的特长是:一偷二赌。自古言:偷就是窃。没有肚子哪有脸,何况那个时候我们偷的都是吃的,肚子天天叫唤,爹妈怎么“望梅止渴”都不管用呀。

这些话一半是听“四类分子“们偷偷说得,一半是我自己看书得来的。在农村,我是属于”四类分子“的孩子,既愚钝又缺少见识。我上学的路上行走,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和”两山夹一沟“的土地,天上滚滚的黄尘,夜晚周围都是无限的黑暗。平日里山村是漫无边际的寂静和无休无止的劳作。我对明山大叔家的两位哥哥的文字和话语颇怀敬重之心:老大对所有看过前苏联作家的书都能说出来大概,老二对所有看过的电影的歌词都能够背诵下了,尤其是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日记》里面的歌曲更是刻骨铭心。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神性的人。

第二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我在哈尔滨读书的时候,听我同学说的。我同学姓任,赵本山家乡的人,上学前曾经担任铁法市(现在的调兵山市)市长的秘书。他说,我们那里的煤矿都是大矿,机械化程度很高,但煤矿风险性大,进去以后能不能出来不知道。进去的时候人好好的,出来的时候腿、胳膊残缺不全有的是。有点年轻人刚下矿井,尿急、大便不好意思当面方便,就找一个犄角旮旯方便去。你眼看着他蹲了下去,过去了多长时间他还是那个样子,完了,这个人肯定死掉了。他去的那个犄角旮旯里面充满了瓦斯气体,瓦斯气体闻着香喷喷的,人吸多了,就窒息死亡的。我为什么考大学,就是想从那个死亡线里挣扎出来。

第三次不是听说,而是亲自下了矿井。那是上个世纪的1988年,因公出差邯郸。我同学在邯郸峰峰矿务局矿报做编辑,我去他那里后,他领着我坐缆车进入1500多米深的矿井,那真是一个国有大矿井,一切机械设备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矿井里干干净净的,犹如进入《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

今天,我来到的这个矿井,据说是夹皮沟所有矿井里面设备、通风、安全、储量、大卡等都是一流的矿井。

……

陀思妥耶斯基曾经说过:“黑暗也是一种真理。”今天我来到这个矿井,是带着儿时的梦幻,是带着渴求黑暗与光明的愿望,到地下与黑暗为伴行走一回。

但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农民祭拜山神的的庄严的日子,在矿井里我不能也不敢远行,只走了区区500米。这个矿井全长1000米,然后分叉进入采掘面。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人是需要灵悟生存的地位,没有灵悟,一切都不可言说。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发表于 2013-8-22 10:14 3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第一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1969年代全家“下放”农村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凤城、宽甸那一带有煤矿,能够去那里上班也是一种福气,据我所知,能够去那里工资的年轻人不多。我们家“下放”的地方也有,但是白煤,储量少,开采成本大;我们上山采菜的时候能够经常踩到脚底下的白煤块。

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梦想。生产煤的地方肯定是一个很富饶、人气旺盛的,犹如五龙背一样的小镇。因为“下放”的时候,我一年到头陪同姐姐去那里能卖几次季节菜和黄烟叶,来回三十多里的路程也不感觉累。那是因为,每次去姐姐都给我买一碗大米干饭和一碗海带汤,吃得喷香;有时候姐姐还花五分钱,带我洗一回温泉澡,真是忘记了爹娘,忘记了路途的遥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在一个小镇的阳光下好好生活,远离农村繁重的、没完没了的农活和恐惧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常生活。

这个小镇是什么样子?我想天也是蓝的,空气吸一口是清香的,阳光明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起码的,那里的老人绝对没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的感觉,能够像五龙背毛绢厂女工那样穿着凉鞋、前面套一件大白围裙,脸上稍微有一些笑容,我们小孩有自己无忧无虑的快乐,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没有贫穷和困苦,再也不用看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队长的脸色行事。

我小时候的有“两大”特长:一是“偷”——偷生产队的报纸和吃的东西。偷吃的是包罗万象:山果、茄子、辣椒、地瓜、韭菜、青苞米等不一而足;二是“借”——借同学和“下放户”家里的书。我父亲经常来丹东给厂里办事,他给我买了好多小人书,我就用小人书换人家的大书(就是“文革”前出版的“封资修”的书籍,如:《林海雪原》、《红日》、《茫茫的草原》、《多浪河边》、《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前苏联和美国、法国、英国等的“大书”)来看,我记得最著名的一本是伯恩斯坦的《论修正主义》的内部版,当时也看不明白的,就是觉得很有意思,与那个时候报纸上说得不一样。农村孩子的特长是:一偷二赌。自古言:偷就是窃。没有肚子哪有脸,何况那个时候我们偷的都是吃的,肚子天天叫唤,爹妈怎么“望梅止渴”都不管用呀。

这些话一半是听“四类分子“们偷偷说得,一半是我自己看书得来的。在农村,我是属于”四类分子“的孩子,既愚钝又缺少见识。我上学的路上行走,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和”两山夹一沟“的土地,天上滚滚的黄尘,夜晚周围都是无限的黑暗。平日里山村是漫无边际的寂静和无休无止的劳作。我对明山大叔家的两位哥哥的文字和话语颇怀敬重之心:老大对所有看过前苏联作家的书都能说出来大概,老二对所有看过的电影的歌词都能够背诵下了,尤其是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日记》里面的歌曲更是刻骨铭心。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神性的人。

第二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我在哈尔滨读书的时候,听我同学说的。我同学姓任,赵本山家乡的人,上学前曾经担任铁法市(现在的调兵山市)市长的秘书。他说,我们那里的煤矿都是大矿,机械化程度很高,但煤矿风险性大,进去以后能不能出来不知道。进去的时候人好好的,出来的时候腿、胳膊残缺不全有的是。有点年轻人刚下矿井,尿急、大便不好意思当面方便,就找一个犄角旮旯方便去。你眼看着他蹲了下去,过去了多长时间他还是那个样子,完了,这个人肯定死掉了。他去的那个犄角旮旯里面充满了瓦斯气体,瓦斯气体闻着香喷喷的,人吸多了,就窒息死亡的。我为什么考大学,就是想从那个死亡线里挣扎出来。

第三次不是听说,而是亲自下了矿井。那是上个世纪的1988年,因公出差邯郸。我同学在邯郸峰峰矿务局矿报做编辑,我去他那里后,他领着我坐缆车进入1500多米深的矿井,那真是一个国有大矿井,一切机械设备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矿井里干干净净的,犹如进入《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

今天,我来到的这个矿井,据说是夹皮沟所有矿井里面设备、通风、安全、储量、大卡等都是一流的矿井。

……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陀思妥耶斯基曾经说过:“黑暗也是一种真理。”今天我来到这个矿井,是带着儿时的梦幻,是带着渴求黑暗与光明的愿望,到地下与黑暗为伴行走一回。

但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农民祭拜山神的的庄严的日子,在矿井里我不能也不敢远行,只走了区区500米。这个矿井全长1000米,然后分叉进入采掘面。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人是需要灵悟生存的地位,没有灵悟,一切都不可言说。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发表于 2013-8-22 10:16 4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第一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1969年代全家“下放”农村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凤城、宽甸那一带有煤矿,能够去那里上班也是一种福气,据我所知,能够去那里工资的年轻人不多。我们家“下放”的地方也有,但是白煤,储量少,开采成本大;我们上山采菜的时候能够经常踩到脚底下的白煤块。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梦想。生产煤的地方肯定是一个很富饶、人气旺盛的,犹如五龙背一样的小镇。因为“下放”的时候,我一年到头陪同姐姐去那里能卖几次季节菜和黄烟叶,来回三十多里的路程也不感觉累。那是因为,每次去姐姐都给我买一碗大米干饭和一碗海带汤,吃得喷香;有时候姐姐还花五分钱,带我洗一回温泉澡,真是忘记了爹娘,忘记了路途的遥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在一个小镇的阳光下好好生活,远离农村繁重的、没完没了的农活和恐惧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常生活。

这个小镇是什么样子?我想天也是蓝的,空气吸一口是清香的,阳光明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起码的,那里的老人绝对没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的感觉,能够像五龙背毛绢厂女工那样穿着凉鞋、前面套一件大白围裙,脸上稍微有一些笑容,我们小孩有自己无忧无虑的快乐,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没有贫穷和困苦,再也不用看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队长的脸色行事。

我小时候的有“两大”特长:一是“偷”——偷生产队的报纸和吃的东西。偷吃的是包罗万象:山果、茄子、辣椒、地瓜、韭菜、青苞米等不一而足;二是“借”——借同学和“下放户”家里的书。我父亲经常来丹东给厂里办事,他给我买了好多小人书,我就用小人书换人家的大书(就是“文革”前出版的“封资修”的书籍,如:《林海雪原》、《红日》、《茫茫的草原》、《多浪河边》、《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前苏联和美国、法国、英国等的“大书”)来看,我记得最著名的一本是伯恩斯坦的《论修正主义》的内部版,当时也看不明白的,就是觉得很有意思,与那个时候报纸上说得不一样。农村孩子的特长是:一偷二赌。自古言:偷就是窃。没有肚子哪有脸,何况那个时候我们偷的都是吃的,肚子天天叫唤,爹妈怎么“望梅止渴”都不管用呀。

这些话一半是听“四类分子“们偷偷说得,一半是我自己看书得来的。在农村,我是属于”四类分子“的孩子,既愚钝又缺少见识。我上学的路上行走,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和”两山夹一沟“的土地,天上滚滚的黄尘,夜晚周围都是无限的黑暗。平日里山村是漫无边际的寂静和无休无止的劳作。我对明山大叔家的两位哥哥的文字和话语颇怀敬重之心:老大对所有看过前苏联作家的书都能说出来大概,老二对所有看过的电影的歌词都能够背诵下了,尤其是朝鲜电影《一个护士的日记》里面的歌曲更是刻骨铭心。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神性的人。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第二次听说煤矿是上个世纪我在哈尔滨读书的时候,听我同学说的。我同学姓任,赵本山家乡的人,上学前曾经担任铁法市(现在的调兵山市)市长的秘书。他说,我们那里的煤矿都是大矿,机械化程度很高,但煤矿风险性大,进去以后能不能出来不知道。进去的时候人好好的,出来的时候腿、胳膊残缺不全有的是。有点年轻人刚下矿井,尿急、大便不好意思当面方便,就找一个犄角旮旯方便去。你眼看着他蹲了下去,过去了多长时间他还是那个样子,完了,这个人肯定死掉了。他去的那个犄角旮旯里面充满了瓦斯气体,瓦斯气体闻着香喷喷的,人吸多了,就窒息死亡的。我为什么考大学,就是想从那个死亡线里挣扎出来。

第三次不是听说,而是亲自下了矿井。那是上个世纪的1988年,因公出差邯郸。我同学在邯郸峰峰矿务局矿报做编辑,我去他那里后,他领着我坐缆车进入1500多米深的矿井,那真是一个国有大矿井,一切机械设备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矿井里干干净净的,犹如进入《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

今天,我来到的这个矿井,据说是夹皮沟所有矿井里面设备、通风、安全、储量、大卡等都是一流的矿井。

……

陀思妥耶斯基曾经说过:“黑暗也是一种真理。”今天我来到这个矿井,是带着儿时的梦幻,是带着渴求黑暗与光明的愿望,到地下与黑暗为伴行走一回。

但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农民祭拜山神的的庄严的日子,在矿井里我不能也不敢远行,只走了区区500米。这个矿井全长1000米,然后分叉进入采掘面。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人是需要灵悟生存的地位,没有灵悟,一切都不可言说。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发表于 2013-8-22 10:19 5 只看该作者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人是需要灵悟生存的地位,没有灵悟,一切都不可言说。

黑暗并不是在光线沉陷之后的颜色。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发表于 2013-8-22 10:19 6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发表于 2013-8-22 10:20 7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发表于 2013-8-22 10:22 8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发表于 2013-8-22 10:22 9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发表于 2013-8-22 10:22 10 只看该作者

仰望天空

——夹皮沟行走见闻

(2013年8月21日)

题记:

“他们白天遇见黑暗,

他们中午摸索而行,

宛如在夜间。”

——“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理查.赖特《黑孩子》

****** ****** ******

2013年8月21日,初秋的凌晨。我从零号坝门拍摄若隐若现的旭日东升刚刚转过身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你还好吗?!”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仰望天空——夹皮沟行走见闻(2013年8月21日)

“噢,是W兄长,何事?

“今天是中元节,有时间吗?能否与我们一同去矿区看看?”

“好,您们几时出发?”

“很快的,接几个人,你等电话吧。”

矿区我不太熟悉,但瞬间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