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王爷 于 2014-3-17 08:21 编辑 老北京胡同文化之《最有文化气息的大街---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元时已然形成。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国子监街多平房民居,保存着旧京街巷风貌。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街口立有标志碑。其周围的胡同,不少与国子监相关,诸如国学胡同,剑场胡同,官书院胡同等。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 路北两侧均立有下马碑,用满、汉、蒙、回、托忒、藏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正反面文字不相同。 国子监街13号,是北京孔庙,从大门口望去,是大成门,里面是大成殿,立有孔子像。两旁是198座进士题名碑形成的碑林,记载着考取进士的5万多人的姓名和籍贯。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至今已有 600余年历史。明、清两代屡以修葺、改建,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大殿全部用黄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升为大祀,又进行大规模修缮,原来正殿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工程到民国五年才完成。孔子诞辰于9月28日,今年是孔子诞辰2564周年。 国子监街15号就是国子监。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清时期多次重建。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为首都图书馆使用,2008年经重新修缮与孔庙同时开放。 在大街的中间位置,即国子监街40号,原来有一个灶君庙,后由一个小学使用,该小学撤销合并后,由东方戏剧艺术中心使用。经同意进去看了看,向老人打听,原来老旧房屋在十几年前就早已拆除了,现在是艺术教学、艺术工作室、艺术陶瓷等。走到街的西边,记得国子监街78号原是火神庙,不知境况如何。当走到78号的时候,有点惊喜,火神庙的建筑还在。虽然也是经过整修的,但火神庙的匾额、石雕的门框,以及砖雕的花窗,都是原物。走到院里看看,也都住上了人家,看房屋的椽子和灰瓦,也都是翻盖不久的。在离院门不远的住家门口,看见了一块平躺着的石碑,掸去浮尘,露出了一些人名,猜测是捐款兴盖火神庙的人的功德碑。 原本听说街上还有个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后听人说已经改为国学胡同小学,原来的建筑物早已没了,也就没有再继续寻找。今天走这么一遭,总的感觉是收获不小,遗憾不少。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是盖一座庙拉几条横幅所能够比拟的。重新修缮的文化街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对修缮的方法不理解。门垛子和墙面,看起来是磨砖对缝,其实是像贴瓷砖似的用水泥粘结上去,不知再过二三十年会是怎样。但总的说是希望大于失望。 孔子的诞辰日是九月二十八号,正好与我的相同,臭屁一下,写首诗: 古代文明五千年, 仁义智信礼为宣, 虽和孔子同日月, 却与先师不同天。 01--45楼:国子监街外观照片 46--84楼:详述孔庙、国子监 |
本帖最后由 四王爷 于 2013-10-4 16:36 编辑 国子监街的东口,斜对着就是雍和宫。 |
本帖最后由 四王爷 于 2013-10-4 19:37 编辑 把着街东口的一家博物馆 |
本帖最后由 四王爷 于 2013-10-4 19:39 编辑 一个新修门脸的四合院,主人不愿意让我们进去,在门口拍了个影壁。这是一个不规范的四合院,影壁和东屋的墙压缩到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