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王爷 于 2014-1-7 08:37 编辑
老北京胡同文化之《从这儿走出的末代皇后---帽儿胡同》 北京的胡同门牌一般是由东到西顺序排列。为了按顺序拍照,我是从南锣鼓巷那条街进去的。到了地方一看,南锣鼓巷人山人海,就像过节赶庙会一样。放眼望去,人头攒动,走起来迈不开腿。几百米的路磨蹭了半天才到地界儿。
帽儿胡同位于北京的鼓楼东大街和地安门东大街之间,呈东西走向,东接南锣鼓巷,西抵地安门外大街的后门桥,全长约600米,宽7米。帽儿胡同自清朝到民国,一直都是很风光。原因不但这条胡同是末代皇后出生和长大的地方,还曾经居住过很多名**贵,老的庙宇和政府衙门,使得满街熠熠生辉。
帽儿胡同3号、帽儿胡同5号保存有比较完好的四合院。3号院进去看了看,大体格局仍较完好,但也因为是住户多变成大杂院的缘故,稍显凌乱。5号院是大门紧锁,正赶上有人出来,上去攀谈套个近乎,说明想进去一观的意思,告知与3号院大致相同,还是被婉拒了。
帽儿胡同6号是达贝子府,达赉贝子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的后人,以15万大洋将公主府卖给北洋军阀张宗昌后搬于此地。大门旁有该府的文字说明。说一句题外话,固伦在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的意思。在清朝,被封为固伦公主的,此女一定是皇后所生,被封为和硕公主的,则是妃子所生,这是天生的身份差别。
帽儿胡同9号是清朝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所建的宅邸花园--可园,现为文物保护单位。有资料介绍,可园仿照苏州花园所建,面积约4亩左右,垒有假山,山上建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六角亭,水池面积虽小,但形状曲折,前院正厅为一座五开间硬山建筑,并带耳房和游廊。凉亭、水榭、暖阁、拱桥、翠竹布置精巧,错落有致。据说要进去观瞻,须得国务院的批准。
帽儿胡同11号是文煜私宅,与9号相通,五十年代曾经做过朝鲜驻华使馆。
帽儿胡同13号是冯国璋的故居。冯被迫辞去代总统位,下野后曾在此闲赋,不久病故。在几座名宅里,唯有这座的门面没有朱漆大门,结构有点洋化。
帽儿胡同21号是梓潼庙文昌宫遗址。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清代嘉庆六年(1801)曾大修。庙址的前半部分现为帽儿胡同小学,房屋倒毁早已盖起教学楼,楼后还保留一个三开间的庙宇,整修后描金彩绘。后半部分现为民宅,有旁门出入,石碑完整的立于院中。
帽儿胡同35、37号是婉容的故居。末代皇帝溥仪妻婉容婚前的住所,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原只是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后,其父封为三等承恩公,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作为"后邸",加以扩建。35号院为婉容花园,为三进院落,后院有假山、水池,东有家祠。37号院是住所,四进院落,正房即为婉容所居。正房五间内的隔扇、落地花罩雕缕精细,只是作为保护单位大门紧锁,无法见其真容。
帽儿胡同45号是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驻地。但现在只存地址名称,原址早已盖起了宿舍楼。大门处有“国话小剧场”和“国家话剧院”的牌匾,猜测后面可能还有演出场所,因已无旧物,所以没有进去深探究竟。
可喜的是这胡同里有不少的古迹文物,并且很好的保留了下来,这是一大庆幸,使得后人还能够看到几百年前的东西。走过了胡同,来到后门桥上,心情感觉很好,我读见了历史,我看到了过去。岁月的沧桑难掩过去的繁华,文明的古国激励后人前进。和谐的社会,美丽的人生,靠我们大家去努力。
娇绡女子本无才, 嫁入皇家锁深宅, 纵是清朝真龙凤, 谁人窃喜换悲哀。 此门内即是婉容的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