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0

主题

西南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复制链接] 查看:16917 | 回复:139
发表于 2013-11-1 00:0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7 00:05 编辑

[attach]187478[/attach]
                                                                  

   斯格拉柔达     

神山赋   


        一个人要对自己最倾心的对象表露心迹,是非常困难的,会怕。我对山也是如此。怕我拙劣的字句书写不出它崇高卓绝的内涵;怕我粗糙的画技描摹不出它风姿绰约的体态;怕我不全的嗓音呤唱不出它高洁神圣的风骨;怕我世俗的观点冲撞了它;怕我平凡的资质领略不了它别具匠心的点化。但转而一想,仅仅因我之故便能使之蒙尘,是否也太小瞧了它呢?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写它,多少画者绘它,多少伶人唱它,多少才子论它,多少信徒祭它……而它,千年万年,稳坐大地,亘古不变。
      
    纵观我泱泱华夏,数十条山脉如巨蟒般蜿蜒盘踞,或东西横卧,或南北纵伏,或齐头并进,或蜷缩酣睡,各有其态,延绵千里,蔚为壮观。在这数十条巨大的山脉之中,又遍布大峰小峰无数, 它们前拥后簇,高矮参差,罗列密布。它们有的巍峨壮丽,有的尖削突兀,有的灵秀俊美,有的荒凉贫瘠,各有风骨,坐落一方,妙不可言。在这些山峰之间,江河交错,奔流不息,一静一动,交相辉映,相辅相衬。走进这些大山小山之中,你会看到山路回环曲折,山石巧夺天工,山泉涔涔流淌,山花竞相怒放,各显神通,福泽当地,功不可没。你看这里,高峰临深谷,幽潭依天柱;险峰夹翠株,奇石生妙物。你再看那里,飞练垂山际,清泉石上流;苍木伴鸟鸣,丛林伏走兽。驻于山颠,可听风起四野,水走八方,观斗转星移,云蒸霞蔚;行于山间,可赏新绿破土,好枝抽芽,闻林间婉转音,深山百兽吼。万里江山风景如画,大好河山生机盎然!


     遥想鸿蒙之际,有一个名为帝江的物体。它一片混沌,没有天地,没有山峰,没有河流,没有动植物,没有雨露风霜,没有日月星辰,没有四季更迭,只一片暗黑沉寂。直至一神天降,他对这个混浊的东西怒不可言。于是拔牙为斧,挥斧便斩。这一斧无坚不摧,所向披靡。随着一声巨响,帝江被他劈开一道裂缝。轻盈之物上升,厚重之物下降,于是形成了天地。站在大地上,他不由分说,抡斧便凿,所至之处,削土破石。在他大刀阔斧一番之后,世界有了高低。他便指高处为峰,低处为壑。他先引来天河之水,将其置于深沟纵壑,于是水咆哮奔腾,拍案击石,形成江河瀑布。在低洼之地,水便静守其中,此为湖泊碧潭。世界看上去刚柔并济,生动许多。他又散下数以万计的种子,稀有的、易活的,于是有了高枝巨木,草丛花朵,藤蔓青苔。他再投放鱼虾蟹虫于水中,走兽飞禽于山里,从此便有了游鱼戏虾,鸟鸣兽吼。然后它拔来洁白柔软的云朵,挂于天间;扑朔迷离的雾气,铺于峰顶。请来风雨雷电四神,让他们时而放风,时而施雨,时而鸣雷,时而闪电,于是世界有了万物摇曳、天雨降落、轰鸣滚滚、电光闪闪之象。就这样,他还觉不够,遂取来珍宝无数,将其中最珍贵的两颗,镶于天际,命一颗为日,一颗为月,其余的便洒向苍穹,化为繁星点点,他命令日月交替,日出为昼,月出为夜,于是世界便有了黑夜白天、日出云海、夕阳霞光、星河密布的胜境。最后,他赐以四季轮回,于是有了落红生碧,夏花冬雪。至此,世界诞生了!

     又过了许多年,一位名叫女娲的女神游历至此。她用山中的泥土创造了人类,并让他们在学会在山里繁衍生息。即便后来人类为了生存,逐渐远离了深山,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建造了村落,城市。但,山是人类的根,人们对于大山的情怀从来都是非同一般的。



      秦皇武帝为“报天之功”都曾奉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于峰顶设坛祭祀,行封禅之礼。孔子、李白、普门法师等文人雅士亦不畏险山绝路,纷纷登高望远,并写下传唱千年的经典绝句。由此可见,古人对山之敬重、喜爱、推崇。时至今日,“三山五岳”以其奇、绝、雄、险、俊、幽、秀之风姿,和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各领风骚数千载,引得游人如织,流连徘徊。昔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泰山、“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锋”的华山、“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嵩山,在今日,都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们被铺上石阶,装上扶栏,供游人游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兴头红日尽,回首白云低。”这样的奇景,人人皆可欣赏。
      古时候人们登山,无外乎两种:一是文人雅客陶冶情操;二是山民为了生存,捕猎、采药而为。登山真正作为一种运动,出现在18世纪末期的阿尔挺卑斯地区。从卡巴罗和巴尔玛第一次登上勃郎峰,到埃德蒙 希拉里代表人类首次登上珠峰,再到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海拔山脉,也包括南、北极都已经印上了人类的足迹。



     在登山运动经历200多年的发展以后,我也来到有着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的四姑娘山脚下,近距离接触这座被当地人们奉为神山的雪山。地处四姑娘山山脚的日隆小镇,有着浓郁的藏文化氛围:一幢幢小楼房被精心绘上各种藏式花纹,街道边用以祈福的转经廊,象征吉祥的八宝柱,用于谈经、休息的藏亭,被加固过的山体上绘着的各种彩色花纹,还有写着彩色藏文的大石头、玛尼堆,山脚据说用以置放舍利的白塔,路上身着藏服、手持掂珠的信徒,还有时不时从藏族同胞口中飘出的婉转嘹亮的藏歌……真可谓是一处神山,一处佛。在日隆镇的街道上行走,只见蓝蓝的天空下,马儿悠闲地啃草,山坡上一片金黄,一条溪流从山脚横穿而过,溪水清澈见底,蓝得舒坦,白得晶莹,的确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在山脚遥望四姑娘山的四座山峰:山顶白雪皑皑,云遮雾绕,好似仙境。山体凌空而出,直插云宵,势若惊鸿。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关于她的传说。我想,如果四姑娘山真的是四位女子幻化而成,那么这四位女子,必当是女中巾帼。
     翌日清早,协作松柏领我与两名男队友前去登记。 我们的大包由马驮上三峰营地,随身小包仅带中午路餐、饮水即可。之后乘观光车沿长坪沟前进,于喇嘛寺开始步行。秋天的长坪沟,景色宜人,风景如画。林中古柏挺拔高大,青杉枝繁叶茂,树木遮天蔽日,阳光从枝叶间倾泄而下,落在脚下青苔密布的地上,行走其中,惬意之极。我们一行沿栈道而行,下行至河流边,见河水顺着河床欢快地叫着,发出“咕咕”的笑声,像是顽皮的孩童,见着生人来,便这样俏皮地跑开了。河滩上枯木横卧,形态各异,令人遐想连篇。从桥上顺流望去,淡蓝色的河水迈着轻快的步伐跳跃着去向远方,河堤左右枝黄叶绿,谷中层林尽染,鲜红、金黄、碧绿……各色尽有,世界绚丽多姿,五彩斑斓。顶上有陡峭的山体悬空而出,崖石裸露,几株红叶灌木紧附其上,一阵风来,摇曳生姿。

     来到对岸,开始上升路程。山坡上马匹、耗牛结群,怡然自得。时正当秋,落叶松松针金黄,在山坡上一树一树地堆积着,像盛开的鲜花,妆点着山谷。青杉则坚守着最后一份山绿,映出了大山不衰的誓言。时有山溪顺流而下,浸土润物,孕育生灵。充足的水源保证了植物们生长的必要条件,沿途虬枝无数,青苔繁生,植被良好。地上铺满厚厚一层落叶,踏足于上,松软至极。“落红不是无是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没有比眼下这场景更应景的画面了。落叶化作肥沃的土壤,给树木充分的营养,因此林中树木生长茂盛,可挡天日,人行其中,乘荫纳凉,都是大山的恩慧。世间万物,皆是环环相扣的。

海拔继续上升,出了遮天的松叶林,便只有齐人高的灌木林,此时灌木叶已落尽,枯枝失去绿叶的衬托,孤单地在瑟瑟秋风中苦苦支撑。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麻黄草”的落叶植物,一丛一丛地生长,远远看去,火红的一团,像燃烧的火炬一般。我被它鲜艳的颜色深深吸引住了。在这一大片光秃秃的树枝里,它显得别样精彩。近了才发现,它不仅叶子是红色的,枝条也是红色的,它的叶子小如指甲,还生有长长的刺。这原本并不起眼的小东西,现在像是得到一生中唯一一次机会那样,奋力地展示着自己。我看见阵阵秋风带走它的落叶,就好像看见它的生命在一点点地消逝那样,止不住地惋惜。而它倒好,依旧骄傲地站着,露出慷慨赴死般的神情,心安理得的完成它最后的使命。我又不禁佩服起它来:有气节的小东西!

继续上升之后,灌木林也渐渐消失了。山坡上只是一片枯草,耷拉着身子,倒在地上残喘着,且已有多处被冰雪覆盖,毫无生机。深秋,再也见不到夏季碧绿的高山草甸景观。我居高临下,看长坪沟内千叶尽染,满山红黄。远处,巴郎山隐隐可见;近者,有大姑娘身披白纱,婉立眼前。大美景致,尽收眼底。在牛棚路餐完毕接着朝营地前进。从这里,四姑娘山一下从彩色的秋,过渡到黑白的冬。


    每座山,都有它的脾气。
    山里的气候,瞬息万变。我们刚到营地,原本好好的天气,突然就下起了大雪。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落在嘴里,抿一口,凉凉的,舒服极了。换作平时,我非跑到雪地里打它几个滚,再唱支山歌,堆个雪人儿,捏几个雪球,与同伴尽情嬉闹一番不可。可是眼下,我只得乖乖听了协作的训诫,老老实实地履行一切动作“缓、慢、轻”几大要点,以保存体力,克服高反。雪越来越大,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不一会儿,白雪
就将大山的五色彩衣换成了一件厚实的白色鹤氅,将山,并连同我们一并拥入它的怀中。我时不时地想撩开一角,瞅瞅外面的世界,可惜雪雾迷漫,什么也看不到。
    香喷喷的鸡汤实在是美味极了,我多喝了些。协作帮我们搭好帐篷,松柏又带我们到营地上方培训使用上升器、八字环、主锁、快挂等装备。简单培训完毕,就到了晚餐时刻。我们一边晚餐,他们就一边帮我们调整装备,直至调整到最佳状态。饭后天色已暗,与松柏他们聊了会儿天,席间听见外面已是狂风大作。想起清明登二峰,也是这样的天气,一到营地就开始下大雪,导致第二天的冲顶计划失败。不知道今天 这场雪又会下到何时?明天能否冲顶呢?末了,躺进帐篷,听呼啸而过的寒风将雪片狠狠甩在帐篷上,还有从远处天空传来的隆隆雷声。头有些昏昏沉沉,一夜辗转。
    半夜两点起来,掀开帐篷,雪堵在帐篷门口一尺来高。想来夜里必定有如“战败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般恢宏的场面。早饭完毕,收拾好行装,三点左右我与一名男队友在两名协作的带领下开始冲顶。
     三峰的营地位于大峰腰间,要去三峰,先得从营地横切过二峰山腰。一夜大雪,早已没路可言。一协作在前开路,一协作在中间协调,将我和队友隔开。雪异常松软,稍有不慎,便有滑落山下的危险。积雪深及膝盖,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行进速度。山中气温此时极低,又伴有肆虐而来的雪风,风将地上的散雪吹得四散,刚刚踩出的脚印,一阵风后回头再看已很难辨认。
     冰天雪地中,点点星光下,唯我四人冒夜顶风前行。山谷中一片寂静,我只能听见自己喘气的声音。时有冽冽寒风挟雪劈头盖脸而来,已顾不上拭面而行。
      横切之后,又是上升。这时经过一个风口,气温实在太低,我将羽绒服套上。但就在这个过程,手部很快冻僵,在后来的几十分钟里,无论我怎么走,都没有办法使手指回温,情况比之前所有登山过程中出现过的冻僵都严重,我明白必须找到一个方法使手暖起来,否则对后面的行程非常不利。于是我把这个情况告诉协作。两名协知道以后让我把手伸进他们的怀里取暖,过了好几分钟才稍稍缓解一点。这时队友从后面跟上来,说是感觉脚有些冻,协作笑言:“手冻还可以帮你捂,这脚冻可没办法替你捂了……”然后又过去指点队友,如何给脚部保暖。这些协作都是土生土长的日隆小伙子,他们常年累月在山里,对一拔又一拔的游客迎来送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们依然可以轻松自如地行走。他们是属于山的,山也是属于他们的。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这些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登山者,把性命交与他们。他们自己也懂得,责任重大,所以沿途总是对我们千叮万嘱。
    继续前行,手没几分钟又冻僵了。我于是用力地击掌,这个方法很管用,坚持几分钟之后,手指就变得暖乎乎的。这样一直走到三峰垭口下方,由于连续几小时的大雪和大风,垭口凹槽里的雪堆积得很厚,并且我们必须从垭口凹槽里翻过垭口。站在垭口下方,只见三峰顶上雪粒被风飞快地卷起一片,又甩到一边。松柏估计风力在10.5到11级之间。继续前行,风险极大。尤其登上垭口之后,要经过一段刀脊,路面异常的窄,而下面是80米高的陡崖。经过思量,我们决定下撤。


此时天色开始放亮,因为没有冲顶的压力,心情也特别轻松。太阳即将从山的另一面升起,霞光映红了对面的天空。五色神山错落有致,日月宝镜双足鼎立,婆缈峰一枝独秀。金色的阳光映照在洁白的峰顶,把雪峰衬托得金碧辉煌,好一副日照金山的美景!眼前,一层云雾铺在山腰,连接着山与山之间的距离,如烟波浩渺的海面,翻涌流动。对岸神山隐见,如天外之境。我欲乘舟渡海,前往圣地,只是浪这样大,暗礁又那样多,只怕浪轻易就打翻了我的小舟,只得作罢了。
    举目回望,三峰被冰雪覆盖,只有陡崖裸露出黑灰色山体。经过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岩石风化严重。此时金色阳光正好从三峰背面升起,映照于峰顶一小角。纵然仅此一隅,依旧令人倍感温暖。可惜风势太大,我不能翻越垭口,不知道山那边的景致,是何等地美妙。我觉得三姑娘像是一位饱经磨难的女子,在她冷若冰霜的面孔下,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她经历苍桑,却依旧拥有向往美好的信念。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走近她,感知她,正如她感知我一样。而四峰在三峰一侧,傲然而立,锐利的峰尖,逆势而上,直刺蓝天,一股子不屈不饶无惧无畏的倔劲头显露无疑。不愧是风华绝代、气势凌人的蜀中皇后!与之相较,大姑娘长姐般的温婉从容,平和亲切又让人感觉亲近许多。立于大姑娘一旁的二姑娘,看起来就是一个心直口快,开朗豁达的姑娘,她一定……我还在遐想,协作却高声催我快速撤离,原来我位于横切路段,斜坡上面积雪颇多,容易雪崩。且想像一番,积雪轰然下垮,滔天巨浪、山崩地裂般来势汹汹,叫人望而生畏!于是不作神思,一路疾行!
     回到营地约早晨八时许,睡过一觉之后又从营地向日隆下撤。经过一夜大雪,来时路已不见足迹。于是一协作引马于前,我们则紧随其后。天已放晴,天空一片澄蓝,万里无云。有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身上,幸福感倍增。强光映着白雪,异党刺目,雪镜帅气登场。枯黄的高山草甸深埋雪下,低矮的灌木林却变得美丽极了。一树一树,一笼一笼,枝条上压满了雪。我疑心是不是天上的云朵一夜之间全掉到地上来了,挂在灌木丛上,棉花似地,好看极了。越往下走,更有红红黄黄的叶子相衬,白雪更白,枫叶更红,松针更黄,青杉更绿,何其美哉!
    晚餐之后,夕阳西照,我独自一人步行往长坪沟方向,静静坐于河滩之上,望着四姑娘山,看幺妹峰在云雾里淡入淡出,听风把林间的树叶片片带下,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消失于山头。

      “斯格拉”山风习习,山色苍苍。



       山,千年万年都在那里,好似从未改变,可是当你走进它,才发现其实不然。云雾迷漫时它飘缈虚幻,晴空万里时它坚实实在;夏天的时候像活泼可爱的孩子,冬天的时候像面若寒霜的苦妇。它静的时候如婴孩安睡,要动起来那可是惊涛骇浪。所以其实山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比如你今年夏天看到的山花,可还是去年夏天那朵?今日饮的山泉可还是去年那口?今日脚下踩的沙粒,可还是去年那粒?早已不是了吧。可是山,他从不因你置疑过它而改变,他依旧呈现夏花秋草冬雪给你。
      因为山懂得:所有的“变”,都是为了最心底的“不变”。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 00:14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25 编辑

四姑娘三峰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 00:20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26 编辑

落叶松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发表于 2013-11-1 00:2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27 编辑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发表于 2013-11-1 00:21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28 编辑

四姑娘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全家福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 00:22 6 只看该作者
1陌1 发表于 2013-11-1 00:09 ...

过来拜读美女大作的
发表于 2013-11-1 00:22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31 编辑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发表于 2013-11-1 00:23 8 只看该作者
继续发图呀,期待、、、、、、、
发表于 2013-11-1 00:25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32 编辑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发表于 2013-11-1 00:26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陌1 于 2013-11-1 21:32 编辑




斯格拉柔达——神山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