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7298

主题

攀岩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162148 | 回复:225
发表于 2013-11-6 13:4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攀登报告首发于岩蜥论坛,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013年10月24日至28日,我们(周律和Leo)攀登了位于美国Yosemite(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内的El Capitan的The Nose线路。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The Nose是El Capitan上的第一条大岩壁路线,至今也是El Capitan上最受欢迎最经典的一条路线。按照现在最流行也是最权威的路书(guidebook)Supertopo,线路一共由31个绳距(pitch)组成,全长880米,如下图所示。The Nose是无数攀岩者的最终梦想,终极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也不例外。虽然理论上The Nose是El Cap上最简单的大岩壁路线,定级只有5.9 C2 Grade VI,但作为一个普通业余爱好者,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非官方统计,每年尝试攀登的人中成功率只有40%,而成功的人中大部分攀登者也平均需要在墙上三晚四天才能完成线路。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3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6 13:46 2 只看该作者

背景



我们俩都是留学美国,然后留下来工作的普通人。攀岩都只是我们的业余爱好。用英语的说法,我们都是weekend warrior(周末勇士)。平时都有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得以出去户外攀岩。



Leo接触攀岩是2008年底。2010年夏天开始在Gunks开始并迷上户外传统攀岩。几年间除了经常前往居住地附近的东部岩场Gunks, Adirondacks, Rumney, 也利用节假日攀爬了Yosemite, Joshua Tree, Red RocksGrand Teton等地。从运动攀到结组传统攀登,慢慢积累了较多经验。



周律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05,06两年间参加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过两座四川西藏的雪山。但接触攀岩尤其是户外传统攀岩则是在2011年初的事情。2011年12月,由于工作关系从纽约搬到加州硅谷,从此便有了每个周末都可以在Yosmite攀岩的天时地利,户外传统攀登和大岩壁攀登的经验也就从那时开始慢慢积累。在这两年间,攀爬的地方主要集中在Yosmite, Lovers Leap, Eastern Sierra, Joshua TreeRed Rocks等地区。





准备



决定一起尝试攀登The Nose是2012年底的Red Rocks和Joshua Tree之行后。我们两个人从那时起便开始从理论学习,个人训练,以及攀登装备等各方面进行准备。目标是通过各自训练准备和合练,争取2013年10月份正式尝试攀登The Nose。



理论和路线方面的知识,我们参考的比较多的资料有以下一些:

  • How to Big Wall Climb,作者Chris McNamara

  • Road to the Nose
    ,作者Chris McNamara

  • Self Rescue,作者David Fasulo

  • Supertopo 论坛

  • Mountain Project 论坛

  • 网上的线路攻略

  • El Cap Report网站




第一次合练: 2013年六月底七月初

    此次合练我们安排了一天单段绳距的器械攀登练习,包括基本的器械攀登,沿绳上升,保护站设置,以及拉拖包等。之后,我们攀登了同样位于Yosmite国家公园内的Washington Column South Face (5.8 C1 Grade V)。这是一条入门级的大岩壁路线,全长只有10段绳距,一般攀登时间是两天。这次攀登给了我们对大岩壁攀登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基本概念,也让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传统多段线路的攀登,包括Mt. Whitney East Face (5.7,13段绳距) 和Fairview Dome Regular Route (5.9,12段绳距)。



第二次合练: 2013年九月底

    此次合练,我们计划攀登Half Dome Northwest Face(5.8 C1 Grade VI), 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只攀登了3个绳距,便被迫在大雨中下撤。虽然这次攀登没有成功,但是却让我们对Yosmite的天气有了一个比较谨慎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尝试了另一种轻便的大岩壁攀登方式:用40-45L的登山包代替拖包,由跟攀者背负大部分物资进行攀登。之后,我们采用了这个策略攀登了The Nose的前11段绳距到Dolt Tower。此次攀登还有一段插曲:我们在Dolt Tower休息了一晚上早上起来的时候,有两个女子攀登者以同步攀登(simul climbing)的方式攀登到我们露宿的位置,并且以很快的速度继续向上攀登。后来我们得知,这两个人是Mayan Smith-Gobat和Libby Sauter,那天她们创造了The Nose女子速度攀登的新纪录:5小时39分钟。在这之间我们还一起攀登了Serenity Crack(5.10d, 3段绳距)加上Son of Yesterday(5.10a, 6段绳距)。后因时间不够在爬完Son of Yesterday的第2段绳距后下撤。



各自的训练: 除此之外,我们也各自在附近的岩场,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训练。Leo主要在Gunks, Adirondacks和Rumney等地区,进行单段或多段领攀。周律主要在Yosemite Valley,Tuolumne Meadow,Lovers Leap以及Joshua Tree等地进行传统多段攀登,以及器械攀登的训练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6 13:46 3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一次攀登。楼主,继续分享哦,图片要丰富,文字要详解。
发表于 2013-11-6 13:48 4 只看该作者

装备



下面是我们这次攀登所用到装备的清单。我们使用的装备都是根据各方面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喜好,挑选的认为是最适合我们和适合这条线路的。这些装备不可能适用所有人,和所有线路,但应该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传统攀登装备:

BD C4 Cam #0.3 - #4    2套

BD C3 Cam #0 - #2       1套

Metolius Master Cam #00 - #5    1套

DMM Brass Offset Nut      1套

DMM Regular Offset Nut   1套

BD Regular Nut 小到中号   1套

传统攀快挂        x 12

运动攀快挂        x 10

Mammut Dyneema 120cm Sling    x 3

Mammut Dyneema 240cm Sling    x 1

主锁若干

副锁若干

ATC保护器        x 2

Petzl Grigri 2保护器    x 2

Nut Tool        x 2

10.2 mm 主绳        x 1

9.5 mm 拖绳        x 1 (同为动力绳)

9-10mm 动力绳    x 2 (用来架设前四段的路绳,我们并没有带它们上最后的攀登)

另外还有头盔,安全带,粉袋,岩鞋等装备不再一一列举



器械攀登装备:

BD Nylon Daisy Chain(菊绳)        1对

BD Dyneema Daisy Chain(菊绳)    1对

Metolius 5-Step Aider(绳梯)        1对

Metolius 8-Step Ladder Aider(绳梯)    1对

Petzl Ascension Ascender(上升器)    2对

Petzl Micro Traxion 滑轮    x 1

Fifi Hook            x 2

Metolius Half Dome拖包    x 1

Metolius Waste Case        x 1 (用来放固体废物)

Gear Sling    x 2 (无论领攀或者跟攀,所有保护装备都放在gear sling上,这样也有助于在保护站的装备交接)

BD Stone露指手套        2副

矿泉水瓶            x 1 (将瓶口部分剪下并穿过拖绳,用来保护拖绳上的八字结)



其他装备:

对讲机        x 2

头灯        x 2

1升水瓶    x 2

大号防水袋    x 2 (用来放食品,恶劣天气放睡袋防止受潮)

一次性大便袋    x 4 (使用后的大便袋放在Metolius Waste Case里面,挂在拖包下面)

照相机,Contour头盔摄像机

备用电池若干

封口袋若干

创口贴,止痛药,纱布少量

太阳镜

防晒霜防,晒唇膏

军dao

打火机

攀岩胶布

路书相关部分打印并用透明胶带做防水处理



衣服和露营装备:

十月底Yosmite正值秋冬交替之际,天气变化很快。历史上不乏有攀登者因为天气原因寻求救援的例子。比如2004年10月底曾有一次为期三四天的暴风雪,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El Capitan大岩壁营救活动。当时共有四队攀登者在岩壁上,其中有两个日本攀登者不幸在The Nose的第26段处因失温遇难。所以我们对服装的准备不敢掉以轻心,衣物基本按照可以抵御比较恶劣的风雪环境准备,并且不携带任何纯棉或者羽绒制品,因为纯棉和羽绒类服装在潮湿后会失去保暖性能。后来我们的经历也证明了我们这样的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下面是我们每个人的服装配置,基本思想是分层系统,并且用多孔绵(synthetic)材料作为隔绝层(insulate layer)。



Leo: 普通长袖速干内衣,Patagonia R1帽衫, Patagonia Nano Puff棉服, Patagonia Rain Shadow冲锋衣, Patagonia Simple Guide长裤, Marmot Precip防水裤, Mountain Hardwear Ultralamina 0摄氏度棉睡袋,Five Ten Camp 4接近鞋,Mountain Hardwear露营袋,二分之一超薄海绵睡垫。



周律: Patagonia Capilene长袖速干内衣,Patagonia R1帽衫, TNF Blaze棉服,Marmot Scree软壳裤,Mountain Hardwear Jovian冲锋衣, Marmot Precip防水裤,Five Ten Guide Tennie接近鞋,Mountain Hardwear Ultralamina -10摄氏度棉睡袋,REI Minimalist露营袋,发泡防潮垫一块。



公共露营装备: Black Diamond Firstlight帐篷布。此帐篷布是全封闭结构,人可以完全在里面躲避风雪。但缺点是结露比较严重,需要配合露营袋使用以防止打湿睡袋。



食物和饮用水:

此次攀登我们准备了大概4天的物资,并且为了简化装备决定只吃冷食,没有携带炊具。

水:         按每人每天2.5升准备(共20升),这个量在晚上不煮饭的情况下基本够用。

早晚饭:  3个超市冷三明治,6个bagel涂巧克力酱,切片面包1袋,2袋火腿肠,1袋芝士。

路餐:      能量棒 x 24(Pro Bar和Cliff Bar),1袋坚果,1袋散装巧克力。

其他:      佳得乐运动饮料速溶粉用来补充电解质。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6 13:50 5 只看该作者

攀登



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我们的攀登策略是尽量在自己能力允许范围内,以轻装快速的方式,争取在两晚三天内结束攀登。但毕竟第一次攀登如此难度的线路,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我们也做好了在墙上三晚四天的物资准备。我们采用的领攀方式是一个人连续领攀多段,再换另外一个人领攀。这样对器材和绳子的管理最为简便,也有利于领攀和跟攀保持心态和效率。



攀登前,10/23:

我们于10月23日周三晚在湾区汇合,并且当天晚上购置了需要的食物,饮用水和其他杂物。



准备日,10/24:

周四一早我们开车前往Yosmite,当天的目标是设置好前面四个绳距的路绳(fix rope)一直到Sickle Ledge,然后将拖包也运输到Sickle Ledge。



我们大概10点半的时候抵达路线起点并开始攀登,由跟攀者背负三根绳子在背包里。前四段绳距路线比较清晰,线路裂缝上有很多pin scar(这是以前的攀登者在反复使用岩锥(piton)后在岩石上留下的人工痕迹),Metolius Mater Cam(特别是#3和#4)在这种地方要比BD的C4好用很多。线路中间还有3小段简单的横移,跟攀者需要做1比4的横降(1:4 lower out),这也是器械攀登中对待横移地形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我们大概下午2点多到达Sickle Ledge,稍事休息后便沿着下降保护站绳降下来,并在每个保护站上都设置了路绳,一共四段(注:下降的路线和我们攀登的路线并不重合,下降的时候每隔50米便有一对挂片(bolt)保护站)。



回到车上,我们打点了当晚的营地之后,将所有的物资和露营装备打包到拖包里。然后我们背负拖包回到之前设好的路绳处,重新一段段爬绳(jumar)上去,并把拖包也一段段运到Sickle Ledge。等到再次绳降下来的时候,已近九点,天已经全黑。那时公园里大部分餐馆商店都已经关门,我们费了些周折才在公园最豪华的酒店(Ahwahnee Hotel)的餐厅吃到了之后将近四天中唯一一顿像样的饭。



第一天,10/25:

当天的目标是用我们前一天设好的路绳爬到Sickle Ledge。然后从第5段绳距开始一直爬完第14段绳距,到达名为El Cap Tower的平台休息。当我们爬绳至Sickle Ledge的时候,天刚刚全亮,时间大概是7点左右。



线路第5个绳距到第8个绳距,基本是不断用各种办法往右方横移,试图到达一条叫做Stoveleg的裂缝系统。其中第7和第8个绳距有两段很长的横移,领攀者需要先从攀爬的最后保护点借助绳子下降十几米,然后寻找岩壁上很小的手点脚点并同时借助绳子的拉力向右方横移,努力到达右边的岩壁夹角和裂缝。在到达后,领攀者在向上攀登的时候还需要尽可能高的放置第一个保护点,以降低跟攀者横降的难度。



第9至第11个绳距主要是沿着Stoveleg Crack向上攀登至Dolt Tower。Stoveleg是一条很长的连续裂缝,长达3-4个绳距。它从最初介于BD C4 0.75和1号的尺寸,慢慢变成2号,3号,最后变成4号的尺寸。由于裂缝的连续性,这里一种英文叫做leap frogging的器械攀登技术非常有用。这种技术是将所需要的机械塞一直挂在两个绳梯上,之后攀登者或者按照传统器械攀登的方式攀登,但是不需要每次将机械塞取下;或者在裂缝里面直接上下交替推两个机械塞,于此同时脚在绳梯上配合交换重心,就像直接爬绳子一样(crack jumar)。第11个绳距的顶上是Dolt Tower,这里是一个平台,大概可以供2-4人露宿,有若干个倾斜的或者高低不平的位置,但舒适度一般。



第12至14个绳距是先往右下降横移,再沿另一个裂缝系统往上攀登直至El Cap Tower。其中第13段绳距,还有之前的第11段绳距,由于整条裂缝长而且尺寸大(只有BD的4号塞可以用),领攀者必须借助仅有的两个4号机械塞攀登,中间没有地方可以放其他尺寸的机械塞作为保护。在领攀这些路段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如果机械塞放置不当而失效,领攀者将会面临十几米的冲坠,后果会非常严重。



第一天的攀登速度比我们原来的预期稍慢了一些,最后两个绳距我们是在晚上带着头灯爬完的。当我们抵达El Cap Tower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El Cap Tower是整个线路最好的露营平台,平台大且平整,可供4-6人露宿。我们到达后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吃了晚饭,补充水分,之后便拿出睡袋睡垫睡下了。



这里的一个插曲是,El Capitan上经常有跳伞者背着降落伞在凌晨的时候从山顶跳下(Base Jump)。这种做法在Yosemite国家公园内是非法的。从事这项运动的人往往选择凌晨的时候进行。我们在El Cap Tower的那个凌晨,得以目睹两个跳伞的人从山顶跳下,最终降落在山谷里的草甸(El Cap Meadow)上。



总结这一天的攀登,我们发现由于之前带拖包攀爬的经验并不多,只在攀登Washington Column的时候拖过三段绳距的拖包,当拖包加到我们的攀登系统里面后,保护站和操作复杂度大大提高。前几个绳距,曾一度出现保护站设置不是很清楚干净,绳子绕在一起,拖绳被下面的裂缝卡住,保护站交接不是很有效率等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随着我们一段一段的攀登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而解决。当我们爬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保护站设置和交换装备都变得井井有条了。



第二天,10/26:

如果想两晚三天结束攀登,第二天必须攀登十个绳距到Camp 5。这十个绳距都是我们从来没有爬过的,而且还有King Swing和Great Roof这样比较复杂和比较难的绳距,因此这一天的任务非常艰巨。



第15到第17个绳距是由El Capitan上面最有特点的两个标志性岩石(Texas Flake和Boot Flake,前者像美国的得克萨斯洲,后者像一个靴子)和著名的King Swing组成。这两块岩石在谷底的马路上都可以非常清晰的辨认出来。第15个绳距(Texas Flake),要从整块岩石板和主墙的夹缝里面使用攀爬烟囱的技术爬大概十几米到Texas Flake的顶上。这段是整条线路最难的无法器械攀登的绳距,而且整段烟囱只有一半的地方有一个挂片可以作为保护。第16个绳距,从Texas Flake上面先沿着一串挂片,再沿着Boot Flake的右边裂缝爬到Boot Flake顶端便到了著名的King Swing。在King Swing绳距,领攀者需要先被降至Boot Flake下面大概5米处,然后左右往返奔跑十几米利用惯性去试图到达左边的裂缝系统。之后领攀者再沿着裂缝向上,直到爬到和绳距开始相同高度的保护站,并且同时尽量清除之前放置的所有保护(back clean)。最后跟攀者还需要将拖包和自己分别慢慢横降过去完成整段攀登。



第18到20段绳距是继续向上并向左攀爬至Camp 4,中间有一些横移甚至倒攀。这一段因为岩石颜色呈灰黑色,故被称为Gray Band。这几段绳距岩石比较破碎,有很多不是很牢固的地方,攀爬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El Capitan今年春季的时候,不幸出过两次致命的事故,都是落石造成的。Camp 4是一个非常暴露的平台,整个平台都没有什么平整的地方,露宿估计不会很舒服。我们抵达Camp 4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天很快就会黑了。在King Swing结束的时候,我们查看了一下天气,发现天气预报从之前预报10月28日有20%降雨变成了10月27日晚便有50%-60%的雨雪概率,并且会一直持续到10月29日。这个消息无疑带给我们很大的压力,让我们在此时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我们就此休息,在Camp 4过夜,根据我们的速度,那么第二天肯定不能及时登顶,而且很有可能会在Camp 6露宿并遭遇下雪(由于特殊的位置关系,Camp 6是一个非常不适于在恶劣天气露宿的平台,之前有过很多次攀登者需要救援的情况在那里发生,比如2004年日本攀登者的悲剧)。这样我们为了安全便只能放弃攀登,第二天一早从Camp 4下撤。另一个选择是无论如何当天爬到Camp 5,并且第二天无论如何争取登顶。这样我们就面临着连续两天高强度长时间的攀登,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综合了各方面考虑,我们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向上攀登,尽一切可能在天气变坏前登顶。



第21到第24段绳距是接近,翻越Great Roof再向上到Camp 5。从第22段Greet Roof绳距开始直到Camp 5,我们都是打着头灯在晚上爬的。Great Roof顾名思义,是一个很大的屋檐。攀登者需要沿着一条连续的裂缝从屋檐下面横移过去。这是整条路线里面最难的三段器械攀登绳距之一,整段绳距很长,而且比路书上面标注的要长,大概有50米左右。屋檐横移的部分有7-8米的样子,这段裂缝有很多之前攀登者留下的没法取走的机械塞,岩塞(fix gear)。领攀者在这段一般会留下所有的保护点,跟攀者则需要利用这些保护点重新挂上绳梯器械攀登过去(re-lead)。Great Roof之后的两个绳距,是沿着基本竖直的裂缝系统向上到Camp 5。Great Roof之后第一个绳距名为Pancake Flake,因为其主要为攀爬一块形似薄饼的岩石薄片而得名。从Great Roof之后,整条路线基本上已经没有需要横移的绳距,但是撤退也变的更加困难,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攀登。大概在晚上1点多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Camp 5。Camp 5由上下大概可供5-6人露宿的若干小平台组成。我们休息的平台可以容下两人,但因为平台一端倾斜角度稍大,这给睡在此端的人带来很多困难。因为稍有不慎就会下滑,很难得到有质量的睡眠。当晚我们依旧简单收拾吃喝之后便匆匆睡去,准备迎接第二天的登顶挑战。



第三天,10/27:

我们早上依旧是大概7点多天亮开始攀登,希望能够在天黑前可以登顶。离开Camp 5的第一段绳距,也就是第25段绳距,是另一个比较难的器械攀登绳距-Glowering Spot。这段器械攀登先要沿一条细缝向上,在一定高度的时候横移到右边岩石夹角的裂缝上。后面的一段继续沿着岩石夹角向上到达Camp 6。Camp 6是一个三角行的平台,由于它和主墙之间有两条很大的裂缝,里面经常有各种垃圾,所以气味非常不好。Camp 6之后的第27段绳距是整个线路我们觉得最难的器械攀登绳距-Changing Corner。这个绳距先在一个相对容易的岩壁夹角开始,然后在20多米处,通过一个挂片转到另一个夹角,这个绳距也因此得名。第二个夹角的岩缝都非常小,而且可用的点非常稀疏,我们用携带的最小的机械塞和岩塞颇费周折才得以通过。



完成了Changing Corner,整个路线开始呈现出仰角,暴露感非常强。挂在保护站上向下看去,在你的脚和山谷的地面之间是近千米的空气。从第28到第31段绳距,基本都是比较简单的器械攀登绳距直到最后一个全挂片绳距(bolt ladder)。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如果不出以外,今天是肯定可以及时登顶的。虽然已经看到了登顶的希望,但我们在攀登最后几段绳距的时候却分外小心,从身上取装备的时候手都紧紧的抓着,保护点的放置也多了起来。我们的手机在Camp 4之后就完全没有信号了,而且我们知道坏天气正在接近,这时候任何失误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第31段绳距的前面部分都是挂片,其中有几处要翻过屋檐去挂下一个挂片,此时能够在绳梯上保持身体平衡并足够伸展非常重要。这段的挂片会在一段大概难度在5.5左右的岩石路段处结束。我们在最后的两个挂片处设置了一个临时保护站,并把拖包拖到这里。这个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而且还刮起了大风,但是非常确定的是顶峰就在眼前。后面的攀登很短也很简单,我们很快爬过了最后一段到达了整条路线结束的保护站。在这个保护站拉上了拖包,至此我们整个The Nose攀登正式完成,这时大概是28日晚上7点半左右。



登顶后由于天已经完全黑了,又刮着大风,气温迅速下降,随时可能下雪,再加上我们对下撤的路线并不熟悉,我们决定在山顶找地方露宿,第二天天亮之后再下撤。山顶上可以遮蔽的地方不多,天黑也不利于寻找。最后我们在山顶找了一个避风的石头,把所有器械留在拖包里,然后带着露营装备和食物,钻进帐篷布,躲在石头后面露宿了一晚。



第四天,10/28:

早上我们从露宿的帐篷布里面钻出来的时候,发现周围都变成了白色,昨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雪,而且早上依然在下着。考虑到East Ledge路线下撤相对比较暴露,并涉及很多技术路段,不太适合在雪中下撤,我们决定沿着一条长约12公里的Yosmite Falls徒步路线下撤。这条路线要比East Ledge长很多,后者一般大概只需2-3个小时,但前者一般需要5-6个小时。但是后来我们所用的时间几乎达到了8个小时。这是因为晚上下的雪把路全部盖住了,雪最深的地方甚至没过了膝盖。我们只能凭借手机GPS和路线大概的方向寻找道路。此间两次迷路,损失了不少时间。回到山谷下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整个山谷都披上银装,Half Dome,Royal Arches,Upper Yosemite Fall和El Capitan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若仙境。回想整个攀登过程,短短几天之间,周围景物竟有如此变化,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6 13:51 6 只看该作者

经验总结

  • 丰富的多绳组传统攀登经验是一切的基础。大岩壁比传统攀登会复杂很多,路线会更长,攀登需要好几天,牵涉更多的器械,更多的技术。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传统攀岩的基础上的。只有有了扎实的传统攀岩基础,熟知器械的性能和使用,保护站的设置和交接等等,才能更好的处理大岩壁攀登时更为复杂的系统和环境。

  • 对大岩壁的攀登难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攀登大岩壁的时候,因为你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带着比平时传统领攀多很多的器械,还要挂着拖绳的重量,再加上在墙上多天的疲惫等等其他因素,你可能无法以平时的水平和效率攀登。

  • 对攀登期间的天气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的准备。Yosmite的天气有的时候,特别是在我们攀登的秋冬交替之际,并不稳定。天气预报有可能在提前两天甚至一天的时候发生变化,因此一定要时刻留意天气预报。这次以及我们之前的Half Dome攀登都说明了这一点。

  • 攀登过程中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要能够依靠经验冷静处理。比如说,我们的主绳在第二天的时候发生了一处绳皮破损并且绳芯裸露的情况。幸运的是这次破损处离绳子一端不远(大概6-7米)。我们后来在磨损处之前打了个八字结连接安全带,剩下的绳段挂在身上,不再使用。如果发生在绳子中间,则可能需要使用拖绳作为主绳,并用胶布对破损处做一些保护处理,同时这也是使用动力绳作为拖绳的好处之一。这件事的另外一个教训是,攀登中要时刻注意绳子的磨损情况,有些时候可能需要用胶带来将岩石上锋利的部分贴住。另外我们还在第二天不慎丢失一个绳梯。我们后来用扁带,调节到合适长度替代。

  • 大岩壁攀登的系统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普通传统多段攀登,保护站的设置和交换需要更加的清晰明了并有效。在一两天的传统多段或者大岩壁攀登中,即使攀登者犯了一些错误或者保护站的交接不是很有效率,往往也可以完成攀登。但是对于像The Nose这样需要三到四天,总长31个绳距的长路线来说,当任何小的错误和低效率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对整个攀登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以至最后造成攀登失败。比如说,在保护站架设的时候,应该尽量将主绳和拖绳分开放置。我们发现领攀者到达保护站后,用手提着将拖绳收起,并且用一个传统攀快挂将绳子吊在保护站上非常有助于防止绳子搅在一起。在拉拖包的时候,每拉一段距离便把拉上的拖绳收起并和之前的绳子放在一起,这样领攀者既得到了休息,又可以防止太长的绳子卡在下面的岩石缝里。又比如说,攀登中用到的装备,菊绳,绳梯,主绳,拖绳,拖包等等,会需要全部集中在保护站系统上时,如果不细心安排将会引起混乱,严重影响绳距间交换的效率。领攀者设置保护站的时候应时刻清楚的知道哪些装备会一直留在保护站直到下一段绳距完成,哪些装备在下一段绳距开始的时候领攀者会带走。这样在设置的时候,应该尽量把要留下的装备安排在下面,带走的装备安排在上面。另外,主绳和拖绳应尽量分开,跟攀者跟攀上来后扣入保护站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不要和已有的绳子发生混叠。

  • 安全性的措施不可偷懒或掉以轻心。比如说,跟攀者跟攀的时候应该每隔一段距离便将主绳打结后用主锁扣在安全带的保护环上作为备份结(backup knot)。El Cap历史上有若干次致命事故就是上升器因故失效,而跟攀者没有打备份结,造成冲坠整个主绳长度造成的。同时,打备份结的好处还是多方面的:这样做除了第一可以防止上升器失效发生过长冲坠之外,第二可以防止绳子过长卡在岩石缝隙里面,第三在保护站继续给领攀者保护的时候,手中的绳子重量不至于太大造成保护操作不便。这样,在到达保护站后,跟攀者只需将领攀者端绳子放到保护器上,拆除用来固定主绳的八字结,便可以继续为领攀者保护。随着攀登的进行,跟攀者可以依次将之前的主绳备份结拆掉给绳。整个过程井井有条,绳子也不容易发成缠绕。

  • 不断的对自己的系统进行调节和改进。前面提到过,我们因为经验的欠缺,这次前面几个绳组,保护站的设置交接一度比较混乱低效。经过不断的总结和调节,终于在几个绳距后,保护站的一切程序得以比较快速有效的展开。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这次有一些过分担心拉拖包的困难程度,因此用尽量减少携带物资方法来减少拉拖包的压力,比如没有携带炊具。但攀登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掌握要领,拉拖包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那样困难。以后攀登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携带炉头和气罐。能够吃到热的食物可以提高队伍的士气,尤其在恶劣天气中更加重要。


发表于 2013-11-6 14:10 7 只看该作者
第1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第2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第3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6 14:16 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oh yeh! 再次恭喜这次历史性的登顶!
发表于 2013-11-6 14:20 9 只看该作者
夕阳中运输拖包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第5-6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第7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6 14:53 10 只看该作者
第8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第9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第10段绳距
The Nose,El Capitan攀登报告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济南的冬天
6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