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15

主题

西南

◎◎◎◎◎◎地狱、天堂皆在心间--梅里外转◎◎◎◎◎◎

[复制链接] 查看:19045 | 回复:38
发表于 2009-3-20 14:3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jarod1997 于 2009-3-20 15:00 编辑

地狱、天堂皆在心间


一直向往着梅里,计划了小半年,利用国庆假期,历经9天,170公里,终于完成了这次梅里雪山外转经路线的徒步。从来没有徒步旅行过的我,第一次出门就走了这条在老驴看来也有一定难度的路线,让我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心灵则是上下漂移、破碎组合而反反复复。

    从网上搜集了很多游记、地图以及天气资料,开始购买装备,锻炼身体。四个月的游泳和健身让我瘦了3公斤,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虽然还有91公斤的体重)。第一次出去,心里很紧张,也很向往。听说那里的天离星星很近,那里的空气有绿的味道,那里的人笑的灿烂而真诚。
    行李还没有打包,我的心已经上路。


这幅图是在网上下载的比较全的一幅地图,地名旁边都标了海拔。实际走下来海拔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可能是宿营地和海拔表的不同而不同吧。地名基本相同,由于藏区的地名都是藏语的音译,因此有些差别。如地图上的“阿丙村”,我们实际到的时候,还是感觉“阿边村”更相似些,因此本文中就名为“阿边村”

D0 昆明1890――永久村2480)
    下午六点的车,七点才发出,路上又停了一个多小时,司机在不停的电话、上货和下货。本来预计中午到德钦,结果直到下午4点多才到。过羊咱桥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只好包车,150元,和向导电话后认为合理。开始采购,牛肉,土豆,挂面,苹果,白菜,午餐肉,老干妈等等。出发羊咱桥,向导在等我们。
    40岁左右的向导阿玖,带着三头骡子下来,在桥头等我们。由于路上连午饭都没有吃,我们一人干掉一盒方便面。然后打包,上骡,出发。目标,阿玖的家里。


羊咱桥
    过桥的时候,相当兴奋――终于开始正式的路程了。跨过澜沧江,开心的我大声的和向导聊着,还回头给J拍照。结果爬山走了不到10分钟,就感觉到严重的供氧不足,迈不动步子。J和向导提醒我慢慢走,别急,调整呼吸。
向导平时走1个小时到家的山路,我足足走了2个半小时。J则和向导在前面慢慢的等我,他是老驴了,谈笑风生的。我一边一步步的挪,一边在懊恼自己的体力如此之差。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走完即将开始的路程,沮丧的心情让我后悔到想打退堂鼓。唯一欣慰的是这双HBN的登山鞋抓地不错,坚强的支撑了我打抖的双腿,没有从山上滚下去。
终于看见前面的灯光了,打起精神向前走。
    阿玖的老婆、儿子和母亲已经在家等了好久了。调整心情,收拾行李,开始吃第一顿酥油餐。一锅土鸡,一锅菜。酥油味的土鸡,酥油味的菜还有酥油茶。对于“爬”了两个多小时山路的我,没有胃口。
    向导建议J带3匹骡子,两匹驮行李,一匹给我备用。他担心我走不完这趟旅程。郁闷ING。。。。。。虽然我也在上山的时候打过退堂鼓。
    准备了这么久,当然不能退缩。拒绝了建议,还是带两匹来驮行李。重新打包后,准备睡觉。
    阿玖家的房子是典型的藏族风格的房子,下面住牲畜,上面住人。可是竟然没有厕所!从屋子的平台向包谷地方向拐,下了梯子(一跟柱子上面砍出一道道的坎坎作为落脚的地方,这就是藏族的梯子),就是一片开阔的包谷地,你可以在这里尽情的“释放”。J想了想(估计考虑到了PP被草扎,虫蛇出没,立足不稳,踩到前人“遗迹”等等因素后),还是没有来大的,我们先后站在梯子上小小了事。



藏式的梯子

    晚上睡觉,盖我的舒适温度-5度的羽绒睡袋。热。汗。

D1(永久村2480――永是通3340)
    早上七点多起来,打包,早点,确认上午路线,然后出发。
    阿玖的老婆先带我们走到上山的路,阿玖在后面喂骡子,上行李。
    终于开始前进了。
    回头看看这个村落,几乎每家的房子都在烧一种敬神的草,带着香味的白烟慢慢的轻绕,向上,融入早晨的雾中。




永久村头的白塔,每个藏族的村头都会有这么一座塔,为回家的人指引着方向。

    走了一小段,J同学就扔下背包进入了草丛……
    上午的行程基本上就是爬升了。J体力好,走在了前面。阿玖后来居上,也走到了我的前面。一个人慢慢的走着,竟然迷了路,越走地上的松针越多,而路的痕迹也越来越浅。后来听见阿玖的喊声和J的哨子声,才明确了自己迷路的事实,向回走。体力差还走冤枉路,我冤啊。(
    阿玖用路边的树枝给我打造了一根登山杖(这根登山杖在路上可帮了我的大忙,一直跟着我走出了梅里外传,到了德钦。)。也让我体会到徒步时登山杖的重要性,回去一定要添一根啊。
    路上经过了一处圣水。我的呼吸节奏不对,水分消耗大,水喝了一半多。在这里把我的水袋装满水。啊,冰凉爽口,略带微甜,爽!
    阿玖陪我慢慢走,11点多的时候,终于到了山顶垭口。J和一群藏族年轻人坐在那里晒太阳。阿玖和他们聊了一会,对我们说,他们5个,2男3女是从西藏昌都过来转经的阿九娃(他们管西藏的藏族叫阿九),第一次出门不太认识路,就带着他们和我们一起走了。不过德钦这边藏族说的话和西藏那边的不太一样,因此阿玖和他们交流好像也不是很顺畅。
    在这个垭口,阿玖拿了些松枝给我们和骡子扫了扫背,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着些什么。这是上路的祝福,我们的转经行程在这里才真正开始。
    阿玖的老婆送到这里就回家了。看着她破了一个洞的绿胶鞋,看着她也不是很轻松的爬山上来,也替阿玖感动了一下下。
    走了一会,到了永久村的放牧点,在阿玖家的亲戚那里喝酥油茶,吃面饼,牛肉。第一次觉得酥油茶好喝。
下午开始,上上下下,路程比上午轻松。不过,我终于发现,加快速度跟着他们两个走绝对是个错误。下山时的不注意,让我的膝盖开始疼起来,这种疼痛一直伴随我到第7天。主意原因是我体重太大,下山时本身对膝盖的压力过大,自己又为了追求速度没有注意保护。
    J和阿玖越来越远,已经看不到了。我也不想去追,因为膝盖的疼,也因为体力差他们一截。我又拖后腿了。
阿色大道实际是在森林里面穿行,上上下下,路边都是站着和倒下很久的大树,有些地方阳光都透不进来,甚至有些阴冷,很安静。
    我一步一步的走着,抬腿上台阶的时候很疼。体力不好,膝盖受伤,还有8天的路程,我行嘛?
路程渐渐的开阔起来,这里应该就是永是通牧场了。一群群的牦牛自在的吃着草,山坡上有一间木屋,河水旁边牧民在生火烧酥油茶,好香啊。
    远处看见他们了,已经开始生火做饭。J告诉了我一些呼吸的要领,步伐的控制方法,下山的注意事项。看他的样子,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心也就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永是通营地和营地之树

    和J去河边洗菜,那5个阿九娃开心的坐在那里梳头、聊天。
    天上还飘着细雨,我们开始吃第一顿杂锅菜,住第一夜湿帐篷和湿睡袋。
    我的野外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D2 (永是通3340――咱俗塘3630)
    一晚上没睡好,早上5点多就听见外面有转经的人经过。6点半天有些亮光了,起床。
    周围转了一下,回到营地,看见我们的骡子在营地之树下吃草,依稀觉得这幅画面在梦里出现过。



    喝了几碗酥油茶,浑身暖洋洋的,昨夜的阴冷也抛到脑后。今天要爬一座4200的垭口。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感觉。我和J照例先出发,阿玖和那些阿九娃后面跟上。
    照例,被阿玖和J甩在后面。今天我不急了,根据自己昨天的表现来看,跟在他们后面也就半天落后1个小时的路而已,没事。反正前面的岔路怎么走已经问清楚了,应该不会迷路。
    看见了两个60多岁的藏族老妈妈,背着自己的行李慢慢的走着。这么大的年纪,她们还在走着。无语。
    顺着溪流走了一段路后,开始了一段很陡的爬升。不知道那两个老妈妈能上来嘛?
    路渐渐开阔起来,高高的松树也少了,开始有很多低矮的灌木,颜色也由绿色变成丰富的色彩。



    过了这片灌木视野开阔起来,能看见远处的大山上“之”字形的道路和江涛的背包,阿玖带着的马队。
    呼吸开始很急促,补充了一块巧克力,喝了一口水。水不多了,刚才在小溪没有补充。右手边,那5个阿九娃在烧酥油茶,向我招手。我指了指垭口,没有说话,停了几分钟,继续上路。
    在路的右边200米的地方有一条小河,静静的流淌着。做了一下思想斗争,没有过去加水。实在是太累了,不想浪费体力,还要爬前面的“之”字行道路呢。
    基本没有什么植物了,只听见乌鸦在叫,远处垭口时隐时现。




多克拉垭口4400
    从照相的这个地方走到垭口,我花了1个半小时。
    开始的时候,走一个折叠停2次,然后是三次,四次。最后走10步左右停一次。巧克力吃了10几块,水也喝完了。
    渴,干渴。
    坐在路上向山下看,小小的佩服了一下自己,继续爬。
一个经过的逆转的苯教藏民看了看我,说了些什么,又指指垭口。估计是说垭口不远了,坚持什么的吧。笑了一下,表示感谢。
    看见J坐在垭口上,呵呵,肯定等了很久。他走过来,说本来以为要等3个小时,结果等了2个小时我就上来了。苦笑,不知道该自豪还是什么。


  
    下山了,心情一下子很放松。不过再也不敢向昨天一样跑着走了,还是老老实实慢慢的走吧,毕竟膝盖还疼呢。
108个折叠。不禁佩服起那些苯教逆转的人了,那要多难啊。
    路上几个藏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2个8、9岁的小朋友在前面打头阵,唱着歌儿从山上往下冲。“体力真好!这膝盖怎么长的?这么小,有没有高原反应啊?……”,心里嘀咕了一下。
    可能是有人在垭口高声唱歌吧,天气开始变了,下起了雨。2点半我才到了山下,他们已经吃完了午饭,泡了盒方便面等我呢。看着阿玖笑呵呵的看着我,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出发前他一定不相信我自己能爬上来。后来看看,其实今天这个多克拉垭口应该是最难爬的垭口了。因为才路程第二天就要爬整个路程第二高的垭口(第八天爬了4800的说拉垭口),而且上山路程长,下山急。我这个愣头青算是糊里糊涂的就翻过来了。
    雨中继续前行走到咱俗塘,扎营,生火,欢庆。


  
    七米侧温(5个阿九娃的一个)一直在哼着一个调调,总觉得很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后来问阿玖才知道,竟然是藏语版的“大河向东流”,晕。
    一起唱藏语版,汉语版的“向东流”,还有摆POSE拍照,呵呵,大家闹的不亦乐乎。也知道了他们几个的名字,七米侧温,七米巧措,扎西白珠还有两个记不清了。于是,把一个女孩子的名字和我、J、阿玖的名字加在一起,就成了接下来路程的一个游戏。回到了高中时代,传绯闻啊,哈哈。
    晚上,几个阿九娃拿出一个录音机,开始念经,录音,念经,再录音。好像比赛一样看谁说的清晰,说的快。听不懂,但是让人安静。

    篝火,木棚,念经,溪水,星星……还有烤红的脸和烧焦的睡袋压缩袋。

D3(咱俗塘3630――曲那塘2480)
    在清晨的阳光下,阿玖说今天的路程很容易走。经历了昨天的路程,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咱俗塘的早晨

    可是接下来的路程,让我狼狈不堪。
    上午的爬升不大,对于经历了昨天4400考验的我,基本没有什么。但是所有的路都是在山间盘绕,泥泞的路面让膝盖生疼的我几近崩溃。还好,趟了一上午的水,鞋里面还是干的。
    现在我们的行走基本上形成了定式:和J一起出发,被J甩掉,被阿玖跟上并甩掉,垭口会合等我的J,一起出发再被甩掉,午餐营地会合J和阿玖;下午重复上午的过程,除了没有垭口外。
    一个人走在山间的丛林里,阳光能照进来的地方,热;阳光透不进来的地方,冷。随着海拔的不同周围的树种也不一样,风景在路程中变化又重复。经常都会顺着溪流走,高山中的溪流,海拔越高越清澈甘甜,基本不用发愁水源的问题,真正的高山矿泉!路上,尤其是到午餐和晚上的宿营地,能碰到很多转经的藏族人。正转的,逆转的。看到我这身打扮,一般都报以好奇的眼光。扎西德勒,我们互相祝福着。J教给我一种德钦地区藏族回应“扎西德勒”的问候方法,可惜我一直记不起,所以也就和他们一样,用同样的问候祝福他们。
    虽然膝盖很疼,可是我还是在走着。沮丧就像一只老鼠一样,会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疼痛时隐时现的,经常被路边的风景赶走。这两天的经历没有让我后悔这趟旅程,只是担心自己的体能是否还可以继续。
听到乌鸦的叫声了,垭口就在前面。
    这座山是神山,转经的藏族人都会从这里采几根竹子,削尖一头,另一头挂上经幡。这根竹子要一直跟着转经的人走完剩下的路程。削尖的那头触地,也带上了转经路上的泥土。转完经回到家里后,这根竹子要送给家里的长辈,放入他们家的经堂中。这是一种对神的敬仰,也是对长辈的祝福,还证明着晚辈的虔诚。
    卢阿森拉垭口。这个垭口是整个旅程中最让我惊讶的一个垭口。


  
    堆积成山的藏粑和吃藏粑的碗,还有一树的衣服。甚至,我还看见了信徒们奉献的头发!显示着信徒对神山的奉献。
    到神山、过垭口和任何一处神迹,奉献出自己的一样东西是一种藏族的传统。藏族同胞们一般每个人只有一个吃藏粑的碗,也不会专门带上不穿的衣服来奉献。看到这里的情景,我被震撼了。


  
    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会有这么坚强的信仰嘛?以前调侃中,我们经常会说现代人早已没有信仰,空虚的心中只有一样东西闪耀着光亮――钞票。这才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大神。可是,幸福嘛?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都市人幸福感的报道,说是经过调查,经济水平越高的城市,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越低。
也许在拼命得到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的失去。得到了你更想得到的,还是失去了你不能失去的?
早已迷失。

    中午,留了鼻血,估计是巧克力吃的太多,上火。
    下午,一直在下雨,阴冷,潮湿。我的这件防水只有5000冲锋衣已经湿透。前进,心情有些低沉。




    宿营地在一条冰川熔化的雪水形成的河流旁边。好不容易出了些太阳,赶快把湿透的冲锋衣和潮湿的睡袋、帐篷拉出来,晒起来。
    入夜,听见阿玖和J说我的行走速度和体力。心情下沉,继续下沉。
    钻进帐篷,抑制不住对小新的想念,用相机录了一段视频。能不能走下去,要不要中途下撤,思念和疼痛……躺在潮湿的睡袋里,辗转着不能入睡。

D4(曲那塘2480――阿边村2290
    昨晚上一直没有睡好。钻出帐篷,伸个懒腰。多美的早晨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呵呵,翻滚了一夜的思绪,到了这个早晨已经平静了下来。
    想想自己都走了3天,连那么难的4400的多克拉垭口都过来了,还能有什么呢?难得这无限的美景,就象那个广告――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旅途中看风景的心情。
    出发,开始今天的美景。


  
    今天要从曲那塘2480上到辛康拉垭口3740,爬升1260。经过前面路程的调整,我的呼吸和步伐渐渐的保持了一个适合身体的频次。爬升已经不是那么可怕了。
    开心的事情接踵而来。虽然知道今天的目的地有小卖部,可以补充食品。但是中午的营地竟然有健力宝卖!还有澜沧江啤酒!据说是从云南怒江那边拉过来的。
    突然的幸福让我手舞足蹈。


  
    走了3天多的路程,天天都是杂锅菜和方便面还有酥油茶。拉上J,我们两个痛痛快快的喝了2罐健力宝,一瓶啤酒。还把水壶用健力宝灌满。
    痛快!
    在这里遇到了阿玖的侄儿――大瓦。他也带了一个人徒步。这个人全身的装备都是The North Face的,包括帐篷,牛啊。后面的路程,一直到出山,我们都一起前进。
    吃完饭,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辛康拉垭口了,感觉这1000多米的爬升也就那回事,呵呵,信心大增,心情更是好上加好。


  
    坐在垭口上,看着蓝的天,白的云,还有配合这纯净天地最漂亮的红、黄、蓝、白、绿的经幡,熔化,陶醉,心飞翔。


  
    下了垭口就进入怒江的范围了,明显感觉干燥了很多。下午是1450米的下降。心情开始轻松起来,哼着小调,快乐的行走。
    路上又碰上了中午营地的那些云岭乡的转经的藏民。他们一行10人,4个男人带着5个女人和一个小孩。他们坐在那里聊聊天,喝喝青稞酒,很是开心。看到我过来,热情的拉着我休息一下,还给我倒了一杯青稞酒。嘿嘿,这个度数明显比阿玖带的要高啊。一起聊了一会儿,我就继续上路了。心早已飞上云霄,身体开始向上盘旋。
    远处就是阿边村了,愉悦的心情冲到顶点。



远处的阿边村

    想不到从看见阿边村到走进阿边村,在山间的丛林里绕了4个半小时。
    不停的下山让疼痛的膝盖备受煎熬。心情也慢慢的平复下来,不过头还是有点儿晕,喝醉了吧。
    路很窄,两边都是树。快到村子的时候还看见了村民从山上砍树拖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棵树被砍倒,然后从这条路上拖下去,路中间已经形成了一道很深的沟。


  
    六点半,终于到了阿边村。这是一个小卖部,因为转经的人多,就在小卖部的外面搭了一个大棚子,地面也是水泥的。终于不用睡湿地了。
    里面已经有了很多转经的人,把背包放好,脱了鞋,让脚享受一下自由。
    晚饭是在小卖部的老板娘家吃的,阿玖和她关系不错,我们也沾了光。老板娘的女儿很漂亮,儿子超可爱,两个人闹来闹去的,喜欢在凳子上打滚和互相抢东西。
    我的帐篷是一根杆的,没有办法在水泥地上扎营,郁闷。不过还好,发挥我的聪明才智,拿绳子把内帐吊起来,全当蚊帐用了,不错。
    晚上,阿玖和大瓦跑去他们的朋友那里喝酒。呵呵,这个家伙,没有活佛管,又开始喝酒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怒江峡谷,西藏的林芝地区。

D5(阿边村2290――察瓦龙1910)
    早餐还是在老板娘家里吃的,我们吃了藏族版的玉米片。用酥油茶一泡,香啊。老板娘竟然上了一盘茄子炒鸡蛋!天哪,幸福总是来的那么突然。



酥油茶,玉米片,老干妈――丰富的早餐组合

    两个小家伙又过来玩,我们闹了一会儿,打包,上路。


  
    出了村子,遇到两个松赞林寺的僧侣,年老的活佛,年青的随从。这个年青的随从说活佛在松赞林寺排名第十位,因为他的肚子还不够大。
    从山腰间行走,到下到河谷中,一路走的轻松又枯燥。干旱的气候,少了前几天路边绿色的自然风景。
    河谷通向怒江,两边的石壁上有很多敬神的痕迹。六字箴言,佛陀的画像,一个连着一个,一排连着一排。同行的阿九娃一路上不停的拜,我们不停的照。目标相同,追求不同。


  




满墙手刻的经文。不知道花了信徒们多长的时间。




精美的石刻佛像




这只从山路上回望的牦牛,长得相当个性。

    出了河谷,拐进怒江大峡谷。




    开始有了公路。所谓的公路也只是通车而已,实际上都是石子路,勉强能让两辆中巴车并排会车。走起来,路很硬,脚板很疼。
    我们向北前往察瓦龙,向南就是云南怒江的丙中洛。田壮壮的那部《茶马古道》,拍的就是从云南怒江的丙中洛到西藏林芝地区的察瓦龙,马帮的生活。J走过丙中洛到察瓦龙这条线路,他说从我们这个地方到察瓦龙是这条线路中,最枯燥,也最危险的一段路,因为要过几个滚石坡,其中一个是怒江大峡谷中最大,最危险的。
    不管那些,继续兴奋的向前冲,因为阿玖说前面有一个地方叫曲珠1760,可以泡低温温泉!
    说是温泉,实际上是峡谷边上的大山留下的泉水,从怒江边上10几米的地方涌出地面,再流到怒江里面。温度就比外面高几度,刚开始感觉会有些冰,但是已经5天没有洗澡的我们,脱了衣服就跳进去了。一人一个小水坑,水从身子地下涌上来,旁边还有绿色的水草在飘动,看着前面10几米远汹涌流淌的怒江和背后连绵的高山。那个时候,早已没有了自己,只剩下空荡荡的躯壳躺在那里提醒着凡尘俗世。


  
    午饭后,带着恋恋不舍,继续前行。阿玖让我们在前面山顶的小卖部等他们一起走,以为下了那里就是这条峡谷中最危险的滚石坡,据说经常有转经的人在这里被砸进怒江。
    昨天还是到处绿树成阴,今天的峡谷内就到处都是仙人掌树,还有红红的果实。天气很干,水分消耗的特别快。到了小卖部以后,竟然有西瓜,敲开尝尝。
    前面就是滚石坡了。


  
    一般转经的人和当地人,都是早上通过,因为上午没有风,就没有什么石头滚下来。因为山很高,风化严重,石头和山坡都是白色的,等石头从上面滚下来的时候,速度很快,又看不见,所以根本没有躲的机会。
阿玖看了看山顶没有“烟”(风吹起山顶石头和尘土产生的),应该没有什么风。于是我们就出发了,阿玖提醒我们过下面的时候一定要快跑,不能停留。
    大瓦的客人,那个马来西亚人(后来得知的)号称天龙护体,第一个跑了过去,然后就是阿玖、大瓦带着马队和阿九娃们,再然后是我和J先后跑过去。
    紧张的奔跑过去,跑过了白色的风化地带,看见阿玖已经带着马队慢慢的走了,阿九娃们开始蹲在那里捡神石带回去。我们J也慢下步子。
    “嗡―――”的一声从我的脑后划过,然后紧接着是“咚-”的一声闷响在我和J之间。
    回头看了J一眼,连那块险些要了我的命的石头都没有来得及看,我和J非常默契的狂奔而去。
    听到了声音,阿九娃们看见我们两个狂奔,也跟着向前跑。
    一直跑到拐弯的地方,我们两个才心有余悸的停了下来,开始大口的喘着粗气。
       TNND,差点就挂在这里了。
    阿玖好像见多不怪一样说,怎么不一直跑。谁知道跑过了白色的风化地带还有石头能砸过来?我和J两个人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阿玖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们两个,给我们将了一个关于这个滚石坡的神话。说是印度过来的一条巨蛇要吃卡瓦博格,到了怒江这里的时候,卡瓦博格就用这个滚石坡滚石头砸这条大蛇。于是怒江的东边是卡瓦博格不停的滚石头砸,怒江的西边这条大蛇的蛇头就不停的吃石头,再也不能向卡瓦博格靠近。而在这条蛇的尾巴那里,印度的某个地方,吃了很多石头的大蛇又把这些石头便便了出去。那里也有一个和这里一摸一样的滚石坡。
我看了看江那边的山,确实是三角形的,很像一个蛇头。
    中午泡温泉适合的惬意在这一刻已经不复存在。我和J维持着机械的脚步,继续在峡谷中走着,少了轻松,多了紧张。连经过很小的滚石坡的时候,都会紧张的跑好远。
    时间慢慢的晚了,太阳的颜色开始变的更浓。转身看峡谷旁边的山峰,山顶和山脚都被天上的云彩遮住的光线,却露出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横在山中间。
    真美。



“天开眼”

    走到察瓦龙的时候已经天黑了。这是我们这条现路上最大的乡镇了,实际上只有一条街道。我们在察瓦龙小学对面的四川饭店住下。好好的打了一顿牙祭,虽然比较贵(一只鸡100元)。晚上,旅途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安安稳稳睡到了床上,奢侈啊。
    睡觉前,到对面的察瓦龙小学去打了一个电话。那里有这里唯一的卫星电话,据说是太阳能的,去晚了没电,就打不成了。竟然碰上几个陕西的老乡,他们是这里的老乡。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佩服。把我们出发时准备好的福娃挂坠和铅笔、圆珠笔全部拿给他们,请他们分给同学们。
    出了打电话的房间,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抬头仰望,漫天的星星竟然象随手抓了几斤大米洒在了黑色的天鹅绒上。繁复,明亮,争先恐后的闪耀。
    出来7天了,这一刻,竟然都是思念。

    晚上阿玖和大瓦去朗玛跳舞去了,很晚才回来。不过更让人佩服的阿玖打呼的本事,那个节奏从慢三到快三,又返回慢三,再快三。节奏规范、明确而统一。厉害,厉害。

D6(察瓦龙1910――唐堆拉卡3200――格布2340
    几天来第一次在床上睡觉,虽然半夜为阿玖的“才艺表演”所伴,但还是度过了甚为舒坦的一晚。
刷牙,洗脸,然后站在门口等着老板做早点。



四川饭店(我们住在二楼最右面那间房,一楼是饭馆。我们起来时,睡在门厅下面的阿九娃们还没起来。)

    对面的学校住的很多都是寄宿生,学费和寄宿费都是国家负担。早上他们也起来了,跑步,吃早点。这个时候,一声炫丽高昂的歌声刺破了还算安静的早晨,“啊……卓――玛――,美丽的格桑花”。纯净的声音让我们几个站在门口发呆的人心里一震,抬头看去,一位少年提着饭缸从学校门中跨出。高原的孩子,高原的声音。


  
    离开了我们这趟行程中最大的行政乡,开始新的路程。
    早上的路是走在一个沿山而建的村子,一路向上。这里的居民每家楼上都有一个大喇叭,估计是邻里互相呼叫的东东吧,嘿嘿。
    唐堆拉卡不高,可是爬升很高。出了村子又开始折叠式的上升。经过了前面的锻炼。虽然这么高的爬升,也感觉慢慢适应。下午1点多才翻过了垭口,松了一口气,下山走了半个小时吃午饭。一天中最累的时段过去了,这也是这次旅程中倒数第二的爬升,爬升时间4个半小时。
    过来唐堆拉卡,我们就离开了怒江大峡谷,开始向澜沧江返回。




    下山的路一直伴着一条河,我们走在河谷的半山腰,感觉和怒江峡谷一样的干热。中间过了拉达村,看到有张台球案子,真想捣几杆。




    前面离今天的宿营地格布村不远,但是出了村有一处今天里算是最险的滚石坡,从村子里远远望过去,很长的一段路,路边都是风化的石头。想想昨天,心有戚戚啊。路很窄,最窄的地方也就不到50公分。旁边就是下午一直伴着我们的河。
    我开始狂奔。
    快到白色的边沿,一头在外面吃完草准备会村子的牦牛挡住了去路。路很窄,根本让不过去。我挥起“登山杖”,那头牛扭头就跑。不敢停留,继续奔。
    我觉得遇到这种风化地带我都心理阴影了。虽然这一处比起昨天小很多,但是紧张远远大于昨天。
    过了河,爬升一百多米就是格布村了。河水很急,两座桥。一座木头搭建的,很有特色,已经没有使用。旁边一座铁索桥代替它成为人们现在使用的桥梁。



古老的木桥

       J和那位马来西亚的哥们已经到了,坐在村头的小山包上休息。让我联想到了《甲方乙方》上面爬在村头等葛优带肉来的百万富翁,呵呵。
    一群孩子围了上来,对我们的数码相机很感兴趣。一个拥有无敌眼神和鼻涕的小男孩赶走了我们一身的疲惫。


  
    村子里有一个佛堂,我们到得晚了,已经关了门,但是可以进院子。这里的墙上有卡瓦博格的形象,腾空的骏马托起藏人的天神。




    这一天,我们住在阿玖朋友的空房子里,睡在屋子里,又要吊起我的帐篷了。
    晚上,村子里的人都聚在了我们出处前面的小土坡上,很是热闹,旁边的小卖部也开动了发电机,放起了90年代的香港录像。
   明天,阿九娃们就要和我们分道扬镳,踏上回家的路。看得出来,他们很开心。



D7(格布2340――达古拉4100――俄扎拉2600
    早上起来已经不见了阿九娃们。祝他们回家的路上一切顺利!
    今天的路程比较长,天还黑着就上路了。不过我们还不算出发的早,昨晚睡在寺庙外面的那些人在我们才起床的时候已经走到了对面的山梁上,隐约能看见微弱的手电光亮在那边闪现。



回望早晨的格布村

    上午的爬升路线前半段是走在山梁和山腰处,起伏爬升不大,也就是阿玖嘴里的“平路”。
    早晨的空气有些凉,这样的天气爬起山来很是舒服。一份阳光漏在对面的山间,天蓝的发绿。和J坐在那里发了一会儿呆,上路。


  
    后半段爬升都是在林中,估计是离村落太近,好多树木都被砍倒,堆在那里。还好,爬的越高,人工砍伐的痕迹越少。
    阳光点点滴滴的从树叶间流下,空气开始变得湿润,树枝上挂的都是絮状的类似苔藓的东东,像是穿了纱衣一样。


  
    中午吃了酥油茶泡油条,还有方便面。躺在阿玖的野牦牛皮上晒了会儿太阳,安逸啊。不过起来以后后背一直觉得痒痒,直到回到昆明。看来这种东西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啊。
    爬升半个多小时,听到乌鸦叫,今天的垭口到了。




达古拉垭口4100

    过了垭口,是坡度超陡的将近3个小时的下降。路很难走,我们带的骡子都是一跳一跳的向下走。由于膝盖的问题,我下的很慢。
    路上遇见两个藏族小伙子骑着骡子往山上跑。其中一个小伙子比我还胖,那头骡子比我们驮包的骡子还小,感觉马背都要被压塌了。可怜的小家伙啊。




林中




都是碎石和残枝的山路

    阿玖和J他们赶的很快,想晚上住在村子里。但是由于我下山速度很慢,他们决定就宿营在河边的一个寺庙里。J专门留下了等着我,告诉我这个消息。
    我们两个慢慢的走在山间,路上很安静。经过了这么多天的行走,新奇和惊喜,还有刺激已经有些让我们面对如此美景波澜不惊了。少了些猎奇,多了些感觉。这种感觉是对山的感觉,对水的感觉,对树的感觉,对天的感觉。我们就这样安静的用心感觉着。


  
    原来悲喜全由心。开心是你,悲伤也是你;放弃是你,坚持也是你;远隔天涯是你,尽在心间也是你。


  
    过了河,白塔下,就是今天的宿营地了。



  
    阿玖他们和小卖部的老板混熟了,借了他的火做饭,我们开始搭帐篷。



  
    白塔旁,枕着流淌的河水,入眠。


D8(俄扎拉2600――说拉垭口4800――扎西牧场4200
    阿玖的马昨天晚上跑丢了,没找到。早上6点他和大瓦就爬起来找马。据说跑到来得村才找到,就是我们昨天本来预备的宿营地。
    我们7点半起来,天气不错。营地里就能望见梅里雪山其中的一峰。


  
    经过来得村,补充水,然后开始今天的路程。今天基本都是爬坡,上升2200,翻过这次路途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垭口――说拉垭口4800
    在山腰间盘旋向上,向上,再向上。尽量不让自己停下来休息。几天的经验告诉我,一旦坐下来,那休息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爬升的速度越来越慢,身体也会越来越疲惫。
    右手因为扶“登山杖”起的水泡已经破了,为了不让它再起来,我现在都是左右轮换的使用“登山杖”。听说专业登山杖都是靠手腕承力,杆体又结实,着力好。失误啊,出发前买装备的时候没有选。再次感叹一下下。
    走了快三个小时,回头看看。站在从下面仰望也觉得很高的地方,真是佩服自己一步步的走了上来。



画面最上方那座山下面横着流淌的就是昨天宿营地旁边的河,被山遮住看不见。

    中午1点半,到了梅求补功(海拔4000多米)。翻过垭口前唯一的水源补充地,中午在这里吃饭,也是路上观测卡瓦博格的最佳地点。
    阳光刺眼,干热。卡瓦博格周围却是风起云涌的,山峰不时被遮住,大家都在等着好机会,一睹真容。


  


  


  
    加足了能量,还拿出了一路上舍不得吃的苹果,美美的享受了一番。
    下午的上升是从阿玖嘴里的2个小时的“平路”开始的。一路走来,相比上午的路程倒是惬意。
随着高度的增加,树木越来越少,基本都是碎石路了,脚步开始沉了起来。远处能望见远远的说拉垭口了。


  
    远处的垭口中间竟然隐隐有一条分界线,左边的山是红色的,右边的山是绿色的!大自然的神奇真是让人叹服。

    等到我们上到一个高山草甸的平台时,呼吸十分急促,抬脚迈步已经成了的天大的障碍。我停下来休息,J走的很远了。




    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喘气声,天地一片安静,草甸上开满了牵牛花,弱小的生命随着风坚强的抖动。




    靠在旁边的石头上,已经不想站起来。


  
    阿玖和大瓦上来了。阿玖到底岁数大了,已经喘的不行。他们在平台上把行李重新打包上马,本来给我准备的那匹高头大骡驮上了阿玖。休息的时候,大瓦说,在这片草甸他曾经采到过冬虫夏草。真佩服这半动物半植物的东西,竟然生长在这种地方,厉害,厉害。
    现在,开始冲击最后的垭口!
    这个时候的双脚,就好像粘在地上一样,抬起来都困难,更别说爬坡了。不敢看终点还有多远,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向上,向前。有时候能看见未来,不一定是一种幸福,而是煎熬。

    估计阿玖看我速度太慢,就做了个把手让我拉着。说实话,我爱上了这种爬坡的方式,嘿嘿。


  
    我“健步如飞”的奔上了垭口。)


  
    爬到了说拉垭口上,我们的旅途也快结束了,合影,唏嘘,感慨。



从左到右依次是,阿玖,J,ME,大瓦。拍照的是那个马来西亚的兄弟

    垭口上竟然有信号。大家都在抓紧时间给亲人电话。中国移动牛啊(广告一下下:)。
    阿玖和大瓦开始念经,估计是些祈祷和祝福吧。念完以后,从经幡上撕下一条红布系到了我的脖子上,代表我们转经圆满和好运。

    下山了,阿玖他们很兴奋,跑着下山。我和J慢慢的走下去,看着满山的高山杜鹃,想象着这里的春色,一定很美。


  
    找了一块大石头,我们躺了上去,放松双脚,放松心情。再也不怕浪费电量,打开手机放着音乐,两个人傻傻的看着天空发呆。
    过了说拉垭口就是云南的境内了。我们的脚步从澜沧江到怒江,从云南到西藏,又回到云南,上山,溯溪,过桥。现在,我们要把脚步印在这蓝蓝的天上。


  
    晚上的营地是扎西牧场4200。羊年转经的时候,一个叫扎西的人在这里修建了这个牧场。风景相当漂亮,最后一夜,我们枕着漫山的杜鹃,唱着歌儿入睡。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拉;
  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拉。
  你象一只自由的小鸟,歌唱在那草原上;
  你象春天飞舞的彩蝶,闪烁在那花丛中。
  啊――-卓玛!
  草原上的格桑花。
  你把歌声献给雪山,养育你的雪山;
  你把歌声献给草原,养育你的草原。”





  


  

D9扎西牧场4200――梅里水3400

    早上的扎西牧场很漂亮,天上是一层云雾,满山都是红红绿绿的杜鹃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树。我们的骡子都在下面吃草,好一个美丽的早晨。



    今天我们将一路沿溪流而下,路上会经过18座木桥,从4200米下到3400米左右上了公路就是梅里水了,在那里乘车回德钦。
    J一路走的飞快,估计也是想家想的不得了。由于是最后半天的路程,我也不怕膝盖疼了,跟着J奔着下山。一路风景如画。



扎西牧场对面的一片木屋,应该是羊年转经的时候建的。




就是这条潺潺的溪流,到了3400米左右的山下,已经是颇有些气势的河流,汇入了澜沧江。



  



  



第22座木桥,出山前的最后一座桥(并非阿玖说的18座)。



从这条小路出来,我们结束了9天的徒步行程。

    我们上了公路,到了梅里水。从澜沧江走到怒江,从云南走到西藏,然后再回澜沧江,回到了云南。一路走来,曾经感慨过,发愁过,惊叹过,历险过……一切到踏上了石子公路的一刻,竟然没有那么多心绪翻腾。
   
    就这么结束了。



后记:

    我们坐了车赶回德钦,住了一夜,第二天坐车到香格里拉。J有事在香格里拉停了一天,我迫不及待的坐上了返回昆明的汽车。


    路上停车吃晚饭,外面下起了雨。让我开始怀念永是通的那个雨夜……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20 15:17 2 只看该作者
一气呵成~~~
发表于 2009-3-20 22:58 3 只看该作者
很用心    顶一个
发表于 2009-3-20 23:05 4 只看该作者
先顶后看
上次转小圈
想去转外圈
发表于 2009-3-20 23:05 5 只看该作者
先顶后看
上次转小圈
想去转外圈
发表于 2009-3-20 23:30 6 只看该作者
很强大

看的脖子都酸了
发表于 2009-3-20 23:45 7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真的是太棒了
发表于 2009-3-21 14:46 8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非常妙的旅程
发表于 2009-3-21 19:29 9 只看该作者
先顶在看了
发表于 2009-3-21 19:46 10 只看该作者
漂亮,想去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