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81

主题

邯郸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6405 | 回复:97
发表于 2013-12-9 16:3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黄山行   (定稿)
     这一段爬山很是辛苦,两年来,览胜无数,大多也是驴友的那种辛苦游,胼手砥足,只求物我两忘、洗心洗肺,所以几次过黄山,也不敢贸然造访,黄山是徐弘祖认为的山之巅峰,我这个背包客追求的是苦行,造访圣山,不沐浴焚香怎敢亵渎?就像一个玩木剑的顽童去拜第一剑客为师意义是不大的。但今年5月,婺源赏花归来,从景德镇杭州,经徽杭古道,路过黄山脚下,白墙黛瓦散落于路边,云烟缭绕、黄花满地,山色氤氲、水流婵娟,一派江南田园,怎不令人心旌摇曳。暗思五岳归来一定畅游黄山,谁知恰有巧缘,天天驴友相邀,一同远赴黄山游。 2013年11月14日午后三时,大巴肇始邯郸,一夜的颠簸,凌晨7时迷离恍惚中,乜斜双眼望窗外,见一片秀色,秋入江南草未凋,如今已是入冬,草木绿中略显斑驳凋零之意,可见气候变暖古人无法预料。9点时分,车子到黄山游客集散中心,换乘黄山电动大巴,入黄山南大门,过揽胜桥,左行蜿蜒盘旋而上,只是路边的桃花溪、青龙潭、白龙潭远没有导游图中那样迸涌而出,潺潺差强人意。好多人上黄山,是低头看路,抬头看雾,两边是树,风景全无。今日登临,恰是雨后初晴,天色如洗,微风习习,略有寒意,殆是前世修行。不时达慈光阁,爬山初始,因时间不允,乘缆车直入玉屏山,鸟瞰朱砂峰、老人峰两峰,峰虽不高,但很锐利,山巅石头如新生赤子,青白洁净,山腰、山谷秀色掩映。上行来到蒲团松下,该树是黄山九大名松之五,松枝四溢,松盖平展如修,形似蒲团而得名,贫瘠不见多少泥土,暗思黄山松的顽强。身子微有热意,路旁巨石题记“好汉坡”,可见自己也是一好汉,又想坐缆车偷懒,怎不赧颜?右行上玉屏峰。玉屏峰形似美人仰,前后是黄山的两个极致,莲花和天都两峰,峰巅就是一块整体的花岗岩巨石,从西侧望,如一屏风,故名,上镌刻些许题记,毛泽东没有来过黄山,只是近期把他老人家的手体“江山如此多娇”置之所有题记最高处,不如此如何显示崇敬?玉屏四望,朗朗乾坤,群山列阵,山谷间色彩斑驳陆离,山腰、山巅是松的世界,尤其近处的迎客松受到摄影人的追捧,一株千年的松树是黄山的名片,我这个北方佬今日见到真容还是深深震撼,海拔1700玉米的山巅怎抵风雪严寒?巍然耸峙,令人敬意油然。南望天都近在咫尺,因封山无缘,攀援且待来日,只能回头攀爬莲花。 莲花峰以1864米的雄姿俯视华东,山顶新石耸立,似朵朵莲花而得名,此处妙景与西岳极为相似。今日晴好,登高望远,极目远暏,西望庐山,东视天目山,北望长江,怎不使人思绪翩然?从峰北下行,百步云梯令人生畏。 莲花北行不远,即到鳌鱼峰,该峰是前后山转换的咽喉,山形似鳌鱼而得名,从鳌鱼洞登梯而上,回观莲花,恰似菡萏初放,新莲惹人心怜。东侧山峰似一整块巨石铺就,题记“大块文章”令人叫绝,应该出自李白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诗句,意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激发诗人无限的灵感。北行入天海,黄山分为前海、天海、北海、东海、西海景区,所谓海就是云海,云层低于山巅时,山巅俯视云起云落,似来到大海之滨,是一种形象的称谓,可惜今天万里无云,无缘睹云海翻飞。天海小憩,一鼓作气登光明顶,光明顶海拔1860米,山顶宽阔,是观摩云海、日出的最佳地点。光明顶北行,过飞来石、排云楼,达第一天的终点----北海宾馆,入住。 翌日凌晨5时,天无一丝亮意,登狮子峰观日出,在清凉台等地待日出的人已经很多,有英国人、美国人、韩国人、俄罗斯人,黄山名气,不是浪得虚名,入冬时期,有游人些许,彰显黄山的霸气。可惜半个多小时过后,东方慢慢有了暖意,一刻已过,暖意逾浓而不见日出,极目东望,始信峰北侧的十八罗汉朝南海,遮住了望眼,让大家空期待一场,有人嘘唏不已,抱怨而去,人生也是这样,期望过重,失望也多在情理之中,一片平常心来,一片平常心去,才是一个境界。后查资料才知,该观测点是夏日观测最佳,可惜提前没做好功课。 早餐后,折返排云楼,西行西海大峡谷,开始下切,林壑优美,超越想象,无愧“梦幻景区”。今年五月初去恩施大峡谷一行,号称与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百里绝壁、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但是游人过多,游趣全无。西海峡谷除了不具备远古村寨外,其他足可超越,排云亭始下,仅容一人的石阶小道随山势一路逶迤而下,无法砌出道路,便代之以栈道,跌跌荡荡艰难而行,几欲无暇留恋风景,等驻足小憩,抬头四顾,才得饱览山色,飞来石、松林峰、石人峰、云际峰,群峰攒头;仙人晒靴、武松打虎、仙人踩高跷,形神酷似。山腰和沟壑,绿色浓郁,松杉为主,间有灌木婆娑,尤其时有枫树、槭树等红叶斑驳,色彩一片迷离。华北只剩柳叶等挂枝,灰黑一片,哪知黄山绿色如此夸张招摇?由于时间无多,无法下探谷底钓桥庵,改日一定穿林过壑,把峡谷穿越几次。过半折返,乘西海观光缆车抵石床峰,过光明顶返北海宾馆,午饭后经过笔架峰、妙笔生花奔始信峰,妙笔生花在散花坞,孤峰傲然,酷似一把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恰有一株奇松,暗合“梦笔生花”。徐霞客黄山归来,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康熙朝太平县令陈九陛,以为徐霞客言过其实,到了始信峰,方为黄山景色所折服,始信徐霞客,在狮子林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这就是“始信峰”命名的来由。陟彼高山,西、东、北三面悬空,壁立千寻,北望散花坞内“十八罗汉朝南海” 、石笋峰,峰峰奇巧灵秀、姿容百态。峰上名松林立,黑虎松、连理松、接引松、龙爪松、卧龙松、探海松,或似虬龙盘结、或似仕女与游人招手、或似夫妻、难舍难弃,或似黑虎挺立,与山融为一体,故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从白鹅岭下切,经仙人指路、入胜亭,终抵云谷寺,山行结束。山路较缓,山中秀色可餐,双猫捕鼠、天狗望月、佛掌峰、仙人翻桌、钵盂峰等让游人叹服。 黄山归来,梦萦神牵,品咂日久,数日不知肉味,黄山就是一位大师,是一位综合素质极高的全面性人才。有时,静心回味,黄山有多少人走过,留下了几多芳踪。与云雾对话,结果是三十六溪、七十二瀑。与大地对话,结果是温泉沐浴。与黄帝、浮丘生对话,结果是轩辕峰等山野仙踪。作为一座令人敬畏的华东第一高峰,跳山工与之对话,负重百十公斤,从云谷寺始,一路上行到北海宾馆,报酬是一元一斤,滑竿工与之对话,用汗水吟咏艰难沉重的步履。作为最洁净的公园,环卫工与之对话,为了捡山间的垃圾,涉险作业,常有人终眠于此。作为天都仙家,爱绿人士与之对话,是笔架峰的奇松涅槃新生;是白鹅岭上路旁丝网呵护的高不盈尺的小松苗。作为地质公园,徐霞客与之对话,目测莲花是黄山第一高峰;李四光与之对话,通过慈光寺的U型谷,考察第四季冰川的刨蚀、运移。作为画稿,黄山派的鼻祖石涛等人与之对话,“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搜尽奇山打草稿”;为了画黑虎松,刘海粟九上黄山,所以吴冠中总结到“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黄山是画家的乐园。作为绝色美景,旅行家与之对话,是由衷的赞誉,只在黄山看到云海的清代刘大櫆说:“余所记者盖登山之大略如此。若其峰之峻不可登,幽泉异石之翳于深壑而不可见……与夫云烟之开敛,朝夕晦明之异候,雨寒暑春花冬雪之殊观……莫得而言也。”是对黄山胜景的崇敬和参拜。作为幽禁处,听涛轩的张学良与之对话,只是满腔的愤懑与孤零。作为云故乡,僧侣隐士与之对话,追求的是空灵,明僧一乘大师在始信峰顶建有一席之地的“定空室”,面对奇幻美景,吟佛参禅;明末民族英雄江天一隐居黄山,独坐抚琴,抒发悲凉。作为诗作的源泉,多少诗人与之对话,能触发妙笔生花一样的灵感,李白黄山诗大象巍峨,但是意境不够悠远,所以没有多少人知晓,我觉得黄山诗意属于上品的有两首,清汪树琪的《耕云峰》,谁驱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欲种成。布谷春风吹不到,故叫山乐代催耕。另外是魏源的一首,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黄山,我该如何与你对话?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9 16:50 2 只看该作者
加油 期待片片把文章分下段落吧
不太方便看
发表于 2013-12-9 16:58 3 只看该作者
家和万事牛 发表于 2013-12-9 16:33 黄山行   (定稿)     这一段爬山很是辛苦,两年来,览胜无数,大多也是驴友的那种辛苦游,胼手砥足,只求 ... ...

支持  文才不错  赞一个
发表于 2013-12-9 17:12 4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3-12-9 18:02 5 只看该作者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发表于 2013-12-9 18:02 6 只看该作者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发表于 2013-12-9 18:02 7 只看该作者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发表于 2013-12-9 18:02 8 只看该作者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发表于 2013-12-9 18:02 9 只看该作者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发表于 2013-12-9 18:02 10 只看该作者
邯郸天天徙步 黄山行(小马哥作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