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12-27 01:00 编辑 —马池山第一季:四路奇兵锥山漏,热热闹闹嚷闹水— ——【潭头西沟之观上→锥山漏→嚷闹水→北清口→东寨】穿越纪实 引子: 前几天,朋友给了一首有关徒步穿越的一首英文小诗,看着不错。于是试着译成中文,抄录于此,以为分享。 Let's keep walking, The memories are not just the sceneries, The remains are not just the steps. Let's keep walking, Let's walk to those people and things worthy of intimity.Let's record the life path belonging to us . More far, more steps. 我们不停地走,不停地一直前行, 我们的记忆不仅仅是那一道道风景, 我们所能留下的也不仅仅是那一个一个的脚印。 我们不停地走,不停地一直前行, 我们走向那些值得我们走近的人和物, 我们记录下来属于我们的人生之路, 走的越远,我们就会留下越多的脚印。 对于我们转山人来讲,在转山过程当中,我们完全置身于另外一个超现实的一个世界。在这里,我们把现实当中的一切烦恼、一切不快完全抛在了脑后,抛却在遥远的大气层之外,抛却得烟消云散;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往常看不到的风风景景,景景色色,还吐故纳新,强健了体魄,陶冶了性情;在这里,我们的意志得到了锤炼,我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 这所有的一切,在生活的现实当中是无法希冀、无法得到的;这所有的一切,也正是户外运动的无限魅力之所在! 正像很多户外者所讲、所倡导的一样:我们所能留下的是我们的脚印和那无限美好的记忆! 在这次穿越中,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及时地带走了路餐后的弃物,还这麻池山一个纯净的自然环境!当我们离开这里之后,又归还了这一沟一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往日的宁静! 而这一切,正是我们转山者所应该做到的! |
偶认为,麻池山区域范围,北起潭头西沟,南至西寨沟;西起一斗水峡谷(暂且称之),东至峪河口——下宝泉峡谷一线。 在这广大的山域内,植被茂盛,最高海拔1300有余。到目前为止,山上的居民基本已经搬迁下山,唯有西麻池六十多岁的崔氏夫妇还在那坚守着大山的宁静和寂寞。 |
在这麻池山区域,有很多朋友很熟悉的南太行经典线路之一:“铁匠庄→清沟→清口坡→南清口(夹驴缝)→三枪→兴隆掌→一斗水(此段被称为云台古道中的“清口古道”;U型大环线之南线)→西麻池→东麻池(废弃)→鹰掌(废弃)→北清口→东场小梯→峪河口→铁匠庄”(U型大环线之北线)”全程大约近六十公里的U型大环线之北线。 还有全国驴友届颇有盛名的“蛇谷”(当地人称之为“南黑磢胡垌、南胡垌”)以及那名不经转的“羊路胡垌”。 在此次穿越过程中,首先要感谢的是郑州的年代朋友,是他设计了这条线路;也要感谢新乡的张队,是他先期带领小部队(队员是偶很熟悉的兄、弟们)探路行走,给后续部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穿越条件;当然,还要刚发兄弟带领的焦作朋友们以及南太行骑驴小分队的战友们,是他们给这次穿越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
时间: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周六。 南太行骑驴小分队到达时,张队一行七人已经出发前去披荆斩棘。刚发所带领的后山行的朋友们,在等待后续部队——来自郑州的朋友们之时,趁时间速降到了下宝泉峡谷玩耍。 我们来到之后,在平甸村王小顺家(开有农家)询问了有关情况,然后赶往西沟之观上自然村与刚发兄弟会合。 |
在平甸,王小顺大哥遥指那座尖尖的山头——锥山,说,主路就在那锥山右侧的锥山漏里。 漏者,沟也。这一般是山西山民们对山沟的称呼。在河南这边一般称之为“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在河南境内把沟称为“漏”的说法。 在平甸王小顺家门口,远望这锥山和锥山漏别有一番意境。可惜,当时只顾着说话,只顾着想象锥山漏里的道路之情形,竟然忘记了拍照。 |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12-24 13:24 编辑 西沟里面所有的自然村属于一个行政村——西沟村。 进沟第一个自然村叫做“观上”(军图标示“关上”)。曾走近第一家询问村名。人家指着房门旁边说的简易西沟图,说,就是那两个字。俺瞪大眼睛一看,哦,是“观上”。至于何意,不得而知。 注意箭头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