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伊苏 于 2014-1-10 23:05 编辑 楼主广东人,2014年之前从未见雪 趁着工作出差的机会,去黑龙江哈尔滨打了3天酱油,手上拎了包羽绒大衣,身上标准户外三层着装 结果手上的羽绒衣,怎么拎去的,就怎么拎回来,压根用不上 通过此次出差,深切体会到了冲锋衣的含金量,以及软壳和硬壳(冲锋衣)的设计思想 元旦期间哈尔滨天气 -17 ~ -27 度 头 ment-bell 不知什么料子,类似抓绒的帽子,200+元,很给力 TB上手工皮帽子,什么师傅的,忘记了,100+元,没上面的给力 上身 VAUDE 3合1冲锋衣(内胆卸了) mhw 抓绒(非毛猴) HOTCHILLYS 保温套装-上衣(十周年款) 快干内衣(东莞50KM) 下身 vaude 冲锋裤 hotchillys 保温套装-裤子(十周年款) img2 图片上的是刚到机场时拍的,考虑到马上回深圳,冲锋裤换成了软壳裤 袜子 就一双厚登山袜, coolmax45%之类的 鞋 Vasque 高帮 期间3次散步,所标时间为纯徒步或户外发呆时间,已经排除了交通工具 1来工作需要 2来探索装备 3来感受北国风光 第1次,-17度左右,17:30 - 18:00 从机场大巴下车到酒店,30分钟 第2次,-20度左右,6:00 - 9:00 出去考察场顺便想捎点手信,传说中的商委红肠, 大清早的7:30,好不容易找到店,尼玛的排满了人,队伍少说也有200米,还有警察坐镇, 想掏手机拍下,结果手机从口袋掏出不到1分钟,没电关机!估计是低温导致电池罢工, 然后慢慢散步回酒店,途经路边市场,各种米汉堡,烤肘子,2块3个的超级大馒头,和田枣等 第3次,-27度左右,04:00 - 05:10 在民航大厦发呆等第一班机场大巴,上半身很暖和, 下半身当时考虑到马上回深圳了,所以是保暖内衣+软壳裤, 软壳裤的透气性在此期间表露无遗,相对冲锋裤,体感立马下降2个层级,明显感到有点不适的那种冷 以下结论,是在悠闲散步的状态下得出的 在这种天气的哈尔滨大街上,冲锋衣裤充分发挥了防风的作用, 其防风透气性在散步状态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 这天气下,一丁点小风都会让你感到寒冷,冲锋衣裤很完美的隔绝了外面的寒冷空气,但又不会让你感到闷 这点在换上软壳裤上深切体会啊 其次是保暖内衣,实在太重要了,一定要重金投资,在体感上,保暖内衣6.5:中间抓绒3.5 悠途的保暖内衣相比hotchillys的,就是一快干的样子 Vasque鞋子,在广东,在贵州,穿这种GTX高帮,怎么穿怎么汗脚,来到这地方倒好了,不冷不热 另外,哈尔滨冷是冷,但冷得很干爽,不像广东,那种湿冷,本人感觉在哈尔滨冷得比较舒服 保温优先级 冲锋衣>保暖上衣>抓绒中间层 冲锋裤>保暖裤 另外,很多人投资装备上所忽略的 手套,围脖和帽子 这次身上和头上的保暖工作很成功,脚下没啥感觉,就是手冷, 带了防水防风的手套,里面也有抓绒,但还是冷啊,也许是手套不够好吧,100以下的 早上的鼻子也冻得够呛的,有点麻木了 反省 千把块钱的衣服鞋子都出去了,实在不应该寒碜了这手套和围脖 在贵州佛顶山也是,手就是冷啊 这是回来的时候,上机前的状态,当时那个坑爹啊,马上回深圳了,就一冲锋衣外套+快干 那位穿大衣的是工作人员 后记 与软壳的对比 鉴于目前软壳的突飞猛进,也许一些使用WindStopper, Dry.Q面料的软壳也能达硬壳级别的防风效果 但软壳设计一般偏修身,在这环境下,软壳+抓绒+保暖内衣恐怕太挤, 硬壳+软壳+保暖内衣在静态保暖上应该不够,动态上多半会过热 不过话说回来,WS、Dry.Q等面料的软壳,防风上去了,透气也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