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2280

主题

泉州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复制链接] 查看:88887 | 回复:228
发表于 2014-2-17 12:2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14-3-21 14:51 编辑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有一阵子没走走鼓山了。下午雨停后,出去遛了遛。 山里雾气弥漫,却也别具风味。
   环行路径:鼓山右道(勇敢者之路)--梅园--报亲庵(吸江兰若)--观光车道下行--般若庵--观光车道上行--喝水岩--涌泉寺--鼓山下院。  用时4小时。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
  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
   文物价值很高的摩崖题刻鼓山的一大特点,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9处,这说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达官赏览胜景的所在。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群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  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在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迹。在大顶峰磐石上刻有“天风海涛”四个在大字,即为朱熹所书。朱熹还写了一字径达四米的“寿”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座崖石刻中少见的大字。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隶、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它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涌泉寺为中心的百余景点鼓山的景点很多,有名称的就达160多个。这些景点基本上是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涌泉寺在山腰,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的匾题,是康熙手书。此寺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明代曾两次毁于火,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年间又几次扩建。  
   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布局和明、清两代的建筑物。游览鼓山的人,一般是先到涌泉寺,然后再去寻幽探胜。东路有回龙阁、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白猿峡、水云亭、听水斋、甘露松等25景。想欣赏古人题刻的,就走东路。鼓山的题,多集中的灵源洞、喝水岩一带,几无隙地。西路庵堂岩洞罗多,最著名的是达摩洞十八景(俗称十八洞)。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
    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圆通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此外,还有清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鼓山十八景壁上: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涌泉寺山门东边,有一石砌拱门,上书“灵源深处”。傍崖而下石阶60余级,中裂一涧,宽约3米,深约10米,有似石洞,故名“灵源洞”。因为“喝水岩”石刻,这一带又统称“喝水岩”。灵源洞两侧,荟萃了自宋以来摩崖石刻200多段,约占鼓山现存摩崖题刻480多段的一半;真、行、草、隶、篆诸体俱备,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  题刻中有宋刻近百段,元刻12段,明刻30余段,清朝至今百余段;其中尤以宋代名书法家蔡襄的“忘归石”,施元长的“喝水岩”以及理学家朱熹,民族英雄李纲和当代郭沫若等题咏石刻,最为著名。  
    喝水岩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洞下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从此,涧水改道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石壁涌出,原来的溪涧也就干涸了。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17 12:26 2 只看该作者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发表于 2014-2-17 12:26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14-2-17 13:43 编辑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登山道入口。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17 12:26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14-2-17 17:57 编辑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勇敢者之路。
十来年前鼓山登山道只有古道一条,后来增加左道(松之恋)和右道(勇敢者之路)。

发表于 2014-2-17 12:26 5 只看该作者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发表于 2014-2-17 12:26 6 只看该作者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发表于 2014-2-17 12:26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14-2-17 13:46 编辑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勇敢者之路较陡、路程也较长。
发表于 2014-2-17 12:26 8 只看该作者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发表于 2014-2-17 12:26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游. 于 2014-2-17 13:47 编辑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勇敢者之路沿途小景。
发表于 2014-2-17 12:26 10 只看该作者
福州鼓山右道-梅园-报亲庵-般若庵-涌泉寺环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