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464

主题

宁汉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7510 | 回复:33
发表于 2014-2-21 22:2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87271670 于 2014-3-7 23:57 编辑

华夏之根--共同的老家


          “老家 是我们梦里的牵绊

         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寄托

         老家因情丝而缠绵 因文化而灵动

         即便是少小离家

         仍旧是乡音未改

         这就是我们的老家情怀

         也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在我们第一个人的心里,都有对一个老家的回忆,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里,有一个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那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根祖旅游文化园。“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我相信这句话,大部分国人甚至是华人都听说过,可是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了我下面的介绍,你就会明白了。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地级市临汾市,在上古时代曾经是尧舜之都,在这里到处有先贤圣人—尧的足迹,至今还留有尧庙、尧陵。临汾在历史上曾经叫做平阳府,这里是一座美丽的莲花城,这里还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愧乡,全城遍布槐树,每当花开季节,到处香气袭人。这里有着神秘的传说,有许多动听的故事。这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百万人口大迁移的悲壮事迹,从这里迁移走的移民遍布全国近二十个省市和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国土面积,经过几百年的生息,前总书记***来此参观时,曾经留下了“凡是地球上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后裔”的精彩评价。

    移民的故事发生在元未明初。当时全国各地连年的战争,灾害不断,饥荒频繁,中原各地的冀、鲁、豫、皖等省都深受其害,饿浮千里,这些地方几乎成了无人之地。而位于两山夹一河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翻景象,到处是经济繁荣,人丁兴旺,远离战争,这里成了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据统计,在明洪武年间,面积不大的山西省的总人口远远超过面积近三倍于自己的河北省和河南省两省人口数量的总和。明初,朱元章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提出了从人口稠密的山西省向外地人口稀少的地方迁民的移民政策。从洪武初年(1369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间,从临汾附近的洪洞广济寺门口的大槐树下组织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迁民总人数达到100多万。

    当时制定了严格的迁民定律,即“四口之家迁三,六口之家迁四,八口家家迁五”,凡是迁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门口大槐树下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也就是路费。其实当时人民并不愿意远离家乡,不想迁的人被官家用绳子绑起来连成一串,用棍打鞭赶着迁往异乡。当时的场面真是惨不忍睹,那凄厉悲怆的哭喊,能传出好几十里远外,没有办法的老百姓,只好对着大槐树虔诚绝望的跪拜,带着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带着对大槐树上的老颧窝的眷恋,他们含着眼泪上路了。这一走,就是生生世世,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能在对子孙后代的讲述中,絮絮叨叨地给后代讲着对大槐树,老颧窝和莲花城的记忆。

    曾经见证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迁移的第一代大槐树,在清顺治八年(1652)的一场汾河大水中被冲毁了,后来民国期间,由当地的景大启、刘子林等倡议募款,在原大槐树的遗址处修建了一个碑亭。亭中树立着青石碑一座,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在石碑的阳面镌刻着“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的大字,碑阴面刻有碑文,简述了迁民事略。在碑前靠西的一旁,建有茶室三间,以备槐乡的子孙小憩片刻,品味乡情。

    第一代古槐被汾水冲毁后,在古大槐树的东边同根生出第二代古槐,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棵干枯的古槐,第二代古槐干枯以后,在它的北旁又同根孳生出第三代古槐,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那株枝繁叶茂的槐树,每当回乡的游子看到它,总能浮想联篇,感慨万千,看到家乡的古槐依然经历了那么多年,竟然还能茁壮成长,它能够带给后代游子们极大的心灵安慰,它也喻意着古槐的后代子孙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第一代古槐已经不复存在,为了展现当年大槐树的风采,当地政府在古槐后不远处还原复制了这棵古槐树,以及旁边的广济寺,还有大槐树上的老颧窝。如今,从全世界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们,他们穿过了岁月的风尘,走过了千山万山,仍然对着这棵充满了乡情的大槐树顶礼膜拜,回家的感觉依然是如此地虔诚,如此地真挚。在古槐树下边周围栅栏上的字,是后来经过考证出来的当年的移民被迁往全国各地
18年省市的简称。

    为了满足各地移民后裔回乡祭祖寻根的需要,当地政府近年来对大槐树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治理,对原来的建筑进行了扩建,在原来的大槐树公园西边又规划扩建了“根”字影壁,莲馨、鹳鸣、槐香三桥,同源渠,献殿,祭祖堂,还有祭祖广场,在古大槐树下每天都进行古代移民被迫离乡的移民实景场景剧表演。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清明年都在此地举行华人寻根祭祖节,每当此时,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华人汇聚于此,参加大规模的祭祖活动,那场面真是气势恢宏,壮严而神圣。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余届,在第21届寻根祭祖节上,来自台湾的亲民党主席宋楚喻专程为移民先祖敬献了花篮,并亲手在祭祖广场东边种下了一棵喻意深刻的小槐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据当地政府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的寻根祭祖调查,以及诸多专家学者的考证,还有许多的民间传说可以证实,当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走的移民人数超过了百万,所迁姓氏多达
1230个。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后裔又经过多次迁移,经过600年左右的生息和繁衍,大槐树的移民后裔不仅遍布全国,而且已经遍布全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的后裔”,这是前总书记***同志1994年来此地参观时,所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现在大柏树寻根祭祖园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财富。

    传说当年从大槐树下迁走的移民,脚的小趾夹都是两半的。据说当年的官方为了防止领取外迁证件及路费盘缠后的人逃跑不迁,就在每一个要迁移的人的脚小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这个带着几分苦涩的传说,成了后代移民认祖归宗的一个“凭证”。赶紧回家看看你的小脚趾的指甲是不是两瓣的,说不定你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后裔呢?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也许是一种遗传的因素在里边吧。


    景区里的卫生间没有标示着写“卫生间”的,全部写的是“解手场”,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就有关于“背手”和“解手”的传说。传说当年在移民迁移途中,为了防止民众逃跑,负责押送的官兵就把老百姓反绑起来,一串一串地相互连结,由于路途遥远,走的时间很长,慢慢地就成了习惯,所以直到现在,农村的老人还习惯于倒背着手走路。在长途押送移民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大小便时,便央求官兵将手解开去方便一下,如此次数多了,语言也就简化了,想方便时就说“长官,我要解手”,以后,慢慢地“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1 22:29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87271670 于 2014-2-21 22:51 编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儿女,不远万里地来到这里,他们洗尽风尘,焚香祷告,让那棵叶落归根的心,在老家温暖的怀抱里,寻找到灵魂的慰藉,老家的印象,祖先的回忆,同根、同祖、同源、同心的根祖文化,是洪洞大槐树下生生不息的华夏之魂,也是凝结于亿万华人心中的民族之魂。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发表于 2014-2-21 22:30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发表于 2014-2-21 22:3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87271670 于 2014-2-21 22:54 编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现在唯一留下来的作为古代移民见证的就是这个石经幢。这个石经幢最早立于汾河岸边的有广济寺内,清顺治八年汾河发大水的时候,把广济寺和大槐树一起冲毁了,寺内的石经幢因受重量的限制,只是被冲倒了,幸免被洪水冲走,现在又重立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而寺内钟楼的古钟就没有这么幸运,而是被滚滚的洪流托浮着,一直漂流到中原,流落到黄河古道旁的古范县境内。
发表于 2014-2-21 22:32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87271670 于 2014-2-21 22:57 编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经过当地政府复原后的那棵古槐树及槐树上的老颧窝。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古槐树旁边的广济寺。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发表于 2014-2-21 22:33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87271670 于 2014-2-21 23:02 编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根”字影壁是大槐树公园景区里的一个标志性景观建筑,位于进门不远处的影壁上,有一个大大的隶体“根”字,它是由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的书画家张汀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形象,寓意深刻,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的那种复杂的故园难离之感。影壁墙左右的对联是篆书的“饮水”“思源”,影壁的背面是迁民的介绍。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1 22:34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87271670 于 2014-2-21 23:00 编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祭祖堂前的柱子上有一幅长联:

游人似云,看 官者民者贫者富者,俱进高香,须知鸦反哺羊跪恩,长献爱心,承祖荫。

槐裔如浪,哎 成也败也兴也衰也,皆许美愿,应悟水溯源叶寻根,多积善行,得天功

这幅盈联是对前来大槐树下寻根问祖的大槐树后裔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漂泊四海的游子们的心声,道出了游子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心愿。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这就台湾亲民党宋楚喻亲手栽种的那种小槐树。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祭祖堂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远看整个建筑神圣而庄严,堂内供奉着移民先祖的神位,殿内四周有手绘的移民场景的壁画,祭祖堂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而且突出了“祭祖”的主题,也是全国最大的姓氏祠堂,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民祭第一堂,在这里基本上每一个姓氏的神位都可以找到。

祭祖堂前的柱子上有一幅长联:

游人似云,看 官者民者贫者富者,俱进高香,须知鸦反哺羊跪恩,长献爱心,承祖荫。

槐裔如浪,哎 成也败也兴也衰也,皆许美愿,应悟水溯源叶寻根,多积善行,得天功

这幅盈联是对前来大槐树下寻根问祖的大槐树后裔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漂泊四海的游子们的心声,道出了游子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心愿。


发表于 2014-2-21 22:35 8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发表于 2014-2-21 22:35 9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1 22:36 1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我们共同的老家、华夏之根——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


3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