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x开心宝贝 于 2014-2-25 21:43 编辑 翚岭,即岭,绩溪本地“翚”音讹为“羽”,据传是当年乾隆皇帝误读该字后从此定下。徽岭,是徽水的源头,系黄山与天目山两大山脉的分水岭,也是长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的分水岭。徽水河出其北,徽溪河在其南。山脊自大源金刚岩至黄岭,长50余公里,中有百箩园、芦塘山、高枧山、翚溪山和新岭等。主峰——仙人岩尖(海拔1117米),居其中部,据明代《徽州府志》载:“旧传仙人往来其间,炼丹石杵、臼存焉,故名。” 徽岭乃至绩溪的山川水色不仅兼含黄山、天目之美,而且有着荣耀的山史和悠久的美名。据史料记载,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时,就是以绩溪县境内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命名的。徽岭便由此载入州名、省名的史册。 翚岭段陡峻难行,峻岭逶迤,如巨龙横卧;巍峨壮观,如屏风耸立。据史料记载:翚岭在古代系徽泾古道、徽宣驿道的重要通道之一,出县城西门(名望翚门),行十里,越翚岭,至镇头铺北去旌、泾、宣,岭头设翚岭铺,有小镇名太平镇,行人驮马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徽山山脉有两条驿道:一为翚岭,宋代在翚岭设立关隘,名“翚岭头”,海拔774米,明代在关头重建城堞,为军事要塞;二为新岭。当地百姓有歌谣为证:“新岭迢迢,翚岭高高;走新岭,要歇夜,过翚岭,摘蟠桃。” 上个世纪50年代,绩溪雄路至旌德公路建成以后,翚岭和新岭古道日渐荒芜,少有行人,古道胜景也被人冷落。“翚岭雄关”石碑年久失修而倒塌,驿道多处被杂草覆盖,但岭南坡的半岭石卷洞路亭仍在,洞顶上的一处水槽清泉依然甘洌清润,沁人心脾,水槽周围的几块石刻字迹隐约可见。雄关古迹虽只留在史籍和人们的回忆之中,然而,登山揽胜,领略她的无限风光,将会令人胸襟开阔,心情舒畅。 《山深风近古》一文中述及: 据嘉庆《绩溪县志》称,徽山在县城西北十多里处,有徽水出其阳。紧傍着徽水,是一条直通旌德的官道,如果是清晨路过这里,会有云气缭绕,不知是一种什么景象。徽州的官道都是青石铺就,不像平原上,是土路。这条官道古称翚岭驿道,南起县城西门,过大徽村然后一路逶迤而越翚岭,全长36公里,是著名的徽、宣、池通道。 |
本帖最后由 jx开心宝贝 于 2014-2-25 21:45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jx开心宝贝 于 2014-2-25 21:46 编辑 1月23日一行7人在翚岭脚村集合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