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2, null, left]我就是喜欢得瑟的一个女驴,最近腿骨折在家休息,翻看以前照片,只有2011年7月大黄峰那次探险久久不能释怀,想想,先记录下来吧,再深刻的记忆也会随时间消磨了味道。。。。。(我们是非专业登山者,游记写我的行程,包括这次进川一切所见所闻,图片是片片相机随按,有些地方写的拍的不妥,请大家评论的时候帮忙改正。另外,本文章不排除有本人记忆自我虚构部分的可能。再另外,本文章不承担路线及其他指导性功能。也希望不要有朋友来询问我GPS,等定位记录,一概不负责。) [p=22, null, left]以下是知识背景,可以跳过。。。。。[p=22, null, left] (这张是大黄峰资料图,源自网上)“大黄峰又叫罗格审柔达,主峰高5922米,是邛崃山脉(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二高峰。位于理县甲司口沟倒沟 塔子沟以及毕棚沟之间.有东北、西北和南山脊三条山脊,在其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上还有多座5700以上的卫峰。山下有甲司口倒沟冰川和塔子沟冰川,其中甲司口倒沟冰川是邛崃山脉面积和冰量最大的冰川。由于周围5700以上山峰甚多,而且周围山沟狭窄,地形复杂,落差非常大(,气候变化无常,很难直接观察该山峰。根据记载,有一支日本登山队进山之后甚至连主峰都没有看到。所以很多国外有关的记载(包括中村保)提到大黄峰时都以神秘的隐藏峰来称呼这座巨峰!有韩国队、日本队、以及国内数支队伍进山均未看见或接近主峰即撤出,甚至没有上冰川。“ 2006年,马一桦 曾山,曾经宣布登顶大黄峰。以下是06年的记载:路线是由毕棚沟牛肉棚子上山(海拔3000M),直接到达主峰的西北山脊根部,然后开始攀登。 ”2006年5月底,GORE-TEX刃脊登山队(马一桦 曾山)历时11天,成功登顶大黄峰。马一桦表示:大黄峰的难度与雅拉接近,山脊陡峭呈刃脊状,个别路段是柱状岩石塔底部相连的塔脊,甚至有的塔面是仰角几乎无法攀登只好绕道横切……在目前我自己攀登过的山峰中,大黄峰和雅拉排在最难的位置,幺峰次之… 从做到右:毛毛(我),小林,小昆。(他俩的名字改过了,隐私么。)对于登山史上的种种英雄事件,我们都是高山仰止的,可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半脊峰攀登,让我们阴差阳错的踏上了大黄峰探险之旅,。 本人长期玩户外,没想着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什么的,就是城市里人多了闹心,尾气和空调总吸着恶心。2010年爬了个小雪山,觉得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天生没高反,攀登的快乐和刺激感远胜过浑浑噩噩过日子。站在山顶的感觉是:一切都特么不叫事儿!每次从外面回到拥挤的物质世界最得意的感觉还是:一切就是特么的都不叫事儿!好多时候人做事没有太过高尚的理由,只是凭一瞬间的感受而已,什么证明自己啦,什么活着的意义了,全是扯淡!2011年冬,在桃源仙谷看别人攀冰忍不住划拉了两下,寻思着再不出去自己可能又要焦躁了,正巧某天在户外群看见小林和小昆商量要爬一个技术型雪山,于是三个人一拍即合,最简单的,那就半脊峰吧。 小林和小昆是我一起攀岩认识的好朋友,对于他俩的技术我不怀疑,尤其是人品不怀疑,两人都是东北爷们儿。小林曾经跟我一起爬过哈巴雪山,当时我们是第一波登顶的。小林不像东北人的身材,个子很高,天生骨架小,瘦瘦长长的,是个攀岩的胚子,瘦的让无数女生羡慕不已。一路上幽默搞笑调节气氛,眼睛不大,鼻子不小,头发不多,脾气不少,爬起山来能表现出另人意外的细心和冷静。小昆则是由里到外都像东北人,壮实但不胖,头发不少还自来卷,两天不刮胡子我就可以管他叫大爷,戴着近视镜都不像“文化人”,所有极限运动都玩,在别人看来没谱的事,他都是有谱去做。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一副:“我就这么一个坏人,你们看着办吧!”的劲头。小昆脑子灵活而且执着,这次他算我们的总指挥。 诸多准备和训练工作不提,总之想干什么,自己就要认认真真的去筹备和计划,自己不努力,出去就等于鲁莽和玩命。感谢老周各种装备帮忙采买和筹借。不过,做事情最难的就是决心,我们提前一个月就订了7月7日飞成都的机票,用来对付各种动摇和干扰。7月7号 上午都要上班,晚上的飞机,终于盼到背着大包到了机场。。。。。我背了一个50升的大包加一个30升的小包,大包20多斤吧,因为我还带了爬完半脊去春熙路看美女用的裙子之类。。。反正无论如何冰镐和冰爪是不能放大包里的,超重很贵。。。小林也到的很早,我二话不说,直接拉开他的驮包把冰镐和冰爪往里面塞。小昆也到了,于是打开包大家又一通乱塞,太沉又能过安检的东西放小包里自己背上飞机,忙乎过后,三个人托运这关是过了。 (呃,发文章还要一层楼只能发三张照片啊!) |
借一张爬哈巴雪山时候的照片说明,这个就是大冰镐,冰爪是捆绑式行走冰爪。我们带的是攀冰那种卡式冰爪跟这个不一样,更锋利一些,当然,也更贵! [p=22, null, left]7月8日 [p=22, null, left]我们的飞机凌晨才到,等打车到了离成都汽车站较近的宾馆,已经是早上一点半了。我进了自己房间,我去!冷!7月份的天气,没开空调,开着窗户也这么冷!莫名其妙的害怕,关键这几年无论家里还是外面自己长期一个人住,压根没害怕过啊。房间是标间的样子,就是结构很奇怪,卫生间出奇小,房间内挨着阳台的地方隔出了一间特小的暗屋关着门。把小林和小昆喊过来,开了小屋子的门看,似乎就是放了些杂物破床垫什么的。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们这屋子好怪,一想都两点了,五点多还要起床去赶7点的汽车,还折腾什么啊!洗完澡,开着灯,握着我的蜜蜡和护身符,睡觉!(这次神奇的事情不少) [p=22, null, left]。。。早上七点坐上成都开往理县的汽车,三个人满怀憧憬的出发了。。据说大雨过后,213国道还是什么国道的都断路,原本到理县只需要3、4个小时的车程,绕路的话就没谱了,还好我们留出了一天的时间。左绕右绕,看了一路川剧,终于在晚上12点到了理县!你没听错,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12点,17个小时的汽车。。。。。。路过了著名的黄龙,竟然绕黄龙去了!无奈,只有等天亮了再电话向导高松来接了。下榻理县县城交通宾馆。(80元搞定!,另外,交通宾馆后面的烧烤很好吃,三个人吃的肚歪,100大元搞定!) 看看路线图吧大家。。。容易么去趟理县。绿色箭头是标准去理县路线,红色箭头是我们被迫走的路线。四川,一到雨季各种塌方断路泥石流啊。 (放一张哈巴雪山登顶的照片,向陪我第一次上雪山的朋友们致敬。左二是我,右一是小林。好久没写东西了,突然发现,写东西最大的收获就是回忆,我经常是回忆半个小时,才写五分钟,想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难于表达。或许,我现在对当初那些事情的感悟,已经远远不及当时的感受了。生活似乎没有变化,但大家早已不在原地。) |
[p=22, null, left](这张图是我拍的哈巴雪山高山协作,当地纳西族人,当时连续爬了13、4个小时体力不支,这位老兄给了我半块压缩饼干才让我有力气走回大本营。一直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哈巴雪山那次不想写了,所以,放在这里。) [p=22, null, left]去爬过半脊峰的人,都知道高松这个名字。高松是唯一一名理县当地高山向导。我们原本的计划是今天在理县县城采买,下午住甲司口高松家 ,明天进毕棚沟爬半脊。 [p=22, null, left] (偷了高松空间里攀登雀儿山的一张照片,好帅!) 早上9点多,听说向导来了,我睡眼惺忪的走到小林和小昆房间,一个高高瘦瘦的黝黑藏族汉子就坐在那里,哈!是姐喜欢的类型!样子够野性!但是没高兴两分钟,高松就宣布了一个另大家沮丧的消息,前两天大雨引发的严重泥石流冲毁了毕棚沟,毕棚沟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撤出了,这个沟被封锁了。封锁了。。。意味着半脊峰肯定爬不成了。。 “你们有没有兴趣爬雪宝顶?海拔5588米,风景很美,不过没什么技术攀登要求。。。” “雪宝顶好矮啊,其实我们就是想去雪山上攀冰。。。”小林,小昆,我,臭着脸回答。 “要不再等几天,看看毕棚沟什么时候让人进,我们再去攀登半脊峰?” 一时间,冷场了。。大家都在各自盘算着。小昆掏出三个GPS,不断的摆楞着,拿着一张数据纸看来看去。。。 十分钟后,小昆开口了:“高松,你知道大黄峰么?也许它还是个未登峰呢?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大黄峰探险?你家在甲司口,甲司口那个沟进去,虽然距离远,但从这个方向到达的倒沟冰川,冰坡相对平缓的多,整个线路的距离比马一桦他们的线路长,但是冰川攀登难度小的多啊!不过,找大黄峰最难的就是找到冰川。。。。。” 高松犹豫了一下说:“其实我也认为大黄峰可能还是未登峰。7、8年前,我带日本考察队上过一次那个冰川,之后就没人去过了。” “恩。。。你们县城里有网吧么?我们去分析一下实际地形。Google earth 可以即时观察三维立体雪山地形的!” “啊?还有这玩意?走!“(本文里的所有观点,都是我们几个业余驴的主观意识哦!大家不要较真啦,那时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全屏一时冲动做事。。。。。还有就是,我可能写的好墨迹好长,一共七天的事情,反正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写完。也可能工作一忙就半途而废了!) |
[p=22, null, left]四个人到了网吧,当大黄峰的三维地形图渐渐清晰时,高松才开始真正兴奋起来,毕竟未登峰的诱惑是相当大的:“你们看!这片阴影就是背阴坡。。。这片,这片就是冰川!小昆你让这图转过去一点,看看山那边。。。对!别动!我想起来地形了!想起来到冰川的方向了!” [p=22, null, left]小昆:“啊?你想起来到冰川的方向了?太好了!你看我们第一天可以走到这里。。。。。。。。。”(此处略去若干字七嘴八舌讨论中) [p=22, null, left]半个小时后高松宣布了拟定方案: [p=22, null, left]“恩,甲司口海拔2100,第一天从甲司口到这里!9公里,这里是我们藏族人冬天去采冬虫夏草临时住的药棚子!药棚子海拔3500左右,可以作为我们的ABC!(我们自己订的登山大本营)第二天我们沿冰河而上,在冰川根部扎营,恩。。海拔4500或者4800左右吧。其他三天在冰川上扎营。这样来回七天时间!不过,我们要去看看甲司口的那个沟口能不能进,因为泥石流村里死了一个人。。。” 开车跑到甲司口沟口,一片狼藉啊。。。。。 (泥石流的现场,石头那个脏啊。。。相对比,云蒙峡的跳石头那就是休闲娱乐了。) [p=22, null, left]最后。。。四个人全票通过,去大黄峰探险。前提是明天不下雨,如果下雨再走这条泥石流冲过的沟 ,纯粹找死。虽然我们三个是攀岩的,但对于雪山攀登没有结组的实际经验,我们在高松家院子里,用三颗树,又反复做了一些结组练习。[p=22, null, left] [p=22, null, left]唉。今天要准备好多东西啊!头大! [p=22, null, left]首先,要采购七天的食物,水就算了,沿路都是水。食物要能够速食,还要轻,还要能补充体力,不能怕冻,做起来当然更要对水温要求不高,毕竟到了海拔高的地方,开水能达到五、六十度就不错了。于是,速食盖饭,方便面,三辉麦风,牛肉干,巧克力,果冻(用来在冰川上补充水份和维C,冻了吃更爽口),几大兜子吃的摆在高松家院子里,每个人把自己的食物分成七份,用塑料袋单独装起来,每天绝对不能多吃!(事实证明再多也不够吃!) 其次,装备要整理,精简,能不带的都先扔到高松家里,就比如我的裙子。。。必须带的东西,除了各自的安全带、主锁、头盔、衣物、头灯、水袋、睡袋、冰爪、高山靴等等,还有两个帐篷,两条60米的绳子,8个高山气罐,两个套锅等。到了冰川上,高松和小昆负责领攀,我和小林跟攀。所以,除了大冰镐,高松和小昆还要带好小冰镐和足够数量的冰锥,30CM的一根冰锥多沉自己去查。 |
[p=22, null, left](乱七八糟整理中,还要想到装备在包里的位置,方便快速抽取。现在是夏天,所以,我们羽绒服抓绒什么的都得放包里上去再穿。) [p=22, null, left]整理后借了高松的三个大包,加上我们各自背来的,一共整理出6个大包,每个都在二三十斤左右。背夫是一定要雇的,我们四个人要雇6个背夫背这6个大包,希望他们至少帮我们把装备背到海拔4000左右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他们采冬虫夏草的地方,他们的身手不比我们差。我们要把充足的体力留到第三天的冰川上。发愁的事来了。。。我们承诺,每个背夫一天给200报酬,这在当时已经是最高价了。但泥石流刚过,村里的家属们都不愿意让自家男人或者孩子进沟,因为太危险。直到晚上7点钟,高松才如释重负的回来,总算搞定了。 [p=22, null, left]我们登山,讲究的是:只接风,不送行!否则不吉利。 [p=22, null, left]晚饭过后,商量了一下,高山靴肯定是只能上冰川再穿,但是脚上的V大底儿越野鞋,泥石流过后的河道也不能走啊!一下雨,V大底儿的鞋在泥泞的土路会相当滑,如果踩在湿滑的石头上,V大底儿百分百崴脚!最后高松说:“这种路,只能穿军胶!明天路上鞋湿掉是肯定的,到了药棚子烤烤就干了!”于是三个人敲开了村里的小卖部,军胶到手!(后来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决定很明智!) [p=22, null, left]坐在院子里,数星星,明天一进泥石流沟就没手机信号,也没必要带手机,戴个登山表,三个GPS足够。我们三个相继给家人打了电话,编了个在山坳里扎营七天,没有信号不能联系的理由。想起高松下午在院子里,打电话给自己追加了20万的意外保险,我安慰小昆和小林,咱们的意外险,死了的话是30万的,哈哈。然后,我拿出宝贝-----苏菲,每人分了两块护翼卫生巾,明天的路就是荒野求生,为了保持脚干燥不起泡,军胶里必须放这种高级鞋垫。 分房,睡觉。恩,高松家的房子很干净,停电了也不害怕。明天会怎样呢?仅仅9公里,再难走也不会很累吧,况且重装的包又不要自己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