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八一@上将 于 2014-3-26 14:05 编辑 婺源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婺源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2014年3月21日临沂五星户外一行45人踏上婺源之旅,去追寻梦里老家的奇妙风光。这次行程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为《穿越浙岭古道追寻梦里老家》;第二篇章为《走进远古村落沐浴油菜花海》。 第一篇章《穿越浙岭古道追寻梦里老家》 22日早上7点到达婺源官坑,今天的行程是官坑至脚岭穿越,途径朱尔亭到达下坳亭、中坳亭、上坳亭、癞痢亭至脚岭全长10公里。 浙岭,脉由五龙山逶迤而来,风峦相接数十里。形势险要。古为兵家要冲,亦为婺源东北主要屏障,古为徽饶必经通道。浙岭脚下到岭脚村是一个古迹遍布的古村落,尤其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 官坑,小桥流水人家 ![]() 到达朱尔亭 ![]()
![]() |
本帖最后由 八一@上将 于 2014-3-26 13:34 编辑 春秋时,浙岭为吴楚(国)划疆之地。北宋权邦彦诗称浙岭为“巍峨俯吴中,盘结亘楚尾”。至今岭脊尚存一方碑高1.7米、镌刻阴纹隶书“吴楚分源”青石界碑。文字笔力刚劲,为清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詹奎所题。相传一方氏老妪在浙岭烧茶,以方便来往行旅,死后葬于浙岭头。路人感其恩惠,拾石堆冢,以报其德。方婆事迹在婺源民间有影响,乡人以礼待客,以做好事为荣。一些山亭、路亭、桥亭、店亭设缸烧茶,不收分文,有的还挂帘旗,上写“方婆遗风”四字。 ![]() 沿古道一路上行 ![]() 至下坳亭 ![]() |
本帖最后由 八一@上将 于 2014-3-26 13:45 编辑 第二篇章《走进远古村落沐浴油菜花海》 3月23日走进理坑古村落,婺源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写生基地,艺术院校的莘莘学子不远千里来此写生,每个角落都是一幅精美画卷。 古村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俯瞰理坑村古色古香,这里是全国艺术院校写生基地 ![]() 这里有典型地古老徽派建筑 ![]() 古老的木建筑巧夺天工,工艺精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