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6

主题

大同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复制链接] 查看:38586 | 回复:1042
发表于 2014-4-5 21:4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4-4-5 21:50 编辑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明代曹鼐,年轻时曾在地方为吏。有次押送一名女犯,途中夜宿破庙。女犯天生貌美,顾盼间令其心动。为了提醒自己抵住诱惑,他不断在纸上写下“曹鼐不可”,整整一夜写了烧,烧了写,以此律己直到天亮。此后在仕途上,曹鼐常以这四字严格自律,终成一代名相。
  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最喜吃鱼。人们争相买鱼送他,公仪休却坚辞不受。弟子问何故,公仪休说,收了人家的鱼就要按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违反国家法纪,如果我被免职了还能吃上鱼吗?不收人家的鱼就不会被免职,这样就能“长自给鱼”。
  两则古代故事,虽年代久远,读来却仍令人深思。一者抵制美色,一者拒绝贿赂,都源自于律己以严,也都因此而得平安风顺。这深刻启示人们,对自己从严要求,不仅是做人做官的本分,也是平安生活的保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论谋事还是创业,行得正,才能走得稳;要求严,方能干成事。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道理正在于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若求得走正道、有作为,慎独、自律很重要。探究一些落马者的腐败轨迹,直可追其入仕之初。缺乏自律,或要求很宽松,对一些微小之贿并不警觉,其结果就是“针尖大的眼进斗大的风”,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古人有诗说得好,“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唐代贤相陆贽的话更引人思考:“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鞋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惟有敬慎戒惧,在微末上堵住漏洞,才会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应看到,领导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面临权钱色利诸方面的诱惑,不仅繁多,而且经常。抵御各种诱惑,一如逆水行舟,若不能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放低了境界追求,放宽了用权边界,放松了约束标准,难免就“一篙松劲退千寻”。受贿成习的倪俊雄,在基层也曾是典型的青年励志楷模。伸手接钱的柳本贤,20多年未有多拿过国家一分。诸多事实表明,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并不难,怕的是居官日久,不再严字当头,而生骄气、惰气、官气、暮气,各种腐败微生物乘机入侵,以致病入膏肓,焉得善终?倘若能以“严”为戒,始终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修身、用权、律己,又岂会难敌诱惑、折戟沉沙?
  古代官吏尚且懂得祸莫肇于放纵,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应懂得,“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清风一路”,才能“一生无悔”。守得一个严字,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才能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题记

78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1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2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4-4-5 21:50 编辑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北楼口亦称碑楼口,是万里长城二百关之一,唐朝时的少数民族(疑突厥人)与汉人的开放口市或物资交换地。宋辽时的边界哨卡,明朝的军事要地(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隘),民国与清朝的商业名堡。当地语:“先有北路营,后有大同城”。是翠微山麓的一个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历代为兵家所重视。明朝军事上北楼口堡属井坪路,为大同的边防系统组成部分,屯有重兵,估计3000人左右,应该是半个卫的编制。抗日战争时期曾有日本军队驻扎。关口处有场面堡一座,为北楼口堡。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堡城正德九年(1514)筑,嘉靖二十三年、(1544)万历五年(1577)增修,周四里有奇,所辖边二百五十三里。”北楼口堡,四面各开一门,今四门皆残存。城堡破坏严重,砖包墙仅西北角部分残存。从残存的夯土残墙尚可辨出原堡规模”。据老乡说,前些年西门上还存一匾。今不知去向。北楼口南山,当地称岳胜梁,山上今残存一座黄土夯筑的小围城,围城东、西有夯土墩台,东山、西山上的墩台相毗连。北楼口附近长城,除楼峪河床内的夯土墙早巳被洪水冲毁外,河床两侧墙体尚好,残高6米以上。
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4-4-5 21:50 编辑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北楼峪长约12公里,峪口宽450米,东侧山峰...宋代为雁门十八隘之一,传说北宋杨家将麾下岳胜曾于峪口东梁筑堡驻军,故民间称岳胜粱...
5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4-4-5 21:51 编辑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据老人们说,北楼营或北楼城,南北约有三华里,东西约四华里。,南城于万历六年(1578)重修扩大,现西关城门遗迹尚存。
北楼营建在峪口的开阔地带,街面石头铺就,下雨不湿鞋履。河水从南门进,北门出,河道略低于街面,流水清澈,潺潺有声。离西城墙不远有条河,石砌水渠,村民从此吃水。冬天,河水冰冻之后,才到离村三里的瓦窑沟井上挑水。1975年左右在城下做成暗渠,1985年左右利用暗渠引水,通过暗管将水通到各家各户。
旧时代,北楼口之南的大山里森林蓊郁,植被良好,故而能在峪口建筑城堡。当森林被砍伐之后,“北楼营”自然就保不住了。乾隆三十五年(1770)洪水冲毁西关北关,咸丰六年(1856)七月十五正当午时,洪水冲垮城西南角,把城西的人家冲光,房屋悉数被毁,洪水席卷着大小石头从北城墙呼啸掠过。从清初开始,北楼口不管战略地位如何重要,想在平坦之处筑城已无可能。
旧时代北楼口村建有文武衙门,驻兵很多。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5 只看该作者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等待
  • 鸿雁1
  • 往从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6 只看该作者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等待
  • 鸿雁1
1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7 只看该作者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等待
  • 鸿雁1
  • 关关/mg
  • 云哈林
2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8 只看该作者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等待
  • 鸿雁1
2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4-4-5 21:51 编辑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民国时在城隍庙南设立盐局,由应县和繁峙两县掌管,收取盐税。
过去,北楼口是晋北经繁峙通往河北的交通要道。从此到繁峙大营,经神堂堡,到阜平、曲阳、唐县、完县。 
  相传,不知何年北楼口有三个大字号:福字堂、满堂春、立字号。立字号是票号,福字堂在城内还有分号。三大字号年收入白银一万两左右。小字号叫不上名的有十四、五家。因为商贸的兴盛,北楼口正北15里的村子常住贩马贩骡的人,就起名骡庄,即现今罗庄。
  北楼口的商贾贸易到清朝末年就衰落了,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边关峪口的开放,原来只开放宁武关、北楼关,清末已开放了十八隘;二是商业贸易的城市化、平原化;三是边防线的北移,即由原来的内长城移到了外长城,商贸集聚地也随之撤到了右玉县杀虎口一带。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等待
  • 鸿雁1
  • 大象醒了
2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4-5 21:43 10 只看该作者
尘封已久的荒凉之美——山西省应县北楼口岳胜粱(上篇)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静等待
  • 鸿雁1
16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