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202

主题

阳泉

盂县古村大汖行

[复制链接] 查看:5490 | 回复:25
发表于 2014-4-18 16:01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598268371 于 2014-4-24 07:58 编辑


[attach]28619724[/attach]
   古是指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小山村。其实它的村名不是叫古村,是叫大汖(唱村,当地人叫它大昌村。是一个深藏在太行山腹地,远离城市喧嚣,至今还保存着原始风貌的古村落。

   据大汖村的老人们说,“汖”字山上水下,表示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汖,一个很少见的字,听说只有《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


    之所以称它为古村,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
,房屋都是老式
建筑,据考证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村子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背后有一些磨损了的文字记载,最后的落款为“承安五年”,距今810年。又说,一尊石像记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却是1500多年历史,因此专家称,这个村落北魏时期就已存在了。大汖村口,有一棵三个人才能合抱的槐树。专家鉴定,树龄达1000多年。


   关于大汖的先人,也有不同版本。某个朝代曾有人在大槐树附近挖掘出古墓。从遗物记载推断,历史上曾有马姓一族,南方人,一个朝廷大臣,为躲避灾难由他乡走进这座大山,修筑了自己的家园。此后不知什么原因若干年里村子成了空寂。到元末明初,有韩家三兄弟从洪洞来到盂县,老大和老二欺负老三,把他赶进深山,让他自生自灭。老三无意中走进这个无人居住的村落,自此在这里安了家。那么马姓南方人该是大汖村的缔造者,而这个韩家老三,却成了大汖人的祖先,因为今天的村民都姓韩。(资料来自山西记实)另一方面之所以称为古村,我觉得是因为该村地处深山沟谷中,周围荒无人烟,那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田园生活。(当然这只是我的见解)。


   大汖村距离阳泉市近260里路。我们是星期天的早上自驾驱车去的,一行10人。在通往大汖村的路上两边悬崖陡峭,路很窄,山路十八弯,而且坑坑洼洼,都是土路,仅能容一辆小车通行。走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我们个个提心吊胆,深怕一个颠簸司机师傅一不小心开到悬崖下面

   大汖村依山建在一块大岩石上,大多以石垒房和土坯房为主,分上下两层或三层。整个古村落,自下而上有十多层,百十余幢房屋,错落有致,层层叠加。四通八达的小巷衔接着每一个院落。大汖村被人们形象地成为盂县的布达拉宫。该村现在住的16个人, 年龄最小的51岁,最大的90岁。

    走进大汖村,脚下踩着的全部是用石头砌的石头路,而且是步步登高的台阶,
老人说这都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凿出来的。


    我们顺着台阶登上了村子最高处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住着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大爷的名字叫韩双柱。老两口子将我们热情地迎进了家门,我们坐到炕沿边上和两位老人亲切地拉起了家常。因远离人烟,他们的生存问题自然而然成为我们好奇和关心的首要问题。当我们问起老人日常生活、柴米油盐时,大爷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和以前相比现在生活好多了,简直就是天上人间。虽然住在了大山深处,但这里电视依然可以收到二、三十个节目,通过电视他们也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老人说是政府给他们安的电视收视锅。而且现在他们每年还可以领到一定数目的低保金和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助金,过时过节民政部门和一些爱心人士还经常带上米、面、油去慰问他们。老人说再加上自己再种点粮食、菜,生活过的很是不错,很是满足。

   从老人家出来,看到院子里晒的土豆片、豆角、还有金针菇,大娘笑容满面地说现在生活好了,粮食吃不了了,晒干了留着让冬天吃。因出门就是大山,我问老人有没有狼、豹子等什么野生动物?老人说狼、豹子倒是没有,但野猪、狍子、獾子倒是经常出没,我问老人怕不怕,老人不以为然地笑着说,没有事,多少年了已经习惯了。


   村里的老人都很热情、淳朴,不管去了谁家都热情接待。中午饭我们是在一进村口的一位现年73岁的韩大娘家吃的,是农家饭。饭菜很简单,就两个凉菜:一个黄瓜、一个凉皮,主食是大面。其丰盛程度虽然根本无法与饭店的饭相比,但是大家吃的都津津有味,有的甚至吃了两碗、三碗。饭钱都是来客随意给,给多少算多少,我们给老人留下120元钱。


    村子里男尊女碑的思想根深蒂固。面条煮熟后,韩大娘吆喝着让女的们过去端面,大家开玩笑地说现在都是男的照顾女的呢。老人认真地说:不行不行什么时候也是男的是天,女人就应该照顾男的,老人说话的那股认真劲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当我们问起韩大爷时,大娘说村子里没有商店、没有饭店、没有药店,大爷是去离村子15里路远的山外买东西的了。

   和大娘闲聊中,我们得知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北京的、上海的、黑龙江的------.全国各地那的也不少。老人说她每个星期招待来这里旅游吃农家饭的收入有二、三百元,自己还做点手工制品、开了个能住16个人的家庭旅店挣点钱补贴家用,生活也很是不错。
盂县古村大汖行

   由于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为了安全期间,吃完饭,我们早早就驱车离开了大汖村。走在通向山外的路上,我们深有感触:理解了为什么大汖村没有年轻人的原因,因为走出去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大汖村
,这个被成为盂县布达拉宫,有着千年历史遗韵的古老的山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随着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像它这样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村,希望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成功,希望它能得到有识之士的大力的保护,更希望这里的16位老人能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盂县古村大汖行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8 16:06 2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18 16:06 3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18 16:06 4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18 16:06 5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18 16:15 6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18 16:15 7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19 07:48 8 只看该作者
qing521 发表于 2014-4-18 18:26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4-4-19 07:55 9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发表于 2014-4-21 12:48 10 只看该作者
盂县古村大汖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