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50

主题

松原

5.1闾山行

[复制链接] 查看:34506 | 回复:73
发表于 2014-5-11 11:10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无花∷ 于 2015-3-8 01:53 编辑

5.1闾山行
    闾山是医巫闾山的简称。早在今年新民江边清明聚会的时侯,与SUN共同为踏青的驴友就餐搭建防风围布时,SUN提出5.1假期要去穿越医巫闾山,当时对闾山还没有什么概念,问询SUN说是歪脖老母所在的地方,明白大概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于是就答应了SUN的邀请。回家后,请教度娘,做了功课,方知医巫闾是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长白山、千山)之首,坐落在辽宁锦州北镇市,为阴山系松岭山脉。"医巫闾山"是东胡语“依克奥拉”的音译,意为“大”的意思。后来,东胡族被蒙古族取代,“依克奥拉”就变成了蒙古语“医巫闾山”,也即“大”山。传说上古舜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二个州,并各封一山为其镇山,医巫闾山在幽州境内,封为幽州镇山。此后虽沧海桑田,各地镇山不断演变,但医巫闾山一直做为北方镇山而保留至今(现今全国共有五岳五镇),北镇也因此而得名。主峰望海山海拔约866米,据说可以遥望渤海之巅。 是北方各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享誉四海。于是便憧憬着此次医巫闾山之行
5.1闾山行
    5月1日早3时10分,江南江北两支队伍集结在江南活动中心,乘坐包租的考斯特准时出发,由于双辽至康平段修路,于是选择了大广段双辽——通辽——彰武——阜新——北镇,沿途车辆很少,交通状况非常好。五一恰逢谷雨节气过后,再加上今年春天的脚步来得早一些,天地间已是绿意葱茏,无边光景一时新,沿途风光齐霖,草长莺飞、孤烟大漠、青山连绵,再加同行的21位驴友胜日寻芳的快乐之心,所以车上很是热闹,在近700公里的长途里始终是欢声不断、笑语绵连,完全没有跋涉的那种辛苦,一路通达,大约中午13时40分左右就到达了闾山的所在地——北镇。
5.1闾山行
   北镇是一个县级市(曾名北宁市),归辽宁锦州市管辖,位于辽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是辽河平原之屏障,山海关外之要冲。历代帝王均重视之,建州设府,置卫筑城,素有"幽州重镇、冀北严疆"之誉。出高速口不远处,SUN事先联系好的闾山户外俱乐部汪老师及其内弟刘导早已在路边等侯,天下驴友一家亲,寒暄几句后,汪老师交待刘导,将我们直接带往大阁景区。由于适逢五一小长假,再加上天气晴好,所以,游人及自驾车辆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本来挺宽敞的通往景区大道已成为人的海洋、车的世界,司机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行至半途,便抛锚停车,无法前行,于是众驴精简行装,分好手台,下车依次徒步,至景区大门汇齐。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5-11 11:15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花∷ 于 2015-3-8 01:53 编辑

5.1闾山行
   大阁景区——全称大观音阁景区,由景点大观音阁而得名,大观音阁始建于辽代,明初称清安寺,后改称观音阁。清咸丰年间,为了区别于白云关上的观音阁,遂改称大观音阁,俗名大阁。大阁周围景点繁多,据传有三十八景,其中最著名的有八景:道隐谷、圣水盆、旷观亭、吕公岩、桃花洞、望海寺、云巢松,是医巫闾山的主要游览区。古人称颂大闾景区是"奇峰插云,阴水崖悬,右拥层峦,左观溟海,勒石旧迹,多有可观”。
   站在景区山门处,仰望绮丽多姿的山景全貌,苍松翠柏,奇峰怪石,幽谷溪流,与山间庙宇亭台,浑然一体,自远可观,恰似一幅彩色绚丽的风景图画,美不胜收。
   进入景区,迎面可见便是花岗岩广场中央,有一喷泉池,水池中矗立着一窈窕、婀娜的满族格格的洗头塑像,四周碧水金蟾环绕,水中及金蟾嘴中遍布游人投掷的硬币。回头请教度娘,方知此雕塑是根据清乾隆皇帝的诗作《圣水盆》而建的,传说清乾隆皇帝到医巫闾山巡游时梦一仙女在圣水盆中沐浴,有感而发写下了“垂岩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夷。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洗头时”的诗句。此御笔诗碑至今镶嵌在医巫闾山石壁上,所以此景也名为“玉女洗头”。除了根据清朝乾隆皇帝《圣水盆》一诗诗意雕凿的寓意外,此雕塑还有另一层含义,北镇原为满族自治县,而满族祖先据传说是一位圣洁女子,未受孕而吃豆得子,繁衍生息,就形成了后来的满族部落,所以,在此雕凿了女子像,也多了一层追本溯源的意味。
    “玉女洗头”身后不远立一石碑,石碑上刻着四个醒目大字—“医巫闾山”。
5.1闾山行
       沿石径攀援而上,过了观艺亭,习武台,只见路右边两块巨大的岩石上,雕有“从善如登”四个大字,看简介为清乾隆年间广宁知县爱新觉罗、庆龄所书。取自孟子“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为:做好事犹登山,虽然道路险陡,身体劳累,但登山长能远眺,攀登才能达到胜界,寓意深刻。
     闾山的大阁景区地域不大,景点集中,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游玩起来趣味颇多。在刘导的引领下,我们当天行走的路线是环山路,首先过圣水桥,然后是道隐谷,一路走过观音阁、旷观亭,登上吕公岩(莲花石),攀上景区最高峰老祖峰,依祖峰小长城攀援而下,经游文殊院、碑廊和耶律楚材读书堂,下到万年松草坪,路过"北镇名山"题刻和老爷阁,游山环路回归道隐谷。
5.1闾山行
   沿着林间石路逶迤而行,过正直亭,圣水桥,直达圣水龙潭。这是一个人工雕凿的小水池,潭中九条巨龙相互交织盘旋。潭两侧各有一排石阶,沿着左侧石阶拾级而上,就到了名胜“道隐谷”,也就是俗称的“大石棚”。

发表于 2014-5-11 11:17 3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道隐谷”为一天然石棚斜插岩壁。传说是因辽太子耶律倍在此处隐居读书得名而来。石棚东西长43米,南北底宽10米,上宽20多米,可宽纳5、6百人,“道隐谷”三字意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隐居。
5.1闾山行


    石棚上有暖泉顺石棚顶飞流,大珠小珠一泻而下,落入谷底的一个高1.5米,直径一米的大石盆中,名曰“圣水盆”。“圣水盆”原为金代雕凿,清乾隆皇帝到闾山巡游时见这一不平常景致封之为“圣水盆”,圣水盆”在民国期间丢失,后用花岗岩雕制而成。而且这泉水奇特,隆冬腊月也不会结冰,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欢歌伴着道隐谷度过世间春夏秋冬。
5.1闾山行


  
   继续沿石阶上行,左手边呈现一个仿古门洞,进门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呈现在面前的就是这个曲字长廊,各式碑拓,文人墨宝,反映出医巫闾山文化的深厚底蕴。


发表于 2014-5-11 11:19 4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长廊尽头是一间中式房屋,里面展现的就是满清各个王朝皇帝的蜡像及其简介,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感觉放在这里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至少现在还觉得北京故宫才是这些皇帝佬儿的去处。
5.1闾山行



    远观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建有一座古堡式建筑,险峻、威严,据称“望海寺”,始建于辽代。
5.1闾山行



   龟背石

发表于 2014-5-11 11:25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客在天涯 于 2014-5-11 11:25 编辑

5.1闾山行


   在龟背石上四处眺望,触目之处,只见奇峰怪石、溪流飞瀑、苍松古庙、名人题刻,仿若一个巨大盆景,闾山因此而生动峻秀。后期查阅闾山所在地原是一片海岸礁岩,因地壳变迁而隆起为山,因此山石随处可见被海浪冲刷侵蚀的痕迹,方才有鬼斧神功之妙。
5.1闾山行

5.1闾山行




    沿山路爬上一小平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为四角琉璃亭,据说辽宋耶律贤游闾山之时,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对面的吕公岩上望去,朝阳斜射,云雾飘渺之中,岩上好似有仙女舞动,故称此亭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块巨大的龟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时称具瞻亭,原为耶律倍读书观景亭,后乾隆十九年间改名为旷观亭。


发表于 2014-5-11 11:28 6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过了旷观亭,几块巨大的岩石堆垒出一处峰顶,那里就是吕公岩。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云游至医巫闾山,降服风怪后,被闾山的云烟幻化,危峰凌虚的景色所陶醉,挥笔写下“蓬莱仙境”四个狂草大字,因此此峰被后人称为“吕公岩”。从观海寺的角度来看,又恰似一朵石莲,所以亦称“莲花山”。
5.1闾山行
   山路全是在规格不一的石头上雕凿而成,容脚处只有几十公分,爬起来需格外小心,有的石头陡峭险峻,只能四驱前行。

5.1闾山行
近观望海寺
发表于 2014-5-11 11:30 7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一切尽收眼底。康熙帝大曾诗赞闾山“名山插霄汉,朵朵青芙蓉,连亘数十里,隐见千里重。”面对这蓝天白云,面对这苍松翠柏,面对这怪石罗列,面对这迷雾锁山,面对这江天寥廓,真的让人生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万千感慨。
5.1闾山行
       越前行,面向的就是大阁景区最高峰——老祖峰。说祖峰是这里的最高峰其实就是相对而言而以,在这座山脉里,最高峰名叫望海峰,海拔866米,可惜并不在此次游览的范围内。

5.1闾山行
       祖峰顶上的峰火台,天地悠悠间沧然而立,据说是按照古长城遗址修建成的,虽无古长城的古朴,却也别具雄浑。

发表于 2014-5-11 11:32 8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从祖峰长城回望,闾山满山都是大块的花岗岩石,构成了医巫闾山雄浑古朴的气质。在满山遍布的山岗上,却到处都可以所看到青翠的松树,苍绿叠翠、千姿百态,山风过处松涛阵阵,这也是闾山的一大特色。这些松树,最大的有1000多年了,少的也有几百年了,可以说是阅尽世间百态。

5.1闾山行

5.1闾山行

   山顶有圆石,上面写着“闾山主峰”四字。此处之所以名叫“老祖峰”,得名也因此石而来,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从南天门下边远望之块巨石,宛如一个和尚向东面壁而坐,形态逼真,取达摩老祖面壁之意,因此名为“老祖峰”;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医巫闾山老祖在此峰修炼,修炼的地点就是这巨石的石窟窿,后来炼成后将石崩开,于是此处多了一景,人称老祖石,而山峰也故称为“老祖峰”。

发表于 2014-5-11 11:34 9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长城”蜿蜒曲折。据说这里原有一段古代长城的遗迹,后人顺着山势仿建了一条小小的长城,算作纪念。
5.1闾山行
  沿小长城断壁处择路下山。再回望山顶的烽火台,虽然这段长城是仿建的,但是蜿蜒曲折之间,还算建的很有气势。
5.1闾山行
      曲径通幽,沿着石径就到了闾山碑廊,据说是东北地区集中展示古代碑贴最大的碑林。碑林中两晋、南齐、隋、唐、五代和宋朝等七个朝代四十九位书法家所书的117幅书帖,精刻在219块墨石之上。勒石旧迹,斑驳镌墨,无不让人感慨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发表于 2014-5-11 11:36 10 只看该作者
5.1闾山行
       续下行,就到了耶律楚材读书堂,据传是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幼年读书的地方,读书堂分为上下两部份,下边现有两院落。两个院落之间有一月亮门相通。整个建筑风光绮丽,是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读书堂内陈列有耶律楚材在闾山读书和辅佐元太祖忽必烈的蜡像,供游人观瞻。
5.1闾山行

5.1闾山行
       在读书堂倚栏相望,石阶下宽阔的地带,抬眼可见的高大的松树便是“万年松”,高二十余米,树干围长4米,枝叶参天,傲然挺立,给人以一种万古长青、浩然之气感。 据说是辽太子耶律倍与爱妃高云云亲手所栽,也称“太子松”。清乾隆皇帝赐名“云巢松”,并在树干上镶有“云巢松”三字的铁牌,现已长入树中,不复得见。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