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4597

主题

云台山之上(2009年3月14日-15日)

[复制链接] 查看:14008 | 回复:94
发表于 2009-5-15 22:5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感受只有一句话:反胃之后有激情的焦东行
实际线路:二仙庙—赤土坡—四里口—望洛—军寨—王罗厂—黄崖底—春树圪桐—槐树庄—二亩三—双头泉—河口--北界---小横河---大横河--云台山瀑布上游---大横河--老苍岭-古孤泉-—东岭后-西荒---梯堂---横河古道-----西仓---云台山出来

计划与实际对比:
1、少走了“古孤泉到二仙庙”的路,但是走了“古孤泉到冬岭后村”的路;
2、少走了“西荒到大横河”的路,但是走了“西荒到梯堂”的路;
3、少走了“瀑布源头到小寨沟”的路,但走了“瀑布源头到大横河”的路。
4、走横河古道发现了更多的人文古迹。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小猫游园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09-5-15 22:52 2 只看该作者
具体评价此线路:
1、最乏味的路段:二仙庙—赤土坡—四里口—望洛—军寨
2、只有一点驴行味道的路段:军寨—王罗厂
3、村子最集中的地方:王罗厂—黄崖底—春树圪桐—槐树庄—二亩三—双头泉—河口,一个村子挨着一个,看似多,说不定就错过照相了。
4、最泥泞的路段:河口--北界
5、最绕行的路段北界---小横河---大横河这三个就是一个行政村,但从北界去大横河要绕U型线路还要上、下山。
6、最爽快的路段:大横河--云台山瀑布上游、缆车等---大横河,轻装仅用了1时30分结束,还和看护的老头闲聊半天。
7、最有兽道味道的线路:大横河--老苍岭-古孤泉。一上一下,绝壁在两边,只是有点宽,风太大。
8、最漫长的线路:东岭后-西荒---梯堂。一个山凹一个山凹,转呀转,还90%是三轮车路,
9最意外惊喜的路段:梯堂---横河古道-----西仓。横河古道其有确切的修建年代。还有专门的收费站、即将竣工却停工的摩崖石刻。
发表于 2009-5-15 22:53 3 只看该作者
游记开始。
    故事也就从我手头的一本书说起,《云台访古》,作者是修武档案史志局副局长,其中的一篇文字专门介绍了二仙庙。所以当我们看到了青龙峡的缆车,当司机走到二仙庙附近不愿意再下到冬岭后村的时候,烛光果断决定从二仙庙出发,一个点也不少地走完全程。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相当准确,早上的路还在冰冻中,不甚泥泞。
    原本约定早7点到冬岭后村,但7点我还在等车中,

    坐上车,拉上烛光,车辆行走在路上。




满目膏肓的山体。


炮声阵阵。


金岭坡到了。


移民新村。

发表于 2009-5-15 22:53 4 只看该作者
沿路风景。










发表于 2009-5-15 22:53 5 只看该作者
青龙峡的缆车。
发表于 2009-5-15 22:54 6 只看该作者
前行不远,即看到路边的二仙庙。

乾隆49年建设。

二龙戏珠石雕。

正中间的是“观世音”?仰或如烛光所说,是排行第二的一个仙姑?


如果二仙姑是一个人,那么两边的是丫头,如果中间的是一位佛,那么两边的是两位仙姑。



光绪28年的功德碑。


一路询问当地人,他们说,二仙庙属于山西。
以下文字摘自《云台访古》。
二仙庙:

  在包括今焦作市全境的古修武境内,历史上曾建有很多二仙庙,据道光二十年的《修武县志》记载:“二仙庙,董遐固、苏蔺村、承恩镇、王褚、白庄、田门、李庄、西村俱有之。”其中又以王褚和西村栖凤山两处的二仙庙规模最大,香火最旺,建庙最早,俱在金元之间,且有元代的地方官撰写的重修碑记。二仙庙,又称真泽宫,仅在晋东南及修武一带有庙,所祀神仙为冲惠、冲淑两位女真人。两位女仙是仅限于晋东南民众奉祀的典型的区域性神灵,在上党地区的晋城、陵川、高平等广有祠庙,因修武地接晋东南,有割舍不断的经济、文化、风俗乃至语言上的联系,故而境内也多有二仙庙。而在此广义范围的晋东南地区,常有二仙显灵济民的传说,因此数百年来成为当地人民十分信奉的特有的道教神仙。
    冲惠、冲淑二真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史料记载,二仙生活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99年),家住山西壶关与陵川交界的赤壤村。父亲名叫乐山宝,因二女的生母杨氏不幸早逝,乐山宝又续弦李氏。尽管二女非常孝顺,李氏仍对二女百般虐待。寒冬腊月,逼迫她们单衣赤足上山采野菜。二女于山野荒郊,泣血浸土,血泪入地变为苦苣,二人才采苦苣而回。炎夏酷暑,李氏又命二女去捡麦穗,二女捡不到麦穗,因害怕回家后遭到继母的折磨而仰天哭诉。这一次感动了天帝,天边飘来一片黄云,将妹妹腾举而上,接着又有一条黄龙降下,姐姐乘龙而去。人们看到二女金缕绛衣、凤冠绣履,伴着仙乐成仙而去。据说当时是唐贞元元年(785年)六月十五日,姐姐年方十五岁,妹妹年仅十二岁。乐氏二女仙去后,常在当地显灵,于是百姓为之修庙祭祀,竟然有求必应,祈雨者甘霖立降,久病者沉疴必愈,求男者生智慧之男,求女者得端庄之女,因而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香火自是繁盛。时至北宋徽宗崇宁四年间(1105年),西夏侵扰边疆,宋军讨之,先头部队因粮饷不继,士卒饥饿,几于战斗之力,形势十分危急。这天,宋兵正在有气无力地行进,忽然发现路侧有两个女人手提瓦罐在卖饭,大家争相上前买饭,奇怪的是二女的瓦罐虽小但舀之不尽,全体将士人人得而饱餐。宋军饭后精神饱满,士气大振,与西夏军接战后竟然一战而胜,凯旋而归。领军的将领忽悟鬻饭二女与上党壶关一带二仙庙中两位女仙有些相似,于是将此事奏明朝廷,当时的徽宗皇帝笃信道教,对二仙“显圣”之事笃信不疑,就敕封乐氏二仙为冲惠、冲淑真人,庙号“真泽”,年年由官府祭祀。
    二仙在修武一带也多有灵验之事。据道光版《修武县志》卷六“祠观附”所收录的元代修武县教谕赵宜中撰写的《栖凤山二仙庙祈雨感应记》记载,栖凤山二仙庙创建于金代大定初年(约1161年),重修于兴定末年(约1221年)。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冬,乡民自筹资金对二仙庙进行了修整。至大二年(1309年)夏,久旱无雨,眼看即将成为大灾,于是乡民们来到二仙庙中备诉天旱之苦,没想到倾刻间云兴雨霈,解除了旱象,一县之民因此得免流离失户之危。合境百姓对二仙顶礼膜拜,此事也惊动了官府,教谕赵宜中作文以记,并作歌命乡民传颂:
    神之来兮仙人乡,身著赤霞云锦裳。手持天瓢济旱殃,下与民庶降福祥。祈祷感应雨滂沱,飘风飞电威怒扬。粢盛黍稷非馨香,享于克诚无有常。岁时伏腊荐豆觞,奠桂酒兮椒荔浆。神之去兮锵佩珰,驾玉辇兮双凤凰。云杳杳兮雨茫茫,万民感德兮不可忘。
1人点评 收起
  • 赵昕XY_609 你好。我看不到您的二仙庙的图。我想问您一个关于这庙的问题。只有亲自去过这庙的人才能回我,光看过书的不成。请您与我联络好吗?我的新浪博客叫“赵昕” 2017-6-13 16:28
发表于 2009-5-15 22:54 7 只看该作者
走别人的线,探自己的路。烛光的话一点也不假,因为我一点也没有走过,而烛光也仅仅是小距离地走过。
    烛光行进着。我收队。收队官能走在我前面?烛光心里一定不悦,所以给我了一个侧脸。呵呵,不管咋滴也要给你照一张,要不一路上会很少见到活物的。
发表于 2009-5-15 22:54 8 只看该作者
路上冰片依旧。

烛光更衣中(特别说明:是脱衣)


脱了衣服走得快,赤土坡远景。

发表于 2009-5-15 22:55 9 只看该作者
大树。

烛光去寻根求源,树根那是相当大。

神奇地歇一把。
发表于 2009-5-15 22:55 10 只看该作者
向村人问了去望洛村的路我们就又进发了。

雪,依旧漫山。

雪花的路走的很是浪漫,烛光老哥,慢点,不要一个人想心事,想美女。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