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5544

主题

让你了解真正的户外运动---专业知识介绍

[复制链接] 查看:4992 | 回复:19
发表于 2014-7-5 10:38 11 只看该作者

4.刃脊:非常狭窄的、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

5.雪檐:山脊上的积雪在背风坡一侧形成的悬空檐状结构。

6.冰裂缝:冰川运动中形成的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裂缝。裂缝有明裂缝和暗裂缝。

发表于 2014-7-5 10:38 12 只看该作者

7.冰斗: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主要由冰川在凹地中对底部和斗壁进行旋转磨蚀、刻蚀和拔蚀而产生。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呈半圆形,三面为峭壁相围,出口处有突起的岩槛,常可见羊背石。岩盆为封闭凹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称冰斗湖。典型的冰斗大多发育在冰川作用时间长的海洋气候条件下;大陆性冰川区的冰斗往往缺乏岩盆。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


8.悬冰川:山坡上的积雪,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而不下降到山麓,容易形成冰崩。它的规模较小,是冰川发育的雏形,当气候进一步变冷和降雪增加时,可发展成山谷冰川。这种冰川的特点是冰川的末端悬挂在陡坡上。远远望去,成排的悬冰川就象一块块白色的盾牌挂在陡峭的山坡上。

9.冰碛:沉积下来的冰川漂砾。在冰川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冰川的沉积方式有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冰碛物分为:含于冰川底部的底碛;含于冰川内部的内碛;含于冰川表层的表碛;含于冰川体两侧的侧碛;两条冰川汇合后,介于两冰川间的中碛;冰川冰与水接触部分的融出碛;冰川冰外围,河、海水搬运的冰碛物,称冰水沉积物。冰川冰沉积物可以形成终碛垄、侧碛垄和冰碛丘陵堆积地貌。冰水堆积物可形成冰水平原和冰水堆积阶地。

发表于 2014-7-5 10:38 13 只看该作者

10.风积雪层:因风积作用而形成的厚硬雪层

11.冰塔:冰塔又称冰林。冰川冰在悬冰川处形成的结构,极容易崩塌。指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因冰川表面长时期发生差别消融所成。高达数十米,形态各异,多呈塔状,一座座耸立在冰面上,故称冰塔林。冰塔间错落着冰湖、冰洞、冰沟与冰桥,晶莹夺目,十分壮观。多见于中低纬高山地区的一些山谷冰川上。如中国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都有这种世界上罕见的冰塔林。

12.雪崩:雪崩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指大量积雪沿山坡从高处突然崩塌下落。雪崩都发生在山地,常见的雪崩发生在雪已经聚积了很多的时候,也有的是在特大暴雪中产生。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缓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这是一种冰的六角形杯状晶体,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冰碴相似。这种白霜的形成是因为雪粒的蒸发所造成,它们比上部的积雪要松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积雪与上层积雪之间形成一个软弱带,当上部积雪开始顺山坡向下滑动,这个软弱带起着润滑的作用。雪崩发生的诱因很多,通常积雪堆积过厚,超过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时,基底为春雨所松动,温暖干燥的风,声音的震响等都能使积雪开始动运,崩塌就开始了。雪崩一旦发生,其势不可阻挡。

发表于 2014-7-5 10:39 14 只看该作者

13.粒雪盆:雪线以上的区域,从天空降落的雪和从山坡上滑下的雪,容易在地形低洼的地方聚集起来。由于低洼的地形一般都是状如盆地,所以冰川学上称其为粒雪盆。粒雪盆是冰川的摇篮。

14.冰川冰:由多年积雪经过反复融化冻结和挤压作用形成的冰。粒雪盆是冰川的摇篮。聚积在粒雪盆里的雪,究竟是怎样变成冰川冰的呢?雪花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逐渐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粒雪之间有很多气道,这些气道彼此相通,因此粒雪层仿佛海绵似的疏松。有些地方的冰川粒雪盆里的粒雪很厚,底部的粒雪在上层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粒雪相互联结合并,减少空隙。同时表面的融水下渗,部份就冻结起来,使粒雪的气道逐渐封闭。被包围在冰中的空气就此成为气泡。这种冰由于含气泡较多,颜色发白,容重约为0.82~0.84克/立方厘米,也有人把它专门叫做粒雪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

15.流雪:被风卷起的松雪,或是沿陡峭地形流下的粉状雪。

发表于 2014-7-5 10:39 15 只看该作者

三、攀登:

1.领攀/先锋攀登:领头攀爬某段路线,使用绳索从下而上保护,而攀登者在攀登时则需要沿途设置保护点,并把保护绳扣进每个保护点,而防护者则在下方作出防护。

2.干攀:穿着冰爪,拿着冰镐攀岩。

2.1 反钩:干式攀登中采用的一种技术,将镐尖由下向上伸入开口朝下的岩缝中,然后向外扳镐柄,利用杠杆作用发力。

3.倒攀:向下攀登,不用绳子或保护点借力和保护。

发表于 2014-7-5 10:39 16 只看该作者

4.器械攀登:用人为设置的保护点承担攀登者体重的攀登方式。在攀爬过程中使用的器械不仅仅用作保护,而且借助向上。

5.动态保护:进行先锋保护时,当领攀者发生冲坠时,放出一定长度的绳子以吸收冲坠能量

6.无保护攀登:在本应使用绳索保护的地形上进行没有绳索保护的自由攀登。

发表于 2014-7-5 10:40 17 只看该作者

7.自由攀登:只利用天然的受力点,不使用器械借力的攀登方式。

8.清洁攀登:不对岩壁本身造成伤害的攀登方式,亦指不用保护点借力的攀登方式。

9.混合攀登:在冰雪和岩石混合地形上进行的攀登。

发表于 2014-7-5 10:40 18 只看该作者

10.单人攀登:单独一个人进行攀登。

11.传统攀登:领攀者在攀登过程中沿途设置保护点,跟攀者沿途移除保护点。

12.轨道式攀登:攀登路线上装有永久性的铁环用于攀爬,并有径向的钢缆用于扣锁保护,一旦攀登者发生坠落,冲坠系数会非常大。最初是欧洲山区开辟的军用通道,目前则是攀登运动的一种形式。

发表于 2014-7-5 10:40 19 只看该作者

13.抱石/攀石:一种不需要保护的攀岩方式,通常攀爬高度较低,动作难度较大。

14.冲坠系数:攀登者坠落的瞬间,冲击力将被整个保护系统吸收,而起到保护作用的绳索将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如果绳索具备较好的吸收能量的能力,将有效缓解作用于攀登者身体的拉力。攀登者坠落的瞬间,攀登者受到的拉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冲击力。冲击力的数值取决于坠落系数、攀登者体重以及绳索吸收能量的能力。冲坠系数就是简单地以掉落的距离除以绳子在这次冲坠中的有效长度。原则是,冲坠系数越小,就越安全。

坠落高度:物体竖直方向的下落距离。

有效绳长:吸收冲击所用到的绳长,或者是连接重物与固定锚点的绳长。

看下图你会很快理解它的意义:

发表于 2014-7-5 10:41 20 只看该作者

15.均衡:构成保护站的各保护点均匀受力的状态。


攀登雪山加入我们:

寻佳户外运动-待你寻觅佳境

微信号:qiangren1999

QQ:944930761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