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294

主题

深圳

让你更一步接近雪山---雪山攀登的各种准备

[复制链接] 查看:2067 | 回复:15
发表于 2014-7-5 11:07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上期简单介绍了一些户外专业知识,本期会更加详细介绍一些攀登前的准备,包括冰雪装备、鞋子、背包、着装、帐篷、睡眠、炉具和必备物品清单,以及诠释为什么要早起出发。

此次内容不能涵盖所有,只是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如有不严谨和需要更正之处,希望多多指正,请QQ交流。

一、冰雪技术装备:

(一)冰镐冰镐是对登山者用处最大的装备之一,也是登山运动的象征符号。冰镐在攀登中是人体肢体的延伸,在雪线以下,冰镐可以作为上下山的手杖;在冰雪坡行走中,冰镐可以维持攀登者的平衡,甚至作为攀登的保护点;在冰壁、混合地形中,经过技术改进的冰镐可以作为我们攀登的支点。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冰镐已经演化出很多门类,此次分享只讨论长冰镐,又称大冰镐或行走冰镐。

镐头-曲线平滑,没有锯齿或尖锐的棱角,所以不会划伤绳子或手套。镐头与镐柄呈T形连接,且镐头较宽约为14毫米,这样更适合把镐柄插进雪中进行自我保护。也适合把整个冰镐倒过来,用镐头把雪锥敲进硬雪里,因为镐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用性。注意腕带不要通过镐头外侧。

铲头-呈三角形,略有弯曲,锋利程度适中。冰镐的铲头一般用于挖掘硬雪以及冰雪地形中硬度不大的高山冰中砍劈台阶,在保护点设置时(冰雪锥)去除表面的松雪和腐冰。注意:不要把自己划伤或划破衣服。

发表于 2014-7-5 11:08 2 只看该作者

镐尖-又称“鹤嘴”。长冰镐的镐尖弯曲弧度通常较小,由于镐柄较长,更适合挥镐入冰。对于长冰镐而言不要刻意追究镐尖的弯曲方式究竟是正曲还是反曲,最重要是镐尖的入冰和出冰性能,每款镐尖的性能都不同,唯一的办法是进行实地测试。注意:保持镐尖的锋利。

镐柄-镐柄材料一般为金属、纤维或铝质等,登山用长短冰镐一般为直把,截面为椭圆形,方便抓握又不影响插入硬雪。将冰镐插入冰雪中可以作为攀登的固定保护点;冰攀中为了适应特殊地形,如鼓包、俯角、屋檐地形时冰镐的挥动和砍入,设计出很多不同弯曲形状的镐柄。镐柄的柄尖在行走中插入冰雪坡或碎石坡上,可以借此维持身体的平衡。登山过程中滑坠通常在横切和有坡度的地方发生,长冰镐可以避免滑坠。根据自己身高的不同,如何选择合适长度的长冰镐?建议如下:单手握镐头,身体站直手臂自然垂直于体侧时,镐柄尖到自己的脚踝位置,这样的选择比较合适。如果长了,在坡度路面,你的胳膊抬起会比较累,短的话在雪地插入雪中,你的支撑会变的很低,影响行走。

发表于 2014-7-5 11:08 3 只看该作者

镐柄尖-长冰镐的尾尖要足够锋利,便于插入硬雪。最好有钢制成,铝合金和钛合金在冰上表现较差,不适合攀爬较硬的高山冰。镐柄尖和镐头都应该具有至少能扣进一把铁锁的孔。

腕带-在行进或攀登中,如果冰镐遗失,攀登者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安全和攀登的工具,严重的会导致攀登的失败或出现危险。腕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登山中还通过胸带将冰镐和身体连结在一起,有利于攀登过程中改变行进方向时冰镐的换手。在攀冰中,由于人的抓握力是有限的,手掌、小臂很容易疲劳而抓不住冰镐,腕带很多时候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休息手掌与小臂,甚至很多时候,通过腕带和安全带的连接实现全身的休息(用于先锋攀登中保护点的设置,但是因为稳定性差,不提倡)连接腕带很多方法:比如,直接系好固定长度的绳圈;使用厂家配好的腕带等。注意:牢记在冰雪地形上行进时,你的身体必须随时与冰镐保持连接,无论是通过腕带还固定带。

冰镐护套-保护镐尖、铲头和镐柄尖的保护套。

发表于 2014-7-5 11:09 4 只看该作者

辅镐-攀冰者或极限登山者通常会携带两支短冰镐,有时会携带第三支镐做为备份。

(二)冰爪:不同的冬季户外运动,对登山靴的硬度要求不同。有的冰爪能很好地与比较硬的登山靴相配合;而有的则与较软的靴子配合较好。全卡式冰爪只能和有前后卡槽的登山靴搭配。这种靴子都有坚固的中底,所以能够卡住冰爪。而绑式冰爪使用范围就比较宽,可以搭配任何类型的靴子。冰爪的稳定性问题:有人说卡抓不如绑式冰爪稳定,容易脱落。其实一般是由于冰爪和靴子没有配合好。现在的大多数卡抓为了保险起见也加了后备的绑带。通常冰爪齿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是金属自身材质。冰爪用金属应该选择质地硬韧性高的钢材制作。如果质地不够坚硬则很快冰爪的尖头就会变圆而失去刺冰的能力,但有些钢材虽然坚硬但是很脆,这种冰爪在不小心踢到石头的时候很容易忽然折断。通常冰抓齿数从四齿到14齿不等,齿数越多则冰抓能够应付的路面越复杂。通常不建议购买6齿以下的冰爪,这类冰爪通常钢材选择并不是很好,而且6齿以下的冰爪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性和爬坡能力上表现不佳。建议选择10齿以上的冰爪最好。针对10齿以上有前齿的冰爪而言,这种冰爪分立齿和平齿两类,立齿冰爪是为了攀登垂直或近乎垂直的冰壁而设计的。平齿则是为了平地行走而设计。偶尔也可以用来攀登。攀登湿雪坡时,雪块特别容易沾在冰爪和鞋底之间,不长时间就会形成一个大湿雪球。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形成雪球,应立刻用冰镐柄敲打清理,严防打滑。注意:冰爪齿尽量不要走碎石坡和岩石,容易钝,那就要用锉去磨,注意冰爪容易刺破衣裤。

(三)关于雪镜上期已经介绍过,但这里再补充一下,镜片必须100%防紫外线,现在的镜片都有2-4的防护指数,购买时需要问清楚选择防护指数高的雪镜,记得使用风绳,而且最好有备份多一个雪镜。早起天未亮出发的时候很多朋友更多注意头灯,而忽视了雪镜,因为这个雪镜没有带,而失去一件装备,导致放弃攀登。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件装备都会影响你的攀登。

发表于 2014-7-5 11:09 5 只看该作者

二、鞋子:登山运动对鞋的要求比普通户外徒步要复杂的多;登山者需要在进山路上快速徒步,沿碎石坡上升、攀爬冰雪坡、岩壁和冰岩混合地形。所以要选择合脚和专业的鞋子:穿上厚棉袜,穿上鞋子早20°左右的斜坡上走几步,装备店一般都会准备这样的斜坡,面朝坡上走几步,反复踮起脚尖再放下,体会鞋底变形的感觉,以及鞋跟的跟脚程度。面朝坡下,重复刚才的过程。如果脚的任何部位与鞋发生比较大的相对滑动,就说明鞋子不合适。当你从上坡姿势转到下坡姿势时,由于袜子弹性的原因,脚会朝鞋尖滑动一段距离,如果这段距离太长(超过6毫米),就说明鞋子不合适。鞋子要跟脚,同时又不能太紧,脚趾应该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并且没有压迫感。也要注意脚背部位的合脚程度,因为这是鞋子与脚相互定位的关键。新鞋子一定要磨合。

高山靴:
面对的是寒冷环境、冰雪地形和长距离的碎石坡上进行攀登。

单层高山靴重量在1.5公斤以上,甚至超过2公斤。现在有很多都是一层半的鞋子。

双层高山靴内靴具有防水性的热塑行泡沫材料制成,紧贴皮肤穿一层完全防水的薄袜子,可以避免内靴被汗水打湿,夜间睡觉记得脱下让脚恢复干爽。双层高山靴是为冰雪地形攀登设计,不适合徒步,不适合攀岩。

三层高山靴是自带超级雪套的双层高山靴,这类靴子为极高海拔和极度寒冷。适合喜马拉雅山脉。

发表于 2014-7-5 11:09 6 只看该作者

三、背包:

登山用背包控制在1.5KG左右,确定了背包的容积和可以接受的自重范围之后,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就是背负系统的设计和合身程度。光靠在装备店试是不够的,还需要实际攀登测试。户外爱好者通常会选择底部宽大,腰带厚实、放在平地可以直立的背包,但是登山则更喜欢底部较窄、不容易卡主、不会影响倒攀和主动滑降的背包款式。即使背包内侧有防水涂层,也无法保证总体防水性,攀登中遇到暴风雪,最好还是把睡袋等物品单独放在涂硅尼龙防水袋里。选择攀登背包时,最好能戴上头盔进行试背,看背包是否影响头部活动?外挂系统?冰镐的固定方式?...

四、手套:手套很难从结构上做到通风透气,所以很容易被汗水湿透。在十分寒冷的环境下和攀登强度不大的时候,用高科技保暖纤维和防水透气面料制造的厚手套,或许能维持手部的干爽和温暖,但是只要排汗量稍有上升,这样的手套很容易会湿,并且内部结构导致其很难烘干。今天的登山者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迅速套上保暖性较好的并指手套。


发表于 2014-7-5 11:10 7 只看该作者

五、遮蔽系统:登山者可以根据路线情况、季节、天气、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喜好来选择不同的过夜方式。

1.直接露营-防潮垫铺在地上,摊开睡袋,星空下露营。

2.露营袋-防水的睡袋外套,开口部位有遮风挡雨的设计,材料许多种,防水性和透气性各有不同。露营袋可以把睡袋的舒适温标提高到3-5°C,吧垫子铺在露营袋里面,用地钉固定露营袋的脚部,两支登山杖交叉成倒V形,用来固定露营袋的头部。

3.帐篷-分单层帐、三季帐、四季帐。我们主要说四季帐又称“高山帐”。除了面料结实,帐杆也比较粗,以增强帐篷的整体强度和抗风性。四季帐的高度较低,有很多防风绳,四季帐可以抵抗10级以上的风力,但是侧向抗风性要弱,门厅通常比较宽大,可以再里面化雪做饭,内帐没有或者只有很小面积的纱网,外帐带有雪裙,这样的设计为了减少空气对流,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发表于 2014-7-5 11:10 8 只看该作者

4.雪洞-登山运动中在雪坡上人工挖的宿营地。多在山坡陡峭,风力较强,不适于支设帐篷的深雪坡面上挖筑。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并且雪况合适,最理想的宿营场所莫过于温暖、安静、抗风性极强的雪洞或雪屋。登山者先在雪坡较低处挖一个T形或倒置L形作为洞口通道,然后再扩大雪洞的内部空间,把挖出的雪块抛出洞口。雪洞必须要避开雪崩区域,并在周围做好醒目标记,以便其他登山者踩穿洞顶。洞内要备一把雪铲,方便修整内壁,紧急时可以挖开洞顶逃生。挖之前用登山杖测试一下雪的深度,以免白费力气,还要注意手套防水。


六、睡眠系统:

发表于 2014-7-5 11:11 9 只看该作者

1.睡袋的蓬松度-睡袋的保暖性能主要取决于保暖填充材料的蓬松度,也就是每单位填充材料能够包容的静态空气体积。大部分保暖填充材料都位于睡袋的正面,因为背面会受到体重的压迫,即使再好的材料也无法维持蓬松。

2.开口设计-如果睡袋内外空气发生对流,就会导致热量散失,未来避免这一点,所有睡袋都在开口设计了挡风结构。外界温度0°以上,没有兜帽也可以勉强使用,如果在0°以下,睡袋兜帽必不可少,因为头颈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部位,在雪山一定要注意保暖。

3.容积-同样厚度的睡袋,容积越大,你的活动空间越大,同时保暖性也就越差,睡袋和身体存在更多的空气,这些空气行成对流,导致热量流失。

发表于 2014-7-5 11:11 10 只看该作者

4.温标-关于这个不多介绍,主要是舒适温标,极限温标。我查阅了关于温标监测的标准:

欧洲标准EN13537的标准,主要四个方面:睡袋产品的基本要求、内部尺寸、厚度和压缩后的体积大小。

温标基本要求分四项:

1).上限温标指标准男性可以在睡袋中舒适入睡,不至于出汗的最高周围温度。

2).舒适温标指标准女性可以在睡袋中舒适入睡,不至于感到寒冷的最低周围温度。

3).下限温标指标准男性可以在睡袋中舒适入睡,不至于感到寒冷的最低周围温度。

4).极限温标指标准女性可以在睡袋中坚持6个小时,不至于失温的最低周围温度。

尽量根据身高选择长度适合的羽绒睡袋,温标的选择根据线路,天气来决定。

5.防潮垫-是整个睡眠系统关键部分之一,垫子是你身体与地面之间唯一的热量屏障。保暖原理与睡袋一样,都是通过包容一定体积的静态空气来达到保温效果。防潮垫分为2种:自充气垫和封闭室发泡垫。垫子需要知道把稳材料热阻值的概念,至少应为3,否则垫子下面的雪会融化。在极限环境下进行攀登,最好选择发泡垫,因为自充气垫一旦破损漏气,就会丧失保暖性。

七、炉具:

市面上很多燃料,有白汽油、煤油、液化石油气、酒精等。这里主要介绍气炉,因为结构比油炉简单,使用方便,无需预热,无需经常维护,不产生黑烟,也比较轻量化。气炉使用的燃料为丁烷气罐,正丁烷的沸点月为-1°C,在海拔3000M处降低到-11°,7000米处降低到-19°,所以在寒冷情况下,丁烷气罐会遇到液化燃气无法充分汽化的问题,导致输出功率下降。但高海拔环境下,气炉性能比油炉更稳定,在6500M以上的极高海拔,油炉无法工作,而气炉正常工作。气炉最大功率达到油炉的2倍。现在适合高海拔的炉具,个人认为最好用的就是MSR反应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