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淮南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复制链接] 查看:17503 | 回复:87
发表于 2014-9-16 20:1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云游四海BG6A 于 2014-9-18 20:09 编辑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勇闯金字三塔,雾阻九重石海

第五天 8102800营地——东塬(实际我们扎营在西塬九重石海的脚下)

清晨六点,领队就喊起了所有队员;为了能够顺利的走完今天的计划路程,要求今天早早的拔营赶路;抓紧时间烧饭、吃饭收拾营地,打扫卫生,带走我们产生的垃圾,绝不再给营地增加垃圾。我们管不了别人扔垃圾,但是我们可以管住自己不扔垃圾;如果大家都能管住自己不扔垃圾,我想我们的驴行生活会更加的美好,我们的山川会更加的美好。

临出发之前,我和信阳驴友拍下了我们第一张合影,这里有一个就是北京队的驴友,也是我们一起走过这几天来唯一的一张有北京驴友的照片。

折腾了两小时,近8点开始从2800营地出发,小路就在营地的左侧前方,向茂密的松林延伸。路边经常能看到一些松树、草地被羚牛顶得乱七八糟,说明公羚牛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众多的羚牛的痕迹,就是没有见到真正的羚牛,很遗憾。有一片松林里的草地显得特别凌乱,估计有一群羚牛昨晚在此过夜,那些公羚牛为争夺领地或者配偶而大打出手;我们又错过了与这些秦岭精灵的一次重要的会面。

重新上到3000多米的高度,地上是花的海洋,绿的世界,秦岭山脉雄伟的山势,不禁让人感慨中华龙脊的磅礴气势。一路走来,感觉秦岭群山和南方的群山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果说秦岭群山是那么的宽厚、雄浑、野性、奔放,而南方的群山山就显得清秀、柔美、碧玉、灵气。走入秦岭山脉,你会感觉到他那如父亲般宽厚的胸怀,中华儿女在他的庇护下,创造出了5000年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穿越松林的小路绕了一个C型的大弯,穿过茂密的松树林,就到达山脚下;眼前又是一片巨大的石海如墙一般阻挡在眼前,今天又是一个艰苦的行程;攀爬了半个小时,体力消耗的非常的快,很快的就筋疲力尽了,只好走十几米就休息几十秒;期间稍事休息时回望2800营地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亲切。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体力表现的很差,刚走了十几分钟就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举步维艰的状态很让我担心今天的行程;从开始就一直落在最后,被队伍远远的甩在山脚下。朝阳担心我的状态,故意的一直走在我的后面,虽然,他没有说要帮助我,但是我知道,他一直走在我的后面就是担心我,一旦走不动的时候给与帮助;这种友情很让我万分的感动。

今天还是阴天,要走金字塔,估计道路比较难行,原定的目标是尽量赶到东源扎营,这属于鳌太线穿越正常的路程规划。

穿出松树林,在宽厚的高山草甸上爬坡,上方隐隐约约的是一片石海尖顶,那就是我们昨天在梁三峰远眺的、鳌太线上令人恐惧的又一只拦路虎: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一样,鳌太线的金字塔尖顶也是完全由石头堆砌而成,只不过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杂乱无章。

翻过了一些小山坡,走过了苍龙岭,沿着山梁走,风很大,要不停的走,一停下就会很冷,休息时要找南坡背风的洼地休息,否则一会儿就会被风吹的浑身发抖;沿着缓坡走了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塔一峰的脚下。穿越塔一峰既不需登顶,也不需从南坡横切,而是只要横切过北坡(左侧)的石海就可以了。塔一峰北坡石海的石头比其他石海的要大许多,一、两米见方的巨石比比皆是,所以横切的难度比较大,经常要翻上爬下的寻找最佳线路。好在这段横切线只有百余米长,而且左边的山峰将北来的狂风阻挡,南坡显得静悄悄,这使横切的难度降低不少,我们都有点情愿一直在南坡爬石海,也不愿意走到山顶被狂风吹。终于切过塔一峰,到达垭口,不敢多歇,直接向塔二峰方向走去。

照例是一个连着一个的石头、草地组成的陡坡耸立在面前,没完没了的像刀锋一样的山峰叫人几近崩溃。只有打起精神,咬紧牙关,硬挺着往前走。每到一个山峰的脚下,就只管低着头见山就爬,队中的一位女士对前途没有了信心,始终不停在问还要走多久,恨不得前面一拐弯就是下山的路;极度的疲劳,是她精神受到了极大摧残;一路上看是出现混乱的表现,只想走直线,在山腰和山谷中乱走一气;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劝阻她不要乱走,可是效果不佳。她依然的选择走他认为的近路,小王子一直陪着她在山谷间寻找着最佳路线;我们一直大声提醒着他们回到小道上来,可是他们就是不听,一直坚持着走自己的路,不愿意再往上爬一点坡,胡乱的在山中间寻找所谓近道。我们沿着山腰的横切小道,时而爬坡时而越石,虽然看着像是走了弯路,但是,路是千百个前人走出来的,我想应该是最佳的路线。当我们开始爬塔二峰时,他们已经不见了踪影;当山间大雾开始弥漫的时候,我们一度的紧张了起来,因为不知道他们上没有上到小道上来,如果没有,他们现在就在山谷中,此时的大雾已经弥漫山谷了,他们会失去路标,会发生很多不确定的危险;我们再讨论是不是要派两个人回去接应一下;紧接着走得最慢的老革命赶了上来;说他们两个人已经回到小道,正在往我们现在所处的金字塔二峰赶过来;听说这样,我们才稍稍的放下了紧悬着的心,继续往塔二峰赶去。

一路横切,大雾也撵着我们赶过来;为了不在雾中赶路,增加迷失方向的危险,一队人都不自觉的加快脚步;埋头赶路,既不观景也不休息,马不停蹄的狂奔了一个小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翻过了二峰,无奈的是雾中我们连塔二峰长啥模样也没搞清楚。此时,浓雾已经变成了毛毛细雨,但大风裹挟下的浓雾变成了小雨一样具有湿透一切的威力。既然塔二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来了,稍事休息,早晨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5个小时了,一点多钟了,大家都饥肠辘辘,吃中餐补充能量。每人简单的吃点饼干、巧克力牛肉干等补充点体力,紧接着开始翻越塔三峰;

继续前行,仍是走在南坡,走南坡既无风,坡又缓,所以大多数的驴友就尽量往南坡探路。有些山峰是从山腰横切过去,雨雾中也见不到峰顶,真的搞不清楚哪个是塔几峰。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认真去计较哪个是塔一峰、哪个是塔二峰,哪个是塔三峰。只是不停得在巨石间爬上爬下,翻垭口攀悬崖,闯乱石堆。金字塔峰一、二、三峰和昨天我们穿越飞机梁一、二、三峰一样,如刀锋一样险峻,不过今天我们是在大雾弥漫中穿过金字塔的,其高耸挺拔的巨峰也只是在云雾飘渺中偶尔露峥嵘。云雾中的金字塔显出了一种奇幻的美景,如山水水墨画般的山峰如海市盛楼般的显现在云海间,美轮美奂。我们时常的被美景吸引,不停得拍照,这段路程是我么整个鳌太线上拍照最多的地方。美女俊男们经常的站在悬崖边、巨石上和云海、群峰留影;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把太白哪最美的景色留在了相机里,同时也深深的把仙境般的美景留在了心间。当我们停下脚步稍事歇脚时,回头展望:塔三峰已经远远在我们身后,心中不免产生一种自豪感!在塔二于塔三之间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流动水源,水质不错,我们在此补足了水,准备在西源营地用。快到西塬垭口时,山腰横切的路比较明显。很快就能在山脊上看到远处的西塬垭口,最初的感觉它很大,当到了眼前时才发现它不只是一处垭口,准确地说应当是几个小山丘和相对平坦的几处草甸组成,非常壮观。大约18点左右我们到达了西源营地,此时,我们走在山脊间,大雾已经笼罩了整个山谷,十几米的地方就见不到对方的人影了;我和狙击手早早的到了这里,不知道是不是还要继续走;前面就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九重石海了;不知道能不能再天黑前翻越大石海;只好等后面的人到齐了谈论一下再说。

等了近一个小时,陆续的后面的人到达西塬营地;此时,大雾弥漫整个山谷,几乎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虽然有美女急着赶路要坚持连夜翻过九重石海,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冒着迷雾中迷路的危险去爬这么艰难的一个大坡。大多数人要求露营,小王子有点犹豫的想陪着美女连夜翻越九重石海;此时,领队告诉美女说,上了九重石海就到了万仙阵,而万仙阵有出租车,明天她可以打车下山了。呵呵呵,我们大家都知道那里就是一个山峰,东跑马梁,连个人影都没有哪来的出租车?大家都知道是在骗她,所以也不明说;她犹犹豫豫的最后还是没有独自行动,留了下来。

于是队伍,接着沿山脊的松树林向前走,大约又走了300多米,来到接近大石海山脚下的一块不大的营地,估计可以打起五六顶帐篷。营地的右手有一条很明显的小道沿着陡峭的山坡下到谷底,估计是水源地。于是,我拿着四五个可乐瓶,顺着小道一直下到200米外的松树林边缘,水源地就在松树林的边上;在水源地旁边插着一根四米高的枯树干,非常的明显的标志;这是一个泉水,不是季节性水源,估计可以上年有水,水质甘甜纯净。打回来泉水,美女们开始烧起了美味晚餐,一样丰盛的晚餐,使我们忘却了一天的疲劳,很好的补充了能量,晚饭后,大家为了明天冲刺九重石海,早早的回到各自的帐篷甜美的睡去了。

太白绝佳盛景,百年日月同辉

811
西塬——大文公庙

清晨醒来,已是六点了;打开帐篷,发现外面依然浓雾弥漫;近在咫尺的九重石海,依然不减踪影。领队喊起了所有的队员,我昨天晚上已经打好泉水,美女们已经开始煮早餐;依然是胡辣汤、香甜的油茶;朝阳又煮了小米粥,在清晨凌冽的寒风中,喝着热乎乎的粥、茶真幸福,多吃点,马上要面对的是鳌太线上最艰难之一的路段九重石海。

今天队伍又在8点前出发了,估计是昨天休息的比较早、比较好,所有的队员今天状态非常的好。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加之昨天领队许愿今天我们可以打的下山回到城市,让某些人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鼓励;于是还没有爬山,人们就开始估算自己爬到山顶所要花的时间了。攻略上翻过九重石海一般都需要3个多小时,我们也是计划3个多小时翻过石海;于是领队就说谁第一个翻过石海就有重大的奖励,有人就说要奖励一只烧鸡,也有人说要奖励一盘牛肉,也有人说那吃大餐;最后领队说谁第一个爬上山就奖励打的费用加两百元;于是,整个队伍沸腾了,队伍马上就冲上了山坡,冲向了大石海。

开始认为攀登的山坡是石头组成的陡坡,其实爬九重石海前,要经过一段缓坡的爬升过后,才看到那一层一层巨大的石海在山腰间直扑山顶。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只见陡峭的山坡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岩石直入云霄,垂直高差约有4-5百米,直上九重云天,据说是修道成仙者登天的天路。满山偏野的岩块大多呈棱角状,表面平棱直滑。岩块大大小小混杂,互相叠覆、铺天盖地、一泻千里、磅礴壮观,令人望而生畏。在我们右面的山谷浓雾已经消失殆尽,左面的浓雾依然笼罩的山谷,云雾一直扑到山顶,我们在大雾的边缘一头扎进这无边无际的石海,七八个人散落在石海,就如一叶扁舟在汪洋大海中任凭风吹浪打,显得那样的渺小、孤独、无助。攀登九重石海就有九重考验:高海拔、负重、疲劳、迷路、垂直高差、巨石阻挡、岩石滑坠、恶劣天气、锋利的岩石磕碰、划伤等等。充满艰辛、暗藏危险,我们不但要面对艰难攀爬,也要面对生死考验。然而,苦难的折磨有时却也能激发人的潜能,迸发潜能正是人们追求的极致。攀登石海的方法,人人都有一套心得,可谓有法而无定法,只有亲临其境才能心领会神。我的经验是,每爬一段都要向上和左右仔细观察,找到最佳路线,充分规划好下一步的线路再开始攀爬,否则,很可能千辛万苦的爬上了一段路,却发现眼前巨石阻挡,根本无法通过,只能回撤,而在大石海上负重回撤,很痛苦的事情,其难度和危险往往比向上爬更大。

其实“九重”石海就是形容这段石海的高度,并没有实际的界线,也不是有九个层次的台阶。气喘吁吁的爬着石海,喘息之间,回头望去,感觉我们爬了很久,应该爬了很多;可是看看石海,我们才爬了一百多米,也就是说我们千辛万苦的爬到现在,才上到三分之一的高度。太白山的石头似乎也有灵性,云雾缭绕中,似仙风道骨;与之凝视良久,便心有灵犀。山因石而秀,谷因水而灵;秀能通神、灵可养心。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漫山遍野的石头,虽久久地沉默,却终年承受着自然界阳光雨露滋润,千万年来终得灵性。奋力的攀爬间,不经意的回头,放眼望去,石山、石海、石坡、石流,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惊险、刺激、痛苦、绝望,不管你用什么词语形容都不为过。我们尽量挑选小一点的石头往上爬,有些大石头,要是爬上去不能通过,再想退回来,就有可能滑落,就可能受伤,要是跌落山下哪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了,这时你就会真正理解什么是进退两难了。没有后退的可能,那就勇往直前吧!

仰望山顶,石海还是像一堵墙矗立在我们的视线里,左手的群峰依然笼罩在大雾里不见踪影。我在乱石的世界里不是寂寞的世界,这里不光有顽强的小草,还有上一种高不足30公分的植物,绿色枝干上开着出美丽的黄花。后来才知道,这种植物叫凤尾七,是中草药,靠岩石缝中的一点点泥土,顽强地生长,在这灰白的野性世界里,鹅黄的娇花,显得格外柔美、顽强。再上去十几米米,眼看着差不多已经登顶了,见到岩石上立了一根2米多高的原木,据说,这是救援队用来抬以前在此发生意外的山友所使用。一些驴友经过此木,就绑了一些飘带以示纪念那些逝去的朋友,我们在这也深情的送上注目礼,也向在穿越鳌太中逝去的驴友致以驴友的敬意。五颜六色的飘带,不光是敬给逝去的山友,也是在警示后来的山友,登山要谨慎,危险随时都存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敬畏的心来登山、来朝拜、来拜访,只有把登山当来做客,大山才会对你显示亲和的一面,我们才会有平和的心面对成败。

经过2个小时的不懈攀登,终于登上了太白梁顶。今天领队有了超长的发挥,据说他只用了1小时40分钟就登顶成功;这和他平时始终走在队伍后面的形象截然不同;他坐在那两根飘着彩带的圆木下,给我们后来者加油鼓劲。我估计是心疼他要给的奖励200元,被别人夺去,所以拼了老命赶到最前面拿走第一名。其实,这都是玩笑,没人当真,他只是找到了合适的路线,走的比较顺利而已,和奖励没有任何关系。

太白梁顶是除拔仙台外的第二高点,登上山顶,展现在眼前的是几十百个大小不一的玛尼堆,满山偏野,蔚为壮观;其标志性的景观,也是顶端的石台上顽强挺立着的两根朽木杆,杆上有驴友里里外外缠绕的五颜六色的彩带和旗帜,大风吹来,远远就看见迎风飞舞的彩色布条在跳跃,这就是鳌太线上的东导航架。木杆下方有石头平面上用白色油漆书写的海拔高度“3523米”的字样。如果天气好,站在顶峰极目远眺,可见山峦叠嶂、云蒸雾绕、波澜壮阔、逶迤千里的群峰蔚为壮观,我们走过的秦岭山脊犹如一条欲飞的巨龙般昂首中原,蜿蜒百里。

在太白梁顶,导航架下拍完集体照,沿着山脊缓坡而下,穿过一片和盆景园差不多的小松林,前往东跑马梁。穿过一段山脊,上了大梁。走在宽阔的梁上就像走在了高速公路,经过了这几天的艰苦旅程,在这开阔的平缓的地上行走,自然轻松了许多。穿过平地,是一处非常平缓的坡地,这就是我们今天像盼救星一样期盼的东塬营地(也叫大石河营地)。今天中午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路餐,稍稍的休息一会,又开始了长途跋涉,今天的路程是几天来最长的一天,所以脚下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

再攀上一段山脊后来到了一个大梁,再向上攀登一个大约400多米的山梁,一片开阔的高山平台上出现了一大片连绵不绝的玛尼堆林。这就是进入太白山景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万仙阵”。登顶万仙阵大梁和传统意义的登顶有所不同,万仙阵也不是山尖,而是具有秦岭山脉显著特征的雄伟开阔的大梁;明显是一个更高的平台,南北空气对流,使这里的气温也明显降低了很多。一阵阵山风吹过,冷的人直哆嗦。万仙阵最抢眼的,就是遍布平顶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如森林般的玛尼堆、十分壮观。随着雨雾的弥漫,就像有千军万马在这里集结,更如群仙众神在此聚会斗法。关于万仙阵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取自“封神榜”的万仙阵。传说万仙阵是截教的通天教主为了对付老子和原始天尊而摆下的一个阵,此阵厉害无比,飒飒寒风劈面催骨,纷纷杀气透彻灵台,能够将众仙困于此阵,万仙阵由此而来。二是由驴友堆砌而成。驴友历经千辛万苦爬到此处,艰难的攀登基本结束,余下的路程都是在太白山景区行走,所以驴友会在这儿大肆休息庆祝一番,顺手垒一些玛尼堆指示方向,久而久之,这儿的玛尼堆就越堆越多,十分壮观,犹如众仙列阵,所以叫万仙阵。我认为万仙阵的名气是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的结果。

小王子兴奋不已,要给我们当模特,换上拖鞋、短裤,戴上草帽,要拍几张另类的照片;另一位美女也换上了彩裙,于小王子搭档,开始疯狂的拍照,相机、手机不停得拍啊,闹啊,真的很开心,这时候我们是最轻松的时候,因为到此,整个鳌太穿越的路线上,最让人担心的路程,几乎走完了,剩下的路程几乎没有什么危险了,只是要经历漫长旅程而已。我们也开始堆砌我们的玛尼堆,当然,是要比其他的都大的玛尼堆;于是,我们开始找很大的石块做底座,人多力量大,很快的我们的玛尼堆就初具规模了,比周围的玛尼堆大了很多,并找来了带尖的石块做塔尖,不仅要大,还要美观;堆好玛尼堆,全体队员开始合影留念,纷纷留下这最美的、最开心的短暂时刻。

今天爬高的垂直高差与昨天的九重石海差不多,都是4-5百米左右,只不过登顶万仙阵的路基本上是丛林和高山草甸,夹杂着杂乱的岩石堆,有强度,但难度不大。由于几天不断急行军,体力消耗的比较大,所以,一旦有山坡,爬起来还是相当的痛苦。据说附近有一处墓地,是一位叫“老边”驴友的衣冠冢,驴友一般都会去凭吊一下,由于,没有GPS点,一路也没有看到那个冢是他的墓,一直到了大爷海,也没有看到,就这样错过了祭拜的机会,只好默默的祝他在天之灵一切安好,祈祷他保佑我们一路平安了。穿出丛林,进入高山草甸,宽阔的山梁一望无际,平坦的道路行走起来毫不费力。这使大家心情大好,站在山坡上大声吼叫着,发泄心中几天来被大雨压抑的郁闷心情。虽然,潮湿的空气中仿佛还是能够拧出水来,但总算是给了半天的阴天,再也没有下过雨;能够让我们一睹太白山群峰的壮丽景色。回头俯视大石河营地,山青如黛、绿树成荫,垭口草甸在翠绿的山林包围之中,坐北朝南,宽阔平坦,是一块非常适合扎营的好营地。再远眺秦岭大梁,仍就隐藏于翻腾飘忽的云海之中,这已让我们对老天爷感激涕零了。继续前行,抬头仰望山顶,好像拔仙台的顶峰就在眼前,其实这是错觉,眼前的山顶只是一个小小山包之类的平台,阻挡了视线,等你爬到那里,会发现前方又是一座峰连着一座峰,又是那样没玩没了,没完没了地逗着你玩,直到你开始崩溃。

作为驴友,追求的和最享受的就是能够边走边欣赏风景,这样再艰苦的路线,也充满乐趣,也就不会感到辛苦。继续向前走进了一大片草甸,路两旁的草地都是湿湿的,草丛中还可见几处水洼,水中有游动的藻类,水质很差。这是太白梁和东塬之间的一片较平坦地区,草甸中不断出现不知什么队伍走时留下的明显路线标志。顺着路标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块大石头下面有水,而且有人工做的简易接水器,这清澈的泉水应当是东塬营地水源,看来就是这里的泉水流到刚刚经过的那片低洼地,给草类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才形成了这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

开始爬坡,看来东跑马梁的路程结束了。看着山坡并不陡峭,好像也不太长,但爬着爬着,就发现这段山坡变成了几乎不亚于登顶万仙阵的高强度和拔高,其实,我们已经是在攀爬太白山主峰西面山坡了,只是前面的群峰遮挡住了视线,无法看清太白山诸峰的全貌,又被刚才那个“3公里”路标误导,怎么也没想到还有一段超长超高的山坡要爬。这段山坡的长度,几乎将我们最后一点体能全部榨干。在我们翻过一段山梁后,后面又是一连串的山梁。在山垭口我们全体休息,太白山景区那边陆续的走来了许多的山友,他们是走两天或者三天北南线的短线穿越队伍;陆陆续续的人很多,一打听才知道,这不是一个队伍的,有三支队伍,一只来至本地西安的,一队来至河北的,还有最后一只是来至河南南阳的,是我们队伍的老乡;一听说是河南的,我们的队伍激动万分,本来躺在草地上的小王子、狙击手立刻跳了起来,拉着河南的几个小美女的手就是摇啊摇的摇个不停,要求拍照留念,河南的美女倒也大方,马上站好姿势,我们的相机就开始咔嚓个不停;一会又来了一个小伙子,狙击手还要合影;一聊才知道这个小娃娃是河南队的向导;今年24岁的向导,据他说已经当向导快十年了,真是老向导了,不过他只带太白山的线路,不走鳌太线的线路,这条路老是死人,他说他害怕,也就重来没有走过。我们好奇的问为什么人家的向导都是走最前面,怎么你这向导走在最后面,他腼腆的一笑说,后面还有一个;我们极目远眺,才发现,在群峰的乱石堆里还有一个人影在那坐着;据向导说,这个人背个小包。一开始走就走不了,走走停停,他还为他背了一会包,这个人还是走不动。我们真的很汗颜了,这都是什么人啊!!真把鳌太当旅游了,怎么就把自己当做大侠了啊,连这点小道都走不了,怎么就敢来走太白路的,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无语!!!我们路过这个胖胖的小伙子时,大家一致的鼓励着他,快走吧,再不走快点,天一黑,就危险了搞不好你会永远的留在太白山当女婿的,听着我们的一阵鼓励和刺激,勉强的站起来开始走了。

终于感觉开始较为平缓的山腰横切,总以为横过山腰,就能突然见到梦中的大爷海,但又总是失望。有些路段,在巨大的岩石上横切,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都在怀疑那个“3公里”路标绝对不靠谱,走了快2小时了,还没见到大爷海的影子,真让人哭笑不得。从一处山梁垭口横切到对面山腰线,几百米后终于开始下坡,之后的路较为平缓。看到一个垭口,高处的路边矗立着一根巨木,木杆上是无线电接收器和电视天线,沿路有一根白色水管成为最好的路标,水管穿过垭口翻下了山谷,估计那个山谷就是大爷海了,我们真的离大爷海不远了!

在走到极端崩溃的时候,终于站在了垭口,脚下,峡谷间,一汪碧水,展现在我们面前;终于见到了一路念叨了无数遍的大爷海,它像一面镜子静静地躺在小路右边的山脚下,大爷海管理站两栋蓝顶白墙的铁皮房就在它的左侧高地上,出来这么多天,终于见到了房子,见到了游客。大家站在垭口纷纷留影,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么多的艰难、困苦、雨淋、风吹,摔跤后的伤痛,攀爬中的劳累,迷途中的迷茫;极度劳累时的悲观等等这一切,当我们见到大爷海的时候,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当我们接受了大山的洗礼后,现在觉得我们前面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那么的重要。沿着,碎石小道,小心的下到湖边,简易房前面站了许多来此登拔仙台的游客和虔诚万分的香客们,纷纷上来,像观看异类的景观一样,惊诧的望着我们,议论纷纷。也有打听我们来至哪里的,也有猜想我们是什么科考队的;就没有一个人想到我们是一帮作死的。走到湖边,在大爷海石碑前留影是必须的;放下背包,开始挨个的参观旅馆、寺庙、石碑等景观景点。

站在大爷海的岸堤边,只见椭圆形的湖泊面积估计有十几亩,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

在这海拔3590米的高山上,能有一处如此纯净的湖面,真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它是内地海拔最高的湖,对面石海山峰倒映在湖面,美得令人心颤。据说大爷海的水直通东海,深不可测。湖边有两座石砌的小屋,靠湖边近点的是旧太白庙,离它几米远的高处,一座新建的太白庙。旧的小庙挺特别,外面石墙,房顶厚土上长着高山植物,淡紫色小花开满整个房顶甚是漂亮。

秦岭主峰太白山顶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就是大爷海,海拔3590米的它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但它更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和安静的仙湖。它的深度是个谜,刺骨的严寒和太白山多变的气候让大爷海的潜水难度不亚于南极北极。多少年来有不少人曾试探过这座“仙湖”的深浅,但都无功而返,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它的形成是个谜,由于从来没有人探测过大爷海湖底的地质构造,所以它的形成是一个谜。一般认为,大爷海是一个发育于六七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的冰川湖泊。它的生物是个谜,曾有专家对大爷海进行过考察,没有发现湖中有任何鱼虾类动物生存。湖水明净如镜,碧波涟涟。湖面忽而雾霭弥漫,忽而云散雾匿,民间称此雾为“神帐子”。但在传说中,大爷海湖边有一种小鸟会把湖面上的小树叶等杂物衔走,被人们称为“净水童子”。 白顶溪鸲,大若燕子,背黑胸红褐,头顶有白色斑纹,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或贴水飞行,或伫立飞行,或伫立湖边石块上,见人不惧,逗人喜爱,日夜守护在池旁。池中一有落叶,它立即衔走,使得池水无寸草点尘,更有趣的是,当一只鸟衔不动杂物时,往往是两只鸟衔着抬出水面。而实际上白顶溪鸲,是专门以捕食湖中的“小虾”为生的水禽。

被世人称为“大爷海”(雅称大太白湖)的山顶湖泊,湖水面积6818平方米。大爷海是太白山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典型的冰斗湖,东、南、西三面为崖壁环绕,开口向北,下面为U形槽谷,向西北方向延伸,长约1500米,谷底宽约200米,遍布块砾,末端在海拔3100米附近。它的周围无树,但有少量高山草甸,夏季草甸开满鲜花,使围满棱角分明的巨石的湖水增加了许多妩媚。湖水终年上翻外溢,水面清澈碧蓝,纤尘不染。日出日落之时,可见银波闪动,似万千星光遥落其间,令人目不暇接。若遇阴雨时节,湖水荡漾,悬崖落雨似悬空飞练,驭风而下,势若奔雷。

太白庙后面高坡上有登山小路,拾阶而上可以登临太白极顶——拔仙台,站在那里可以居高临下俯视大爷海全貌,此时圆圆的蓝色湖面,如同一只幽蓝的天眼,向尘世间抛出一个个足以令人动心的眼神。在上拔仙台的路上,在垂直高度约50米处有一条小径可以曲折通到崖壁上的一个山洞,是第四季冰川形成的冰洞。此时,已接近傍晚十分,没有前往观看。据说洞内有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洞顶伸出串串冰舌,终年不化。洞内正面供奉着一尊神像,神龛上书“药师仙圣宫”,不知是否供奉的就是药王孙思邈。

由于,今天全天强度跋涉,小王子、和一个美女耶放弃了登顶的机会;只有我和朝阳、狙击手还有老革命加领队鼓足勇气决定登顶。放下背包,轻装上阵;只有狙击手不畏艰险,依然要背着全套的装备登顶。沿小道攀登,路很陡很险,随着高度的增加,视野开阔,空气纯洁,四周群山尽收眼底,以前见过很多游客,不管爬上一座什么样的小山,哪怕就一个土山包,也要发出一声“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估计他们登顶太白之巅以后,就不会随便用这句话了。刚登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的领队也爬不动了,放弃了登顶,回撤了。剩下的我们五个,用了20分钟,缓缓地登上了太白之巅。太白顶峰也是一片宽阔的平顶,足有十几公顷,翠绿的草甸花海中遍布冰川石海。沿途到处都是石块垒成的玛尼堆,虔心游客和驴友把心中的美好愿望堆砌在太白之巅,形成现在蔚为壮观的石头阵。平顶上也有一座庙宇,据说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其实,太白山上的庙宇与山下动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豪华庙宇简直不可比拟,这座观音庙基本上也是整年庙门虚掩,设施陈旧,屋顶千疮百孔,寒气逼人。主要原因还是人气不足,太白山每年只有510月才能上山,上山一次至少也要艰辛跋涉35天,非一般的游客所能坚持。现在下板寺到上板寺有了索道,可以提前一天,还是要走两天才能到达,这样就是使得很多的游客到达不了这里,是这里常年的门前冷落,人少马希,香火不旺的原因。

平顶尽头,山巅突兀而起,三面临崖,地势险要,残墙碎瓦,规模宏大,这就是秦岭绝顶拔仙台(又称八仙台)。终于实现登顶太白之巅的目标,终于,完成了鳌太的全部高峰的攀登,少不了疯狂庆祝一番,纷纷的合影留念。

拔仙绝顶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最高处的平台上修建有雷神殿;雷神殿修建于唐朝(也有说周朝、秦朝的),传说是为纪念姜子牙封神而建,其间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在清康熙(有说光绪)年间,原本规模宏大。不幸于2011717日晚上遭雷击焚毁,现仅存石墙碎瓦,显得无比凄凉。拔仙台据传说,这里是张果老升仙的地方,难怪当地香客如此之多,他们从厚珍子过来,那边路好走,景色也很美,除能够看到三爷海外,还有玉皇池、大仙池、二仙池、三仙池及南天门、药王庙等景点。

神顶拔仙台,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西宽东窄,面积约8.4公顷。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顶远眺,顿有 “一览众山小”之感。早观日出,晚看夕阳,流光溢彩,霞光万丈,不论何时,景色万变,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拔仙台是以道观命名,是传说中当年武王讨纣后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方,拔仙台顶小观上供奉着据说是姜尚封神点仙时所坐的椅子,世人不可动坐。

位于大殿遗址东面尽头临崖岩石上,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拔仙台”三字。旁边的地面石刻有 “海拔3767.2米”红色字体,标明了太白之巅的最高点。紧邻其旁原本还有中科院西北分院于1956年镶嵌在此的,一块直径十公分大小的圆形不锈钢测高标志,遗憾的是被游客撬走,现仅剩一颗螺钉嵌在岩石里。中国什么时候都不缺乏无良之人,严重的谴责这种不良游客。

站在太白之巅,我们见到了最美的云海。太白拔仙台是整个秦岭的最高峰,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3个高山冰湖围绕着它。像是众星捧月。我第一次看到大爷海的时候,内心是充满着震撼的,这不像是在西藏看到的高原湖,远处有雪山的滋润,周围有草原的围绕;大爷海基本上就是在一个跟刀切过的峭壁背面,突然间形成的一个碗状的湖,没有任何铺垫,周围没有任何绿色,只有数量巨大奇形怪状的大石头陪伴着它。我们居高临下,俯视漫无边际的云层,太白山千峰竟秀,万壑藏云,中高山地带常见云海霭雾,尤以平安云海最为壮观。平安寺周围,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峰如海岛,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看西南方向遥远的飞机梁、金字塔在浓密而均匀、壮阔而平缓的云海中化若浮舟。而北面的山岚却屹立于随风翻滚的云海瀑布中,岭似飞舟,时隐时现,变幻无穷,景象万千,身临其境,有飘飘欲仙之感。只有居中的大爷海是孤独的,又是坚强的,羁傲不逊是它真实的写照,放荡不羁是它存在的意义,我喜欢大爷海,一如看到了我自己。东面是我们马上下山去文公庙要翻过的第一座山峰——八公山;此时的八公山,四周已完全隐没于飞速流转的云海之中,只露出弯弯的,如刀刃似地山脊,有如神龙闹海、首尾不见;时而平缓,时而汹涌;群山错落有续,层次分明,远远的观之,令人感如空中漫步,如入幻境。刚刚露出半边脸的夕阳已经开始落山了。整个太白山巅沐浴在淡淡的余晖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世界,落日给巍峨、雄伟的秦岭山脉披上一身淡淡橘黄色的外衣;天边五彩斑斓的云朵,绚丽灿烂,头顶那片淡蓝的天空,像明净的湖水般纯净。渐渐的晚霞呈现出通红、金黄的一抹悦目色彩,像是熊熊烈火燃烧时,映出的五光流彩,镶嵌在天边的连绵起伏的山峦之巅;更令人惊喜的是,东面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恍如银盘挂在山颠,好像走到峰线就能揽入怀中一般。能在太白之巅,在我们即将结束旅程的时候观看到日月同辉的奇景,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哉!真的不虚此行。。。。。。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们只好迅速的下山,途中又见遥远的眉县县城,在渭河之畔,点起万家灯火,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后来我们一直津津乐道太白云海的壮丽,日月同辉的奇绝;太白山天气多变,登顶太白遇到雨、雪天气也很正常,晴天登顶太白也不算稀奇,这两种天气,要么看不到云海,要么云海很是一般,而像我们正巧碰上大雨过后,晴空万里,这种云海才是太白最为壮观的云海,而且紧接着看云海翻腾中的月起日落,只能说可遇不可求。我们从最倒霉的驴友一下子变成了最幸运的驴友。

从大爷海管理站出发,下山的小路就从太白庙上方分岔路口开始;向右是登顶拔仙台的路,向左是下山去文公庙的路,但我们首先还是要翻越连绵不绝的八公山。所以,如果以为下山就是一直走的下坡路,那会令人大失所望。拐过一个弯,山道就开始迅速的拔高,一路缓缓地开始向上攀登;到文公庙十几公里的慢坡,这种备受折磨的旅途又开始了。

翻越管理站前的八公山,这儿据说要绕过八道山梁,拔高一、两百米,上上下下不断翻山越岭,真的很不轻松,更翻大石海差不多的折磨人;比想象中的下山预期的那种轻松感觉,会大失所望的。看远处,山腰上一条隐隐约约的小路指向远方,像是通往天边,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群山万里,云海飘渺,太神奇了。我们在3600米的高度徒步,脚下全是连绵不绝的巨石,高海拔地貌显著,左边是山峰林立,右手是悬岩深谷,植被稀疏,怪石嶙峋,似马像驴,千姿百态。也有危石在头顶摇摇欲坠,好似一阵大风就会将巨石吹落山崖,将路人砸成肉泥。满山遍野的玛尼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甚是壮观。

两个小时过去,慢坡爬的使人崩溃了,总算开始有下坡了。这一路行来,路上常常碰到很多善男信女,大多数都是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其中也有很多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是要到大爷海和拔仙台去烧香敬佛的。爬到这里,他们至少用了一天时间,有的不坐缆车的要走两天。他们多数人只有一个小小的背包,估计包里除了拜佛的用品和一点干粮外,再无它物,看看他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行头,真有点让我们这些全副武装的驴友感到羞愧,他们这种虔诚的精神和毅力真是令人敬佩。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夕阳,已经快没落到西山的脚下,西边天际黑色的云层,像是镶嵌在天界的腰带,此时的太阳正好停在黑腰带上,像一个金色的盘子靠在天际。我抓紧时间拍下这美丽的黄昏美景;朝阳要和落日留念;让我拍下他调皮的用手指捏住圆圆的太阳的姿势。一直玩到日落西山下,后面队伍也没有赶到,我们就先下到文公庙扎营;在文公庙扎营要收费,每顶帐篷收费30元。大文公庙,这里是一处大的垭口,地势开阔,铁皮房建成的客栈都成一定气候了,从下板寺上山和从平安寺山上的两条小路在此交汇,客栈边的大文公庙其实只是一座石垒的佛龛,供奉的是周文王,这和它的鼎鼎大名相比实在有些名不副实。这里有手机信号,先行到达的同志们开始给家里打电话汇报平安了。

多情太白留客,开心旅人归家

812  文公庙——汤峪——西安

从文公庙到小文公庙,大约要有10公里的山腰横切路。景区已经修了简易石板路,那路远远望去,细若游丝,走近前来,其实可以两个人并行。道路途中大都是些第四纪冰川留下的巨石。


7
40左右从小文公庙出发;由于经过昨晚的最后一次的“腐败生活”,把包里的食物全部拿出来,一起烧了一顿大餐吃光了;大家心情不错吃的也好,休息的也好,所以体力恢复的不错。早上起来,文公庙这里很冷;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冷,衣服穿少了都不敢出帐篷;早早的烧了油茶、胡辣汤每人喝一碗,吃点干粮;大伙都是归心似箭,早早的收拾好营地,拔营回家了。这段路一开始人就显得轻松很多,大家开着玩笑,讲着路途中的糗事;边走边笑,今天会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再加之又都是下山的好路,背包也轻了很多,因此走起路来倍感轻松。天气虽说是阴天,还有些轻雾,但我们所处的地方能见度尚可,因此大家一边赶路,一边也不忘照相。我们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山门处照了在山里的最后一张留影。大约走了1个小时就进入了太白山主景区;主景区拜仙台以上的游道已经基本铺设完了新松木板,以下部分还是原来修的木栈道或石台路。游道两侧大多是各种树木,2200—3000米海拔高度以太白落叶松为主,森林密布,林道深深;3000米以上树木不多,有高山杜鹃;2000米以下则以针叶松和其他乔木居多,还是郁郁葱葱。站在景区游道上,向北望去,远方的山峰威武挺拔,近处的下方则是出太白山景区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像是一条白丝带缠绕在山间;向东望去,阿娜多姿的峻岭在白云环抱下更像是神仙过海各显其能。太白山景区,应该说还是很美的。接近小文公庙,天开始下起了小雨,越往山下走雨越大,等到了小文公庙,已经变成了大雨磅礴了;在小文公庙前第二段索道站已建好,估计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从山下坐索道直接到达小文公庙,可以节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大约10点左右,我们下到了太白景区的索道站上板寺。因寒冷使得我们浑身冰凉,今天早上大家都只喝了一碗粥,走了一天的路程,已经非常饥饿了,于是决定腐败一次,全体购买索道票,急速下山。在索道站等待了十几分钟,凑够一拨人,索道站开始卖票,我们一对对的坐上索道直奔汤峪口。

十一点,全体队员到达汤峪。本来说好的去洗温泉的,大雨让我们没有心情再去寻找温泉;于是,在景区停车场购买了半价门票,坐上景区大巴直达汤峪口的景区游客中心大巴车站。2点半发往西安的大巴只有四个座位,我们一行8人坐不下;于是河南信阳的六人全部下车,等下一班,他们是一起来的,回去的车票也是一起买的,所以他们要一起行动。我和朝阳是后加入的也没有定回程的车票,于是我们两先上大巴去西安;要在西安逛几天,一边休整,一边旅游;一边等车票。至此鳌太线的队伍匆匆的分手,就像我们相逢是一样。但是不一样的是我们一同经过了鳌山、太白的洗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变化,我们相约下次在合作,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又在一起行走在天地之间。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以此文结束,就代表了我们此次鳌太穿越回来的心得!!!!
秦道难,难以上青天。。。。。。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6 22:50 2 只看该作者
四海很伟大。上点图就更伟大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9-17 12:23 3 只看该作者
那马 发表于 2014-9-16 22:50 四海很伟大。上点图就更伟大了。

图片 我单独的发了个贴 在8264淮南版的论坛了
发表于 2014-9-17 12:54 4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发表于 2014-9-17 12:54 5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发表于 2014-9-17 12:54 6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发表于 2014-9-17 12:54 7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发表于 2014-9-17 12:55 8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发表于 2014-9-17 12:55 9 只看该作者
大秦岭的诱惑——鳌太归来(二)

发表于 2014-9-17 12:55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游四海BG6A 于 2014-9-17 13:19 编辑

[attach]31008151[/attach]


[attach]31008736[/attach]


[attach]31008151[/attach]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