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我有幸在黎平竹坪侗寨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瘪米节.先普及下有关知识: 瘪米节---- 瘪米是侗乡老少皆宜的食品,更是秋收前青年男女行歌坐月少不了的伴嘴零食。糯禾成熟到七八成,便从田中采摘回来,脱粒、炒焦,候冷再入石碓中舂去糠壳,簸净。因未成熟饱满,所以舂出的米粒是瘪的,故称瘪米。瘪米碧绿呈秧青色,颗粒分明,具有新禾谷的清香。抓一把投入口中,慢慢咀嚼,越吃香味越浓,虽存放数日也不会变质或发硬。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家里很穷,出嫁时,正值青黄不接,无力办酒饭款待情郎和女伴。左思右想,只好到自己的田里摘回未成熟的糯禾,用锅炒熟,舂后簸出糠壳,不用再蒸再煮,已是香甜可口的吃食,用此来招待男女同伴。从此,不管有吃无吃,人人仿效,吃瘪米成了侗族人民摘禾前的习俗。更成为侗族青年男女社交中的一种乐趣,相传至今。 侗族青年男女素有行歌坐月的习俗。秋天来了,金风送来阵阵禾香。女青年耐不住了,在月堂商定明天要摘取哪个腊汉家的糯禾。次日,女青年们砍根翠竹,扎上五色鸡毛横在田中央做“规”(即花杆),一人把住竿尾,此为中心,另一青年拽住竹尖绕一圆圈,定出摘禾范围。大家七手八脚,麻利地摘下几把新禾做瘪米去了。晚上男女青年们汇集月堂,捧出香喷喷的瘪米,边吃边对歌。第二天,又转移到另一家腊汉的田中。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糯禾完全成熟为止。 竹坪村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东南面12公里处,由大寨、寨母、寨间、得大、变演等自然寨组合而成。全村497户,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02人,侗族人口占100%,该村鼓楼群和青石板桥独具特色.竹坪村四周青山环抱,自然生态保持完好。村中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并有清代古石板桥三座,均为几吨重的巨大青石构建而成,气势宏伟,工艺精湛,乃镇寨之宝。寨中还有五座不同建筑风格的鼓楼,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绝大部分巷道全为青石板铺设,还有众多的碑刻。位于竹坪村南面的“摆肇山”是竹坪村地界内的最高峰,它不仅巍峨雄伟,古树参天,而且还有非常神秘的人文史话,山上有一口泉井,水质纯净,清凉可口,终年不竭,清朝乾隆年间刻在井壁上的文字还隐约可见。登上此山,黎、从、榕等侗乡风光尽收眼底,是徒步登山旅游者的绝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