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狼VIVA 于 2014-11-9 14:49 编辑 很有幸在2014年10月14日凌晨07点02分成功登顶四姑娘山海拔5355米的三峰,从BC营地到登顶再返回BC营地,用时7小时30分钟(含在山顶两次等待的时间),介于这样的成绩,向导告诉我,这是在三峰登顶记录中算很好的了,于是逢人他就吹嘘我打破了登三峰的记录,无比荣幸;在此要感谢我的向导周二哥,要感谢扎西大哥的美味佳肴款待,要感谢自己的努力跟坚持; 写这篇记录文字,不是因为荣幸或者幸运,只是一种分享,一种个人经历的文字记载; 决定去四姑娘已是在2014年元旦就有这样的想法,考虑登雪山的天气及气候因素,我选择在10月,我自己的想法是10月天,气温不会很高,可避开雪崩的危险,气温也不如寒冬那么冷,穿的衣物相对较少,活动会更自由;所以我选择在10月份,于是一直等待时机,漫长的等待中,不断浏览其他前辈的攻略或者分享; 为这次登山,也是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之前走户外穿的是低帮鞋,这次换了高帮的,保暖的衣物等等也重新作了规划,出发前买了相关的保险; 关于这次带的装备: 头巾, 遮阳帽, 太阳镜, 雨伞, 雨衣, 手套(雪地使用加厚型), 登山杖(两支,上山前一晚折断一支), 70L登山包, 20L便携背包(因为冲顶需要背一些路餐等必需品), 羽绒服, 保暖内衣, 冲锋衣及一些平常穿的衣服, 登山鞋, 雪套, 袜子N多双(建议用专业的户外登山袜), 防身用的丛林刀, 单反相机, 三脚架, 保温杯, 若干零食(日隆镇可以补给), 相关药品若干, 葡萄糖, 移动电源, 相关防晒护肤品, 唇膏,等等;整个装一起基本在45斤左右的重量了; (建议再增加保暖的帽子一顶,野外炊具一套) 在2014年国庆有了长假,也有一些户外的朋友约着去了四姑娘山,因为几个原因,没能同他们一起:一是:我担心国庆人多,在我了解到的文字记载中,登三峰算是一件危险的户外活动,我不太喜欢人员去冒险;二是:他们选择二峰,我想去三峰,好在朋友先打了前阵,去了二峰,后面给我很大帮忙;三是:公司具体的假期时间没有确定,也就不确定时间是不是够;于是没有能同行; 往往在很多计划中,没有能外万无一失的,总会有很多的曲折;自己也知道新买的鞋子,一定是不能穿去登山的,那等于是找死;于是有点白痴的趁国庆放假,跟朋友去贵州黄石公园穿越到水银河,可以把这双鞋子好好磨合一下,为接下来的三峰做前期准备;可是问题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四天三晚走下来,脚基本就被这双鞋子给废了,以至于从5号开始上班都是一拐一瘸的走着,很担心接下来去四姑娘山的计划要被搁浅;悉心的照料几天,虽然多处受伤的地方,还在有微微的疼痛,还是强忍着出发了;为了避免脚伤影响,到日隆后,去买了两卷纱布绷带,没次出发,都绑绷带;
2014年10月10号下班后,从重庆出发到成都,到成都居然是下雨,一直每次到成都都是下雨,似乎成都从来就没有欢迎我的姿态;雨天总是相关讨人厌烦;因为出行的匆匆,好在不是第一次出来,一切事情都轻车熟路,在去往成都的动车上,预订好了住处,搞定了明天去日隆镇的私车,剩下来就是找伴了,因为这次是一个人出来,没有在网上找到合适的同伴,所以找吃的同时,也在留意有没有同行的,在吃饭的时候遇到的两个都是去九寨沟的; 回到旅社,发现又住进来一个男的,一问,又是去九寨沟的,第二天早上离开时候,再次遇到两个,还是去九寨沟的,看来这次真的就是一个人出发了,不过我奇了怪了,咋那么多人去九寨沟呢,而我对九寨沟一点兴趣都没有,完全没有兴趣; 2014年10月11号早上跟人拼车去日隆镇,从成都出发,整天都是阴雨绵绵,在巴郎山垭口,也是大雪覆盖,开始不断担心接下来的计划,天气不给力,一切都是白费,登山始终比不得户外徒步;下午2点左右到达日隆镇,找到电话预定的客栈住了下来,跟老板娘确认好接下来的计划:登三峰+长坪沟穿越毕棚沟,她帮忙找登山向导;因为天气原因,加上住她这里的一个女孩,因为天气恶劣,没能登上去,今天才从三峰撤下来;于是她建议我等等看,如果12号天气不行,就13号再出发;晚饭时候跟那个女孩一起吃饭,打听关于三峰的一些状况,也许是她描述得有些夸张,或者也就是她说的那么艰难,我记得她这样描述登三峰的状况:这是我玩户外以来走过的最艰难的路;从她的整个状态来看,这是应该算是一个老驴了,能这样说,那估计去三峰不是那么容易的;刚刚好在吃饭的时候同住一个客栈的另外几个驴友回来了,三个从二峰下来(一男两女,两人登顶),他们兴奋的介绍着登顶的喜悦与艰难,表述中除了显示出对登顶的一次惊喜之外,更多的是如何艰难,加上天气的恶劣,也就更加艰难,也许他们是希望透过这些艰难来衬托这次登顶的不易,让自己更喜悦一些;接二连三接到的消息,让我更紧张起来,也不断加深了能否登顶的怀疑; 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养成的这该死的性格,决定了的事情,始终都不想放弃,总是要撞了南墙也不想回头,不知道是放不下面子还是性格使然,于是告诫自己无论怎样艰难,还是决定要去的;吃过晚饭,一帮过来FB的队伍,在院子里烤全羊,异常喧嚣;也因为初到高原,还是有些轻微高反,于是早早就睡下了; 2014年10月12号,早早起了,高反没有那么严重,基本恢复正常状态,出门看天气还不错,跟老板娘商量,今天要上山,可是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呢,她帮我到处了联系向导,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一是说得太晚的缘故,前一天没有接到活的向导都各自出去做事了,不在家;二是因为一般的向导是不去三峰,毕竟有一定的危险系数; 算算时间,允许等待一天,只好再等一天;昨天一起吃饭的驴友,今早也早早收拾了行李,背起行囊去往下一站,客栈只剩我一人,也实在无所事事了;这是一次意外的事件,没有预计会在这休息一天,所以不知道去哪儿玩;在日隆镇到处走走,逃票去了海子沟,但是只走了一部分,还么有看到海子呢,就返回了,只是出来适应下高原环境,并不在乎看景色;但是这一走,才知道,脚上的上不是想像中的简单,走起来也很艰难;傍晚,跟他们去了猫鼻梁拍四姑娘的日落金山;就这么打发一天时间; 晚上回来,客栈老板娘确认了向导的事情,决定明天可以出发了; 可是很多时候,真是否极泰来啊;这两天总是不顺:11号到客栈时,在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雪套只带了一只,这下好了,好事不成双啊,只好又去镇上买了一对;今晚再次确认装备时,发现登山杖有一支出了问题,修理半天没有弄好,后面吧嗒一下给弄折断了,这好比上战场,开战前夕,折了兵器,这仗要如何打?早上烧开水,发现水壶又是坏了,这都是要干嘛呢;虽不迷信的我,也开始很难担心了,这叫出师不利; 对于可以出发有点激动;导致整晚几乎没有睡着,只想着两件事情:一,我会不会上去就永远的待在上面了,岁月留给我的最后礼物不是一模黄土,而是一堆白雪;这样的结局会给身边的人什么悲伤,想到这,不断恨自己多买几份保险;二是带着脚伤,我能走到哪儿,能坚持到哪儿? 因为是一个人出行,一切的担心,只能留在心底,也不敢对其他人说,也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述说;每次出来,从不跟家人说,每次都是回去了,电话给家里报平安,于是这一切的担心跟压力只好默默的自己承受了; 2014年10月13号,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对角的防护:伤口的地方,贴了创可贴,上次内伤的地方,双脚绑了厚厚的绷带,试走了下,感觉还OK,没有太大的问题;于是抓紧时间收拾好行囊,吃过早饭;出去看看了天气,也还是不错,估计行程会好很多; 我还在房间忙着呢,向导就下来了接我了,我以为他是要牵马下来驼行李的呢,结果就他自己来了,于是他帮我背了背包,一提背包,他惊讶的问道,装的都是啥,怎么那么重;告别了客栈老板娘,就这么出发了; 先是要到四姑娘山户外管理中心签承诺书(也就是生死状)跟给钱,三大承诺: 一是,放弃相关民事权利的诉讼; 二是,承诺自己承担风险; 三是,承诺服从管理; 全部要签字画押;事后我有些后悔紧急联络人填了自己家人的号码,很多时候,我也在想,若真就这么死在那里,也不应该要去麻烦我的家人的,但是后面想想,若真出了事情,结果还是一样的; 接着就是游客中心买观光车的票,进到景区了,一路上看景的心情不是很高涨,只是期待上山的路跟担心而已; 向导闲我东西太重,一些在登山时(因为我同时把穿越的东西备上了)不必要的东西放在了景区一户人家,回来就住这里;再次整理好各自的行李,把负重交给马匹,绑在马背上,自己徒步上去,就这么开始真正上山了;因为走在最前面,于是上山的路上没有其他人,就我跟向导两人;所知道的另外两支队伍,还没有见踪影呢;在高原上登山,可比不得低海拔地区,这里阶段的上升都异常的耗体力,我没走多久,已经开始的不断的踹气了,刚刚开始走的地方,是在森林中,氧含量应该也还满足的,走出森林区,就开始变化了,植被少了,海拔上升了,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决定了呼吸会踹得更厉害; 头顶着烈日,走得汗流浃背,心里没有放弃的念想,就这么一步一脚印的前行着,偶尔抬头往往山顶,问向导我们今晚扎营的地方,看着是那么的近,却走到下午2点多才到;到达大本营(也叫BC营地,海拔4300M),发现前一天有人上来,一问,他们有人登顶了,心里多了一份希望;找了合适的地方,搭好帐篷;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高原上扎帐篷了(不过在4000M海拔上扎营,这是第一次),但是经验还是不足,我自以为的是,要坐下来多多休息,保持体力,所以坐在帐篷边休息了好久;没过多久,发现不对劲,头还是剧烈疼痛起来,开始高反了;后来才有人告诉我,不能那么休息,要不断的运气,才能让身体保持一定的吸氧量,会减少高反;所以整个下午一直到晚上8点睡觉前,我一直在不断的走动,不断的走动,哪怕转圈圈也好,没敢再休息; 再次郑重强调:去高原,带适量的葡萄糖,对高反比较有用,溶在开水中,喝一点是不错的,另外初到高原,即使很累,千万别马上坐下休息,务必要保持适量的运动,记住是适量的运动,而不是剧烈运动,否则怎么死都不知道; 因为没有带野外餐饮的装备,向导在山下买了泡饭,准备是用他的炉头烧水热饭的,结果另外一队的向导跟他很熟,于是我们俩到了那一队蹭饭吃,也还是幸运的事情,在海拔4300M地方,有鲜美的鸡汤喝,还有几样不错的小菜,饭饱后,为了能让大家有一个好体力,向导们再次给我们熬了姜汤喝,一切折腾完后,躺进帐篷睡觉去了,我开始也是无心睡眠了,头痛的着实厉害,高反严重;而且脑海里不断的很多跟前一晚一样的想法,明天会不会登顶,会不会出事情,等等等; 要保证明天的体力,一直强迫自己入睡,22点多,莫名其妙的睡着了,醒来也是凌晨1点30了,翻腾几下,确实也没有了睡意;头疼倒是有减轻,但是还是在痛;既然睡不着,就穿好衣服,出了帐篷,所有人都没有起,半夜的山上,确实也冷;只好独自在帐篷营地来回的踱步,增加体温跟摄氧量,避免高反更严重; 出发前,需要作好相应的准备,因为是半夜出发,在5000M海拔的地方天估计还没有亮,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冻死,穿了有史以来最多最后的衣服: 一件T恤,一件保暖内衣,一件冲锋衣抓绒,一件羽绒服,一件冲锋衣外套;保暖裤,软壳防风抓绒裤;厚手套;几乎是全副武装; 带了一些路餐:巧克力,火腿肠,士力架,后面发现自己都没有吃; 水:一个500ml的保温杯装满,一瓶矿泉水,一瓶可乐,一罐红牛;结果保温杯的水都没有喝完;(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我自己就带太多了) 快到2点,我的向导也起来了,烧了开水,热了买的方便饭,填饱肚子,为接下来的冲顶作能量基础;陆续其他队的人员也基本上全部都起来了; 今天冲顶一共有四队,除我是单独一人之外,其他三队都是5个人以上;凌晨3点,当我跟你向导还在和昨晚蹭饭的那队磨蹭,见有一队开始出发了;我的向导告诉我,我们该走了,前一天有商量好,我们俩不能走后面,因为走后面压力会比较大:与前面的队伍距离拉大了,自己会没有信心,估计会放弃;要保持跟着前面的队伍,得按照别人的节奏走,会很辛苦; 于是见有队伍出发,我们也开始走了,确实头疼得也厉害;走了不到200m,我们超过前面的队伍,走在了最前面;过一段碎石路(其实一直都基本是碎石路),大概是凌晨3点30,分,我们到达C1营地(关于营地的说法:BC=bASIc camp大本营 ,C1=camp 1一号营地,我向导告诉我,我们很少用C1,这个在国外的驴友登山中比较常见,就是用于最后登顶的营地,从C1登顶相对从BC登顶,要科学一些,会节省一段攀登的体力,增加登顶的机会,某些山峰还有C2,C3这样的说法,要看实际的状况,以上是来着户外资料及我个人的见解),此时海拔4700米,短暂的休息,其实半夜的在这样环境下休息,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的,面临两难选择:不休息,氧气不足吧,累得够呛啊,接下来会很艰难;休息,背上里面的衣物已经被汗水侵湿,风一吹,凉得直打哆嗦,直接把小背包背在背上,有一点保暖的效果在; 越往上走,慢慢的走出一些感觉,头疼相对减轻,但是随着海拔的上升,体力消耗,就更加艰难了,一直控制着自己的节奏,或慢慢移步,或休息10s的时间; 一路艰辛,不断回头去看看身后的那些同伴们,完全看不见人,只能看到闪耀的灯光;很多时候,走最前面还是有很多好处:从身后同伴的距离,大概可以评估自己是走的快还是慢;只跟随自己的节奏,不会打乱节奏;路上如果有积雪,第一个踩下去,可以防滑; 慢慢的,越走,状态越好,看着身后的灯光,彼此的距离慢慢拉得很远; 从C1上去,在垭口下方,那一段路基本是80°以上(个人目测,不代表官方可靠数据)的上坡,而且还得在石壁上爬上去,我跟我的向导开玩笑,这不是路吧,胆小的,还不被吓尿裤子才怪呢,他只是笑笑说,这不难啦; 凌晨5点,我们到达三峰的必经之路垭口上,因为走得太快,我们必须要在这休息调整,不然到上面的横切上,基本没法休息,而且风很大;时间太早,天未亮,无法登顶; 其实垭口也好不到哪儿去,白雪覆盖,风呼呼的刮着,很冷;才呆了30min,我实在受不了,向导也同样受不了,我们决定要再次慢慢的上升;这时身后的其他队友起码离了有1.5H路程的距离;从垭口再往上走,危险系数就增加了,两面都是斜面,一个不小心下去,估计人无完尸,一路上,向导都不断提醒我要小心要小心; 凌晨6点,上升到横切上的一个石壁孔,向导告知,现在必须要在这休息了,再上去就完全没有避风的地方了;我们一人钻一个石缝中避风,风倒是能避了,可是冷啊,石头是冰冷冰冷的,一屁股坐下去,那叫一个冰冷啊,实在坚持不了多久;向导是生活在高原,所以,不存在高反的问题,休息的空间,一直高歌,那是一个爽啊;我是不行了,不敢造次,冷了就只能不断的踏步,让自己处于运动状态,我们在石缝休息了快20min,看到身后的队友到达了垭口,也许他们也不想到山顶是黑天忽地的,所以也是在垭口休息,其实都一样,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必须得出发,冷得不行呢; 在C1营地,我看了看手机的GPS软件,说今天的日出是7点17分,我不能上去太早,不然在山顶会很惨,也许要被逼下撤,就见不到日出了;凌晨6点34分,等了近40min,我再次跟向导出发,到达冲顶的最后关键地方,大概三个绳距(150M),把包丢下,只带了单反相机;向导给我弄好安全绳并教会我如何使用上升器(有点悬,其他的对,都是在出发前一天,在客栈就教会了怎么使用这些装备,而且有连续的机会,我是到了要使用的档口,才教我;就这是上了战场了,要开枪的前一秒,告诉你怎么使用枪,好在我的向导都很细心,所有的事情都会再三确认),就带着我上去了; 到了该使用绳子的地方,他先上去打绳子,接着我按照他教的方法,一边使用上升器一边用手攀岩,完成了第二段绳距(其他队友登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向导,没有给我打第一段的绳子,直接从第二段开始的)的上升,接着是第三段绳距; 在等待向导打第三段绳子的时候,东边太阳开始冒头,端着相机,不断的卡卡;因为这次的任务主要是登山,所以,相片拍得很少,以前面对这样的日出,起码已有上百张的照片,现在比较爱惜快门,懒得去按; 很快完成第三段绳距的上升,走过横切面,2014年10月14号07点02分正式到达顶峰,我登顶成功了; 站在顶峰的瞬间,没有任何的想法,唯独就是:我终于成功登顶了,我很侥幸! 山顶空间不大,不断变换的拍照中,我也小心翼翼,不管告诫自己要谨慎对待;环顾四周,全是雪山环绕,对面的幺妹峰是那么的近,那么的清晰;很对时候,站在山顶,望着群山,无论风吹,无论日晒,始终屹立在那儿,不禁感觉人类太渺小;也至于我不太说我征服三峰这样的论调,我只是侥幸的上来了,我得感谢大自然的包容,得感谢三峰的接纳; 我站在顶峰回首其他的队友,其他队友才开始了第一段绳距的动作,这时我已经开始下撤,所谓的登山,登顶,只是成功一半,安全下撤后,才算成功;下撤也是件有趣而艰苦的事情,因为要使用8字环,之前也没有玩过,也是只好现学现用,再一次有一种刚刚上战场才教我使用武器的感觉; 第一段绳子下来,因为第一次使用8字环,不敢放得太开,只好慢慢来,无奈的是,下完第一段,我必须在悬崖上等其他的队友上去,我才能使用绳子下去,这一等不少于30min; 等他们都上到第三段绳距时,我开始全速下降了,这次8字环就使用好多了,速度也很快; 我的向导要在后面等其他队友下来后收绳子,我只好先下撤了; 回到BC大本营大概是10点21分,因为在观景台,我拉着向导在拿拍了不少照,以示到此一游,作最后的纪念吧; 整个过程用时7小时20分钟左右,于是被向导吹嘘我打破他们的记录了; 如果不是两段等待的时间,应该用时在5个半小时可以完成,当然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能安全的登顶并下撤,还有机会来敲这段文字; 事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开始就选择三峰;我出发前有一个想法:三峰是5355米,且难度系数比二峰大峰要高一些,但是貌似二峰大峰在各前辈的攻略中,看起来不是很难,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决定试试三峰;回来后增加了一个:倘若三峰没法登上去,那还有机会选择二峰,在不行再大峰;倘若三峰上去了,就像我的向导说的,二峰大峰就没必要去了; 简单的休息后,收拾行李下山,顺便去枯树滩转转,并准备明天的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