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未年,为避中原战乱,高阳郡许氏从鸿儒故里歙县许村徒居于今绩溪县家朋乡尚村。借山云岭饭甑尖巍峨险峻,雄魄四野之天然屏障御敌,依山势建筑据守,先人们按地势命名自己的居住地为上村,嗣后人丁兴旺,更名为尚村。尚村村落布局以三条山溪走向,保留临水而建,东有五龙蜿蜒天门开,西有大鹏展翅地门锁,采用传统风水理论的基本态势,人们安居乐业。 |
婺源之甲道的张氏、渤海郡的高氏、河南郡的唐氏、福建蒲城的章氏、山东郡的周氏、歙县霞坑的方氏、及叶氏、胡氏和李氏先后落户尚村。有许氏族谱记:“绩城之东北有许氏焉,巨族也。五龙蜿蜒,形势雄壮,族人于其岭麓建筑祖祠,环祠而居者,无他姓……其年世考之由宋而元而明而清以迄民国其间,几经兵焚变迁,亲者近者疏者远者,曰:深山大谷之中,陋巷蓬门之下……”。 |
族谱、族规、家训、规约、契约、禁约、阉执、继书、仪谱、状书等徽州文书:如光绪三十四年尚村《设赏罚规例》中书写的偷盗具体到每一种农作物、农具及徇私隐匿的罚处、及报信、抓获贼犯的奖赏……;民国二年《设积谷会规约》中书写的:缘本村前辈士绅唐明安、胡子方、许友松等为救济村中无告之贫氏,特设积谷会,意义至深,大家当勇跃参加。会设委员九人,村中每姓一人……;光绪二十五年《继书》中书写的子承继方,山场田亩随作扶养,百年后遗产执管如有妄相强继,当以凭宗族公处……从这些村民保留的文书中可以看出尚村人在处理身边事时注重程序和形式的规范,各姓氏宗族间形成宗法与礼仪并重的文明风气。 |
千家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末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是尚村人的根本,违背家训、阉执以“不孝罪”论,“不孝罪”在徽州这样一个宗法社会,比起官府“绳之以法”更加管用。张氏族谱中道“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治之……尚村世代延续的正月初一闹祠堂,规模盛大,热闹非凡。其意在于传承传统、交流成果,规范行为,募集兴修祠堂掌控的水利、古屋和续管祠堂一切响器、龙杠、餐具等公共财产的资金,祠堂里虽不再有关犯族规的寝室和杀共食的厨房功能,但祖传的“宗族法律”还是以闹祠堂的形式一代一代地厮守着。正月初一各宗祠堂闹完后接下来是正月十五大年会活动,大年会是村公益事业理事会的简称,由理事长采集各宗祠信息,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拟定新年重大事项的会议。 |
|